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ox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5-12-25 21:55:45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17 06:10pm 发表的内容:
请你好好看看我的帖子。
虽然是个提纲,但确是我血气方钢时毫无保留的讲话提纲,加上我后来针对你的实际问题的注释,应当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就辨证而言,证是什么?证是孤立的吗?证是症状的加法和吗?此证与彼 ...
病机
4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1:47:42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5/12/20 06:33am 发表的内容:
本文探讨非常有深度!足为肤浅者醒悟。希望先生常来论坛指导。
谢谢先生的理解与支持。为了中医事业的发展,我将尽力而为。
4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1:48:37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5/12/19 09:41pm 发表的内容:
zajian “仲景六经与内经六经一耳,其不为仲景、内经之言定也。六经十二脉然人身固有之基,同天道共存,而成显于纲纪。”
boxing  “1、解释上存在许多死角。比如,单纯以经脉解释仲师之说,仲师论病有络、 ...
佛家五轮七脉,就我所知而言,确也有药物归经之说。具体治法我虽不得其详,但我有佛家医友,疗效也是十分惊人的。我个人对五轮七脉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修练方面。佛家功法,大而化之的讲,戒、定、慧。但具体来讲,对轮脉的使用,确有法门,而且与道家经脉并不冲突;中土有儒释道合解的流派,但一直不是主流,至少还是地水风火,四大为主。这个问题,不宜详谈,但我可以说说道理,举个例子吧,比如说道家经脉为江河湖海,可以运输人身能量;但陆路交通,同样可以运输能量。以陆路交通比作七脉,应当对问题的理解有所裨益。这个问题,就这个论坛的性质而言,只能到此为止。
关于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马氏之说。易日:穷则变,变则通。穷,就是无际无涯;变,就是性质的变化;通,就是对真理的反映。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因而才有了中国人最引为自豪的易学说。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大三时,我曾与政治教授展开过一次公开的论争(是校方组织的,不是非法的)。教授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只能解释现象的东西,而当代哲学则是解释事物变化本质的东西,并以量变引起质变的普遍适应性作为论据。我就以此为据,进而以八卦的现实应用为目,展开讨论。那次讨论,在我们院内引起很大的震动,尽管结果是悲剧性的,但这次讨论至少使当时的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搏大精深有了一定的理解。多年来,我只运用传统文化的思想,而从不公开宣扬传统文化,多半是由于那次讨论带给我个人的经验与教训。
“中医是大仁爱之术,其正确性、复杂性、完整性是目前人类任何一门学问所不能比试的。”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确实是有着其极其深刻的内涵的,而且它的科学性有很多是超前于当代科学的。但就我个人的认识而言,并不认为它就是世界第一的。中西文化,由于其背景的不同,各自沿着各自的轨迹发生发展,各有其长,各有所短。更何况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人类尚未认识的文明,这是现实。我走过一些地方,曾为其文明而震憾,对我小时候的信念形成挑战,也使我对我少时的一些思想产生了重新思考,不论我思考的结果如何,但至少使我认识到包容性的重要性,就某种意义而言,它是科学良性发展的基本环境。
4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6 11:52:42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12/20 06:06am 发表的内容:

广义伤寒是指外感病症,包括狭义伤寒病和温热病;
内伤杂病是相对于外感病而言,非伤寒与温热的一类病症,为内伤杂病;
外感病以发热为主,但亦可以不发热,如六经病中的三阴病,感染性疾病中的体温不 ...
中国古人有一段话,这段话,多年来是作为反面教材而知名的。利不十,不变法。当代经典的解释是,利益不到十倍,就不变法。而传统的理解则是,利益不能兼顾到各个方面,不要轻言变法。之所以能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关键是对“十”字的理解。一种理解是数制单位的“十”;一种理解是传统中国文化意义上的“十”,十为全数。后者的理解,就社会学方面的应用而言,确有其局限性,但这段话就社会学意义而言的真实意思又是基于“上上之将不战而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一个特殊意义上的,从此理解,我们又能明白这种局限性如果理解正确的话,并不是问题。这个话题与我们讨论的主题无关,我们不说它了;但对科学研究而言,则有着其重要意义。它的意义在于,我们的每一种新的理论的产生,应当是向真理更趋近一步的认识,既然如此,它就应当使得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方面更趋近于真理。换言之,也就是说由于这种理论的产生,在它所能解释的域之内,都能使人类对每种现象的认识都更趋近于真理一步。
你对我们讨论的范围作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使得我们的讨论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则。这使我感到很高兴。但是,恰恰在我们要往下继续的引子问题上,你没有回答。我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就中医而言,上手首先谈这两个问题的意义何在?”
换言之,传统中医区分病以三因分病,它有着极强的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这种分病法,大而化之的讲,从理论上来讲,体现出传统中医天地人相应的一贯思想。从临床上来讲,提供了针锋相对的治疗思路。
那么,按发热与否的方法分类以后,其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上的意义是什么?其进步性又体现在那里呢?
这里,再提一个问题,请你予为思考,以便于下一步讨论。
仲师日: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历代有不少人认为此应为伤寒之总纲,但这种认识一种未占据伤寒研究的主流,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如果能从阴阳的层面上把握六经,那将是对伤寒论的理解与研究上的一种突破。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我曾有一个帖子,讲传统的中医的基础理论实际包括什么,建议你看看;我自已也找找,找到后,我贴到此帖后,顺便介绍一下我们对这些东西的理解,如果能使大家对中医认识有所裨益,那怕是最终成为反面教材,也算了我尽了自己的一点力吧。
而具体到仲师之说上,可以理解为:发热与否、三因辨病与六经辨病之间是孤立的呢?还是联系的呢?还是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呢?
45
发表于 2005-12-26 12:07:21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26 11:52am 发表的内容:
你对我们讨论的范围作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使得我们的讨论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则。这使我感到很高兴。但是,恰恰在我们要往下继续的引子问题上,你没有回答。我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就中医而言,上手首先谈这两个问题的意义何在?”
换言之,传统中医区分病以三因分病,它有着极强的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这种分病法,大而化之的讲,从理论上来讲,体现出传统中医天地人相应的一贯思想。从临床上来讲,提供了针锋相对的治疗思路。
那么,按发热与否的方法分类以后,其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上的意义是什么?其进步性又体现在那里呢?
先生处理病症,首先要区分是伤寒、还是温热、还是内伤杂病吧?先生是如何区分的呢?
46
发表于 2005-12-27 21:30:38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海容万物,乃有度。你可能有你的想法,但那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但你是否明白,现代科学确实处于幼年时期,很多现象以它的水平确实难于解释。但解释不了它就是垃圾?为什么不本着客观的态度,首先承认它,然后研究它,理解它呢?具体到论坛管理上而言,不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所限,去包容它呢?
难道真的不能用上上个世纪的解剖观念解释的生物现象与规律,就都是垃圾吗?

