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81|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撄宁先生对佛教的批判摘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1 10:0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撄宁先生对佛教的批判摘选
  陈撄宁先生语录:
  
  宗教这个东西,在以后的世界上,若不改头换面,他本身就立不住。无论道教、佛教、耶教、天主教,以及其他的鬼神教坛教。一概都要被科学打倒。岂但宗教如此,连空谈的哲学也无存在之价值。
  
  圆顿日:钱道极君,我未曾见过面,此信称呼太客气了。虽然称呼一层,是各人的自由权,我无法可以阻止,但总觉得心中不安。我是个学仙的人,不是个学佛的人。佛教徒最喜欢收人做弟子,譬如一个法师,有一万人皈依他,他也不会拒绝,有十万人皈依他,他也不嫌多。自古至今的神仙家,都没有这种习气。假使有这种习气,必定是宗教家而非神仙家。至于普渡众生之此也是宗教家口吻。
  
  再按:释迦牟尼当年出家修行之动机,何尝不是因为厌惧无常而起?出东门在路上遇着一个老朽,出西门征路上退着一个病夫,出南门在路上遇着—个死尸,然后才发心入山,勤修苦行。可惜他老人家鸿运欠佳,不投生于中国而投生于印度。所遇到的两位导师,学问不见得怎些高明,故对于免除老病死三苦实修实证的功夫,尚未能十分彻底。他老人家一出拿手好戏,摇旗呐喊,鸣锣击致鼓,整整唱了四十九年,就是一个“觉”字。我并非说人生不应该有“觉”,所引为遗憾的,就是除了一“觉”以外,没有丝毫免除老病死的方法。参禅吧?修观吧?诵经吧?持咒吧?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徒然一觉,又有什么用处呢?现在的人们,更来得可干脆,索性连“觉”也不要了。一声阿弥陀佛,就立刻把你送上西天。
  
  所最不可解者,秦汉以前,佛教末人中国,唐虞三代之政治淳良,民情敦厚,远非后世所能及;而且版图一统,无河山破碎之差。自佛教东来以后,将如此大乘高深之哲理,熏陶全国亿兆之人心,更应该功迈唐虞,德超三代。何故国步日益艰难,民俗日益浇薄,民生日益憔悴,民气日益衰颓?而有五胡十六国之乱华,有南北朝之分现有后五代之割据,有辽金辱国之耻,有元清灭汉之痛,有列强侵略之虞?所谓此方大乘机纯者,亦不过如此而已。
  
  本是国货,冒列洋装。于是《起信》《楞严》遂高踞丛林之讲座。  (《大成起信论》《楞严经》二书,在今日佛学研究家多数人眼光中,认为二书都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
  
  须知仙道门中只讲功夫不讲福报,讲福报免是门外汉。  “报”之一字,尚不欲闻,  “报尽”之说,更无著落矣。
  
  我起初认为交大师当真有什么高见,谁知仍旧是老生常谈,到此处方才露出马脚简直像一般市侩技生意的口吻。其意若曰:你们仙道门中的货色,初买不能现得,得之又不耐用。何如我佛门西方老店价廉物美,一求即得,坚固而用,永不变坏。但是你们无福消受。可痛呀,可痛呀。像这种论调,我们学仙的人要同他辩论,可谓浪费笔氦墨,只有请基督教徒对付他们,堪称半斤八两。今试模仿基督教口吻如下:夫念佛不能得救,得救不能生天,何如信主耶酥,祷告上帝,求生天国!一生即得,永享快乐,不堕地狱,而愚迷不信,痛哉痛哉!
  
