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导航中医药交流群”精彩言论集——2019年5月~2019年9月

[复制链接]
25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16:04:12 | 只看该作者
201991
于建成:
目前,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四个方面,宗教、哲学、艺术和技术。宗教解决信仰问题,艺术解决审美问题,技术解决工具问题,哲学解决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研究总的世界观和一般方法论,科学集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具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医属于哪个方面?如果,不同意四个方面之说,请给人类再添一个或几个方面。

周现强:
@太白侠?我劝你不必把中医傍"科学″这个大款了,而"科学″自身的自己的许多难题,到目前都无法解决,如利弊各半等问题?那么,中医傍科学,能利弊各半的下去!聪明人一想就知。

周现强:
@太白侠?我一句话,就可推翻宗教的信仰,当前的所有宗教,不是迷信、就是纷争与动乱的祸源,那里的宗派越多、那里动乱越烈,宗教掩盖了学问的成就,科学到目前也解释不了宗教。人类缺乏兼容共利、互利共赢、利益共享的大同文化,而宗教只有各说各话的在干扰世界大同,只有世界大同,才是人类的最大信仰。

周现强:
@太白侠?人在强识面前,再进一步的强认,不知如何的折返思维,这是最大的缺限。于上,你要问我,怎么是"玄″,作出了正解,可你又出尔反尔的又不受领,叫我骑虎难下。本于楼上已有相应回答,而你又重复问询,为此,只有让你到楼上再看呵,这又有什么错处?

周现强:
@太白侠?@太白侠?系统论与自然生态医学,这些比当代与现代科学还超前。因为,目前科学解释不了中医,所有的以目前科学解释的中医都是在检一漏三或是牛马不相及的东西,认为中医是科学,这是在拉郎配、在找依靠的喙头、也是为了在社会上如何行得通,反而造成传统中医在严重贬值和疗效降低。为什么说中医是自然生态医学呢?是因其是在用自然语言在"道法自然",可人体又是个小自然,二者相洽与配匹;为什么说中医是系统论呢?因其有秩序的立体多维、网络层次的秩序体系,在体系中,于常状态情况下是"和而不同、差异同构、兼容共利″的关系,中态公约与标度的升降出入、盈亏涨落、消息往来、偶联交易互补的杜故纳新活动过程,是生命气机的特征,到目前科学还没有如此高论的概括与总结到这个整体气机的层次上来,还不知"运动"的启动与产生机制是什么?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到目前还不知"道神"何为?只有站在系统论这个高层上,排除人为杂入系统中的悖论、冲突、否定等的这些不良因素,让遭到污染的系统内外纯洁起来(当前的系统论还不纯),将来,任何门类的医学,也比不过系统中医。




25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16:07: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泰然居士 于 2020-2-15 16:11 编辑

201992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中医治疗癫狂近代被西医几乎取代,国家,政府,社区对癫狂的管理加大了力度,
一周以前重庆市卫健委发出了社会安定的紧急通知,对癫狂病人引起高度重视,防止发生意外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重庆以前三医大的乔玉出川治癫狂有名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用传统中医治疗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他专门为此写一本书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中医治病要找中医的规律与思维逻辑治病,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一般认为仲景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其实仲景是活法的,药方是跟着病情走的,知常达变的 ,仲景治狂有六方可参考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王辉武教授的《心病条辨》主张大黄为心家良药,善于用大黄将军之刚猛能力挽狂澜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中医治癫狂药效毕竟不如西医之刚猛阻断。我一个已退休老辈亲戚乃医科大学精分治疗中心的权威。所以我对此块病有一些知识。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五十年代之氯丙嗪为治精分的首选药,多年前我曾逐渐加量一日给患者达50毫克?16

辉武:
经方是治疗精分等心病的首选办法!可惜医者不识中医之优势,只知道西药镇静药,患者更不知道!当年的乔玉川确有专长治心病!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据说华佗治疗癫狂很有一套,可惜失传,有也不敢而为之!

