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导航中医药交流群”精彩言论集——2019年5月~2019年9月

[复制链接]
32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49:47 | 只看该作者
2019929
阙名:
譬如,板蓝根,用它清热解毒,就是中药。
如用它消炎杀菌,它就属于西药。


325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47:29 | 只看该作者
2019929
千秋雪: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阴阳无绝对的平衡,只有阴平阳秘,阴阳只有动态平衡,阴阳相贯,阴阳互包,阴阳盈缩,阴阳圆缺,阴阳长短,等等是不可能绝对平衡的。
—————————
说的好,赞一个!
人体生理活动,必须在人体各种机能和物质处于常态下,才能正常进行。这个常态就是阴阳平衡。
平衡,不是死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相对的。
比如人的体温,人是恒温动物,健康的人必须保持正常的体温。但这个体温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断的波动的。
如果一个人生病了,发烧了,医生的治疗就是降温,使体温恢复正常,而不是升温,使体温更高。
人有升温机制(阳),同时也有降温机制(阴)。使体温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就是阴阳平衡机制。

千秋雪:
屠呦呦是中医研究院的人,她研究的是中药。青蒿素是中医药研究现代化的成果。青蒿素西医把它当西药也无可厚非,但它是中药也正当其实。阿司匹林,本来是西药,可张锡纯把它当一味中药使用,也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中药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按中医原理使用,就是中药。

于建成:
原卫生部长崔月犁曾主编《中医沉思录》,书中说:"众所周知,中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遇的困惑、危机与挑战。关于其生存与发展,经过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方法与对策,对振兴中医起到了重要的启示和导向作用。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努力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中医学尚未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事实说明,不从中医学内在的突出问题着手,就不可能走出学术低谷,客观地说,中医学中没有比概念和思维混乱更为严重的问题了,冷静地剖析这方面问题,或许能够找到普遍认同的摆脱困境的可行性方法。"这是总结了近五十年的经验教训得岀的结论。值得深思。

老树: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方法是科学的
与中医不沾边
————
您是不是想说,科学的就和中医不沾边?
那么中医也和科学不沾边了。

中医怎么招惹您了,您就把中医排斥出科学外?



32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46:12 | 只看该作者
2019929
千秋雪: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讲究平衡。人体内所含的各种元素,血液中的各种细胞,人的体温,血压,脉搏,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态。一旦发生偏移,就会发生疾病。所谓治疗,就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其恢复常态。这就是所谓“以平为期”,也就是使之康复!

千秋雪:
周先生强调不平衡,不管他怎么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也改变不了阴阳平衡这个基本原理!

周现强:
@老马识途朱真杰?只要老马先生能回答我作天提出的问题,我就服你了。
      1、去体验平衡仪与平衡秤,"平衡″究竟是怎么回事?再言?平衡″也不迟。
      2、你是否真能理解《黄帝内经》中的"既无太过、也无不及″的立体时空间距的真谛,是否能用平面线性的"平衡"一词代替得了,用之,这是给传统中医学的多维立体网络层次的严重歪曲与贬值,在窄看了传统中医的原意。
       3、盈亏、涨落、升降、出入、上下、虚实、有无、刚柔等,各有其分布的立体限度时空,不是平面性状的?!把其看着平面现象,那就是大错特错的了,并且这些彼此现象分布于多维的环境当中,如果平衡了就没有彼此!
       4、事物能不断的交易流通着,是位势差、梯度差、渗透压差、正负力差等在起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如果这些力差的平衡了,则万物不流,运动终止,生命息矣!
     以上,非常重要的常识与基本原理摆在这里,这些都是自然、社会、人体的事实,道理己经非常的清晰明显不过了。还在继续用错误的异端邪说,不能迅速纠正,那中医学或是还在顽冥不化者,真的是不可救药的!蠢才到了极点。

周现强:
生命"以平为期″,这句话,那些注解《黄帝内经》的都说反了,错到了极处!本原之义是:在这里,这个平,是缺乏生命波动了,生命到此为止的意思,生命息矣!

