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27|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年旧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28 10:3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28 12:20 编辑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但创造物质财富,也在生产着精神产品,以产生劳动为主体的民间故事,则是一种精神财富。
                                                    怕雨
       在点苍山西坡脚下,有一个小山村。苍山上长着成林成遍的野生竹子,这就是山竹,人们祖祖辈辈都上苍山砍竹子,用竹子剖成的篾子编制背笼、篮子、粪箕等用具。山竹篾子是编织农具的最好材料。人们多利用农活不太忙的冬末春初时间上山砍篾子,编成的篾具除自用外,还拿到下关(现大理市)、平坡与县城集市上出售,换取一些钱买回生活用品。
       在我们的爷爷这辈人身上,发生过一则怕雨的故事。人们多在干旱少雨的冬季上山砍竹子,也免不了雨季上山,这个活计很苦很累,早饭菜能够吃到鸡蛋腊肉汤,在当时是最好的生活了。到生产队时,我还听有人说:长时间吃不到肉,没有力气,走不动山路。有一天,一位老人准备上山砍篾子,吃过早饭后,天气突然变了:从家里向苍山上望去,已经下雨了,于是对老伴说:“竹英他妈,鸡蛋腊肉汤都吃了,鸭子箐头上摸索摸索的又来了,砍竹子我不敢去了”!老伴骂道:“这个死老倌,是想混吃鸡蛋腊肉汤啊”!吃了鸡蛋腊肉汤又砍不成竹子,在当时是多么让人伤心气恼的事情。又有一次,一位老人在山林中砍着竹子,一时下起雨来,老人很怕雨,对同伴说:他家爷,我砍得的竹子给你,把你的火柴换给我来,下雨了,竹子砍不成,我要回去了!
      上苍山砍竹子,最怕遇到下雨,人人都怕,因为下雨会对干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空手而返,如果是在冬天,一但下雨,苍山上就会下雪,这样的天气不要说砍篾子,就是空身下山回家都很困难。有一年的冬天,我们兄弟二人在天亮时就赶到了苍山上,不料刚进入林中砍竹子,天气突变,下起一阵接一阵的雪弹子,眼看天睛无望,我们只好丢弃砍到的竹子,空着手回家,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因天气不佳误了干活。到了我们这代人手上,才改变了怕雨的现象,在雨季仍然坚持上苍山砍篾子,由于生活所迫,怕也不行。
                                        山神不开口
       有一年,母亲的家乡村子发生了猪瘟,一个村的猪几乎死光了,外婆家仅存一头架子猪,准备养肥后做年猪。有一天,母亲在苍山半坡的一个叫“滚死牛坡”的地方放牧,猪在山坡上吃着草,母亲看到有一只狼从林中跑出来,向猪冲去,双爪在猪身上抓,母亲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很害怕,不敢拢去,只在远处观望,但奇怪的是:狼总是张不开嘴。无奈之下,狼只好离开了。回家后,母亲将此事向我外婆说了,外婆说:这是“山神不开口”,野兽就吃不成牲畜。山上所有的野兽,都是受山神管制的,因为苍山脚下的村民善良勤劳,感动了山神,山神是不准野兽捕食家畜的。此事是在我小时候听母亲说起的,从此让我对天地心存敬畏。从我独自一人上苍山干活那天起,就不怕遇到野兽伤害,因为心地善良,始终相信山神会保佑我。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集体时代,村里发生了一件野兽入室之事:有一天深夜,正当人们熟睡时,一只豺狗(狼)跑到人们的集体住处,用手爪猛抓一个叫熊九妹的老妇人的头发,被惊醒后,大叫起来,一位男人点上油灯,看清是一只大豺狗,顺手抓起一把挖锛,将豺狗砍死,当时是很难吃到肉的生活极度困难时期,人们将豺狗肉煮了吃,据说这种野兽肉有臭味,不好吃。由于豺狗张不开嘴,老人没有被咬伤。六十年代石钟有几个村民在上苍山砍竹子途中,见到一只身材很大的老虎,吓得拔腿就跑,回家后大病一场;七十年代,我们队放在药山上的绵羊曾被豹子吃了九只。
八十年代初我家盖房子时,我独自一人到苍山上砍木料,在冰天雪地里度过了二十多天,与野兽为伴,夜里野兽常来到我住的棚子旁边,叫声常将我惊醒,但未出现过被虎豹伤害之事。当时我已经是高中学生,因为有了一些关于野生动物的知识,胆子是很大的。
                                             有香当无香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苍山上野生动物很多,有老虎、豹子、野猪、老熊、麻鹿、山驴、岩羊、麂子、豺狗、地猪、土狗等动物。在我的老家村子,在老辈人手上,人们也在农活少的冬末春初上山捕猎。有一次,人们结队上苍山打猎,在山崖下撑起一张麻绳大网,用来网取獐子、岩羊等动物,经过分工,由阿代佬守网。支好大网后,人们放出猎狗进山林追赶野兽去了。一时,有一只獐子落入网中,阿代佬捉住公獐子,他知道麝香能卖钱,拿出刀子将獐子的生殖器割了下来藏起后,放了獐子,但因獐子受了伤,跑不远,不时又被赶到网中,人们走拢来,发现獐子的生殖器被人割了,但麝香还在,知道是阿代佬干的。从此以后,这件事便在村里传开了,说:“阿代佬拾得一窝香,有香当无香”。
           大人在向孩子们讲述此事时,总会强调此故事的教育意义:做人要老实、良心好,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也不要占别人的便宜,贪小便宜是会吃大吃亏的。
       小时候,我们十多个人在林中砍竹子,边砍边重温这些当地人熟悉的故事,想到前人上山怕雨,我们不怕,心里便有了一种自豪感,想到阿代佬的故事,我们会想到从小要做一个老实本分之人。对人要真诚老实,不能做损害别人的事,否则是不道德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苍山脚下的村民几乎不再上苍山砍竹子了,捕猎也成为历史。近几年来,由于电器在村里的推广普及,砍柴的现象也几乎绝迹了,这对于森林的生长恢复十分有利,当树木越长越多,森林林越长越密后,必将为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繁殖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人与野兽和谐相处的现象将会出现。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故事,则会世代相传。

