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03|回复: 1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学说是违反科学规律的理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1 10:1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2-24 12:45 编辑

       五行学说是违反科学规律的理论!

       为什么呢?
       因为使用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内容,对同一事物的推理,可以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一、例如本来是金克木,但用相生理论,就不是相克,而是相生了:因为金生水、水又生木了嘛。这时就是金生木,而不是金克木了。
二、同理,本来是金生水,但用相克理论,就不是相生,而是相克了。因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又克水了嘛。这时金就可以克水,而不是生水了。

       如此,应用五行学说无需照顾客观事实本身,而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得出自己理想的或正确或错误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因此,五行学说是一个违反科学规律的歪理邪说。


——如此这般,究竟是五行学说的伟大之处呢,还是荒谬所在?
——由此可知,五行学说是地地道道的违反科学规律的理论。







       科学,最起码要承认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一些中医们讲什么中医脏器不是解剖所见脏器的歪理邪说,就是用五行学说套生出来的。

       一个将看得见摸得着的解剖脏器的事实于不顾,反而认为中医的脏器是虚无缥缈的,这样的理论不是反科学吗?

       风只是流动的空气,而单纯流动的空气,在没有其它致病因素的参与下,是不会致病的。而中医们偏偏将“风”弄成是致病因素。这是否违反科学规律?

       当今即使是一个刚刚懂事的儿童,都明白是脑主神明,把不聪明看成是脑子坏了。而中医们偏偏要说是心主神明,这种公然违背人类共识的理论,是不是违反科学规律?




点评

中医五行相互作用关系在五光色。  发表于 2015-12-28 11:17
仁海先生反五行的錯误产生原因在于,对金木水火土是物质幅振的固有频率的无知认识。 中医望五色用五味调五藏象幅射场就是技术是光矢量科学技术是客观事实与真理,中医数学在光色阴阳五行藏象幅射场光速条件下的金木   发表于 2015-12-26 11:21
这是客观规律, 光生阴阳,色生五行,气即光电子粒子运动在远红外线窗口温度,产生藏象幅射场,产生固有频率,统一阴阳五行,统一形神一体,统一天人合一,统一经络脏腑,统一气机气化新陈代谢,统一神、精、液、血   发表于 2015-12-22 05:57
阴阳五行是光电子运行的客观规律,自然界数理运行的法则,一切有机生命的起源,DNA运动的源动力,人类生死长寿奥秘的核心,心灵魂魄的载体。  发表于 2015-12-21 11:43
2
发表于 2015-12-21 10:40:33 | 只看该作者
       阴阳是反科学理论!
       阴阳转换!男人转换不成女人!原子核转换不成电子!

点评

中医五行相互作用关系在五光色。  发表于 2015-12-28 11:17
仁海先生反五行的錯误产生原因在于,对金木水火土是物质幅振的固有频率的无知认识。 中医望五色用五味调五藏象幅射场就是技术是光矢量科学技术是客观事实与真理,中医数学在光色阴阳五行藏象幅射场光速条件下的金木   发表于 2015-12-26 11:21
这是客观规律, 光生阴阳,色生五行,气即光电子粒子运动在远红外线窗口温度,产生藏象幅射场,产生固有频率,统一阴阳五行,统一形神一体,统一天人合一,统一经络脏腑,统一气机气化新陈代谢,统一神、精、液、血   发表于 2015-12-22 05:57
阴阳五行是光电子运行的客观规律,自然界数理运行的法则,一切有机生命的起源,DNA运动的源动力,人类生死长寿奥秘的核心,心灵魂魄的载体。  发表于 2015-12-21 11:43
3
发表于 2015-12-21 11:3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5-12-21 11:41 编辑

既可以,也可以就对了。原因在于,的意思。有,则万物发育无由;有,则万物亢而为害

点评

仁海先生反五行的錯误产生原因在于,对金木水火土是物质幅振的固有频率的无知认识。 中医望五色用五味调五藏象幅射场就是技术是光矢量科学技术是客观事实与真理,中医数学在光色阴阳五行藏象幅射场光速条件下的金木   发表于 2015-12-26 11:22
阴阳五行是光电子运行的客观规律,自然界数理运行的法则,一切有机生命的起源,DNA运动的源动力,人类生死长寿奥秘的核心,心灵魂魄的载体。  发表于 2015-12-21 11:43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12-21 11:50:40 | 只看该作者
这想象,太高了,实在是高