周现强:
《黄帝内经》中的"平″字,是后来不懂"正气"("无太过与无不及″的太极之道)的人强行注入的,本来,有的是""字、有的是"常″字,用"平脉″是说不通的。

周现强:
"正弦波的气″,才能是生命之动。

周现强:
中医学已经处在边缘化了,为什么边缘化了呢?因为,处当前的中医学,前不靠古,为什么前不靠古了呢?因为,今天的中医学是以"唯物论″为指导所新建立的,去掉了"道″,缺乏道的规范运化了,也没有道规德矩了,是在乱弹一气!如:道器一体、形神兼备、见微知著、体用一原、和合生物、显微无间、太极整体等,这些都被"唯物论″的"对立矛盾与否定之否定″严重的割裂成不相往来的两阙,成了残疾文化!这就是"前不靠古″!为什么说当今的中医学后不依科了呢?单凭"对立矛盾与阴阳平衡″来议,物理学在正负电子对流的互运过程中,是电藕的互动,不存在什么的"对立矛盾″,所以建立了"无矛盾论″,系统生物学,早在几十年前,提出了事物能够在环境内外的流动互补关系,依靠的内外环境的"非平衡或不平衡″关系,才实现了内外环境的信息和物质的交易流通!而当前的中医学的"阴阳平衡″,与这些科学又完全不符,所以是"后不依科″!处于"边缘化″的三不相。中医学再如此的继续边缘化下去,劫难在所难免,必亡!!!

周现强:
太阳的温度和太空的温度平衡了,怎么才有日夜与四季的寒暑秩序交替位移征象?!人们啊,为什么还在如此的不明智?!

周现强:
@北丰?寒暑气候的有序位移交替轮值,就是阴阳。

Ning Chen:
看来,对阴阳平衡的理解对中医来讲是难的事。

周现强:
阴阳就是环境的气候秩序转位。

Ning Chen:
阴阳平衡与脉的数迟现象有关,即与频率快慢有关。最早是台湾的王唯工教授将阴阳平衡与脉象共振联系起来。

车前子:
我的一点感悟!根据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来感悟,阴阳是在六淫与七情的促使下形成我中有你而你中有我,你跟我我跟你,你长我消我消你长的形影不离的伙伴;如:血气、阴阳。由于阴阳互根、阴阳消长之理,悟出了,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气虚、血虚丶或气血双虚。那么那么治有八法,同仁们可以想一想,那一法不是平衡气血、阴阳的呢!如虚则补之丶实侧泄之、热则清之等等,同仁们悟一悟,道理就出来了!

周现强:
所以,《黄帝内经》就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生命之本始,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气机″。后面这句:生杀之气机,是我加的。

于建成:
所谓的无病,即不能热也不能寒,不能燥也不能湿,不能虚也不能实,这是寒热、燥湿、虚实平衡吗?

周现强:
不是"平衡气血″,而是"佐权气血″。

Ning Chen:
《黄帝内经》关于阴阳的定义是指能量。

周现强:
气血,各有其流动的"立体时空″。

于建成:
恐怕中医界,连什么是平,什么是衡,什么是平衡都搞不清楚。

周现强:
请注意这个"立体时空间距″的运转道路!而且这个立体运转道路是"守度″(无太过与无不及)的,当前中医己严重忽视了这重要之"度″,把其丢到解手巷中去了,用"阴阳平衡"这句废话来顶替,什么也讲不到位了。

周现强:
@太白侠?恐怕中医界,连什么是平,什么是衡,什么是平衡都搞不清楚。

一一一一
己经蠢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还在认着"蠢得有理″。

周现强:
@黄中正?汽车的发动机,是靠燃烧的气流在推动的,以气缸的正负压力差(限度的非平衡)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希望能够受到启发。