土郎中陈海良: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中医治癫狂药效毕竟不如西医之刚猛阻断。我一个已退休老辈亲戚乃医科大学精分治疗中心的权威。所以我对此块病有一些知识。
老师中医治癫狂,外治加内服虽不能讲覆杯而愈,也可当场立效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土郎中陈海良?这个我赞同,持续有效还是不易。

土郎中陈海良:
好一半吧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癫狂之病轻重缓急之别,重者厉声如雷,打杀毁物,面目狰狞。

秀峰:
丹溪心法对此证有三种治法,可惜现有环境下两种不让用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古代吕祖道家单方传有癫狂草药歌,
《集古良方》
《陈源生医集》

秀峰:
鬼门十三针也是解决此症也是手到病除,但也几乎绝迹于江湖!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癫狂实证
脉沉实有力,
大便燥结者,
只用大黄50,酒泡熬水数碗煎服,立效。

范仲毓中医天文学派创始人:
@阎建国中医治疑难病证?@若愚?@刘世峰中医  重庆荣昌?谢谢各位大师!大神!我其实已经可以不药而愈了。

江海浩瀚:
对。此种病可以不用药。

范仲毓中医天文学派创始人:
是这样的,这个病人,我通过手相预测,病人就心服口服了。

范仲毓中医天文学派创始人:
@江海浩瀚?手相预测术,就是望而知之谓之神!

秀峰:
@范仲毓中医天文学派创始人?心病还须心药医,不战而屈人之兵!高,实在是高

范仲毓中医天文学派创始人:
然后,我为了搞清楚病人,自杀,他杀的原因,结果,过程。又用四柱预测学,预测。这样,病人就马上认错,马上改正错误。于是皆大欢喜!

范仲毓中医天文学派创始人:
当然,取得这样的结果,也许大家觉得不可思议。

范仲毓中医天文学派创始人:
最后,病人还是要求我开了中药3副,各位大师,认为什么药最恰当?
血府逐瘀汤




253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16:10:35 | 只看该作者
201992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古今医家对半夏、夏枯草这一药对治疗失眠症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冷庐医话》卷三引《医学秘旨》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3钱,夏枯草3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再投补心等药而愈。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以善用对药著称,他将宁心安神治疗失眠类对药共分3大类,即补心安神、清心安神和重镇安神。其中治疗痰热遏阻中焦之失眠最常用的药对便是半夏、夏枯草。

当今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先生亦擅长用二者配伍治疗失眠,并自拟“半夏枯草煎”,基本方由姜半夏、夏枯草各12g,薏苡仁60g,珍珠母30g组成,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颇著。

林文谋等用半夏、夏枯草治疗失眠症113例,采用半夏、夏枯草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期间停用其它中西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愈78例,显效28例,好转5例,无效2例。

孟凡振以自拟双夏汤加减治疗失眠症56例,方中以夏枯草、半夏为君,二者配伍,取交通季节,顺应阴阳之意。认为本方对肝郁火旺、痰热内扰、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型疗效较好,而对心胆气虚型疗效较差。56例中治愈28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86%

张晓晖等以半夏、夏枯草为主药自拟和胃安眠汤治疗失眠338例,痊愈116例,占34. 32%;显效123例,占36. 39%;有效76例,占22. 49%;无效23例,占6. 8%,总有效率93. 20%

尤文俊等自1990年至今以这一药对为主自拟不寐汤合穴位艾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经用中西药治疗欠佳或反复发作而无效者)68例,方中取法半夏、夏枯草为君,能清泻痰火,调摄阴阳,引阳入阴。

附医案:

李某,男,43岁,下岗工人,主诉严重失眠3年。3年前下岗后,由于各方面压力较大,逐渐出现失眠,难以入睡,夜间睡眠不足5个小时,继而睡眠时间越来越少,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经多家大小医院治疗,长期服用药品地西泮片、安神补脑液等,疗效越来越差,甚至无效。诊时见神思恍惚,表情淡漠,少言寡语,面色少华,头发枯槁发白,舌淡苔薄白而腻,脉沉弦细涩。

