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89|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国要解开中药治病原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9 20:1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要解开中药治病原理
--------------------------------------------------------------------------------
● 孙传炜(北京)
  (孙传炜北京报道)中国正在加强传统中药治疗原理的研究,以解开中药的“暗箱”,改变多年来只知道中药能治病,却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能治病的情况。
  中国卫生部副部长佘靖昨天在记者会上透露,中国已投资成立了中医药安全性评价研究基地,组织专家研究中药的组方配伍,以了解中医药配方的科学原理。
  另外,这个研究基地还将就中医药的毒性成分和安全性展开专题研究。
  “中药和其他药物一样,有些中药是含有毒性成分的。《中国药典》2000年版记载的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就有72种。”兼任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佘靖指出:“如果认为所有中药都没有毒性,没有副作用,这个看法是不够全面的。”
  另外,据了解,作为中国最权威科研机构的中国科学院,近来也开始关注中药药理的研究。来自医药学、化学、生物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正在紧密合作,进行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
  中药虽有悠久的历史,但其基础研究向来没有受到重视。例如,国际医药界已普遍承认阿胶(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有补血的功能,但中医师却无法清楚解释阿胶中哪些成分有哪些作用,哪些有助补血,哪些有助提高钙的吸收。
  这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中药业的发展。首先,如果对中药原料中所含的不同物质的作用了解不足,要研制出疗效确切、有效成分清楚、副作用小的药物也就困难重重。另外,许多复方中药(即用超过一种成方配成的中药)说不清楚药理,也使这些药物经常被外国的药品监管部门挡在门外,往往只能改以保健品或食品补充剂的身份“混入”外国市场。
  中国去年的中药生产产值为115亿美元(约200亿新元),出口却只有7亿1200万美元,和2002年比较也只增长了6%。考虑到中国去年的总出口额增长率高达34.6%,以及欧美日的天然植物药市场过去几年都保持了双位数的增长率,中国中药的潜力显然还没有发挥出来。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昨天就坦陈,中药目前占中国总出口额不到千分之二,“应该是可以做到更大的”。
http://www.zaobao.com/gj/zg505_091004.html

2
发表于 2004-10-9 21:30:0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国要解开中药治病原理

下面引用由千秋雪2004/10/09 08:14pm 发表的内容:
来自医药学、化学、生物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正在紧密合作,进行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
常用化学成分在生药中含量的定性、定量及这些单体服用后在血清的定性、定量方法已经建立。中药化学成分在体外能够被分离、纯化、鉴定和定量,同样也能在体内进行。分析与制备性高效液相色谱、紫外、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谱、X射线衍射仪,尤其是三维高效液相色谱、气质与液质联用仪(如质量性能优越的美国PERKINELMER珀金—埃尔默公司的液—质联用仪等),特别适用于复方体内多组分的快速定性与定量;这就为中医复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3
发表于 2004-10-9 21:32:5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国要解开中药治病原理

解决方剂体内成分“能否测?测什么?是否是有意义?”的三大难题,现在看来曙光显现了
4
匿名  发表于 2004-10-9 21:46:34

[转帖]中国要解开中药治病原理

下面引用由chunan2004/10/09 09:30pm 发表的内容:
常用化学成分在生药中含量的定性、定量及这些单体服用后在血清的定性、定量方法已经建立。中药化学成分在体外能够被分离、纯化、鉴定和定量,同样也能在体内进行。分析与制备性高效液相色谱、紫外、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谱、X射线衍射仪,尤其是三维高效液相色谱、气质与液质联用仪(如质量性能优越的美国PERKINELMER珀金—埃尔默公司的液—质联用仪等),特别适用于复方体内多组分的快速定性与定量;这就为中医复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新世纪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将为人类生命科学作出中医药学科学的独特贡献。?
5
发表于 2004-10-9 21:57:0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国要解开中药治病原理