周现强:
从上,议得很多了,道理也扼要明了。

周现强:
有事,忙去了,再见。

周现强:
@杜奇会?说中医理论,要有广泛的社会知识为基础,单打一的短缺学识,只能捡一漏三。

阎建国中医治疑难病证:
阴阳无绝对的平衡,只有阴平阳秘,阴阳只有动态平衡,阴阳相贯,阴阳互包,阴阳盈缩,阴阳圆缺,阴阳长短,等等是不可能绝对平衡的

马先造:
阴阳只有一个。如天地來说: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它是时刻在转化,没有一层不变的。最关键是怎么理解?如何运用?



323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4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泰然居士 于 2020-2-17 10:44 编辑

2019929
老教授:
         对于平衡的看法,各自有各自的理解。我认为,阴阳平衡不是一半对一半,50%,而是一个系统稳态的一个范围。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稳态,是守度的中间状态,即升降、出入、盈亏、涨落、消息往来、故纳新生命活动的中间过渡状态。

    有出无入,系统就会崩溃,反之亦然。怎么样才能够维持系统不崩溃?一定要调控出入的量,使得出入量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才能维持稳态。这就是阴阳平衡。

     太极图中的S线把太极分为阴阳,在外界环境、内在矛盾不停变化的影响下这个S线也在不间断的运动着。整个太极系统要想维持其稳态,S线的运动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超出一定的范围,阴阳失去平衡,太极系统就会崩溃。S线的运动的范围能不能用数字表述出来?我认为这个数字是0.618……,即黄金螺旋数。斐波那契数列的近似值。
      阴阳之比超出0.618,系统稳态就会被破坏,在医学上,就是疾病。

老教授:
       吐故纳新,帖子中写成“故纳新”了,特此改正,请谅解。

Ning Chen:
阴阳平衡是动态现象,本质是气的共振

Ning Chen:
不能用天平的平衡概念去理解阴阳平衡,阴阳不是静态的。

千秋雪:
@老教授?
         对于平衡的看法,各自有各自的理解。我认为,阴阳平衡不是一半对一半,50%,而是一个系统稳态的一个范围。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稳态,是守度的中间状态,即升降、出入、盈亏、涨落、消息往来、故纳新生命活动的中间过渡状态。

    有出无入,系统就会崩溃,反之亦然。怎么样才能够维持系统不崩溃?一定要调控出入的量,使得出入量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才能维持稳态。这就是阴阳平衡。

   阴阳之比超出0.618,系统稳态就会被破坏,在医学上,就是疾病。
————————
正像黄中正先生所说,阴阳平衡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相差甚远的。正像人体是相对恒温的,体温虽然有所波动,但也不能高到39度,或低到35度。否则就是病态了!正常的体温就是阴阳平衡的状态和表现。

周现强:
@老教授?从平衡秤到平衡仪的平衡值来看,平衡是绝对不动的数值,即杠杆两端的不上下运动与气泡的居中不动,处于平面的水平线了,这才是"平衡″的真正意义,所以,平衡才是"绝对″与"平面线性″的关系!而人体是多维立体网络层次的秩序稳态关系,为此,平衡一词不适应于人体,因为,人体有"升降出入、盈亏涨落、消息往来的杜故纳新活动的时空间距,这个间距是有"标度"(无太过与无不及一一正气),即"中态公约"的时空动态,这就是"标度律""中态公约度"
       从生物学的原理,也是耗散功构的"守度非平衡″,只有"限度的不平衡″,人体才有杜故纳新活动的气机存在,在细胞、组织、器官的内外环境中都存在着"位势差、梯度差、浓度差、渗透压差、压力差、功信差″,是实现内外环境交易信精与垃圾的根本基础,内外环境平衡了,这些"差异″就消失了,一切环境内外的交易流通就此终结,生命息矣!
       你作为一个教授,不能准确理解"平衡″的绝对性,几何和物理、生物化学到了如此贫乏的地步,令人费解?!