点评

中医五行相互作用关系在五光色。  发表于 2015-12-28 11:18
这是客观规律, 光生阴阳,色生五行,气即光电子粒子运动在远红外线窗口温度,产生藏象幅射场,产生固有频率,统一阴阳五行,统一形神一体,统一天人合一,统一经络脏腑,统一气机气化新陈代谢,统一神、精、液、血   发表于 2015-12-22 05:58
5
发表于 2015-12-21 11:58:20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12-21 11:47
按照你理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五种物质,金属可以产生木村吗?请仁海回答。

金生锈了,给植物做肥料,就产生了木拉

点评

中医五行相互作用关系在五光色。  发表于 2015-12-28 11:18
仁海先生反五行的錯误产生原因在于,对金木水火土是物质幅振的固有频率的无知认识。 中医望五色用五味调五藏象幅射场就是技术是光矢量科学技术是客观事实与真理,中医数学在光色阴阳五行藏象幅射场光速条件下的金木   发表于 2015-12-26 11:22
高  发表于 2015-12-21 12:16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1:59:4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12-21 06:40
阴阳是反科学理论!
       阴阳转换!男人转换不成女人!原子核转换不成电子!

阴阳转换,是有前提条件滴。小朋友。

点评

这是客观规律, 光生阴阳,色生五行,气即光电子粒子运动在远红外线窗口温度,产生藏象幅射场,产生固有频率,统一阴阳五行,统一形神一体,统一天人合一,统一经络脏腑,统一气机气化新陈代谢,统一神、精、液、血   发表于 2015-12-22 05:58
五行,就没有条件了!???双重标准!  发表于 2015-12-21 12:18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2:01:04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5-12-21 07:50
这想象,太高了,实在是高

谢谢支持!

点评

中医五行相互作用关系在五光色。  发表于 2015-12-28 11:18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2:02:07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5-12-21 07:58
金生锈了,给植物做肥料,就产生了木拉

植物生长也是需要铁滴。

点评

你的现代科技知识是科盲  发表于 2016-1-1 06:58
仁海先生反五行的錯误产生原因在于,对金木水火土是物质幅振的固有频率的无知认识。 中医望五色用五味调五藏象幅射场就是技术是光矢量科学技术是客观事实与真理,中医数学在光色阴阳五行藏象幅射场光速条件下的金木   发表于 2015-12-26 11:22
这是客观规律, 光生阴阳,色生五行,气即光电子粒子运动在远红外线窗口温度,产生藏象幅射场,产生固有频率,统一阴阳五行,统一形神一体,统一天人合一,统一经络脏腑,统一气机气化新陈代谢,统一神、精、液、血   发表于 2015-12-22 05:59
牛  发表于 2015-12-21 12:16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2:13:08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5-12-21 07:34
金既可以克木,也可以生木就对了。原因在于,克是制的意思。有制无生,则万物发育无由;有生无制,则万物亢 ...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阴阳学说中的内容。承气汤可证。

点评

仁海先生反五行的錯误产生原因在于,对金木水火土是物质幅振的固有频率的无知认识。 中医望五色用五味调五藏象幅射场就是技术是光矢量科学技术是客观事实与真理,中医数学在光色阴阳五行藏象幅射场光速条件下的金木   发表于 2015-12-26 11:23
这是客观规律, 光生阴阳,色生五行,气即光电子粒子运动在远红外线窗口温度,产生藏象幅射场,产生固有频率,统一阴阳五行,统一形神一体,统一天人合一,统一经络脏腑,统一气机气化新陈代谢,统一神、精、液、血   发表于 2015-12-22 05:59
10
发表于 2015-12-21 12:21:39 | 只看该作者
       阴阳转换,是有前提条件滴。小朋友。
点评中西医融合观  五行,就没有条件了!???双重标准!  
    男人转化不出女人,阴阳就是反科学的!!!

点评

中医五行相互作用关系在五光色。  发表于 2015-12-28 11: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 03:03 , Processed in 0.12068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