点评

有意思  发表于 2016-10-28 23:11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6-10-28 16:48:59 | 只看该作者
   中文系的教授写不出这些东东,他们写出来的都是大文豪的赝品。也就是科学造假。

点评

文豪的原创是不是造假?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算不算造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8 23:09
3
发表于 2016-10-28 23:09:5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28 16:48
中文系的教授写不出这些东东,他们写出来的都是大文豪的赝品。也就是科学造假。

文豪的原创是不是造假?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算不算造假?

点评

诗歌中的夸张手法是必须的,是一种美的体现,哪能算造假。  发表于 2016-10-29 17:15
你把我的原话,仔细看三遍,大声朗读三遍,再发言。  发表于 2016-10-29 16:18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09:04:33 | 只看该作者
几天前我上苍山挖盘龙参、采金钱草,随处可见野猪刨食过草根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说明如今在苍山森林中生活的野猪数量大增。

点评

这几年,环境改善,许多地方野生动物增加了。尤其三北地区,退耕还林的地方,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有的地方都有狼了。一只狼得多少只食草动物养活啊。 陕北现在秋冬的天鹅也多了,从我小时候见过,有二三十年没有看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9 22:09
5
发表于 2016-10-29 17:18:46 | 只看该作者
真想搬你们那里去住啊。
6
发表于 2016-10-29 22:04:16 | 只看该作者
溪流诗歌中的夸张手法是必须的,是一种美的体现,哪能算造假。  [color=#999999 !important]发表于 4 小时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
[color=#999999 !important]呵呵,人家讲文学的老师、教授都和您说的一样,就是不知道融合观老先生同意不同意你们的说法。

中西医融合观
你把我的原话,仔细看三遍,大声朗读三遍,再发言
-------------------------------------------
我不管您原话,我就问问,这句诗是不是造假?


点评

不是造假,是文学描写中的夸张手法。诗词中用夸张手法,可增强生动性,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1 09:44
7
发表于 2016-10-29 22:09:02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6-10-29 09:04
几天前我上苍山挖盘龙参、采金钱草,随处可见野猪刨食过草根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说明如今在苍山森林中生活 ...

这几年,环境改善,许多地方野生动物增加了。尤其三北地区,退耕还林的地方,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有的地方都有狼了。一只狼得多少只食草动物养活啊。
陕北现在秋冬的天鹅也多了,从我小时候见过,有二三十年没有看见,现在又来了。

点评

动物的食物链达到平衡后,生态系统也就平衡了,野猪、熊等杂食动物多起来后,会吃农民种植在山地里的农作物,是有可能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0:26
8
发表于 2016-10-29 22:49:2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10-29 18:09
这几年,环境改善,许多地方野生动物增加了。尤其三北地区,退耕还林的地方,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有的地方 ...

我们童年时,经常喝老家河里的水,现在都木法喝了

点评

有一个工厂排污,就能污染一片水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9 23:35
各地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环境开始恢复,有的地方恶化。陕北一地也不一样。大部分县退耕还林,植被迅速恢复,野生动物增多,看不见裸土裸沙。煤矿踩空区,地面塌陷,地下水枯竭,一片荒凉,有的地方居民都搬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9 23:26
9
发表于 2016-10-29 23:26:45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0-29 22:49
我们童年时,经常喝老家河里的水,现在都木法喝了

各地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环境开始恢复,有的地方恶化。陕北一地也不一样。大部分县退耕还林,植被迅速恢复,野生动物增多,看不见裸土裸沙。煤矿踩空区,地面塌陷,地下水枯竭,一片荒凉,有的地方居民都搬走了。
10
发表于 2016-10-29 23:35:25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0-29 22:49
我们童年时,经常喝老家河里的水,现在都木法喝了

有一个工厂排污,就能污染一片水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 14:44 , Processed in 0.1062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