千秋雪:
@周现强?
说平衡一词不适用于人体,这是奇谈怪论!

周现强:
所有离开了我以上所议的标准,一切"动态或相对的平衡″!都是废话!医学是准确的语言在表达,凡是事是而非或模棱两可的话,都是不脚踏实地。

周现强:
@老马识途朱真杰?你首先搞准什么称之为"平衡″?

周现强:
再来说事,在没有弄准"平衡″的标准之前,都是废话。

于建成:
平衡,1.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或相抵:收支~。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物体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哲学上指矛盾暂时的、相对的统一。

周现强:
问你一句话?风为什么才流动?人体的气血为什么在流动,你为什么每天要吃喝、又要方便?!人体平衡了,还能吃喝拉洒吗?!

千秋雪:
@周现强?
关于阴阳平衡,您老先生的意见,确实是独树一帜!但是人体生理活动确实是以保持人体各种功能状态达到基本平衡而为目的!
这个不管中医西医,临床治疗时都是这样。

于建成:
原卫生部长崔月犁曾主编《中医沉思录》,书中说:"众所周知,中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遇的困惑、危机与挑战。关于其生存与发展,经过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方法与对策,对振兴中医起到了重要的启示和导向作用。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努力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中医学尚未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事实说明,不从中医学内在的突出问题着手,就不可能走出学术低谷,客观地说,中医学中没有比概念和思维混乱更为严重的问题了,冷静地剖析这方面问题,或许能够找到普遍认同的摆脱困境的可行性方法。"这是总结了近五十年的经验教训得岀的结论。值得深思。

周现强:
问一问?虚实、表里、上下、盈亏、涨落、有无、寒热、刚柔等,这些,是怎么样"平衡″得了的?!如果,这些都"平衡"了,就没有"虚实、有无、上下、寒热、表里、刚柔、盈亏、涨落"等的称谓了!希望同道们当个明白人为妙,不要继续的愚昧下去。

周现强:
@老马识途朱真杰?你这是在不动脑筋!问你?右心与左心的血氧浓度和压力是不是相等?肾小球的入球动脉压与出球静脉压是不是相等?如果是相等的话,你的气血不流动了,你的代谢垃圾永远也排不出体外了。

周现强:
@太白侠?问你一句?平面线性的"平衡″,能否顶替人体立体网络层次的稳态秩序?!

千秋雪:
@周现强?
西医的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能量代谢平衡等,您懂不懂!动静脉之循环不息,是为了什么?

周现强:
@老马识途朱真杰?@周现强?
西医的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能量代谢平衡等,您懂不懂!动静脉之循环不息,是为了什么?
一一一一
这都是讲的一维平面线性的东西。而中医的阴阳,表达的内容是广泛的、多维立体的人体。而人体的气血流动,主要靠的是正负压力差在推动!一个石头在平面上不动,缺乏的是推动力差,所以才不动!只要在一方加入推动力度,使之行成正负力差,这个石头才能动了。可见,事物能够活力,全靠不断的力差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叫做"作用力"。而"平衡"的事物,就失去了这些"作用力",物体是静止的!
      以上,都是常识。到目前,绝大部分的中医人,连这些常识都不明白,行同白痴?!能够当个医生,也不见得好到那里去!

车前子:
现強同仁、千秋雪老教授讲的对,单纯的平衡不用于人体,平衡二字作为人体来说不主语,如:阴阳平衡;几何、物理、化学与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是两码事,不能张冠李带,望千虑一得,方能稳妥

车前子:
更正:第4行不字后面加是字

于建成:
发现了阴阳平衡,与彼消此长、相互转化形成了矛盾,就要琢磨怎么改正,而不是把人类固有的概念,也强行地篡改定义。不然,学界内无法正常交流,也没法与界外交流。

