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蜈蚣臨床應用舉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20 15:0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蜈蚣臨床應用舉偶
尹華榮 張剛
(四川德陽市中醫研究所德陽618000)

  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常遇一些疑難頑症,按中醫辨證施治,用一般草木之品往往效果顯而不著,病情纏綿難癒,經加用搜風絡,攻竄迅猛之蜈蚣後,則多能取得較理想的效果。現舉3例如下。
1‧色素性紫癜性苔癬樣皮炎
  王某,男,66歲,幹部。1993年春節前突發四肢紅斑,伴發癢發熱,在本市幾家醫院治療無效後到省皮研所診斷為色素性紫癜性苔癬樣皮炎",給予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K、昆明山海棠片、火把花根等治療月餘未效,次年4月13日來診。刻診見:神倦,面色紫滯,兩頰紅斑,舌質紫暗,苔薄黃,脈沉細略弦。上下肢皮膚紫色斑融合成苔癬樣變,中間雜以瘀點,按壓稍退,稍後復原,尤以肘、膝關節以下為甚。局部皮膚欠溫,但自覺發熱發癢,飲食二便正常。辨證為邪熱壅滯、營衛不調、氣虛血瘀。以益氣和營,活血化瘀為法。以黃耆桂枝五物湯、陽和湯、五味消毒飲為基礎方加減。藥用黃耆50g,桂枝l0g,川芎15g,赤芍15g,紫花地丁30g,丹參20g,地龍10g,野菊花l0g,煎服,炮山甲10g,入末沖服,每日1劑。服3劑後膚色轉紅,10餘劑後病情無進退。思之乃病久風邪入裏,經隧不通,故加用搜風通絡攻竄迅猛之蜈蚣,每劑用3~5條入末沖服,治療2月餘。40餘劑後,紫斑消退,皮膚色澤及局部皮溫漸至正常,面色紅潤,精神轉佳,自覺無不適,停服上藥。服藥期間未服任何西藥。半年後,未見反復。2年後追蹤,四肢皮膚與正常無異。
2‧泌尿道的耐藥金葡菌感染
  趙某,男,30歲,幹部。1993年3月以來漸感陰莖中痛癢、尿頻、尿濁,曾在多處治療數月罔效;後又於本市某醫院做尿培養,報告為金葡菌生長,診為前列腺炎,經抗生素口服及輸液治療數月,仍無好轉。9月5日來診,刻診:神倦,面色晦暗,舌質暗紅,苔黃膩稍厚,脈弦細數,辨證為下焦濕熱、瘀血阻莖。治以清熱利濕,袪瘀通絡,以萆薢分清飲和五苓湯為基礎方加減。藥用萆薢30g,土茯苓50g,石菖蒲l0g,當歸15g,赤芍20g,山梔仁15g,牛膝15g,車前子20g(包),牡蠣40g,每日1劑,服7劑後唯感莖中痛癢依然,它症明顯減輕。思之久病入絡,瘀滯莖中。故於每劑加用娛蚣3~5條入末沖服,治療2月餘後精神好轉,面色紅潤,諸症悉除。先後又行尿培養兩次,均末見金葡菌生長,追蹤4年未復發。
3‧血管神經性頭病
  吳某,女,43歲,農民。陣發性左側痙孿性頭痛並牽涉肩頸4年餘,每年必發。西醫診斷為血管神經性頭痛,先後服用中西藥無明顯效果,1995年11月20日,因復發加重3天來診。刻診:神倦,面色晦暗,舌質紅,邊尖有瘀點,苔薄白,脈弦數。自訴每天發作10餘次,每次疼痛持續10餘秒~1分鐘,每於勞累及遇寒而復發加重。診為偏頭痛,辨證為邪鬱少陽,經氣不利,脈絡瘀阻,治以疏肝解鬱、通絡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和川芎茶調散加減,藥用柴胡15g,白芍30g,郁金15g,川棟l0g,川芎30g,僵蟲15g,白芷20g,黃芩10g,薄荷l0g,黃耆30g,葛根30g,仙鶴草30g,甘草5g,每日1劑。服3劑後諸症改善不明顯,思為久病入絡,氣滯血瘀,每劑加蜈蚣2~3條以入絡袪瘀直達病所,連服4劑後每天僅發作2~3次,疼痛持續在數秒內。效不更方,繼服4劑以袪餘邪,治療近1個月後,頭痛已止,精神好轉,面色紅潤,追蹤1年餘未再復發。
  按:以上3例,病雖不同,但"久病入絡、脈絡瘀也上氣已虛"的病機則相同,而入絡之邪往往藏匿深而散,一般力弱行淺的草木之品難以觸及,唯走竄攻通峻猛之蟲類藥物才可搜剔驅逐,而蜈蚣性辛溫,入肝、心二經,功能扶風定驚、攻毒散結,正如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言:"蜈蚣,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能開之,性有微毒,而轉並解毒,…‥其性善搜風,內外風皆治……,這一特性使得蜈蚣尤如方中大將,縱橫馳騁,攻堅開道,引導它藥直達病所,袪瘀生新。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蜈蚣含有組胺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適當劑量可擴張血管,降低血液粘滯度,改善局部組織由於長期血循不暢缺氧所致的高凝血狀態,有利於病變組織細胞的復原,這也是其通絡散結之物質基礎。其次,蜈蚣還含有人體8種必要氨基酸以及似人之α1、α2和γ球蛋亂可以直接補充人體所需,具有強壯滋補作用,所以3例病人服後都自覺精神好轉。同時,蜈蚣作為異體蛋包服用後亦可刺激人體產生非特異性抗體,提高人體的兔疫力,扶助人體正氣,有利於袪邪散毒。另外蜈蚣所具有的解痙止痛,抗腫瘤及對多種其菌的抑制作用亦有助於上述疾病的治療。
  正是基於蜈蚣在扶正、通絡、袪邪這三方面獨到的功效,所以在許多疑難頑症中雖辨證施治正確但經服用多劑而效果不顯著,並有經脈不通之見症時加用蜈蚣多能取得較理想的效果。由於其性有微毒(主要指含有組胺樣物質和溶血性蛋白質),臨床又有發生過敏休克的報導,故用量不宜過大,應循序漸進,過敏體質者尤應注意。筆者所用蜈蚣一般每條約0‧8g~1.2g,每劑2~5條入末沖服,未發生上述過敏反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14:18 , Processed in 0.0717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