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鹏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素问》名词术语“白汗”解释征求意见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4-7-12 20:27:58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7-12 20:21
不是他的那句话洋洋大观,你能按照他的要求解释原因,解释了原因,你没有机理他能信吗?如果说总结性的解 ...

你的意思是说不是他要你“洋洋大观”而是你要“洋洋大观”是吧?那你“洋洋大观”不“洋洋大观”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8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21:00:55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7-12 20:27
你的意思是说不是他要你“洋洋大观”而是你要“洋洋大观”是吧?那你“洋洋大观”不“洋洋大观”跟他有什 ...

他的意思如此,我愿意也没有用。
83
发表于 2014-7-12 22:07:55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7-12 21:00
他的意思如此,我愿意也没有用。

他没有要你“洋洋大观”的意思,只要你能用几句话解释清楚了、解释明白了你说几句话就行,“洋洋大观”反而可能没几个人愿意看。要不要我再鼓励你一下啊?再鼓励你一下吧!
84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22:42:54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7-12 22:07
他没有要你“洋洋大观”的意思,只要你能用几句话解释清楚了、解释明白了你说几句话就行,“洋洋大观”反 ...

你不用鼓励我,我知道怎么把握分寸。
85
发表于 2014-7-12 22:49:58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7-12 22:42
你不用鼓励我,我知道怎么把握分寸。

你把握分寸历来是把握得很好的,说什么、说多少、怎么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让你说你偏不说、不让你说你偏就说他个没完。我一直是很看好你的哈。
86
发表于 2014-7-13 08:05:1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应当以研究学术的平静心态进行讨论。
        中医古典中的概念如何准确的转换为现代医学概念,是中西医沟通的必经之路。其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中医古典概念的现代语言的准确表述,这一步没有踏稳,差之分毫失之千里,与西医沟通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
        白汗,如果直译,就是白色的汗。以白色的汗为标准,西医是不可能解释的,科学主义者必定认为中医经典是错误的。这个错误专家们不会犯,但是类似的错误许多科学主义者是经常犯的。
       白汗,也不能直接转换为现代语言学,我们普通的现代人也不知道白汗是什么意思。
       这就需要中医训诂专家把白汗的来龙去脉运用现在的话说清楚,然后,现在的人就能够知道白汗的意思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4-7-13 08:27:35 | 只看该作者
       【 真虚(疒肙)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
        结合整篇所述,此处的白汗,有人认为是自汗,虚汗,没有严重的疾病相伴随,能够使用调节饮食和药物进行治疗。
  
       【  张家山汉简《引书》:“贱人之所以得病者,劳卷(倦)饥渴,白汗(决)绝,自入水中,及臣寒(极也)之地,不智(知))收衣,故得病焉。”加上杨老师所引《战国策•楚策四》和《淮南子•修务训》都是因劳累而大汗出。
      《论衡•言毒篇》:“孔子见阳虎,却行,白汗交流”《晋书•夏统传》:“统勃然作色曰:‘⋯⋯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匝。”此皆因恐惧而大汗出。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此因剧痛而大汗出。
          东汉繁钦《暑赋》:“乃洒白汗,身如点漆,水若流泉。粉扇靡救,宴戏欢。庶望秋节,慰我愁欢。”此因天热而大汗出。】
         以上四种情况,剧烈疼痛、极度恐惧引起的出汗,是大汗、冷汗。这是病理学中的出汗,与大强度运动、天气炎热大汗淋漓不同 。
         所以,白汗,在不同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含义。

         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不是正确?请专家们指正。
8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3 11:03: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4-7-13 11:31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7-13 08:27
【 真虚(疒肙)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
        结合整篇所述,此处的白 ...


先生列举很多例证,很好,前边已经有“真虚(疒肙)心”这个前提,其是什么性质的引起的出汗,不言自明。我是这样理解的,未知妥否?
89
 楼主| 发表于 2014-7-13 11:11:5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7-13 08:05
我们应当以研究学术的平静心态进行讨论。
        中医古典中的概念如何准确的转换为现代医学概念 ...

先生说的很好!赞一个!
90
发表于 2014-7-13 16:38:05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7-13 03:03
先生列举很多例证,很好,前边已经有“真虚(疒肙)心”这个前提,其是什么性质的引起的出汗,不言自明。 ...

        我还是不明白这句经文的真正意思,请先生明示。
         “真虚(疒肙)心”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不是金匮要略中的“真心痛”?还请明示。
         “ 厥气留薄”是指什么?

           实际上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在现代语言中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参照物。厥气留薄、真虚(疒肙)心、白汗,这三个概念中有一个概念能够用现代语言解释清楚,其他两个概念就可以说清楚了。如果“真虚(疒肙)心”是指真心痛,白汗就是冷汗,如果“真虚(疒肙)心”不是真心痛,白汗就不是冷汗。“真虚(疒肙)心”的参照物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17:46 , Processed in 0.0737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