周现强:
@太白侠?是的,到目前为止,许多中医人,连最直白与简单的道理都弄不懂,死不改悔。我看,其看病开方,本事也不大!这是不求上进吗?还学得到真本事,仅是搞些假东西,用来塞责。

于建成:
经典没有阴阳平衡相关表述,现代中医杜撰出来的时候,没有起码的逻辑,该改正就改正,不要强行诡辩了。诡辩来诡辩去,祸害了中医,也祸害了自己。

周现强:
一个中医体系中,和合生物与对立矛盾,写在一部书中,这明显的牛马不相及?!连这么显眼的逻辑思维混乱,都看不出来,还踉着这个写书的在附和,我不知其脑袋总撇在他人的裤腰带中,跟着他在患"精神分裂症″。

周现强:
@太白侠?崔部长的这段话,说到了中医的实际处境。怎样产生了如此的悲情呢?主要的是中医人不办中医自己的事,一切是不动脑筋的拉尿随鸡巴转,不自信与不守规则,跟风使舵,在意识形态上变种了!黄帝内经讲的是"道器同体、形与神俱"!可那些光棍们非要攀龙附凤的在截道取物!这边说中医是博大精深,立场不坚定的那边转风使舵的说"中医是朴素的唯物论"的自打嘴巴。

北丰:
中医理论中的有些概念、原理,各人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是对立的,阴阳平衡即是一例。

于建成:
阴阳不能彼消此长、相互转化,而是一个事物在阴阳间彼消此长、相互转化。这么简单的逻辑,整个中医界都整不明白,真是邪了门了。

于建成:
上到大师,下到爱好者,个个蠢到家了,但都牛逼哄哄的,你说气人不?

周现强:
@北丰?关于动态与相对,说明你对"平衡″的原义,还没弄明白,就来群中表态了。连平衡仪与平衡秤的原理都没认清,大幼稚了。

北丰:
所谓动态平衡,即是不平衡基础上的平衡,或者平衡条件下的不平衡。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绝对的不平衡和绝对的平衡都是不存在的。

于建成:
墙头草,动态平衡

周现强:
@北丰?你还不理解"既无太过、也无不及"之间(正气),有个波动的立体时空间距!不过,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医人的在缺这个智慧(包括国医大师与国内一级中医教授们)

周现强:
@太白侠?中医当前,前不靠古、后不靠科(贝塔朗菲的守度非平衡),已经被那些所谓的大师们,误导到了边缘化。

Ning Chen:
有意思。阴平阳秘可能是指阴阳平衡的稳定性。


32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41:27 | 只看该作者
2019929
阙名:
      病人、疾病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当一个病人坐在西医面前,而后坐到中医面前,这个病人的疾病是唯一的真实客观存在,中、西医的诊断名称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效果是相同的治愈了,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感冒,中医诊断为太阳表实证,麻黄汤,一汗而愈;西医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阿司匹林类,一汗而愈。仅就这一个病人而言,麻黄汤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没有问题吧。100个、1000个这样的病例,能不能说明问题。
        许多西医认为中西医不能沟通,不能融合,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始终把西方科学作为评价中医的唯一标准。
       西医以西方科学为标准,中医以阴阳五行为标准,所以鸡同鸭讲。需要一个翻译,一个中介,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人做翻译,或者借助中英文词典,现在有了软件,方便多了。中西医融合观,证态体系就是这个中介,翻译软件。

