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脱离五行之医学系列丛书之一《内科学》连载——于殿生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20:34:22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5-1 16:22
,所以后人也有很多人骂他们的。

骂与赞,其理由都不能完全说明被骂者是绝对错误,还是被赞者绝对正确。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作为学习者来说,有长处,就学习;有短处,就避之,不管其它问题。
52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20:5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 16:59 编辑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

【总论】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AAI)和气道高反应性(broncho-hy-perreactivityBHR)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若长期反复发作可使气道(包括胶原纤维、平滑肌)重建,导致气道增厚与狭窄,成为阻塞性肺气肿。
20%的患者有家族史。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在B细胞介导下,浆细胞产生lgE,后者附着在肥大细胞上。当再次接触抗原时,钙离子进入肥大细胞内,细胞释放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CF)等,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更常见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触抗原数小时乃至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这是气道变应性炎症(AAI)的结果。
【病理】
      肺泡高度膨胀,尸检时打开胸腔肺不萎陷。切开后可见大多数气管分支至终末支气管内有大量胶样栓充填。组织学检查见支气管平滑肌肥厚、粘膜及粘膜下血管增生、粘膜水肿、上皮脱落、基膜显著增厚,支气管有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53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21:00: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 17:01 编辑

【临床表现】
      根据有无过敏原和发病年龄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图2-4-1)。外源性哮喘常在童年、青少年时发病,多有家族过敏史,为Ⅰ型变态反应。内源性哮喘则多无已知过敏源,在成年人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少有过敏史,可能由体内感染灶引起。
     无论何种哮喘,轻症可以逐渐自行缓解,缓解期无任何症状或异常体征。发作时,则出现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每分钟呼吸常在28次以上,脉搏110次以上(表2-4-2)。有时严重发作可持续一二天之久,称为重症哮喘。危重病人呼吸肌严重疲劳,呈腹式呼吸(矛盾呼吸),出现奇脉。病人不能活动,一口气不能说完一句话,胸部呼吸音消失,呼吸和脉搏都更快,血压下降,大汗淋离,严重脱水,神志焦躁或模糊,急需正确处理。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常规检查
       发作时可有嗜酸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二、痰液检查
三、血气分析
      哮喘发作时如有缺氧,可有P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如重症哮喘,气道阻塞加重,可使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四、胸部X线检查
     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五、皮肤敏感试验

54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21:0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 17:07 编辑

【诊断】
   根据有反复发作的哮喘史,发作时有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缓解或支气管解痉剂得以缓解等特征,以及典型的急性发作症状和体征,除外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
【鉴别诊断】
一、心原性哮喘
   心原性哮喘常见于左心心力衰竭,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心原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阵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病情许可作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二、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常可闻及水泡音。
三、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有感染时或类癌综合征,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哮鸣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咳嗽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四、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见于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浸润、外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等。致病原因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多有接触史,症状较轻,病人常有发热,胸部X线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
【并发症】
      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和肺原性心脏病。
55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21:07:40 | 只看该作者
【防治】
除重度哮喘,暂时需用西药解除危险外,其余均需应用中药治疗。
重度哮喘的处理
病情危重、病情复杂,必须及时合理抢救。
  (一)补液  根据失水及心脏情况,静脉给予等渗液体,每日用量2500-3000ml,纠正失水,使痰液稀释。
  (二)糖皮质激素 适量的激素是缓解支气管哮喘严重发作的有力措施。一般用琥珀酸氢可的松静脉滴注,每日用量300-600mg,个别可用1500mg,或用甲基泼尼松琥珀酸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日量40-80mg。
  (三)氨茶碱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如果病人8-12h内未用过茶碱类药,可用氨茶碱0.25g,生理盐水40ml静脉缓慢注射,15min以上注射完毕。1-2h后仍不缓解,可按每小时0.75mg/kg的氨茶碱作静脉滴注,或作血浆茶碱浓度监测,调整到至血药浓度10-20mg/L。每日总量不超过1.5g。如果近6h内已用过茶碱类者,则按维持量静脉滴注。
  (四)β2受体兴奋剂雾化吸入。或用H1受体拮抗剂(如异丙嗪),或用抗胆碱药(如山莨菪碱)。
  (五)抗生素 患者多伴有呼吸道感染,应选用抗生素。
  (六)纠正酸中毒 因缺氧、进液量少等原因可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常用量可用下列公式预计:
所需5%碳酸氢钠毫升数=[正常BE(mmol/L)一测定BE(mmol/L)]×体重(kg)×0.4     式中正常BE一般以-3mmol/L计。
  (七)氧疗  应经鼻导管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以及时纠正缺氧。如果严重缺氧,而PaO2<35mmHg则应面罩或鼻罩给氧,使PaO2>60mmHg。如果仍不能改善严重缺氧可用压力支持机械通气。适应证为,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神志改变,意识模糊,PaO2<7.89kPa(60mmHg),PaCO2>6.67kPa(50mmHg)。
  (八)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部分病人可因反复应用β2兴奋剂和大量出汗出现低钾低钠,不利呼吸肌发挥正常功能,必须及时补充。
56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21: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 17:12 编辑

