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4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彭靜山針灸妙訣採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23 13:1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彭靜山針灸妙訣採擷
局部繆刺治療疼痛
局部繆刺法與傳統繆剌法迴然不同。其方法是,先找出疼痛點,其疼痛點以 1 厘米以內為最佳,若疼痛面積較大,可找出最疼痛的一點並作好標記,並在其對面找到對應點作標記。然後用 1 寸毫針,找準對應點針刺八分,施以提插術,上提時針尖不退出皮膚,以針刺點為中心向前或稍向四周斜刺,使之得氣,留針以疼痛消失為度,痛止即可起針。此非左臂痛刺右臂相對穴,而是以某一部位為準找相對穴。如臂外側痛,在臂內側對應部位針刺﹔後背痛,在其對應的胸腹部針刺﹔頭頂痛,在頦下針刺﹔左頭痛,在右側針刺﹔內踝痛,針其外踝﹔股前痛,針其股後。總之,在疼痛對面的部位針之,對應點找的愈準,療效愈好。局部繆刺法適用於體表各部位出現的疼痛,包括針灸後遺痛 (即由於針刺所遺留的疼痛,局部疼痛不變,只是疼痛不已,其部位都在其穴位上)、外傷痛、痺痛等。當體表出現疼痛對,該部位之氣血在前後、左右有其偏盛偏衰之變化。採用局部繆刺法,以調整前後、左右氣血之偏移,使陰平陽秘、氣血調和、經絡平衡,則疾病得癒。
〔病案一〕周某,男,22歲,學生。1991年 5 月 6 日初診。
一週前因打籃球被撞倒,全身懸起後背著地摔下,即出現腰背疼痛、活動受限、腰部第四腰椎右側微腫, X線攝片示腰椎未見異常。診為腰部軟組織挫傷。
經服用跌打損傷葯及理療,局部腫脹已消,功能恢復正常,唯局部疼痛不止。後腰部皮色正常,脊柱居中、左右對稱,第四腰椎右側有一壓痛點、如手指頭大小,其部位在命門穴右旁開 2 .5 寸、下 1  .5寸處,在此作好標記後,找到其對應點為腹部臍中右旁開2.5寸、下 1 .5 寸處。常規消毒後,取30號 1 寸毫針刺入 8 分並行提插瀉法, 5 分鐘後疼痛消失。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身柱退高熱
身柱穴為督脈第12號穴,位於上背部後正中線上,第 3 、第 4 胸椎棘突之間。用28號 1 .5 寸毫針沿棘突間向上斜刺入 1 寸,使全脊柱有麻木感,不捻轉、不提插,留針20分鈄。治療外感風寒、暑熱及流感所引起的高熱不退極有靈驗,還可增強體質、預防感冒及傳染病。
〔病案二〕林某,女,49歲,幹部。1991年 7 月12日初診。
感冒發燒 3 天,高熱不退。 3 天前被雨淋而感冒,即出現發熱惡寒、頭痛無汗,體溫在 39.2度持續不退,口服撲熱息痛片、感冒通,靜脈點滴青霉素,均無明顯好轉。面赤,舌質微紅少津,苔薄黃,脈浮數。偶見促脈,體溫 38.9度,咽微赤,喉核稍大。
取28號2寸毫針,於身柱穴常規消毒後刺入1寸,以脊柱有酸麻脹感為度,留針20分鐘。針後症狀逐漸減輕,10分鐘後汗出熱退、脈靜身涼,全身感到舒服而病癒。
大接經治頑症
凡慢性病久治不癒者,如郁證、心悸怔忡、不寐、癲癇、周身疼痛等,多屬經絡左右不平衡,可用大接經法治之。其法有二﹕ 1 、按十二經順序,由肺經起至肝經終、從肺經原穴接大腸經絡穴,再接胃經原穴,依次下接至肝經絡穴止,其具體取穴順序為太淵、偏歷、沖陽、公孫、神門、支正、京骨、大鐘、大陵、外關、丘墟、蠡溝﹔ 2 、按十二經順序,由肺經絡穴起接大腸經原穴,再接胃經絡穴,依次下接至肝經原穴止,其具體取穴順序為列缺、合谷、豐隆、太白、通里、腕骨、飛揚、太溪、內關、陰池、光明、太沖。隔日一次交替針灸,第一次按原絡順序,第二次按絡原順序,平補平瀉不留針,第 1 穴得氣後起針扎第 2 穴,第 2 穴得氣後起針扎第 3 穴,以此類推針完為止,並左側針完針右側。大接經治法,就是運用全身的原絡配穴法,以調整十二經,以便達全身經絡之平衡,使病得癒。
〔病案三〕范某,女,47歲,幹部。1991年3月16日初診。
失眠已 3 年。 3 年前出現失眠,日益加重,甚則整夜不能入寐,有時即使入寐片刻也因惡夢而驚醒。遍嚐中西葯,施遍針灸、理療,均無效果。患者形體消瘦,神疲色黃,舌質淡少苔,脈沉細無力。此屬素體虛弱、心脾兩虛、神不守舍,病久經絡失衡所致。予大接經治療。
當日按十二經脈順序,先原後絡,先針太淵,得氣出針後針偏歷,又得氣出針後再針沖陽,依次下接至蠡溝止,並左側針完針右側。第 3 日按十二經順序,先絡後原,先針列缺,按同樣方法再針合谷、豐隆,依次下接至太沖止。針刺三週後病癒,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翳風治牙痛
翳風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第17號穴,其位於耳廓後下方,當耳垂根後方的凹陷處。臨床治療牙痛,多取手足陽明經穴。翳風穴為手足少陽經之交會穴,手少陽三焦經之脈從耳後上達耳上部至額,再屈以下行至面頰部﹔足少陽膽經之脈,從眶下下行經頰車。經脈所行,疾病所主,因而針患側翳風穴治療齒根膜炎引起的牙痛,一次即可癒。以30號2寸毫針直刺1.5寸,快速捻轉行瀉法,得氣痛止則即可出針。
〔病案四〕李某,女,40歲,工人。1991年10月 7 日初診。
牙疼已 3 天。 3 天前出現牙痛,持續不止,夜間加重,難以忍受,不能入睡,服止痛葯無效。口腔科欲將牙鑽開,但牙鑽剛接觸牙齒,則劇痛難忍,故拒絕治療而到中醫科就診。痛苦面容,手捂左側面頰,舌質稍紅、苔黃,脈沉數。牙齒外觀無變化,但痛不可近,用鑷子碰擊左側臼齒則疼痛更劇。診為胃火牙痛。
取30號 2 寸毫針,於左側翳風穴刺入 1 .5 寸,行瀉法。得氣後疼痛立止,未見復發。
2
发表于 2004-2-23 21:46:3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彭靜山針灸妙訣採擷