32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39:42 | 只看该作者
2019928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2019.9.28,孔子逝世2570年的纪念日。
我们准备今天早课,继续研究许公岩学术思想,洞察其临床奥秘。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我们来看许公岩论述的第五种脉象:
滑脉:滑脉即脉动滑利无阻滞或不涩,前人喻为如珠之圆,形容如珠之流动之滑利。乃血管柔软,弹性阻力如常,心脏排血量充盈,脉波流畅。若滑中带缓,为无病之象,如滑而有力,则属病脉。脉管纤维厚具弹力有伸缩性,血在脉管中流动,其力必微大于脉管之容量,盖不如此则血液即不能从心脏直达于毛细血管,因此滑脉之形成无疑是心脏加强其排血之力借以驱其内在之病邪,由于血管之弹性阻力如常,故脉呈滑利。前人有滑主湿、主饮、主痰之说,虽邪质有异,总属脉络有阻,影响血行,而机体有力能促使心脏排血量增加所作的驱邪措施。如滑中带缓,在妇女月经初闭,不能即属病证,乃胚胎已结,心脏之负担增加,故脉亦见滑,较之邪滞有形之病理有近似之处,只不过有轻重之分。
好好体悟一下其机理,许公氏说的在不在理?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看完我们再接着看第6个:
弦脉:弦脉 指触强硬有力,前人喻为如按琴弦。与滑脉之软、活、柔、滑恰反,乃心脏排血量充实、血压增高,脉管纤维神经拘急,致使其弹性阻力亦相应增强。关键在于脉管壁之收缩神经兴奋,血流不得爽畅,机体令血压升高,心搏排血量加强,冀能冲破障碍,岂知冲力愈加,脉管神经之拘急度愈强,遂成此如按琴弦之强硬感。病属气机不通,故有弦主痛、主饮、主痰、主寒之说,然均是不通,气机阻滞所形成。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7个涩脉之论:
涩脉:涩脉是指搏动不滑利,来去艰涩,细小而短,叁伍不调,乃心脏之搏动缓慢乏力,排血量减少,脉管失养而缩细,血流艰涩,属久病气血衰少,或暴吐下利后气血无能自复所致。但与一时之危机失畅暂见之忽快忽慢形象,寻即调畅者,有重轻之异。为机体虚损虽欲促使心搏加快,奈气血俱已不足,遂见此涩滞形象。

这个是不是有点晦涩难懂呢?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8个许公氏论及间歇脉:
间歇脉:间歇脉即前人所谓之结代脉,脉搏动中时有歇止,不能依次推送血液前进,故其人必自觉心悸亢进。实因血液衰少,难以充盈,脉管、心房虽大起大落,其代偿性心搏兴奋终难有济。可能由于窦房结因病理关系,其自动性受神经影响而引起窦性心律过速或过缓,至于心脏之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不齐等情况也就陆续呈现。此乃心脏器质性病变,无力为动,而又拼力强动之恶性循环局面。宜先制其躁动,而大力补益其心之气阴,使心的气阴有复,方能转危为安。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9个是滞脉:
滞脉:滞脉是新发现的一种脉象,也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我临床上常这样理解)。在触按时,轻取无所见,中取方有,似滑非滑,似弦非弦之感觉,却应指有力。六部一致,两关显,多见于气郁患者,胸脘闷楚,心情抑郁,烦懑不饥,依形证论乃肝郁气滞所致,为郁证的典型脉象。可是前人著录多直书弦滑,虽肝郁甚时,弦滑有时也见,而形证上必以脘胁疼痛明显。若仅烦懑闷楚,无疑就是郁结不甚,故脉象亦只见此弦滑不甚之滞形。本来肝气不舒,气血之运行难畅,气血不畅首先表现于心与脉管之血运动作滞结。然阻滞久必影响神经紊乱失常,故心搏加速,脉管之纤维收缩亦均相应呈现。今病方初起,仅先见此气血不畅迹象,若即时予以疏调,脉象立可缓和。实践验证,肯定滞脉为肝气初郁还是符合见微知著的原则,这对于贯彻“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有重要意义。这个把握好了,可以有效预测身体动向。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我们再看最后一个脉象,许公氏是如何论及的呢:
许公氏讲到这个脉,模糊脉,他说模糊脉是诊脉时指下初无所触、久按重取方见,似动非动之脉搏,然又模糊不清,似有若无。其人则头晕胀昏,并有明显之心跳、气短、神情恍惚,甚或胸憋心疼,倦怠多寐。每见于高血压患者之晚期,这是心脏功能及器质改变的反映。此时全身动脉有明显硬化的改变,因之血管壁增厚,弹性阻力低降就十分明显,所以脉象之模糊不清就是心与血管运血无能形成的,同时也与久服降压药物过度抑制有关。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好了,脉学部分历来是中医学中感观性最强,最难理解的部分,需要不断的用心思考,用手感悟,用于临床的一个部分,我们就先讲到这里,大家反复理解,先从理上明白,再用脉上体悟,再结合临床表现,不断的推测反测,才可能得其要旨,培养出手感来。我们今天的早课就到这里,后面早课我们再学习许公氏关于舌诊方面的内容,希望朋友们跟进,不掉队,不落课,坚持前行才可能成长,中医路上一起相伴,走向传承之路。