中药治疗
一、『发作期』
1、寒哮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白色粘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怕冷,或有恶寒,喷嚏,流涕等表寒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射干10g麻黄10g细辛6g半夏12g生姜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甘草10g五味子10g大枣四枚  栝蒌30g。
  本方用射干利咽改善肺通气,麻黄扩张支气管改善肺通气;细辛、生姜温通肺脏,五味子解除痉挛,松弛支气管壁与肺泡壁,改善肺组织功能血流灌注,以利于血气交换;半夏、紫菀、款冬花、甘草降气养肺化痰止咳;大枣补益。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灸气海、关元,温阳去寒,并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

2、热哮
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张口抬肩,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清气化痰丸。麻黄6g栝蒌30 g陈皮10g杏仁12g枳实12g茯苓12g胆南星6g半夏12g黄芩30g
  方用麻黄扩张支气管改善肺通气以平喘;杏仁润肺止咳;栝蒌稀释痰液,胆南星清热燥湿去痰,半夏降气去痰,枳实、陈皮行气去痰,茯苓建胃肠化痰饮,黄芩清肺热。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针大椎、合谷以泄热。

二、『缓解期』
1、肺虚
症状:气短声低,动则尤甚,或喉中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面色觥白,常自汗畏风,易感冒,每因劳倦、气候变化等诱发哮病,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加味。茯苓12g甘草10g五味子20g干姜10g细辛6g半夏12g杏仁12g贝母10g麦冬20g桂枝10g白术12g鸡内金10g蛤蚧1g
  方中五味子松弛平滑肌,干姜、细辛、桂枝温肺,三者共同加强肺内血流速度,以改善肺通气,茯苓化饮,半夏降逆,杏仁、甘草、麦冬、贝母润肺,鸡内金健胃肠。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平补平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用泻法以疏肝理气。灸气海、关元并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提高抗病能力。
2、胃肠虚弱·
症状:平素痰多气短,倦怠无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或食油腻易于腹泻,每因饮食不当则易诱发哮病,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弱。
治法:补胃肠化痰。
方药:黄土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茯苓12g半夏12g五味子20g干姜10g细辛3g黄芩20g桂枝10g白术10g阿胶10g附子6g生地12g甘草20g鸡内金10g神曲20g
  方中茯苓、半夏和胃降逆去饮;五味子止泻补胃肠,并能松弛肺支气管管壁及肺泡壁,改善肺内血供,有利肺组织功能的改善;干姜、细辛温肺有利于肺组织血流再灌注,并且干姜对胃肠也有相同的作用;白术健肠燥湿;附子振奋人身之阳;桂枝通行气血;黄芩清热以制约附、桂、术之燥;阿胶、生地滋阴润肺;鸡内金、神曲助消化,甘草和诸药;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平补平泻法;可加肝区期门等穴,平刺用平补平泻法以疏肝理气。灸气海、关元,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增强抗病能力。

