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刺血疗法退烧的真相---刘亦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8 19:4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5-11-28 19:56 编辑

刺血疗法退烧的真相---刘亦之
阅读:4142015-08-07 14:29
标签:健康
刺血疗法是流传在民间的古老治病方法,主要针对人体的热症、急症。刺血疗法可以退烧疗效迅速,不过刺血疗法不是通过血管出血起作用而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起作用的,出血量不是刺血的根本目的。
现代医学证实发汗是反射活动,人体的汗腺接受植物神经控制,小汗腺的分泌活动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主要是乙酰胆碱能纤维。实验证明,局部注射乙酰胆碱可引起小汗腺大量分泌和排泄汗液。当人体受到冷热气温剧变的时候一部分人表皮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就会造成汗腺工作异常,同样盛夏带着满身大汗立即冲冷水澡也容易造成汗腺工作异常,此时患者皮肤温度都异常偏高而且非常干燥,这就是俗称的感冒!说到底气温变化引起的感冒其本质就是表皮血管遇冷收缩通透性降低引起汗腺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引起的!此时刺血引起的神经冲动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刺激表皮的植物神经恢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恢复汗腺的正常工作!古代中医在临床中体验到,伤风患者如果恢复出汗往往意味着病情的好转与康复,古中医显然不知道为什么出汗意味着康复,但是我们用现代医学体温调节常识应该很清楚并且能够从微观解释这些现象:刺血造成的神经冲动刺激人体皮肤植物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表皮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促进汗腺恢复正常分泌,最终会出现退烧效果!由此看出中医的刺血疗法是通过调节人体的自身功能来降温的是符合现代医学科学道理的!对于病毒性感冒、或者肌体感染造成的发烧只靠刺血显然不起作用,因为引起发烧的内因没有排除!另外中医针灸学对于自汗、盗汗、汗出不止、少汗都有非常见效的治疗方法,就针灸治疗原理来说都是利用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直接刺激病所来起作用的,现代医学会帮助我们逐一揭开中医治病的科学原理!
中医治病的临床就是一座含金量极高的矿藏,对中医治病临床的科学研究会极大的丰富现代医学内容。中医治病大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现代医学、现代科学给中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崛起的机会,中医人应该放下门户之见积极学习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融入到现代医学的洪流中,最终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引导下中医治病不仅知其然更会知其所以然!中医理论的科学价值不容忽视,而中西医理论、临床治疗的融合互补是大势所趋是谁也无法阻止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导,本人保留学习改进的权利。欢迎查看我的其它文章留下您宝贵意见!
废除阴阳五行,用现代语言阐释中医理论---刘亦之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19:43:57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先生所言,我想未必就全对,但是,他的思考,他的认识,在一些特殊的认识上,未必比中医大师们的见解差。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19:45:40 | 只看该作者
他言之有物。认识有高度。实在是,中医太缺少这样的开拓精神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19:47:2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人  ,对中医学,哪怕就是有不足,也比那些   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的中医大师   强百套。
5
发表于 2015-11-28 20:0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11-28 20:13 编辑

         杨先生和刘亦之先生,好像都对医学科学研究规则不太了解。
      刘先生的认识一不是新认识,打开中医疗法的作用原理研究论文,都是早已研究过的内容。二没有具体的实验研究,所以,只是猜测,猜测属于未知。没有实际意义。
      可以说,世界上的任何疗法(拔罐、推拿、刺络、放血、排打,理疗、运动、中医药物、心理疗法等等)都离不开神经的作用,但光这么说与神经有关没用,等于什么也没说。因为那不是具体的机理研究,是用一个未知说法代替另一个未知说法。而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靠说,而是具体作用机制的实验证据加理论的论证,要靠科学研究。
6
发表于 2015-11-28 20:13:4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顶!d=====( ̄▽ ̄*)b一个
7
发表于 2015-11-29 14:35:55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2 01:15 , Processed in 0.0556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