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问 升陷汤的药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9 17:5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网上查了升陷汤的药方,药方就那五味,但药量不同,请问应当怎么配药

-=-=-=-=- 以下内容由 流水之审2010年01月19日 06:43pm 时添加 -=-=-=-=-
生黄芪30g,知母10g,柴胡10g,桔梗10g,升麻6g。
生黄芪(18克) 知母(9克) 柴胡(4.5克) 桔梗(4.5克) 升麻(3克)。
生黄芪40 知母15 柴胡15 桔梗15 升麻15克。哪个正确。有没有副作用



-=-=-=-=- 以下内容由 流水之审2010年01月20日 06:12pm 时添加 -=-=-=-=-
请问身体有什么症状时可以用升陷汤,比如:胸闷气短,四肢无力,不能干重活,脉搏稍缓,脉搏跳动无力,

-=-=-=-=- 以下内容由 流水之审2010年01月21日 06:35pm 时添加 -=-=-=-=-
中医西医都看了,唉
2
发表于 2010-1-19 20:02:55 | 只看该作者

请问 升陷汤的药方

中间的比较好。要是药方对症,没有副作用。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06:57:09 | 只看该作者

请问 升陷汤的药方

吃了五服,没有作用,就不吃了
4
发表于 2010-1-20 07:51:05 | 只看该作者

请问 升陷汤的药方

升陷汤治疗顽固性遗尿

例1 患者女,48岁,因遗尿不断15年来诊。患者于1977年做结扎术时,误伤膀胱,术后小便常年余沥不尽,着急或远行时小便遗出不断,伴胸闷气短不续,活动尤甚,全身无力。自感烦恼悲伤,四处求医,屡治不效。接诊时,病人精神不振,小便余沥不尽,两胁部痛,以左胁部为甚,下肢轻度浮肿,口微干,胸闷,心悸,气短不续,活动尤甚,舌质淡,苔薄白,脉弱稍滑。证属大气下陷,肾气失摄,肝气郁滞。治则补气升陷,固肾摄气,舒肝解郁。方药以升陷汤加味:黄芪30g,升麻3g,柴胡6g,知母12g,桔梗3g,泽泻10g,茯苓12g,桂枝12g,白术12g,青皮、陈皮各12g,香橼12g,桑螵蛸15g,益智仁15g,乌药10g,芡实30g,山茱萸15g。服4剂后,小便稍减轻,走路及着急时欲遗,但未遗出。胁痛消失,气短、心悸好转,下肢浮肿已消。治宜补气升陷、固摄肾气为主,处方:黄芪40g,升麻3g,柴胡3g,知母9g,桔梗4g,桑螵蛸20g,益智仁15g,金樱子15g,乌药9g,芡实3g,鹿角胶8g(烊化),山茱萸20g。连服12剂痊愈,追访1年未复发。
例2 患者女,18岁,遗尿1年多来诊。因学习紧张,1年来经常遗尿,上课一紧张,尿即遗出,夜间重,有梦无梦均遗,尤其3个月来,走路亦遗尿,难以控制,平时稍一活动,即感气短,心慌,有上气不接下气之状,小腹部发凉,身乏无力,思想压力很大,影响学习,四处求医,均无良效。接诊后,视其舌质淡,苔薄白,按其脉,沉弱无力。综其脉证,乃属大气下陷,肾气不固,下元虚寒。治则补气升陷、固摄肾气、温暖下元。方药以升陷汤加味:黄芪40g,升麻3 g,柴胡4 g,知母4 g,桔梗4 g,桑螵蛸15 g,金樱子15 g,肉桂12 g(后下),附子10 g,益智仁15 g,乌药9 g,山茱萸25 g。连服9剂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体会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大气下陷之病症,“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呼喘,或气将停,危在倾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症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叁伍不调。”
张锡纯在主证中虽未提及治疗遗尿的论点,但在书中有这样的论述:“有食后易饥者,有二便不禁者,有癃闭身肿者……皆投以升陷汤治愈。”所谓二便不禁者,即大小便失禁,皆由大气下陷,失于升提固摄所致。
临床治疗遗尿,常规按肾气失固、气化失于开合或中气不足、下元虚寒等进行辨证施治,对一般遗尿病证常能获效,但对顽固性遗尿则难以取效。用升陷汤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在临床中用升陷汤加入固肾药则效果更佳,但在辨证中必须抓住“气短不续,活动尤甚”这一特点。正如张锡纯所论:“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呼喘……大气下陷短气,常常上气与下气不相接续”。只要掌握气虚下陷这一特点,治疗方能得心应手。
升陷汤方以黄芪为主,因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惟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济之;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阳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至于气虚极者可酌加人参,以培气之本也,或更加山茱萸,以防气涣。综观全方,其补气升陷之功也。  
5
发表于 2010-1-20 07:58:02 | 只看该作者

