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关于五行的对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10 12:5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五行的对话
[color=rgba(0, 0, 0, 0.298)]于建成 [url=]导航中医药[/url] [color=rgba(0, 0, 0, 0.298)]昨天(9月9日)
[color=rgba(0, 0, 0, 0.298)]

这是笔者与一位学者的讨论,该学者建议在“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红色字儿是学者的提问,黑色字儿是笔者的作答。五行,木火土金水,是表述物质还是规律?

五行,不是表述物质,而是表述规律。

五行,从来没有过五元素含义,那是当代人仿照西方四元素学说,强行套在五行之上的,因为没有任何史料支持五元素一说。《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七年》虽然提到“五材”,但也没有表现出五元素或五种物质的意思来。后世注家的注解不能算作证据,这是起码的训诂常识。把《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七年》一段话,完整摘录下来,让大家依照前后文逻辑,看看五材哪有五元素或五种物质的含义?

宋左师请赏,曰:「请免死之邑。」公与之邑六十。以示子罕,子罕曰:「凡诸侯小国,晋、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诬乎?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纵无大讨,而又求赏,无厌之甚也!」削而投之。左师辞邑。向氏欲攻司城,左师曰:「我将亡,夫子存我,德莫大焉,又可攻乎?」君子曰:「『彼己之子,邦之司直。』乐喜之谓乎?『何以恤我,我其收之。』向戌之谓乎?」

《尚书》的五行虽然也被某些人称之为“五材”,但却是对生理的归类。“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是自然气候的规律还是自然界所有事物的规律?

五行表述的规律,首先是天体运行的规律,其次是随同天体运行而表现出的物候规律,当然包括气候规律,其三是以周期同构把各类事物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植物的生长周期是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周期是生长壮老已,昼夜的变化周期是上午、中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没有明显周期性的一类事物,则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如东西南北中,因为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

如果是自然界规律(不管哪一方面),产生这个规律的原因是什么?

事物都是运动的。只要有运动,就有周期。只要有周期,都可分成五个相位(时相)。处在同一相位的不同类中某一事物,就同属一行。当然,相位的划分可以变化,比如中医就分有四象、五行、六气、十二月等。

如何发现的这个规律?

观察、记录、总结、建模,这是最原始,目前也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任何一门科学都不可舍弃。

五行这个规律在人体是否存在?

当然存在,大到人的一生,生长壮老已;小到昼夜旦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还没有发现哪个人可以长生不老,也没有听说谁可不睡觉。

如果存在,和自然界的五行规律是什么关系?

天人合一,或称天人相应的关系。

美国科学院院士史蒂夫·卡伊:“在地球自转的自然规律下,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都是经历日夜交替的情况下完成了进化。因此,许多生命有机体表现出了日常或昼夜的行为、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的规律。过去20年的研究表明,催生出这些明显规律的是产生24小时定时信息的生物钟-也被称之为‘生物振荡器’。”“人类睡眠和清醒的周期交替是生物钟的明显例子。现在我们了解到,生物钟是在分子水平上的复杂反馈回路上,经过转录、转译后形成的,而这些定时信息将在细胞层面上产生。比如,任何类型的细胞内20%以上的转录组都以24小时为基础的生物周转。”

除了24小时生物钟以外,中医还发现了诸如,六经的浮沉节律,营卫的子午流注节律、月经周期、四季节律、五运节律、六气节律等。如果加以研究,势必会对发育生物学做出贡献。


如何利用五行规律学习中医理论?

从时间角度出发,抓住生命活动的节律失常,就是五行(当然是拓展了的)在中医学上的应用。这个理论模型称之为藏象,被现代中医给曲解成了脏腑机械功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六气的辨证,不同年份不同节气不同物候变化对生命的影响。风热湿燥寒火不是什么外淫,而是对节气及节气内流行病的概括。恢复中医经典理论,这些问题一目了然。不恢复中医经典理论,在现代中医理论中只能从七零八落的各个体系中查找出来了。一是六淫辨证中的风热湿燥寒火;二是八纲辨证中的寒热,三是脏腑辨证中的各脏之阴阳,如肾阳虚就是肾虚加寒湿之邪,肾阴虚就是肾虚加火燥之邪。

由于脏腑辨证曲解了藏象,真正的藏象和藏府辨证也就无从认识其本来面目了。

人的生命周期也可以划分五个阶段,也就是可以应用五行学说来研究。(只是人的生命这个周期,只有一次,不可循环。----括号这句是我加的。)这个说完以后,接下来,就是藏象学说里的五行五脏、气血津液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如何应用五行学说的方法来研究,请继续。

第一,生命也是周而复始的,草本的种子从发芽到结实又重演了生命的一个周期,木本和动物也是通过种子重演了生命的一个周期,只不过父代与子代会共同生存一段时间。经典中医虽然没有提到遗传、重演律、进化,并形成一套理论,但在哲学上,对这种认识还是相当深刻的。关于这一点,笔者的相关文章有过阐述。