  这话精辟!
4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00:25:47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仲师之法,有法,无法。
有法者,明定六经,细陈百病。
无法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有法者,如兵家操练,预为之法,故一切法皆为法。此法为有为法。
无法者,如临阵博击,瞬息万变,故一切法皆不为法。此法为无为法。
故临病时,心中不得有一丝妄见。有妄见,则有妄识;有妄识,则有妄相。胡为辨伤寒温病杂病?
我这段话,你可能觉得不对劲。但不管你觉得对劲不对劲,我讲的这是实话。
人的真实思维方式是流思维----当代意识流派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形成的,而不是逻辑思维。也就是说,名家写医案时,可能为了方便别人,采用了逻辑思维的方式写;但临证时,少有按所写去做的。我这是多少年的经验与阅历之谈,信不信由你。
话到这个份上,我希望兄能否明确一下我们是步步为营讨论,还是信马由缰的海侃。
但不管结局如何,以我的经验看,学中医,要有定力,什么事,只论其然,不论其所以然,学好中医,一个字,难。
我这几天开会,太忙,不能及时跟帖,不好意思。

-=-=-=-=- 以下内容由 boxing2005年12月30日 00:31am 时添加 -=-=-=-=-
以上内容为对45楼的回帖,不好意思,忘打引用了。给各位看帖带来不便,望见谅。
48
发表于 2005-12-30 05:35:49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boxing2005/12/30 00:25am 发表的内容:
仲师之法,有法,无法。
有法者,明定六经,细陈百病。
无法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有法者,如兵家操练,预为之法,故一切法皆为法。此法为有为法。
无法者,如临阵博击,瞬息万变,故一切法皆不为法。此法为无为法。
故临病时,心中不得有一丝妄见。有妄见,则有妄识;有妄识,则有妄相。胡为辨伤寒温病杂病?
您的意思是诊治病症,不需要先辨别分类伤寒、温热、内伤杂病?
4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10:25:59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你没有兴趣步步为营,那就海侃吧。权当让以后到此论坛的朋友们开眼界,识异类的佐料吧。
我看病,首察脉与神,定生死,以免授人以柄;其次明三因,决逆顺,独处求平,或食或气或药或针或X,胸中定乾坤;三求六经,定病名,理法方药,从此而生。或伤寒、或温病,或内伤杂病,外加皮肤、骨科、伤科、妇人、小儿之病,尽在其中。x充满迷信色彩,我也别说,你也别听。
实际为了省事,也为了避嫌,只要脉与神无妨,大约是先看看什么病,大路方药(绝对是中药方剂学上能找到的方子)给治,参以教科书上的观点给以心理安慰,或能愈十之三四;不效,辨证,不管我是怎么辨的,最终回归到教科书上的分型,还能愈十之二三;再不效,施以土方验方,不管我是用什么渠道得来的,一概名以家传秘方,还能愈十之一二;再不效,小子无能,或送家好行医之友,或劝其回家送终。不给西医介绍,无他,只是因为但凡找到我这样的无证行医之徒治病的,或是穷的没钱治病,或是给西医院送轰了出来,所以介绍也没用。治好了,那个徒弟要晋个职称,案例让给他,让他用。真治坏了,我出钱善后,权当是学雷锋。这里附加吹个牛,中医的脉神诊法,个人感觉并不比什么ct、b超(我个人真对西医是一窍不通,只听过这两个仪器,还没见过;至于还有其它秘密武器,我是真不知道,别怪我)差多少,原因是多年来,还没真学过雷锋,原因在于脉神有问题的,为了中医的名誉,绝不去白费那个劲。究其实因,要点在于无欲则刚。
身如普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擦拭,勿使染尘埃。
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两种意境,是两个层次的差别。
人各有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尘世间的一切呀,唯有缘。缘起则生,缘尽则死,强求不得。
此帖可沉了。

-=-=-=-=- 以下内容由 boxing2005年12月30日 10:35am 时添加 -=-=-=-=-
又忘了打引用了,这是回48楼的。
50
发表于 2005-12-30 12:35:05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再不效,小子无能,或送家好行医之友,或劝其回家送终。
--------------------------------
再遇此种情况,可告我一试!

-=-=-=-=- 以下内容由 孙清连jkzx2005年12月30日 00:37pm 时添加 -=-=-=-=-
非重症不足以显其效!
但有一点:必须是值得救之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16:55 , Processed in 0.10130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