    难得明堂兄能发表这本小册子的内容,它非常切合临床。谢谢!!
3
发表于 2004-3-13 09:21:1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彭靜山針灸妙訣採擷

彭老可是辽宁中医的三大台柱之一啊。
难得见到他的个人经验。
支持!
4
发表于 2004-4-16 16:27:3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彭靜山針灸妙訣採擷

局部缪刺实际应用确实是一种见效快,止痛好的疗法,值得推广。大接经治顽疾以前从未曾闻,不知是理论帖附还是另有见地?
[DISABLELBCODE]
5
 楼主| 发表于 2004-4-17 12:05:2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彭靜山針灸妙訣採擷

大接經法源自金代名醫張潔古及其子張璧﹐是針十二經使陰陽交接運行之法﹐分從陽引陰及從陰引陽之不同﹐當時多用于治療中風偏枯﹐故羅天益<衛生寶鑒>收為中風刺法。張氏尚有五輸接經法﹐其學上秉內難﹐效捷而易行﹐東垣針法得其真髓而為針家推崇﹐彭老此法乃綜合古法而推廣之﹐臨証確有良效。
6
匿名  发表于 2004-12-15 22:50:47

[转帖]彭靜山針灸妙訣採擷

太好了!感想明堂振衣 先生的奉献!
7
匿名  发表于 2004-12-30 19:01:33

[转帖]彭靜山針灸妙訣採擷

很好,非常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6 20:29 , Processed in 0.0497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