第二,藏象和藏府(脏腑)是两个理论体系,笔者十几年来不止一次阐述过这个问题。藏象(脏象)不是通过外在的现象对其体内生理病理的揣测,而是是研究藏府时相的,即五藏应时。换句话说,生理病理也是一种物候。分四象、五行、六节藏象,根据具体情况还可分其它几个相位,如十二经的时相。气候有胜复,那么受气候影响的流行病也会呈现不同特点。把气候和流行病的观测记录,加以归纳总结就发现了胜复的规律。内经讲胜复,难经讲生克。也就是说五藏从时间联系机制上,具有生克的制约关系。

第三,藏府又称器官,是研究藏府间机械联系的。西医借用中医名词翻译其概念的时候,西医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倒是把当代中医给弄蒙圈了。经典中医的五藏六府四肢百骸,这些名词的确来自解剖,是对解剖部件的命名。在作为标识的时候依旧是解剖意义上的,如心下、出血等等,但生理病理意义上的五藏六府就仅仅是借用解剖名词罢了,定义的内涵是某些生理功能。这些功能单位是五藏的魂神意魄志、血脉营气精,以及六府的营卫津液。经过辨析论证,经典中医的这些功能单位,都是西医神经及其控制的内分泌、免疫等。如果,像现代中医理解的那样,中西医同名概念是通约的,那么,经典中医屈指可数的几个概念显然是欠缺的。大的方面没有脑、神经、胰、卵巢、子宫、前列腺、睾丸等等,小的方面不知这个激素、那个细胞、分子等等。但是,若要正确理解经典中医概念的内涵,这些概念足够了,它涵盖了西医所有的东西。当然,不是指现代中医理论体系,因为它把经典中医的营卫给曲解了。假借营卫之名,把营卫内涵全部丢失了,而经典中医的营卫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您这一段,对五脏本质的认识,是迄今为止,我发现的唯一与我相同的认识。脏腑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其他内容的不关紧要……您可以继续阐述五行学说和您这个观点的关系,您讲的有理,五行不可缺,我会改变我对五行的观点的……只是以前和光明先生讨论,也是讲完气候就进行不下去了,所以,我对五行能够解释五脏,是很怀疑的。咱们讨论也好争论也好,有多少道理讲多少,谁有理听谁的。

第一,五行不解释五藏六府的功能,只是用天五地六之数对这些功能进行了分类,以便与时间和空间联系相呼应。这些功能分别是五藏所藏的五精血脉营气精,所藏的五神魂神意魄志,所主的五主筋脉肉皮骨,六府的营卫津液,以及十二官所言的“职权”。这些功能不用五行来解释,至于教材所说的肝主升发、肺主肃降,那是五行所言的一日内的太阳视运动。生发和肃降是形容太阳升降的,与生理的机械联系毫无关系,只能用于五藏应时。

第二,有些生理病理用机械联系是解释不了的,至少经典中医解释不了,现代科学也未必都能解释,所以,经典中医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时间同构的原理把他们结合到一起。这就是藏象学说,从时间机制上解释。解释一词并不准确,准确地讲就是应用,因为中医是一门应用科学,对治疗没有意义的也不用解释。五行是藏象学说的一个分支,但藏象都是应用时间机制的,故用五行代替所有周期分段,来阐述这一学说。这些生理功能或病理改变包括,五情怒喜思悲恐、五窍目舌口鼻耳、五液泪汗涎涕唾、五味酸苦甘辛咸等等。它们与五藏功能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机械联系,而是时间上的偶然联系,时间同构上同一行的事物盛者同盛、衰则同衰。

第三,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自于节气的胜复。按着时间同构原理,既然,符合气候系统,那么,也应该符合其它系统,诸如怒喜思悲恐、魂神意魄志、肝心脾肺肾等等。以胸痹,即缺血性心绞痛为例,心肌缺血,就是脾营障碍;会造成调节力度,即肾精作强障碍;继而造成调控,即心神任物障碍;继而调节频率,即肺气治节障碍;继而调节幅度,即肝血障碍;继而脾营障碍加重,心肌梗死。至于神经、血管、内分泌,甚至免疫系统谁是病因,经典中医无须明白,现代医学也未必明白,五十步与百步罢了。反正,这是一个系统,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按着现代中医所理解的肝心脾肺肾是解剖意义上的概念,那么,心脏病导致肺功、肝功、脾功、肾功不全,就成了子虚乌有。五行没错,错了的是现代中医对经典中医的概念几乎全部曲解了。

