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30|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一例,请各位请各位老师指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17 22:4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某女,40岁,胃脘部疼痛3年余,经常耳鸣,口苦,纳少,无恶心、呕吐,月经后期、量少、色浓、有血块,常年便溏,日1-2次,眠可,舌红,少苔,且有裂纹,脉细弱微数(我初涉医道,脉相可能不准,仅供参考)。病人曾在当地医院行B超及胃镜等检查,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邀余诊治,我辨证属于肝阴虚,肝气犯胃,处方如下:
柴胡24 黄芩9 甘草3 人参9 黄芪12
茯苓12 白术6 陈皮6 当归9 麦冬6
生地6 枸杞6 沙参6 砂仁12 薏苡仁9
生姜3片 大枣3枚    水煎服 日一剂
曾数次服上方,每次大约1-2月不等,其间亦曾加减,但总体不离上方。服药后,食欲稍好转,但饮食稍多既胃脘胀满,耳鸣亦稍有减轻。但总体来说,效果不够理想。因为效果不够理想,所以病人现在已停服此方。
我是大五的学生,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处方了。该患者当辩何证?用何法?处何方?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不胜感激。
whb607568@163.com
  
  
2
发表于 2004-2-17 22:58:38 | 只看该作者

病案一例,请各位请各位老师指教

阳虚误作阴虚处理,所以不效了。
阴虚补阴,“和之”:柴胡黄芩……可惜不是阴虚!
阳虚补阳,“温之”:吴茱萸汤、四逆辈,或者附子理中丸出入其间。
生活料理:

1、烟
2、生活不规律
3、辛温发散的/辣的
4、菘菜/白菜
5、饭中和饭后2小时内饮水(可以饭前半小时饮水,稀饭与菜汤亦在饭中饭后所忌之列)
3
发表于 2004-2-18 01:02:58 | 只看该作者

病案一例,请各位请各位老师指教

   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一说,虽然不是绝对,但你既然辨证属于肝阴虚,为何又大量用柴胡( 24 克)?  
4
发表于 2004-2-18 10:23:55 | 只看该作者

病案一例,请各位请各位老师指教

此病在脾而不在肝。在脾者,腹胀,便溏,纳差是也;这是主证。在肝者,口苦,舌红少苔是也;耳鸣责之于火,有虚实之分,肾者责之于肾,实者责之于肝;舌有裂纹,依余之经验,多有情志重伤史。
以上舌脉与所述症状不符,请仔细望舌后再贴出。
5
发表于 2004-2-18 15:09:25 | 只看该作者

病案一例,请各位请各位老师指教

病在厥阴没有问题!
乌梅丸证。
6
发表于 2004-2-18 17:11:30 | 只看该作者

病案一例,请各位请各位老师指教

香砂六君子汤稍加疏肝之品.
7
发表于 2004-2-18 18:22:09 | 只看该作者

病案一例,请各位请各位老师指教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4/02/18 06:24pm 第 1 次编辑]

6、泄肝和胃
药物:二陈汤、黄连、吴萸、金铃子、白蔻仁。
解析:
(1)本法适用于肝之疏泄太过,横克胃土。因肝之疏泄太过,故用吴萸、金铃子泄肝。吴萸性热,川楝子性寒,临证可斟酌选用。肝气犯胃,则胃气上逆,故须降胃。黄连、白蔻均降胃气,二者亦一寒一热,临证亦须灵活选用。
(2)《王旭高临证医案·积聚门》金案“当从肝胃求治……淡吴萸、半夏、香附、川楝子、延胡索、茯苓、焦六曲、陈皮、白芍、蔻仁”;周案“肝气欲升而不得,胃气欲降而不能…法当疏运其中……半夏、橘红、青皮、莱菔子、川朴、吴茱萸、赤苓、白蔻仁”。《王旭高临证医案·脘腹痛门》沈案“肝胃气痛…治以温通……二陈汤去草,加瓜蒌皮、吴茱萸、白胡椒、当归、香附、川楝子”。《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某案“肝厥犯胃入膈……半夏、姜汁、杏仁、瓜蒌皮、金铃子、延胡索、香豆豉、白蔻”。以上诸案,均可同本法参考。
(3)培土泄木、泄肝和胃二法,均为疏泄太过,一犯脾土,一犯胃土。治脾用木香,治胃用黄连、白蔻。一升一降,亦即《临证指南医案》“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之义,颇堪师法。