请问 升陷汤的药方

升陷汤应用举隅
                    张树彪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院中医-内分泌科 301800
关键词:升陷汤 大气下陷 应用 心得
升陷汤,源自张锡纯先生《衷中参西录》,主方:生黄芪6钱、知母3钱、柴胡1钱5分,桔梗1钱5分,升麻1钱。方中黄芪为君药,以补大气之不足,以知母制之防变生内热。气以升为顺,故以柴胡升麻两药升提大气,桔梗轻清,以之引药上行中焦。综而观之,其组方简约,相思巧妙。原方主治胸中大气下陷诸症,或见气短不足以吸,或满闷怔忡,或气息将停等等,其症难以悉数。笔者于数年临床工作中应用升陷汤略有心得,现不揣冒昧,与同道共享。
1.治疗冷症
冷症一般可分两种,其一是外感风寒所致,表现为恶寒怕冷,得热则减,以温经散寒解表之剂可解。其二是内生之寒,多因虚所致,或由素体阳虚,或由久病真气耗损,阴寒内生。正如清代黄宫绣所言“气虚生内寒”[1],而巢元方又有“夫脏气虚,则内生寒也”[2]之论。故以升陷汤治疗因虚而致冷症,常能取得较好疗效。例:李某,男性,60岁,2000年9月应诊,患者自觉畏寒身冷已有月余,期间经中西医多方查治皆无异常发现,细询之,西医以抗生素治疗,中医则以祛风散寒之药治疗,其症反重。就诊时见面色不华,舌质淡,边齿痕明显,舌苔薄白,脉象沉而无力。诊为气虚中寒之症,投以升陷汤加减,予黄芪15g,人参10g,知母10g,柴胡10g,山萸肉15g,升麻10g,桂枝10g,桔梗10g,炙甘草10g,2剂而病去七八,又投2剂而愈。
2.治疗颤症
中医学大辞典谓手足蠕动为颤振,多因木旺克脾所致,因脾主肌肉四肢,四肢为诸阳之末,脾土受克而虚,脾气既虚,不能达于四末,肌肉四肢失于濡养,则发颤振,治宜抑肝扶脾。
笔者曾治一患者,赵某,女性,55岁,2003年8月应诊,头身手足细颤2月余,经查除外甲亢,诊见,面色萎黄,舌淡胖,舌苔白,脉虚大无力,诊为脾虚之症,以升陷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5g,山萸肉15g,山药10g,升麻10g,柴胡5g,桂枝10g,炙甘草10g,麦冬20g,五味子15g,远志10g,连投12剂而愈。
3.治疗尿失禁症
小便失禁一证不外脾肾亏虚,中气下陷,所谓“津随气脱”,脾肾亏虚,中气下陷则诸脏腑收摄功能减弱,故可见咳、嚏、活动时发生小便不禁状况,治宜升提大气,补脾益肾。临床曾见李某,女性,45岁,2001年10月应诊,15年前曾患脑膜炎,经治好转,诊见神疲倦怠,步履艰难,小便10余分钟1次,稍慢则遗于衣物之中,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脉细软,三步脉皆沉,投以升陷汤加减,药用:黄芪25g,升麻15g,柴胡10g,肉桂15g,山萸肉15g,人参15g,白术15g,熟地15g,乌梅15g,山药15g,茯苓15g,海螵蛸20g,远志15g,炙甘草10g,连投15剂诸症大见好转,小便改为每日3、4次,且能自行憋尿。后以此方制为丸药巩固疗效。
4.治疗心绞痛、早搏。
心绞痛、早搏临床一般可归为中医学心悸、胸痹范畴,多由心气亏虚,胸阳不振所致,正所谓“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胸痹”[3]笔者以升陷汤和生脉饮加减治疗本症常能取得较好疗效,一般心绞痛以本方酌加川芎、丹参、厚朴、赤白芍等药;早搏多以本方加常山,元肉,阿胶,炙甘草,熟地之属.例:丁某,女性,68岁,2001年秋就诊,诊见身面水肿,自诉心前驱不适,早博10余次/分钟,体丰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暗,舌苔白,脉细数。诊为心气不足之证。拟方:升麻15g,黄芪25g,山萸肉10g,红参5g,麦冬15g,五味子10g,常山10g,元肉10g,炙甘草10g,赤白芍各15g,熟地10g,云苓15g,泽泻20g,川芎10g,丹参15g;每天一剂,水煎分服。另嘱谷维素每天3次,每次30毫克。三剂后早博及心前区不适皆得控制。
5.治疗头晕耳鸣、健忘
锡纯先生有言大气一虚,不能荣养五官清窍,则五官之病变丛生,诸如头晕,耳鸣,健忘,嗅觉及味觉减弱等证,典籍多从风而论,但亦有从虚而论者,如清代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就记有重用参、术、芪治愈大虚眩晕之病例。笔者临症对气虚之根本,投升陷汤以培补大气,兼佐以轻清散风之品,使五官清窍得其所养,每获佳效。例:李某某,女,15岁,学生,2002年5月应诊,患头晕症2年余,当时测血压85/50mmHg(1mmHg=0.133Kpa),面色萎黄,舌体瘦小,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数,一派气阴不足之象,中医诊为晕症(气阴两虚型),西医诊为低血压。治疗:气阴双补,拟方:黄芪15g,红参10g,知母10g,川芎20g,葛根15g,麦冬10g,五味子10g,柴胡5g,桂枝10g,白芍10g,荆芥穗5g,蔓菁子10g,桔梗5g,钩藤(后下)15g,炙甘草10g。投本方15剂,头晕十去其九,血压亦达110/60mmHg,以本方为基本方制成散剂维持半年,随访头晕未再复发。
6.讨论:今人劳力者轻,劳心者重,故临床多见心脾两伤之证,日久又多累及气,导致气虚症日多。升陷汤为张锡纯先生临症所得,原为大气不足之证而设,本方除应用于以上诸症外,临床凡见气虚所致诸症如多汗,脱肛,大便滑脱不禁,胃下垂,子宫下垂等皆能受到较好疗效。






-=-=-=-=- 以下内容由 caoxibai2010年01月20日 07:59am 时添加 -=-=-=-=-
选方用药,关键在于对症。今举几则案例,仅供参考。
6
发表于 2010-1-20 23:45:52 | 只看该作者

请问 升陷汤的药方

升陷汤为盐山张锡纯先生的一首方 这是首好方啊 但是应用起来不易啊 要结合脉和舌像 虽然症状可以说就是你所说的 但是脉像稍缓 也并不代表可以用这首方 还是找个大夫看看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0 01:04 , Processed in 0.0523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