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地骨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30 17:5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地骨皮



拼音 DIGUPI
英文名 Chinese Wolfberry Root-bark
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茄科植物枸杞等的根皮。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退蒸,清泄肺热,清热滋阴,清热解毒。
主治 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
性味归经 甘,寒。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大寒,无毒。”③《纲目》:“味甘淡,寒。” 入肺、肝、肾经。①《汤液本草》:“足少阴,手少阳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③《本草汇言》:“入足少阴、足厥阴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未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者忌服。①《医学入门》:“忌铁。”②《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③《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药物配伍 配丹皮,可加强退热除蒸作用;配白薇,透邪与清里并用,加强退虚热之效;配桑白皮,具有清肺热而不伤阴,护阴液而不致恋邪的作用;配浮小麦,心肾双补,养阴敛汗;配白茅根,凉血止血。
别名 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本经》)、枸杞根、苟起根(《本草经集注》)、枸杞根皮(《药性论》)、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河南中药手册》)、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山东中药》)、红榴根皮((中药材手册》)、狗地芽皮(《四川中药志》)
处方名 骨皮、地骨皮
商品名 地骨皮、枸杞根皮,以粗长、肉厚、无木心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生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春初或秋后采挖,洗净泥土,剥下根皮,晒干。
拉丁名 药材Cortex Lycii原植物Lycium chinense Mill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及木心,略洗,晒干,切段。
考证 出自《本草图经》:“地柏,生蜀中山谷,河中府亦有之。根黄,状如丝,茎细,上有黄点子,无花,叶三月生,长四、五寸许。四月采,暴于用;蜀中九月。药市多有货之。”
生药材鉴定 干燥根皮为短小的筒状或槽状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长3~10厘米:宽0.6~1.5厘米,厚约3毫米。外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粗糙,有错杂的纵裂纹,易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较平坦,有细纵纹。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黄色,内层灰白色。臭微,味微甘。以块大、肉厚、无木心与杂质者为佳。显微鉴定:根皮横切面:落皮层厚,有2-3条木栓组织带,最内的木栓层为完整的环带,外面的则交错连接;可见颓废的筛管群及射线细胞。韧皮部约占根皮厚度之半,射线宽1(-2)列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砂晶;纤维单个散在或少数成束;偶见石细胞。粉末:米黄色。①草酸钙砂晶随处散在,有的薄壁细胞充满砂晶,形成砂晶囊。②纤维常与射线细胞连接。梭形或纺锤形,长110-230μm,直径17-37(-48)μm,壁厚3-11μm,木化或微木化,具稀疏斜纹孔,有的胞腔内含黄棕色物。③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22μm;复粒由2-8分粒组成。此外,偶见类圆形、纺锤形或类长方形石细胞,木栓细胞及落皮层薄壁细胞。
中药化学成分 根皮含桂皮酸和多量酚类物质、甜菜碱(Betaine)。也有报道,甜菜碱只含于枸杞的叶和果实,不存在于根皮。根中尚含抑制硫胺素活性的物质,这种抑制作用可被半胱氨酸及维生素C解除。地骨皮中尚分得 B一谷甾醇、亚油酸、亚麻酸、卅一酸等。枸杞根皮含甜菜碱(betaine)、谷甾醇及维生素B1,又谓含桂皮酸(cinnamic aci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06:29 , Processed in 0.0900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