  无可奈何。只有将仙道痛骂一顿,稍泄气恼而已。所以历代佛教徒批评仙道,总是隔靴搔痒并无学理可言。盖在印度民族脑筋中根本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神仙思想。当年释迦创教只有六道轮回,而无七道轮回之说。于是中国神仙遂享有治外法权而不受佛教法律之裁判矣。这个缺点只能怪彼自己的教义组织颇欠完密,致令国一般漏网的神仙,逍遥法外。
  
  若以我个人历程而论,初以儒门狭隘,收拾不住,则入于老庄;复以老庄玄虚,收拾不住,则入于释氏;更以释氏夸诞,收拾不住,遂入于神仙。吾将以此为归宿矣。
  
  因为宗教家不离迷信,哲学家专务空谈,对于肉体之生老病死各问题,无法可以解决,亦只好弃而不管,就算是他们高明的手段。
  
  焦芽败种乃大乘菩萨骂二乘之语,谓其如焦芽败种,不能发无上道心矣。人天卑劣,即轻视人天之意,乃佛教中一种夸大之习惯,实不足为训。做人的道理,尚未曾明白,做人的品格,尚未曾具足。他们就要看不起“人”;升天的路径,尚未曾认识,升天的力量,丝毫都没有,他们就要看不起“天”,幼稚得可笑又可怜。无论做人或学道学佛,皆须有实在的力量,不是徒唱高调就算完事。
  一般看不起“人”,看不起“天”的朋友遇到天灾人祸交迫而来,他们想逃避,又逃避不了,想抵抗,又抵抗不住,性命交关的时候,急得无可奈何,大家就念阿弥陀佛,束手持毙。幸而全中国像这一类的人,或不满百分之一。若个个都如此样,请问世界上尚有中华民族生存之余地么?
  
  和尚们的家法,开口便要挨三十棒,原来生成的应该吃棒的骨头
39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17:10:39 | 只看该作者
灵魂?
38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17:08:36 | 只看该作者
恐怕于灵魂有防害
37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17:07:19 | 只看该作者
陈撄宁遗嘱

遗嘱一 (全文)

我的病,自己研究了很久,决定是不会好的,一则年老体衰,二则病情复杂,现在全靠药力维持,早晚总是一死,遗嘱须要预先写成。临时恐怕来不及。

第一部分,现在病情及所服药物的研究。

第二部分,病躯由何人照料。

第三部分,新死肉体如何办法。

第四部分,所有遗物如何处理。

关于第一部分,写得太多。因为胡海牙负我医药的责任,我想和他共同研究,别人看了无用,此处不多写。今写第二部分,要简单些,不要太烦。

(张加寿胡海牙乔馥玖王天慈同阅)

(注:上面一行,写在原稿中缝.张加寿即张嘉寿,与陈撄宁外甥女乔馥玖为夫妻,

胡海牙与王天慈为夫妻.当时他们四人都和陈撄宁一起,住在白云观内.)

此刻我不能离开道教协会。假使将来白云观不能住时,同何人在一起住,是个大问题。最好我死在白云观,一切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在离开道协之前,把我的储蓄存款提出壹万元,捐献国家。这个手续要预先做好,不可等待出白云观之后。)如果我不能住在白云观,胡海牙必定要搬家,我想仍旧同他住在一处。有两层理由:(1)我不能离开医生,这不是怕死,就怕不死不活的罪难受。(2)他家中没有老人和小孩,韦航(即胡海牙的儿子)毕业后要出门,家中只有二人,多我一个病人,当不十分麻烦,这也是过渡期间无可奈何的办法,并不想长久的带累他们。假若两条腿永远变成残废,人又老而不死,那就要另做打算了。

第三部分,新死肉体,我不愿火葬,恐怕于灵魂有防害。我愿意土埋。死时若在白云观,请代为探听先死的道友如赵当家(注:即白云观当家赵至中)等葬在何处,我是否能同他们葬在一块地方。死时若在外面,北京普通居民总有公墓可葬,我也是居民一分子,当然可以葬普通公墓。至于那块地方将来安全与否,就不必管了。(注:陈撄宁骨灰,于1989年仙逝二十周年之际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至今.) 我虽然死在外面,不能说和道教没有关系,我的职务是全国道友公推的,而且又是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人,白云观公墓范围之内,应该有我一块埋骨的地方。这件事、不妨问一问道协及白云观负责人。(临死时收敛入棺如何办法未写,后来再补充。)

第四部分(1)银行储蓄要保存壹万元不动,死后归公。

(2)旧中医书送与胡海牙。其余旧书,由我自己和海

牙共同处理。

(3)旧衣服及杂物由乔馥玖、王天池共同处理。(最好死在白云观,不要迁移,一切事情比较容易做。)

