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oushaoku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 娄绍昆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6-9-30 10:21:48 | 只看该作者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 娄绍昆

我们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
方证对应(包括药证)是中医存在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否?特别是经方,经过历代医家反复验证,从经验上升为规律,达到非此方不治此证,非此证不用此方。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应该珍惜并加以提高。
32
发表于 2006-9-30 10:22:56 | 只看该作者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 娄绍昆

只有方才能揭示证的本质,反映证的长短曲折,证明证的奇偶单复,方证互证,是中医的理、法、方、药的基础和核心。是中医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的体现。离开了方证中医就成为纯文化的艺术,海阔天空无限发挥,精于此道者有神汉、师婆、法师、道士、气功师……飞满天
33
发表于 2006-9-30 10:23:44 | 只看该作者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 娄绍昆

理论(辩证论治)与临床(方证对应)同等重要。
34
发表于 2006-9-30 10:25:08 | 只看该作者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 娄绍昆

伤寒论》中有理论,更是临床。之所以被传承下来,不是因为理论,而是由于疗效。实际上《伤寒论》的理论已经被歪曲了,《伤寒论》中无经络(六经),更无脏腑(五行)。《伤寒论》的现行理论(唐宋以降),不但没有推动《伤寒论》的普及,反而严重地阻碍了经方的临床应用。使《伤寒论》成为一部宗而不用,敬而远之的“神仙书”。“类方派”或“方证派”从实用出发,对经方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伤寒论》中有理,但理是什么?决不是“六经”!应该从《伤寒论》的原文中去找寻,而不是在后世医家注文中作“粉丝”。
35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13:22:57 | 只看该作者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 娄绍昆

mawenhui3366说:《伤寒论》中有理,但理是什么?决不是“六经”!应该从《伤寒论》的原文中去找寻,而不是在后世医家注文中作“粉丝”。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更不欣赏mawenhui3366的独断的口吻。
人体的生命现象太复杂了,它是一个自控自调自稳定的活体.  而科学的基础呢?它是以物理学为先导,数理化为基础的,人为受控的实验。目前它只能了解生命现象的部分道理,这一部分是精确的,但对复杂的生命来说,它仅仅是局部的东西,以局部的真理来解读整体所有现象是不正确的。
中医学本身也一样,它象一个大海,不仅蕴藏着多种多样的疗法,更为重要的是容纳着多种多样的医学观点,它们共处共存并行不悖。所以,我们学习中医的人,也要有博大的心胸去接受它。就拿方证辨证和理法辨证来说吧,“有是证,用是方”这话当然是对的,但也不是绝对的.临床上常常遇到方证对应却治疗无效的病例,医者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给完全相反的方药给医治好了的事实。裘沛然在壶天散墨中就几次讲到这一问题,我们一说‘中医药学博大精深’这真不是一句随便说说的话,而是医者在痛定思痛后的感慨.。
36
发表于 2006-9-30 20:03:22 | 只看该作者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 娄绍昆

基因序列都搞清了,国际空间站都搞旅游了,还说什么“博大精深”,科学是简单的。老祖宗都没神化自己,而说:易者,简易!人体奥妙,而不是中医奥妙。
37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22:18:11 | 只看该作者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 娄绍昆

"基因序列都搞清了,国际空间站都搞旅游了"但小小的感冒也无法治疗,这是为什么?你想过没有?70年代,美国登月计划和抗癌计划同时进行,登月计划完满完成,而抗癌计划收获是零,这是为什么?你想过没有?
38
发表于 2006-10-1 08:11:04 | 只看该作者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 娄绍昆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2006/09/30 08:03pm 发表的内容:
基因序列都搞清了,国际空间站都搞旅游了,还说什么“博大精深”,科学是简单的。老祖宗都没神化自己,而说:易者,简易!人体奥妙,而不是中医奥妙。
[color=#A52A2A]文字文字

-=-=-=-=- 以下内容由 mawenhui33662006年10月01日 08:14am 时添加 -=-=-=-=-
zhy

-=-=-=-=- 以下内容由 mawenhui33662006年10月01日 08:17am 时添加 -=-=-=-=-
中医是解决了感冒,还是癌症呢?
3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09:10:12 | 只看该作者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 娄绍昆

   mawenhui3366 说:“基因序列都搞清了,国际空间站都搞旅游了,还说什么博大精深,科学是简单的。老祖宗都没神化自己,而说:易者,简易!人体奥妙,而不是中医奥妙。中医是解决了感冒,还是癌症呢?”我想借用陆广莘的话来回答wenhui3366 的问题 。
西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目标对象也是疾病,诊察对象、判断对象、作用对象和目标对象四者是同一的。并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从器官层次到细胞层次到分子层次,逐步推进关于微观层次的认识。
    中医学的研究对象是“天人之际的健病之变”,是人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关于健康和疾病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医学把天人之际相互作用的界面定位在人的整体边界,从而保证了人在令体水平上的整体性,从而也体现了人作为地球上有机生命体的最高形式,是主体性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主体性的主导地位。人的整体边界区分了内与外、自我和非我、人和环境,并区分了内外在进化序列上的不同层次。人的整体边界是天人之际相互作用的界面,内外物质能量屠息出入交流的调节屏障,界面的屏障功能和全息效应是中医学养生治病的作用对象。中医学的“证”或“形证”,就是天人之际中健病之变在整体边界上的出人信息和全息效应。“证”的出入信息和全息效应是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具有分形和混沌的特征,现知它们不可能用均数和方差来显示其复杂性。“证”是中医学认识和实践的出发点,辨证养生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色。“证”是四诊的诊察对象,是针灸、推拿、气功、导引、膏贴、熏洗、内服中药等养生治病手段的作用对象。因此,“证”的医学具有界面医学、信息医学、全息医学的特征。
40
发表于 2006-10-1 09:59:19 | 只看该作者

病因在方证辨证中的地位 娄绍昆

陆老的课我听过,文集也通读了,我十二分的尊重陆老的治学精神,和对中医的深厚感情!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此庞大的中医人群,热衷的不是客观人体及其病痛,而是所谓“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古人文献,可怕的是,有一种情结“今不如故”。这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利于中医的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17:40 , Processed in 0.08045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