诊为不寐,气郁痰结兼心血不足型。治宜理气解郁,养血安神,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壳、元肉、炙甘草、大枣各10g,自芍、白术各15g,酸枣仁、茯苓各20g,远志6g15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时诉服药后每晚可睡4个小时左右,但仍觉入睡困难,神思稍清晰。上方加半夏、夏枯草,药用:柴胡、枳壳、远志、半夏、炙甘草各10g,白芍、夏枯草各15g,酸枣仁20g6剂,每日1剂,水煎服。1周后三诊,诉睡眠较佳,每晚可睡上6个小时左右,且容易入睡,神思清晰,能言善语。续进20剂,巩固疗效,随访3年未见复发。

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药伍用,和调肝脾,平衡阴阳,交通季节,顺应阴阳变化规律而善治失眠。本例病案,严重失眠皆因气郁痰结,肝、脾、心失和,以肝气郁结、神思恍惚为主,累及心脾以致心脾气血不足。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半夏、夏枯草而获理想疗效,顺应了天人阴阳变化的规律,亦即“阳入阴则寐”之妙理。


25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16:13:58 | 只看该作者
201992
行者:
    群主发贴公开怀疑我这个教授的水平,甚至还有的人都敢公开说我“无知”,简直令我吃惊。很可能,我的水平不高,我发表的观点,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特别是经常不能让群主满意。所以,我从来不敢提自己是教授,真就从没提过。况且,现在教授多了去了,遍地都是,没有什么稀奇之处。有什么可提的?不说职称,发言更方便。“做事要高调,做人要低调”,是我的宗旨。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称我为王教授呢?
   还记得,那是在20107月,我在健康报发表文章之后,刘世峰副主任医师劝说我,让我上中华中医药论坛(那是当时最火的一个论坛)去发言。说实在的,那时我家里还没安网线,太贵,自己也感到上网没啥用处,耽误事,白天医疗教学科研就够忙的,还得张罗一个科室人员的开资吃饭问题。经他劝说几次后,我后来安了网线,找到了中华中医药论坛,用的网名是“路过学习者”。我感到,有些人的发言不太对头,就发了几次言予以纠正,几天后,突然发现,我成了论坛的“特邀嘉宾”身份了。
   有一天,我转发了几篇自己在《中国中医药报》和《健康报》发表的大篇幅文章(为什么转载这几篇呢?因为这几篇文章在医学界影响很大,其中一篇居然被选入《人民日报文摘杂志》,当时我到院里宣传部的网上一搜,连续十多页一片红,去掉重复的,大约有50多家中医、西医网站、论坛和博客转载,我当然很受鼓舞)。这时刘世峰先生向大家介绍,欢迎王锡民教授,从那以后,不少坛友就这么称呼我王教授。到别的论坛去,也就有人这么称呼我。
   我这个教授的水平不高,但是,我做到了中医界高水平的人做不到的许多事件。最值得我记住的就有多件中医界高水平的教授、院士、国医大师没办到的事。举例如下:

行者:
第一件事,记忆非常深刻,意义重大:
    2006年,当反中医急先锋、科学史学者张功耀教授和中科院何祚庥院士反中医最高峰,说中医理论是伪科学的时候,我订有《健康报》,我从报纸上看到:中医界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反驳,但内容无非是说中医治病有效、是中华瑰宝之类,虽也有人说中医是科学,但力度也不够,因为张功耀知道,我国研究中医理论几十年,也不能科学解释中医,中医界没有一人敢说“中医理论能用现代医学来解释”。这时候,我觉得,我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但我得为中医说话。我奋笔急书,晚上下班后,连续几天写了驳斥何祚庥、张功耀的三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以一个极为醒目的题目——“一个西医眼中的西医”为题目发表在《健康报》的“中医专版”上,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据笔者20多年来对于中医理论的研究,已有充分的理由断言,中医的核心理论不仅是科学的,而且完全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中医与西医两种理论也并不矛盾。”这是我国中医学史上,第一篇敢于在医学报刊上从正面大胆提出“中医核心理论完全可以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的全新观点。这篇文章在当时的份量之重可想而知,文章一发,各种媒体争相转载。第一,敢于在反中医的高峰浪潮中以“西医”身份发声为中医说话;第二,敢于公开在国家医学大报上与院士叫板,提出“中医是科学(最起码当时西医界是不承认中医是科学的),而且还能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   特别是这第二条,提出这一条,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吗?如果没有极大的担当精神,谁敢在科学界院士、教授公开否定中医理论的风口浪尖上为中医说话,谁敢出这种风头?弄不好会引起当面舌战。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谁敢没事找事,假如要是解释不了,岂不是给自己惹来无尽的麻烦,毁了自己的学术名声。这些我都想过,还是决定发声为中医说话。正是在许多学者对于反中医者的反驳中,卫生长部发言人及时出面制止了这场反中医闹剧。
    请看拙文《一个西医眼中的中医》



255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16:1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泰然居士 于 2020-2-15 16:20 编辑

行者:

这是我从网上粘贴下来的:
一个西医眼中的中医

文章来源:健康报     文章作者:王锡民    发表时间:2006-12-14 13:56:00
关键字:  西医  中医

要评价中医理论是否科学,应当从中医临床治病效果和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两方面进行论证。

疗效显著是中医科学性的体现
  医学是应用科学,其宗旨是治病救人。因此,评价医学是否科学首先要看治病效果。这里先不说中医治病具有几千年的辉煌历史,仅从建国后50多年来中医的临床治病效果来看,中医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上都具有西医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明显弥补了西医治病疗效的不足。西医治病在药物疗效不佳时,总是千方百计地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寻找出路,或干脆使用中成药来给患者服用的事实,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医药的疗效。临床经验表明,单服西药治病,和再加服中药治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后者的疗效往往高于前者。特别是在治疗那些使西医挠头的疾病时,中医治疗具有独到效果。笔者对此有较深的体会:笔者毕业于西医院校,但研究中医理论长达26年,在临床上采用中药、推拿等方法治疗过数以万计的病人,常使那些患病数年、数十年,经西医久治不愈的患者,在短期内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在2003年的抗非典过程中,加服中药后患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事实表明,中医是一门应用价值极高的医学科学。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的治病效果都是西药无法代替的。可以说,如果离开了中医,人类就会因许多疾病无法医治而饱受煎熬。

中医理论在人体整体水平上是比现代医学理论更早创立、更加先进的人体生命科学理论
  中医理论是一门货真价实而又高深复杂的科学理论。说它货真价实,是因为它确确实实是一门科学理论;说它高深复杂,是因为它使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也只能窥其冰山一角,至今无法解释它所阐述的人体全部生命规律。

  中医理论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医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最终形成的科学理论,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提高和完善,在指导临床实践中行之有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理论的形成完全符合真理产生的标准。因此,中医理论是当之无愧的科学理论。
据笔者20多年来对于中医理论的研究,已有充分的理由断言,中医的核心理论不仅是科学的,而且完全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中医与西医两种理论也并不矛盾。  中医理论虽复杂深奥,但在现代科学理论中随处可见它的踪迹。我这里所说的现代科学理论,除全部西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理论外,还包括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系统学、气象学、心理学、运动学等学科。此外,还必须精通中医理论的精髓实质,这样才具有初步揭示中医理论的知识基础。由此可见解读中医理论的难度之大,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学者至今无法解释中医理论的根本原因。
  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等术语,既古老又深奥复杂,故使得只懂现代医学理论者很难对号入座。但这些术语描述的都是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及其动态变化,对这些功能状态的描述,在现代医学中没有一个术语能够代替,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现代医学还没有认识到这个整体层次。
(王锡民)     
25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16:1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泰然居士 于 2020-2-15 16:24 编辑

