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鞠通医案评注 伤寒医案(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30 22:5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乃雄在 2008/01/30 10:59pm 第 3 次编辑]

吴鞠通医案评注 伤寒医案(一)
唐       五十九岁   
    三月十六日头痛恶寒,脉紧,言蹇,肢冷,舌色淡,太阳中风,虽系季春,天气早间阴晦,雨气甚寒,以桂枝二麻黄一法。
    桂枝(六钱)    杏仁(五钱)    生姜(六片)    麻黄(三钱,去节)
    炙甘草(三钱)  大枣(二个)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微汗,止后服。不汗,再服;再不汗,促役其间。
    按:方有执《伤寒论条辨》解25条云:“服桂枝汤证转大汗出,脉转洪大者,风多寒少,风邪欲散而寒持之,两者皆不得解而热反甚也。与桂枝汤如前法者,重责之也。形如虐日再发者,邪居浅而外向,终为微寒所持,故曰汗出必解,言须发之也。桂枝二麻黄一汤者,重解风而轻于散寒也。”
    此处判断为中风的根据,着眼于季春时节,季春是农历的三月,这个时间是春季将去,夏季将至之际。此时虽然春季风木主事而天气将暖,苗木将秀,万物复苏,但是雨气仍挟寒凉,故吴氏将此案定于太阳中风而挟寒,即此。
    对比于历来《伤寒论》注家解说,风邪欲散而寒持之,恰好合于此方方意。且表实而正虚,故与桂枝二麻黄一汤。
十八日 于原方倍麻黄,减桂枝,加附子(三钱)   一帖。
    按 :一诊方用桂枝二麻黄一汤以取其汗,汗既出则风邪已解,所以减去桂枝;寒邪未能尽去,麻黄汤中麻黄桂枝相伍则能发汗,如果单用麻黄一味则力弱,故加大剂量一倍;肢冷舌淡,阳气不足,再加附子以鼓舞阳气。
十八日 照原方再服一帖。
十九日 诸证悉减,药当暂停以消息之。
    按:深得仲景之意,病去十之八九。
二十日 中风表解后,言蹇,减食则汗,头行痛,舌白滑,脉微紧,宜桂枝加附子汤,除风实表护阳。
      桂枝(六钱)    焦白芍(四钱)    生姜(五片)   附子(三钱)
      炙甘草(二钱)  大枣(二个)
          水五杯,煮二碗,分二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按:减食则汗,正阳虚衰,不能温养营卫,营卫不谐则汗出。
二十一日 表解后复中,恶寒胸结,舌苔厚而白,脉迟紧,里急。
      桂枝(六钱)    茯苓块(五钱)    厚朴(三钱)    苡仁(五钱)
      熟附子(四钱)  干姜(三钱)      苍术(三钱)    枳实(二钱)
      广皮(二钱)
                                        日二帖。
    按:《温病条辨》四四、足太阴寒湿,痞结胸满,不饥不食,半苓汤主之。(半苓汤方:半夏、茯苓块、川连、厚朴、通草。)
    表解后又感风邪,邪去正也虚,表阳虚衰,故恶寒。胸结即胸脘痞胀;里急即腹痛;再结合舌苔白腻而厚、脉迟紧,显然寒湿内聚,风邪外束。因为复中风邪,阳虚而寒湿益盛,故而在前二十日方中去白芍、甘草、大枣之甘缓,再以干姜换生姜以劫水化湿温阳散寒,合入半苓汤、平胃散温里燥湿理气。
二十二日 于前方内去茯苓 减苡仁,加炙甘草(二钱) 生姜(二两)日二帖。
    按:湿邪稍去而药当稍缓。故而去茯苓减苡仁,复加甘草和中,生姜化湿宣散水饮。
二十三日 诸证悉衰,当减其制,照前日方,日一帖。
二十四日 中风表解后,余邪入里,舌黄,身热胸痞,议泻心汤泻其痞。
      半夏(六钱)    黄芩(五钱,炒)   生姜(五钱)    干姜(五钱)
      黄连(二钱,炒)
                              头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按:表解后残余风邪入内化热,寒湿未能尽化,湿热结聚成胃脘痞结。治以辛开苦降之法,以辛热宣散燥湿,苦寒泻火降气。故而以半夏泻心汤收功。
    方中干姜、生姜行辛热之权,宣散水气,燥劫水湿;半夏、黄芩、黄连走苦寒之路,清火泻热,降痞结之气,苦寒与辛热并用即辛开苦降之法,此即《伤寒论》中治痞之大法。以未有吐下而伤及正气,故而去原方中人参;营气未伤去原方中大枣、甘草。
2
发表于 2008-1-31 10:23:45 | 只看该作者

吴鞠通医案评注 伤寒医案(一)

吴鞠通若不是用伤寒出神入化,也不会成为一代温病学大师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0:20:01 | 只看该作者

吴鞠通医案评注 伤寒医案(一)

[这个贴子最后由乃雄在 2008/02/09 10:21am 第 1 次编辑]

新年好啊!!

是啊,在某些意义上温病其实是本于伤寒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7 01:07 , Processed in 0.0503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