别太瞧不起自己了。
“改变多年来只知道中药能治病,却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能治病的情况。”这句话的实质还是要以所谓现代科学(即西医学)的观点来阐释中药治病的原理。
但不才以为,若不知“气”为何物,阴阳不何物,则以上的话可能只是要厢情愿,最多又多了一些实验室的数据,难道到时再以这样的“成果”来指导临床?
其实按照中医的理论,中药为何能治病,又怎可能是“只知道中药能治病,却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能治病”呢?早就讲得一清二楚了嘛!
在下也不是一味反对这种研究,怕就怕最后还是弄得个“废医存药”的下场,而结果受害的也许就是中医本身、患者本身!
6
发表于 2004-10-10 07:27:5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国要解开中药治病原理

1,常用化学成分在生药中含量的定性、定量及这些单体服用后在血清的定性、定量方法已经建立。中药化学成分在体外能够被分离、纯化、鉴定和定量,同样也能在体内进行。分析与制备性高效液相色谱、紫外、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谱、X射线衍射仪,尤其是三维高效液相色谱、气质与液质联用仪(如质量性能优越的美国PERKINELMER珀金—埃尔默公司的液—质联用仪等),特别适用于复方体内多组分的快速定性与定量;这就为中医复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
2,  解决方剂体内成分“能否测?测什么?是否是有意义?”的三大难题,现在看来曙光显现了  

3,新世纪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将为人类生命科学作出中医药学科学的独特贡献。------ chunan    
科学是不能计划的----------丹麦科学院学院长
回:也许,先进的科学检验设备可以对中草药作一些具体的物质化学分析,但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中医药的现代化,不可忘了,人类基因重组计划,花了不少的物与力,如今又得到了什么?




7
发表于 2004-10-10 08:01:2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国要解开中药治病原理

下面引用由chunan2004/10/09 09:32pm 发表的内容:
也许,先进的科学检验设备可以对中草药作一些具体的物质化学分析,但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中医药的现代化,
中医药科学原理的不需要用现代科学道理阐明吗?
你认为什么才是中医药的现代化呢?
你对日本速效救心丹疗效高于国产速效救心丸,怎么看呢?
日本速效救心丹疗效为什么高于国产速效救心丸? 不采用现代技术能办到吗?
8
发表于 2004-10-10 08:03:5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国要解开中药治病原理

下面引用由newcoperny2004/10/10 07:27am 发表的内容:
不可忘了,人类基因重组计划,花了不少的物与力,如今又得到了什么?
2000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基因研究”项目在武汉同济医院开始进行。同济医院基因病研究中心用80余只大老鼠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用普通注射器向患糖尿病的大老鼠注射基因药可使其糖尿病症状“明显改善”。负责这一研究的同济医院基因病研究中心主任汪道文教授介绍说,这表明糖尿病将有望通过改变基因进行治疗。
    占糖尿病分类达90%的二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产生缺陷,治疗关键在于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能激活胰岛素敏感性的基因,重新装载后注入动物体内“生根”。被注射了一针基因药物后,大老鼠胰岛素抵抗指标明显减轻,疗效持续了3个月至实验结束。
    “这种效果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终身的。”汪道文教授说。更可喜的是,实验中,大老鼠的血压下降了20毫米汞柱,尿液和肾脏结构近15项指标检测均正常,这对将近1亿有可能出现高血压、肾脏衰竭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目前,此项研究成果正在申报国家专利,下一步可望进入临床研究。

newcoperny先生看看:这是不是基因的研究成果
9
发表于 2004-10-10 08:13:3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国要解开中药治病原理

重传统,轻现代的结果使大部分中药厂家都在价格上作文章,而从生产技艺、药材原料、药品剂型等各方面都难以突破,在疗效上自然难以与西药匹敌。
目前如复方丹参滴丸这样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和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心血管中药少之又少。
10
发表于 2004-10-10 08:17:3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国要解开中药治病原理

下面引用由newcoperny2004/10/10 07:27am 发表的内容:
科学是不能计划的----------丹麦科学院学院长
在现代条件下,多数情况下是谬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7 21:58 , Processed in 0.2560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