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常病案摘录:倒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6 00:1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常病案摘录:倒经
       惠小为    女    40岁  地址:(略)  2007-11-8
      鼻衄五日。询平素月经愆期,量少,色红不黑,现距上次经期一月,五日前晨忽然阴道出血少量后自止。常大便干燥,小便正常。形黑瘦少泽,脉两关小软,舌淡红苔薄白。
处方:
党参10克   浙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5克
山药15克   炒扁豆15克   薏苡仁30克  大黄5克(后下)
                                   水煎服三剂
      附记:
          今因外感来诊告曰:“上方服后即鼻衄止而经汛量较以前为多”。
2
发表于 2007-11-27 20:30:05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倒经

标本兼治之法,妙!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8 15:15:50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倒经

下面说我在中医交流网对于此案辨证的说明:
     患者形瘦色黑枯燥,肺金素虚之人也。深秋金气肃降,肺金收敛,阴虚热郁,复经霜降,寒气外逼,内热欲泄无路,故而热逼气分则大便愈益燥结,热逼血分则鼻衄不止。方以补益脾胃气阴法补土生金,佐大黄泻热下夺也。
4
发表于 2007-11-29 18:17:28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倒经

倒经
    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称为倒经,亦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此时,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常伴有全身不适、精神不畅、烦躁不安、下腹部胀痛等症状。
    倒经大多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病因可能和各脏层上皮分化异常相关。血液病也是引起倒经的因素之一。
    目前,对倒经还没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原则是,有局部病变就纠正局部病变,多采用电灼出血点及子宫内膜异位灶。如无明显局部病变发现,而衄血、吐血量甚多时,可采用单纯孕激素假孕疗法或雄激素治疗,也有人主张长期应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
(一)
  【辨证】肾阴不足,肝气上逆。
  【治法】补肾清肝。
  【方名】顺经汤。
  【组成】当归(酒洗)15克,大熟地15克,白芍(酒炒)6克,丹皮15克,白茯苓9克,沙参9克,黑芥穗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傅青主女科》卷上。
(二)
  【辨证】阴虚肺燥。
  【治法】养血清热,调经降逆。
  【方名】加味麦门冬汤。
  【组成】麦冬15克,人参12克,生山药12克,清半夏9克,白芍9克,丹参9克,甘草6克,生桃仁6克,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5
发表于 2007-11-29 20:00:37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倒经

下面引用由印东杰2007/11/29 06:17pm 发表的内容:
倒经
    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称为倒经,亦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此时,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常伴有全身不适、精神 ...
不一而足,常中有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6 05:47 , Processed in 0.1517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