201994
Fa. 阿贝尔:
中医各方面的激烈争论,有各种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既是中医这个各种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在今天面临的时代挑战的真实反映,也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可能性的探索,争论就是各种中医创新方案竞争和进化的过程。

Fa. 阿贝尔:
第一言论自由,第二公共规则。可堪称学术腾飞之两翼

Fa. 阿贝尔:
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政策与市场,医疗医院制度,等等,这些内容格局问题,就好像办报纸期刊要分不同栏目版面一样。如果不分版面,让这些人在一起,就是不同版面的纠缠在一起,不同版面的人缺乏共同的问题意识、知识构成和基础方法,仅仅凭着一丝的共同词组而将不同的领域搅在一起,必然一下子草率的以为对方就是错的。

Fa. 阿贝尔:
我的上述看法,第一可以解释群内长此以往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也是提醒管理员的基本素养

Fa. 阿贝尔:
中医临床版主,要做基础研究版面的主,可谓阴差阳错


257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16:26:13 | 只看该作者
201994
于建成:
我到桂林考察桂本来源,与理论认识,两个月。一位伤寒学者问我,仲景怎么不写医案呢?
我回答,可以通过盖猪圈,总结出结构力学吗?
他赞同。

于建成:
发现桂林伤寒家,都没有能力杜撰出桂本来,可见桂本是后人杜撰的可能性非常小。




258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16:28:09 | 只看该作者
201994
重庆璧山邓志刚中医诊所:
加味改良乌头汤
——治腰椎间盘突出特效方

生芪120    当归30      熟地30    制川乌30
制附子30   黑小豆30 麻黄15     细辛18
桂枝45       白芍45     防风30     蜂蜜150
鲜姜45       大枣21  枸杞30    菟丝子30
补骨脂30    仙灵脾30
     加冷水2500ml,文火煎三个半小时,煮取600ml,分3次,饭后服。七日为一个疗程。可连服一至两个疗程。

重庆璧山邓志刚中医诊所:
杨氏五虎丹:治椎间盘突出症

急性期用方:红花18、当归18、防风10、制南星18、白芷12。研为细末,每次3,日2次,黄酒送服。20-40天即可根治。

慢性期用方:土元10、全蝎10、乌梢蛇10、红花18、当归18、防风10、制南星18、白芷12、甲珠10、地龙22。研为细末,每次5,黄酒送服。
3060天即可根治。

外用方:生川乌、生草乌各10、马前子12、三七20、甲珠6、海马10、木香10。研为细末,醋调敷患处,21换。急性期,慢性期均要配合使用本外用方。



259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16:32:11 | 只看该作者
201994
阎建国中医师攻克疑难病证:
十全大补方歌诀:
章门参、三里术、
内关相当茯苓逐;
中脘甘、阴交归、
曲池如同川芎追;
太冲芍、关元地、
合谷犹如黄芪备;
最后阳陵肉桂俱,
十全大补功效聚。

中药别名


一、解表药

1、麻黄:炙麻黄、麻绒、麻王

2桂枝:桂尖、嫩桂枝

3羌活:姜活、川羌、蚕羌、条羌、西羌

4紫苏:苏梗、苏叶(乙)、苏子(炒)