3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38:05 | 只看该作者
2019927
淄博延强医院 黄衍强:
人身上只有两个病:毒和堵!
一、人体毒素,其实不过是体内多余的垃圾,来源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食物消化、吸收后产生的代谢废物滞留;其二是环境中得来的各种污染在体内的沉积。
毒素沉积在心脏: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律不齐
       沉积在肝胆:胆结石、胆囊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
       沉积在肠胃:胃炎、胃溃疡、便秘、痔疮、肠炎、肠癌
       沉积在神经:反应迟钝、烦躁易怒、失眠
       沉积在肺脏:肺气肿、肺炎、肺结核、肺癌
       沉积在胰脏:糖尿病、胰腺炎、肥胖
       沉积在肾脏:肾炎、肾结石、尿毒症
       沉积在盆腔: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癌、卵巢癌
       沉积在血管: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静脉曲张
二、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血管堵了叫微循环障碍
堵在心脏叫梗
堵在毛细血管叫瘤
堵在肝脏叫肿瘤
堵在子宫叫肌瘤
堵在乳腺叫增生
堵在甲状腺叫结节
堵在脸上叫痤疮
堵在皮肤叫疙瘩
堵在腿上叫曲张
堵在粘膜叫囊肿
堵在颈部叫颈椎病
【治疗方法】
一、解毒排毒:珍珠粉、牛黄等药制作水丸服用
二、活血化瘀:三七粉、丹参等药制作水丸服用
【延强中医 健康卫士】

319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35:48 | 只看该作者
2019927
杨大夫电话158*****246:
我来简单的谈谈三方

杨大夫电话158*****246:
第一方,火神派的核心

杨大夫电话158*****246:
火神派,发现的人体最核心的一个问题,阳常不足

杨大夫电话158*****246:
可惜,火神派,不知道,阳常不足的脏腑是什么

杨大夫电话158*****246:
很多疾病,都是阳常不足的。但是,不是一切病,都是阳常不足

杨大夫电话158*****246:
所以,火神派,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密秘

杨大夫电话158*****246:
如果我们在临床上,不用辩证,就算是闭眼开方,坚持火神派,那么,至少是三分之一的病,都会有效

杨大夫电话158*****246:
神奇吗?信吗?

阎建国中医治疑难病证:
我个人认为,三方,无非是经方,时方,活方,因为经方也好,时方也罢都是过去时,活方才是现在时,现在时才是根,我们看病时经方,时方都要跟着病人走,跟着病机走,而不是反过跟着过去时走,但是我们学习经方,时方就要跟着祖宗走,这叫不离祖宗,反过来在临证中就必须有具体病人的病机就要不拘泥于古方祖宗的框框,要活学活用。
比如治高血压 ,很多中医都是平肝潜阳,镇肝熄风汤之类,结果高血压,血压降了吗?所以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不得不吃吃西药,你中药不行吗,但是我一些中医,不仅仅一看到脉弦呀就是肝阳上亢呀!弦者减,
弦脉肝风,亦主气郁,
主痛主饮,主疟主痢。
右寸脉弦,胸及头痛;
左寸脉弦,心中必痛。
左关脉弦,痎疟癥瘕;
右关脉弦,土虚停饮,
左尺脉弦,饮聚疝瘕;
右尺脉弦,腹痛下痢。
所以按饮,水饮治结果血压哗哗就慢慢降下来了