关于第四部分,也有许多话要补充,将来再续写。

遗嘱二 (摘录)

我自1880年出生,算至1969年,虚数已是九十岁了。若欲完全恢复健康,年令上实不许可。若象这样周身是病,拖延岁月,又使他人受累不浅。所以我不想长寿,只希望死时没有痛苦而已。
36
 楼主| 发表于 2019-6-7 17:24:44 | 只看该作者
端身不散,如入禅定”;传说曹溪“异香氤氲,山崩地动,林木变白,日月无光,风云失色”。
35
 楼主| 发表于 2019-6-7 17:23:27 | 只看该作者

入灭前后

最后的说法:根据《坛经》,惠能最后的说法有:一、教诫“十弟子”:对人说法“莫离於性相”,不离“三科”和“三十六对”。二、大众痛哭,惠能说“真假动静偈”,直指离假即真、“动上有不动”,然后 “告别”。其中只有神会“不动亦不悲泣”,六祖独赞他“毁誉不动” [17]  ,还预言他将在 “吾灭后二十余年”定是非、立宗旨(指滑台大会一事) [18]  ,这是后来神会门下添加的。

三、圆寂当天食后话别。法海问顿教“至今几代”,便有七佛以来四十世的叙述,这也是菏泽门下添加的,是以“六代传法偈”扩展后的祖统说。又问留什么法令后代人见性,惠能说“见真佛解脱颂”。他要门人“莫作世情哭泣,而受人吊问,钱帛,着孝衣”。最后说:“如吾在日一种,一时端坐。但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但能寂静,即是大道。”

去世与后事:先天二年(713)八月三日夜,惠能在故乡新州国恩寺“奄然迁化”了。“端身不散,如入禅定”;传说曹溪“异香氤氲,山崩地动,林木变白,日月无光,风云失色”。惠能在去世前一年(712)回国恩寺,交代弟子造塔 [19]  ,(道信和弘忍去世前也如此),“次年夏末落成”。 先天二年七月八日,从曹溪回国恩寺,八月三日坐化。新州国恩寺、韶州法泉寺(宝林寺)争奉遗体;结果十一月十三日,遗体的坐龛迁回曹溪宝林寺;又在宝林寺建新塔(即“灵照”塔),半年后建成,存放真身。
34
 楼主| 发表于 2019-6-7 17:20:49 | 只看该作者
例如对玄奘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中都给他留下了应有的篇章。在印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把他尊为历史上的四大伟人之一。
33
 楼主| 发表于 2019-6-7 17:19:20 | 只看该作者

语言和文字

赵朴初这样说:“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因为当时不懂佛学写不下去了。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这位史学家对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可是人们还是不重视研究佛教,把它看成粗俗的宗教迷信。例如对玄奘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中都给他留下了应有的篇章。在印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把他尊为历史上的四大伟人之一。但在中国,人们反而只知《西游记》里的唐僧,不知中国文化史上的玄奘。更有甚者,有人还把佛教文化,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单纯地当作生财之道,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授人以中国不尊重文化的话柄。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语言是一种最普通最直接的文化,我们中国汉语的大量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觉悟、意识、忽然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32
 楼主| 发表于 2019-6-7 17:19:01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理部分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

1975年6月,毛泽东在会见一位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时强调说:各国革命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不要照抄中国。接着,他以佛教为例,援引鸠摩罗什的话说:“学我者病。”鸠摩罗什是外国人,会讲中国话,翻译了许多佛经。这就是要自己想一想。马克思说,他们的学说只是指南,而不是教条。五分中:“虽我所制,余方不行者,不得行之。谓俗王为僧立制,不依经本也。非我所制,余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即依王法而用,不得不依。”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或结合不同民族之具体情况所建立的佛教,正是此佛戒义。无怪乎,马克思、恩格斯说佛法是辩证法。纳丹(新加坡总统):“我对于所有宗教,最尊重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
31
 楼主| 发表于 2019-6-7 17:18:06 | 只看该作者

绘画和音乐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至于音乐方面,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0 12:06 , Processed in 0.0719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