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痿、阴汗、口疮、痤疮、不育症病从何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24 12:1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阳痿、阴汗、口疮、痤疮、不育症病从何来
某教授把湿热体质类型概括为:“湿热质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粘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生理表现:性格多急躁易怒。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证。”由于某教授把中医的湿热病证说成了他的湿热体质,而他的体质分类又是把湿热病证说成是“非疾病状态的”病理表现。自然在他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里中医的辨证的第一步就变成辨体了。湿热之邪的特征表现应该是面垢油光,口粘不爽,身重困倦、大便失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这是它的总的特征,这是它的共性。由于湿热之邪重点所伤的脏腑不同,它可引起各种不同的疾病。例如湿热在肝,可以引发头痛、目赤、眩晕、耳鸣、耳聋、胁痛、疱疹、阳痿、阴汗、妇女赤白带下等诸多疾病;湿热在脾胃可引发呕吐、呃逆、胃脘痛、痞证等疾病;湿热在胆的黄疸,在肠的痢疾,在心的失眠等等,湿热之邪引起的疾病是非常之多的。在临证中我们辨证的时候首先要辨的,是它是不是被湿热之邪所伤,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湿热之邪侵犯的主要脏腑进行辨证分析。所以我们说湿热病证是我们辨证湿热之邪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纲领。
某教授在他的《王某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临证举要中,有关湿热的有4个病例:1.李某阳痿案,辨属湿热体质,肝经湿热,宗筋弛缓之阳痿;2.傅某口疮案,辨属湿热体质,发为痤疮和口疮;3.黄某阴汗案,病属阴汗,辨为湿热质,湿热内蕴,下注厥阴。4.陈某不育症(弱精症)案,辨属湿热体质,湿热内蕴,灼伤精气,肾精不足,精弱不育。这4个病例某教授都辨为湿热质。湿热质在王氏体质学里不属于病,而是非疾病状态下的病理偏颇,是个体在一生生命过程中所特有的固有特征。那这4个病是什么病邪引起的呢?肝经湿热,湿热内蕴的湿热之邪又是从哪儿来的呢?从傅某口疮案某教授的辨词:“辨属湿热体质,发为痤疮和口疮。”来看,湿热质就是发病的原因。其它3例也应是如此。某教授的八种偏颇体质就是发病之因了。外来的各种致病因子只不过是一种发病的条件。第4例陈某不育症案,还属于某教授的无证可辨调体治病案例,既然无证可辨,湿热体质又属非疾病状态,病又从何而来?所谈的湿热内蕴,灼伤精气的湿热之邪又从何而来呢?
在辨病上我们是不会有分岐的,阳痿就是阳痿,阴汗就是阴汗。分岐点是:某教授把湿热病证说成了病理体质,把中医的纲领性辨证、群体性辨证,说成了辨体。从而扰乱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
湿热质发展为湿热证,是由非疾病状态产生质变而成为疾病状态。1,李某阳痿案,辨属湿热体质,肝经湿热,宗筋弛缓之阳痿;2,傅某口疮案,辨属湿热体质,发为痤疮和口疮;3,黄某阴汗案,病属阴汗,辨为湿热质,湿热内蕴,下注厥阴。4,陈某不育症(弱精症)案,辨属湿热体质,湿热内蕴,灼伤精气,肾精不足,精弱不育。这4个病例,都应该属于湿热证。由湿热质质变为湿热证是如何进行的,我们无从得知。湿热质加上一个阳痿症状、或阴汗症状(注:这个症状湿热质标准里原来就有)、或口疮、或不孕症(弱精症),就实现了质的过渡,湿热质与湿热证的质的差别就在一个症状,这是有点说不过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 16:07 , Processed in 0.0452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