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6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8 19:4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娄绍昆
文革武斗时,我三岁的外甥持续发热半个月不退,白血球升高至18000,中性球80%。我妹夫的叔叔是当地有名的儿科大夫,给孩子注射青霉素等抗菌素,半个月持续热度不退,我妹夫出差在外地,妹妹弄得没了主意。我偶过其家,妹妹求我处方。我得知外甥患麻疹刚愈又受风寒,当时患儿脸色苍白,精神萎糜,体温38.3c,我认为这正是少阴病的“脉微细,但欲寐”、 “反发热”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妹夫的叔叔认为白血球高必须继续使用青霉素,妹夫的父亲略知医道,他认为发热就是热症,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这样的热性药极其危险。我却坚信此方必定有效。力排群议,投一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第二天即见精神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但白血球未降。用小建中汤加减调理一周,白血球恢复正常,酸性球出现而痊愈。他妹夫从外地闻知信息赶回家后,半天不敢进门,站在家门口好久,才大着胆子进门。得知儿子已经痊愈,心中的一块千斤石头才放了下来。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又叫做表阴证。这样的病症很多,我临床上反复使用于体弱者外感发热,其效果是任何东西无可替代的。在我们南方,很多医师认为地处湿热地带,害怕使用热性药物,这是把外部因素的作用人为地泛化了。日本的汉方家认为,凡小孩、老人等体弱的人外感发热,少阴病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首选方。可见现代中医临床,借鉴日本汉方的研究成果极为重要
2
发表于 2006-9-18 21:25:27 | 只看该作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好!
一,西医无法理解中医的六经学说.
二,日本对汉方研究,在许多方面的确要高度重视.
3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08:31:16 | 只看该作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宋滋之先生的 ",日本对汉方研究,在许多方面的确要高度重视.”这句话一点没错,但从何人手学习却是一个大问题。陈存仁、陆渊雷、叶橘泉、郭子光、于天星等在信息交流、资料的翻译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尚未进入实质性的研究阶段。黄煌先生的研究是开拓性的,然而将其研究成果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决非一时之功。如能更加重视对日本汉医的深入研究,可能会事半功倍。如矢数道明《关于木防己汤与心机能不全问题》研究,他说:这两者的关系“在《金匮要略》的痰饮咳喘篇中仅用两行文字进行了概括: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脉象沉紧,患病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这一段文字与上述现代医学的记载是基本一致的。膈间支饮,即于肺部出现郁血性支气管炎,或产生肺气肿的状态。其人喘满,即呼吸困难,咳嗽咯痰。面色黧黑,即面颊部郁血和发绀的状态。心下痞坚,即郁血肝所致的肝肿大及其类似症状。也就是说,木防己汤证即是对急慢性心脏功能不足的各重要症状所作的简明扼要的概括。   本方条文没有提到浮肿和腹水等表现,但可以预料,如果病情再向严重发展,就会导致郁血肾的各种症状,诸如尿量减少、浮’肿、腹水、胸膜腔蓄水、由于胃肠郁血而不思饮食、胃腹鼓胀等。”如此的叙述,有利于中医、西医各界人士的接受,对方证的推广非常有利。
4
发表于 2006-9-24 20:24:52 | 只看该作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娄大夫:
您好
能加我qq吗? 10435134
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08:14:51 | 只看该作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对不起
我没使用q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4 18:12 , Processed in 0.0511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