第四,藏府学说的确是经典中医的核心,藏象的时间机制和经络的空间机制都是它发挥作用的。但是,就像一台汽车,光有发动机,没有悬挂系统和车轮,是不能称之为汽车的。藏府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还有全息学说(形体自相似)是联合应用的。前面说了一点藏府与藏象的联合应用,再简略说一下藏府与经络的联合应用。魄门亦为五藏,身体的各处都是五藏。就像经纬度一样,以经络为标识,标示出在身体不同空间的五藏,其生理病理是不同的。经典中医就是这样治病的,至于现代中医杜撰了一个心脉瘀阻(冠心病),病理解释还是气滞血瘀(痹),用药还是理气活血。就疗效而言,经典中医远远高于现代中医,现代中医又高于现代西医。中西医,谁更广、谁更细还真不好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您的第一条,五行不解释五藏六府的功能,只是用天五地六之数对这些功能进行了分类,以便与时间和空间联系相呼应。这一条涉及五脏理论的产生,五行学说在五脏理论产生过程中不起作用,这是我一贯的认识,您这次明确提出了……您的第二、三、四条,归结起来是要讲藏象的时间机制和经络的空间机制,说老实话,我还没有看懂--心脉瘀阻,是引进来西医概念。对不对,可以讨论。

第一,五行不解释五藏六府的功能,但并不等于对五藏理论产生不起作用。经典中医理论是怎么来的,要看经典中医使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易传·系辞》:“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中华先民就是这样进行科研活动的, 只不过《黄帝内经》用的不是八卦,而是五运六气的天文学模型。五运六气模型中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疾病与天地万物规律性的大数据,把这些数据从各种角度加以数理化处理,就是理论的构建。从时间联系角度认识生理病理,这就是藏象;把这个模型拓展到人体的空间上,从空间联系角度认识生理病理,这就是经络;以五六之数为框架,把生理功能的机械联系进行分类,这就是器官;任何一个疾病都会体现在时间、空间、功能上,那么整体自洽的理论模型就必须以五六之数为基本框架,所以中医的器官只能是五藏六府,而不会有七藏八府抑或其它。

通过数据记录,总结归纳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是藏象学说的内容,是疾病的时间机制。上述模型的机理是什么?其它不呈现时间规律性的疾病又是什么机理?解释它就形成了藏府(器官)学说。藏府(器官)学说,也是通过医疗实践建立的,而不是通过解剖实验发现的。这种实践是通过对疾病的干预,看产生的疗效。类似于现代科学的黑箱法,通过输入和输出,虚拟构建黑箱中的系统联系和制约模型。

第二,这个问题很简单。生命是个时间过程,人体又占据一定的空间。五藏六府做为一个系统,每一单位在时间周期中表现出一个时相,联系身体上一定的空间位置。

第三,如果,引进西医概念,有了心脉、脑脉,那么,以此类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就皆有其脉了,心藏脉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不是不允许现代中医重新建立理论模型,但得交代清楚,因为,两千多年的中医经验是与经典中医理论一脉相承的。心脉瘀阻,病理是气滞血瘀(痹),用的是理气活血。而肝藏血、肺藏气。这些,现代中医并没有任何交代,只能说现代中医理论是混乱不堪的。除了给临床添乱,没有任何积极指导意义。

“五行不解释五藏六府的功能,但并不等于对五藏理论产生不起作用。”和我认识一致……我几次说明,废除五行,不是针对五行,是提倡“废除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没有脏腑学说,就没有中医理论,脏腑学说不用五行学说来解释,那就是现在通行的中医理论用不着五行学说……您的认识和五材五星都不一样,那就是和我们要废除的五行学说是两码事……您那个时间节律,我还没有看懂,慢慢看着呢。

好,挺五行与反五行双方,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这个共识是,建议在现代中医理论,确切讲就是中医教材中,取消其所讲的五行,即五元素学说。五元素学说与藏府学说是两层皮,前者对后者没有任何意义。生命体中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树木之性。既不符合经典中医之义,又对临床起不到指导作用。

挺五行与反五行双方,还是有些分歧的。反五行一方,是建议中医教材取消五元素学说;挺五行一方,是建议中医教材恢复五行学说本来面目,即时间医学。中医教材的一锅浆糊,岂是这么一点混乱,要修正的实在是太多了,就是脏腑学说也不是中医教材说得那么回事。这一点我们还有共识,希望能继续讨论下去。请看笔者的《中医的“五藏”不过就是西医的“神经”》,希望得以斧正。



2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13:01:41 | 只看该作者
本文转发后原文学者的提问的红色字除了第一条“五行,木火土金水,是表述物质还是规律?”保持红色外,其余各条提问都形成了粗体字。
3
发表于 2021-9-11 06:4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9-10 22:45 编辑

          牵一发而动全身!离开阴阳,单说五行,什么也说不清楚。
          在现今时代 要想把阴阳五行说清楚,首先好好学习矛盾论、实践论。这是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顶峰,直至今日,没有人写出过相类似的哲学理论。
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1 17:49:1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9-10 22:42
牵一发而动全身!离开阴阳,单说五行,什么也说不清楚。
          在现今时代 要想把阴阳五行 ...

谢谢赐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1 06:18 , Processed in 0.0568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