3、柔肝
药物:当归、牛膝、枸杞、柏仁。
加减:兼寒加肉桂、肉苁蓉;兼热加天冬、生地。
解析:
(1)用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法无效时,考虑用柔肝法。前两法乃针对肝之疏泄不及,乃肝用之病;而后者乃针对肝之阴血不足,为肝体之病。
(2)当归、牛膝、枸杞、柏仁皆入肝经,为养肝之品。
(3)兼寒加肉桂、肉苁蓉。肉桂守而不走,入血分,适用于肝体为病。而吴萸辛散,走而不守,入气分,适用于肝用为病。故若兼寒象,疏肝理气法用吴萸;而柔肝法用肉桂。兼热加天冬、生地。生地入肝经,乃清肝热之要药。至于为何用苁蓉、天冬,尚有一虑。此二味皆入肾经。肝体不足时,“虚则补其母”,故补肾水以生肝木。苁蓉性温,天冬性凉,故寒用苁蓉,热用天冬。

3、清金制木
药物:石决明、枇杷叶、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石斛。
解析:
(1)本法适用于“木火刑金”。石决明清肝。枇杷叶、沙参、麦冬、玉竹润肺清肺。肝肺既治为何又用石斛、天冬补肾呢?《临证指南医案》谓“肺热不能生水,阴愈亏而阳愈炽。”故用石斛、天冬滋肾水。
(2)本法与抑肝法区别:抑肝法适用于肝气犯肺,而清金制木法适用于肝火犯肺。故抑肝法用吴萸泄肝,清金制木法用石决明清肝。
(3)《王旭高临证医案·咳嗽门》“肝经有郁勃之热,肺家有胶粘之痰……当以平肝开郁,参清金化痰……沙参、橘红、苏子、杏仁、石决明、川贝、茯苓、丹皮、蛤壳、枇杷叶、陈海蜇、地栗”。立法用药可与本法参考。


[move]此案病在胃,不在脾,叶天士发明最详.......[/move]
8
发表于 2004-2-18 20:24:06 | 只看该作者

病案一例,请各位请各位老师指教

8、抑肝
药物:吴萸汁炒桑皮、杏仁、橘红、苏梗。
解析:
(1)本法主治肝气上冲肺,即“木叩金鸣”。肝病传至肺,则肺失肃降。故治须降肺,用桑皮、杏仁、苏梗。至于桑皮用吴萸汁炒,取吴萸泄肝之义。
(2)《王旭高临证医案·咳嗽门》李案“肝经有郁勃之热,肺家有胶粘之痰……当以平肝开郁,参清金化痰……沙参、橘红、苏子、杏仁、石决明、川贝、茯苓、丹皮、蛤壳、枇杷叶、陈海蜇、地栗”;岑案“烦劳罢极则伤肝,肝伤则气逆而上迫,为胁痛,为咳嗽。秦氏所谓先胁痛而后咳者,肝伤肺也。治法不在肺而在肝,旋复花、桃仁炭、杏仁、川贝、苏子、冬瓜子、黑山栀、丹皮、郁金、苡仁、枇杷露”。


4、敛肝
药物:乌梅、木瓜、白芍。
解析:(1)本法主治肝风,以阴虚为主。乌梅、木瓜、白芍皆味酸收敛之品。乌梅、白芍又具补肝体之功。
(2)《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朱案“此厥阴之阳化风……肝为刚脏,参入白芍、乌梅以柔之也”。可与本法参考。

9
发表于 2004-2-18 21:50:43 | 只看该作者

病案一例,请各位请各位老师指教

此肝胃阴虚之证,刘渡舟先生之《经方临证指南》一书中有专门论述。
           此患者常年便溏,非脾虚也!乃胆火下迫肠液之故也。治宜:
麦冬、沙参、百合,白芍、廿草、山药、乌梅、佛手等。君既认为是肝胃阴虚之证,为何又茯苓、白术、陈皮之属?可谓认证准确,用药不当也!
10
发表于 2004-2-18 22:33:48 | 只看该作者

病案一例,请各位请各位老师指教

不像是阴虚,假如阴虚,服用楼主的处方则不良反应更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2 17:25 , Processed in 0.0881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