5荆芥:芥穗、今(京)芥、荆芥炭

6防风:防丰、条风、北风、苏风

7白芷:川白芷、白止

8香薷:香茹、香干

9细辛:细心、北(辽)辛

10、苍耳子:苍耳

11、薄荷:薄荷叶、卜火

12、桑叶:冬(霜)桑叶、双叶、双乙

13、菊桦:白菊、杭菊、白六

14、葛根:粉葛、粉戈、戈根、白葛、干葛、干个

15、柴胡:北(软、南)柴胡、才胡、才乎、(炒醋)柴胡

16、升麻:升予、绿升麻

17、蝉蜕:虫退、虫衣、知了、金蝉蜕、蝉衣

18、蛇蜕:龙衣、蛇衣

19、蔓荆子:(炒、去衣)曼京、万京

20、藁本:西芎、西兄

21、浮萍:紫背浮萍

22、牛蒡子:牛子、大力子、鼠粘子

二、清热解毒

1石膏:(生、熟)石膏、石交、三石羔

2知母:(肉、毛、炒)知母、知么

3天花粉:(瓜)蒌根、花粉

4芦根:卢根、苇茎

5黄芩:酒芩、枯芩、北芩、子芩、条芩、川芩

6黄连:(生、炒、炒#萸)黄连、川连、云连、雅连、川中、味连、黄连须

7苦参:苦彡

8龙胆草:龙胆、龙旦

9野菊花:野六、甘菊

10.犀角:犀牛角、西角

11.地黄:生地、地黄、问路

12.玄参:元参、黑参、元彡

13.牡丹皮:粉丹、刮丹、丹皮

14.赤芍:赤芍药

15.地骨皮:地骨、地古皮、骨皮、全皮

16.银柴胡:银胡

17.胡黄连:胡连、胡中

18.银花:金银花、忍冬花、艮花、二花、双花、两宝、银针、人花

19.连翘:连召、元召

20.大青叶:大青、大青乙

13、杏仁:北杏、杏人、苦杏21.青黛:青代

22.蚤休:早休、七叶一枝花、七叶花、草河车、重楼、枝花头

23.紫花地丁:地丁、白花地丁

24.蒲公英:卜公英、公英

25.鱼腥草:鱼兴草、鱼星草、蕺菜

26.红藤:大血藤、红藤、(荇、行、田)、活血藤

27.败酱草:败将、败江

28.白头翁:白头公、头公

29.雅胆子:亚蛋、丫旦子

30.山豆根:北(广、南)豆根、开喉

31. 决明子:草决明(马蹄)决明

32.夏枯草:夏枯、下枯

33.士牛膝:士牛夕、倒扣草

34.士茯苓:士苓、仙遗粮、士0

35.金果榄:木笔花、辛乙

.化痰止咳药

1半夏:制半夏、姜半夏、清水半夏、法夏、法下、半下、三步跳

2天南星:制南星、胆南星、南兴、南星片

3白芥子:白菜子、芥子、黄芥子、介子

4旋复花:(蜜炙)复花、伏花、佛花

5桔梗:(甜、苦)吉更、橘更、津梗

6前胡:信前胡、全胡、前胡

7瓜蒌:全瓜娄、瓜娄皮、瓜子

8贝母:川贝、松贝、平贝、炉贝、象贝、#贝、伊贝、尖贝

9枇杷叶:(炙)枇杷叶、杷叶、八叶

10、海藻;海早、海草

11、海浮石:浮海石、浮石、海石

12、礞石:灰蒙石、门石

14、款冬花:(炙)冬花

15、桑白皮:双根白皮、双白、双皮

16、紫苏子:(炒)苏子

17、葶苈子:(炒)亭力、丁力

18、百部:百步、百阝、百部草

19、紫菀:(炙)紫元、子元

20、马兜铃:铃、斗铃、斗#

21、竹茹:(淡、细、喜)竹如、竹于

22、白果:银杏

23、罂粟壳:(御)米壳

24、石菖蒲:石昌、昌卜

25、蛤壳:蛤粉、海蛤壳

四.芳香化湿药

1、藿香:广合香、合香

2、佩兰:醒头草

3、苍术:茅苍术、光仓术、仓术

1、砂仁:春砂仁、阳春砂仁、砂人、缩砂仁

2、草豆蔻:草扣

3、草果:草果仁

4、白豆蔻:豆蔻、白蔻、波蔻、蔻衣

五、消导药:

1、鸡内金:鸡肫皮、鸡筋、内金

2、山楂:炒山楂、楂肉、山×

3、神曲:药曲、湘曲、建军曲、六曲、力曲

4、莱菔子:、(炒)来服、来卜、罗卜子

六、理气药:

1、枳实:只实、只十

2青皮:四花、青桔皮、均青皮

3桔皮:陈皮、广陈皮、广皮、橘皮、新会皮

4厚朴:、(川、紫油)厚卜、宽卜、姜朴

5木香:广香、云香、川木香、越木香

6香附:(醋炒、九制)香夫、香付、回头青、莎草根

7椿皮:椿根皮、臭椿皮

8乌药:天台、台乌、天台乌药、酒台

9佛手:佛手柑、(川、广)佛手

10、葱白:介白、太白金星

11、川楝子:川练、川力、苦枣

12、荔枝核:荔核、力核

13、大腹皮:腹皮、腹毛、槟榔壳

七、泻下药:

1、大黄:生大王、将军、酒军、川军、西军、锦纹、生军

2、芒硝:玄明粉、皮硝、皮小

3、火麻仁:麻仁、麻人、大麻仁

4、牵牛子:丑牛、二丑、黑白丑

5、泻叶:番叶、下叶、下乙

八、驱虫药:

1、使君子:君药、君入

2、雷丸:来丸

3、鹤虱:合虱、学识

4、槟榔:大白、内花、宾朗果(芯)、大腹子、海南丁

九、开窍药:

1、麝香:元寸、当门子、射乡

2、冰片:枚片、艾片

3、九节菖蒲:九节昌卜、节昌、苏昌、外昌卜

4、石菖蒲:石昌、昌卜

十、温里药

1、附子:黑顺片、黑附子、盐附子、天雄、(淡、川、炮)附片(子)

2、干姜:干江

3、肉桂:油肉桂、官桂、内桂

4、吴茱萸:吴萸、吴于

5、花椒:川椒、蜀椒、古月、川交、花交

6、小茴香:小回

1、丁香:公丁、母丁

2、荜菝:必拔、必不

十一、平肝药:

1牛黄:西牛黄、京牛黄、人工(天然)牛黄

2钩藤:勾行、勾田、勾耳、双勾、毛勾

3天麻:明麻、定风草、赤箭、白龙皮

4地龙:广地龙、蚯蚓

5僵蚕:(田)姜蚕、姜虫、江蚕、江虫

6蜈蚣:吴工、川公、千足

7全蝎:全虫

8石决明:石决

9代赭石:者石

10、龙骨:龙古

11、牡蛎:(生锻)么力

12、磁石:(活)灵磁石

13、刺蒺藜:白疾厘、七力、关蒺藜

14、儿茶:(洋)孩儿茶

十二、安神药

1、朱砂:辰砂、丹砂

2、琥珀:煤珀

3、酸枣仁:(炒)枣仁、早人

4、柏子仁:柏仁、柏人

5、夜交藤:夜交荇、(行、田)

6、远志:(炙)远志、志肉、志入、小草

十三、利水渗湿药

1茯苓:白茯苓、赤茯苓、云苓、苓神、云0

2猪苓:朱苓、朱0

3泽泻:(建、福)泽下、宅下、文且

4赤小豆:全红斗、红斗

5车前子:前仁、前人、江东

6滑石:西滑石、西石

7艾叶:(生、炒)艾乙、艾炭、(祁、蕲)艾

8炮姜:炮姜炭

9伏龙肝:灶心土

10、木通:关木通、山木通、木仝

11、扁蓄:扁秀、边秀

12、瞿麦:去麦、去末

13、地肤子:地夫

14、地葵子:冬去

15、萆解:必改、川台(太)

16、茵陈:绵茵陈、西茵陈

17、金钱草:金币草

18、通草:通脱木

19、天葵子:天去、天去子

20、海金沙:金水沙

21、薏苡仁:苡米(仁)、生苡仁

十四、祛风湿药:

1防己:(广、木、粉、汉)防己

2独活:玉活、玉合、(川、香)独活、毛当归

3威灵仙:灵仙、灵先、铁脚灵仙

4秦艽:人交、(西、左)秦艽

5蚕砂:蚕沙

6松节:黄松节

7木瓜:宣木瓜、川瓜

8伸筋草:小申今、小申

9桑枝:双支

10、丝瓜络:瓜络

11、希莶草:西千、希千草

12、狗脊:金毛狗脊、犬片

13、五加皮:加皮、香加、北五加

14、骨碎补:毛姜、申姜、碎补

15、桑寄生:双吉生、计生

16、续断:川断、六汗(汉)