杨大夫电话158*****246:
@阎建国中医治疑难病证?,客观

杨大夫电话158*****246:
所有中药里,沥水药,清热药,都有降压作用

杨大夫电话158*****246:
我临床治疗高血压,就用纯中药,无效的,基本就没有

杨大夫电话158*****246:
患者高血压,来我们这里治疗高血压,我们用药后,如果血压不讲,和患者是无法交代的,

杨大夫电话158*****246:
第二方

杨大夫电话158*****246: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杨大夫电话158*****246:
也就是,滋阴派

杨大夫电话158*****246:
可惜,滋阴派,也不知道,什么脏腑,阴常不足

杨大夫电话158*****246:
肺阴,常常是不足的

杨大夫电话158*****246:
临床医院,看看有多少小儿肺炎

杨大夫电话158*****246:
我们临床治疗肺病,是不是都是用麦冬,甘草,桑叶,金银花

杨大夫电话158*****246:
第三方

杨大夫电话158*****246:
中医,一看见,形体消瘦,大便糖稀,消化不良的,就天天说人家脾虚

杨大夫电话158*****246:
其实,和脾,有一毛钱关系吗?

杨大夫电话158*****246:
脾胃论的价值是,胃常不足

杨大夫电话158*****246:
腑气以通为补,半夏,陈皮,讲胃气,非常重要

杨大夫电话158*****246:
三方的诊断,分辨清楚,三方合理组合,很多疾病,迎刃而解

金匮真言(马京雪):
感恩,感谢杨老师无私奉献

杨大夫电话158*****246:
中医非常有用,中医非常简单

金匮真言(马京雪):
杨老师是大善人,慈航普度级圣人

Fa. 阿贝尔:
@杨大夫电话158*****246?
请问,杨大夫认为,阳虚的真实脏腑是哪个?

杨大夫电话158*****246:
@Fa. 阿贝尔?心,肝,肾

Fa. 阿贝尔:
方药上怎么体现是这三个?

杨大夫电话158*****246:
所以,中医学里讲的肝阳上亢,就是一个假学问

金匮真言(马京雪):
理论治不了病,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中医一定要在临床中学习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金匮真言(马京雪):
再次感谢杨老师,祝杨老师晚安

Fa. 阿贝尔:
@杨大夫电话158*****246?
赠送卧佛的对联一对:
沉睡千古非假睡
苏醒一时是真醒

杨大夫可以改一下
沉醉医界非假醉
苏醒一时是真醒


318
发表于 2020-2-16 16:44:44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9月4日:
Fa. 阿贝尔:
中医各方面的激烈争论,有各种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既是中医这个各种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在今天面临的时代挑战的真实反映,也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可能性的探索,争论就是各种中医创新方案竞争和进化的过程。


Fa. 阿贝尔:
第一言论自由,第二公共规则。可堪称学术腾飞之两翼


Fa. 阿贝尔:
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政策与市场,医疗医院制度,等等,这些内容格局问题,就好像办报纸期刊要分不同栏目版面一样。如果不分版面,让这些人在一起,就是不同版面的纠缠在一起,不同版面的人缺乏共同的问题意识、知识构成和基础方法,仅仅凭着一丝的共同词组而将不同的领域搅在一起,必然一下子草率的以为对方就是错的。


Fa. 阿贝尔:
我的上述看法,第一可以解释群内长此以往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也是提醒管理员的基本素养


Fa. 阿贝尔:
中医临床版主,要做基础研究版面的主,可谓阴差阳错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发表于 2020-2-16 12:39:13 | 只看该作者
中药科学不是现代科学理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6 07:48 , Processed in 0.06279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