3、下虚
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或喉中有轻度哮鸣,腰膝酸软,脑转耳鸣,劳累后易诱发哮病。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补下摄纳。;
方药:右归丸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炮附子10g干姜10g肉桂10g鹿角胶10g杜仲10g山萸肉12g茯苓12g半夏12g五味子20g生地20g当归12g细辛3g甘草20g鸡内金10g蛤蚧2g
  方中炮附子、肉桂、鹿角胶、杜仲回阳补下强腰;山萸肉、生地补肾缩小便;蛤蚧补下纳气平喘;茯苓、半夏和胃降逆去饮;干姜、细辛温肺有利于肺组织血流再灌注,并且干姜对胃肠也有相同的作用;五味子止泻补胃肠,并能松弛肺支气管管壁及肺泡壁,改善肺内血供,有利于肺组织功能的改善;生地滋阴润肺;鸡内金助消化,甘草和诸药。肾虚不能纳气者,可加胡桃肉、冬虫夏草。
伴阴虚者,用左归丸合麦门冬汤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平补平泻法;气海、关元,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阳虚者用灸,阴虚者用针,以增强气血化生之源。阴虚者可用吴茱萸或生姜敷涌泉,或用热水烫脚,以引虚火下行。
57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21:03:43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5-2 03:04
针灸:取阿是穴如前胸后背肺区取穴,斜刺用平补平泻法;气海、关元,调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阳虚者用灸, ...

你涉嫌非法行医
——————————————————
请问董先生,这“非法行医”中的“法”,是指的什么法呢?
5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21:11:17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5-1 16:15
没见过先生的研究成果,不过从王锡民老师的书中,我坚信中医的阴阳元气完全能落于实处,从结构与功能入手 ...

但是我在与王老师交流时,我不赞成象老于那样,完全废除五行理论,几千年来中医一直这样传承,历代著名医从张仲景到唐宋元明清民国初期,中医临床高手这乏其人,从基础理论,药学方剂、针灸推拿,这些前人的著作中均有以五行理论阐述机理,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五行理论并没影响到他们能成一代中医大家,我的意见是,象老于那样,完全废除五行,如果整个中医界都这样,你认为五行不科学就废除,我认为阴阳不科学就废除,重新搞一套东西出来,这样中医必定搞得面目全非,学术的传承如果因为这样搞而出现断层,那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
————————————————————
如果都象先生这样,认为是错误的东东,还要坚持不改正的话,那么,这医学还是治病救人的吗?我想,这样的中医学已经不是医学科学了,而完全是宗教了。
59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21:1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2 17:19 编辑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症

【总论】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尤其是儿童和青年时期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肺炎,由于破环支气管管壁,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发病因素为支气管-肺组织的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感染引起管腔粘膜的充血、水肿,使管腔狭小,分泌物易阻塞管腔,导致引流不畅而加重感染;支气管阻塞引流不畅会诱发肺部感染。故两者互相影响,促使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和发展。
一、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
  婴幼儿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感染,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所致的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原因,其它有肺结核、肿瘤、异物吸入、刺激的腐蚀性气体和氨气吸入
二、支气管先天性发育缺损和遗传因素
60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21:1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2 17:19 编辑

【病理】
  支气管扩张的粘膜表面常有慢性溃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鳞状化生或萎缩,管壁弹力组织、肌层以及软骨受损伤,由纤维组织替代,管腔变形扩张。柱状扩张的管壁损害较轻,随着病变的发展,破坏严重,变为囊状扩张。常伴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终末支扩张与吻合,形成血管瘤,可出现反复大量咯血。
  支气管扩张发生反复感染,其炎症蔓延到邻近肺实质,引起不同程度的肺炎、小脓肿或且小叶不张,以及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久之可形成肺纤维化和阻塞性肺气肿,还会加重支气管扩张。
【病理生理】
  病变范围较大时,可出现轻度阻塞性通气改变;当病变严重而广泛,使支气管周围肺纤维化,且累及胸膜或心包时,肺功能测定可表现为以阻塞性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病变严重时,肺泡毛细血管广泛破坏,肺循环阻力增加,低氧血症引起肺小动脉血管痉挛,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心负担,并发肺原性心脏病,乃至右心衰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09:06 , Processed in 0.0503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