十五、止血药

1仙鹤草:仙合草、晚力草、脱力草、龙芽草

2血余炭:血余、(人)发炭

3棕榈炭:棕炭

4藕节:藕节炭、斗节

5大蓟:大吉、大计(炭)

6小蓟:小吉、小计(炭)

7地榆:(生、炒)地于、地于炭

8槐花:(炒)怀花、槐米、槐花炭

9侧柏叶:(炒)柏叶、柏乙、柏叶炭

10、白茅根:丝茅根、毛根

11、旱连草:墨旱连、汉年

12、三七:(田、滇、旱、参)三七、三漆

13、蒲黄:(生、炒)卜黄、卜王、卜黄炭

14、草根:红茜草(炭)、西草

15、降香:真香

16、花蕊石:花尔石

17、艾叶:(生、炒)艾乙、艾炭、(祁、蕲)艾

18、炮姜:炮姜炭

19、伏龙肝:灶心士

十六、活血祛瘀药

1川芎:芎穹、川兄

2丹参:紫丹参、丹彡

3五灵脂:血(块)灵脂、灵止

4益母草:一母草、坤草

5王不留行:留子

6牛膝:牛夕、淮夕、怀夕、牛七

7红花:红花、红兰花、草红花

8西红花:(藏)西红花

11桃仁:桃人、大仁

12血竭:血结、血节、麒麟竭

13姜黄:姜王

14郁金:(黄、广、川)玉京、入京、乙金

15延胡索:(醋)元胡、玄胡

16乳香:(制)尔香

17没药:(制)末药

18穿山甲:山甲、炮甲、甲珠

19三棱:荆三棱、三0

20、莪术:蓬莪术、文术

21、茺蔚子:益母草子、坤草子、充玉

22、士鳖虫:地别虫、士别、士元

十七、补益药

1人参:红参、高丽参、力参、参须、白参、洋参、西洋参、花旗参、糖参、(参叶)

2党参:潞党、西党、防党、士党、汶党、明党、台党、川党、党彡、牛灵草

3黄芪:黄著、北芪、炙芪、红芪、炮台、大皮、二人抬、黄七

4白术:漂术、士炒白术、焦术

5山药:薯芋、淮山、正山、光山、怀山

6扁豆:(炒)边斗

7大枣:大早、黑枣

8红枣:红早、黑枣

9甘草:炮草、国老、粉草、草梢、甜草、皮草

10、当归:秦归、归头、归身、归尾、全归

11、白芍:(杭、白)芍药

12、熟地:熟地黄、伏地、久地、酒地、九地

13、阿胶:驴胶、胶珠

14、枸杞子:西枸已、北杞、甜果

15、首乌藤:夜交藤、(荇、田)

16、南沙参:(泡、空)沙彡

17、天冬门:天冬

18、龙眼肉:桂圆(元)

19、何首乌:首乌、首午

20、鸡血荇:鸡血藤(行、田)

21、北沙参:条参、(辽、东)沙彡

22、麦门冬:麦冬、寸冬、杭寸冬

23、石斛:黄钗石斛、金霍石斛、石斗、麦石斛、黄草

24、玉竹:玉卒参、蒌莲、尾参、黄脚鸡

25、百合:芽合

26、女贞子:女真

27、黄精:熟黄精、黄金

28、五味子:(辽)北味

29、山茱萸:山芋(臾)、酸枣

260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16:33:56 | 只看该作者
201994
水面天心凯:
再激烈的探讨都是值得尊敬的,再温和的人生攻击都是卑劣的

coffeeler:
「张凯-中医爱好者-杭州:再激烈的探讨都是值得尊敬的,再温和的人生攻击都是卑劣的」
- - - - - - - - - - - - - - -
说的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6 12:17 , Processed in 0.05793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