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勇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善用麻黄治疗经验文章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7-11-23 17:29:3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先生,深入不敢当啊!问题是不懂麻黄的禁忌,怎么用麻黄?其实我在临床是常用麻黄的,掌握好病机,麻黄用的妥当,效果很好的。有时候把握不大,让病人预备好地塞米松备用。就保险了。
22
发表于 2017-11-23 17:3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11-27 15:59 编辑
溪流 发表于 2017-11-23 17:29
llyyjj 先生,深入不敢当啊!问题是不懂麻黄的禁忌,怎么用麻黄?其实我在临床是常用麻黄的,掌握好病机, ...

       溪流先生中医功底深厚,治病又格外谨慎,这样可避免意外。特别是能够应用激素地塞米松,以备不测,更是聪明的中医人。在这个年代当中医,吸收西医的长处,为中医保驾护航,减少危险的发生,起到保护医生本人和患者的双重作用,这是时代的需要,这就是与时俱进。为你点赞!
23
发表于 2017-11-23 18:54:45 | 只看该作者
王教授、llyyjj 先生缪誉了,溪流惭愧!一切都是为了临床需要。
24
发表于 2017-11-23 21:48:4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1-23 15:17
中医的虚实,概念的意思在不停地变。我不知道在逻辑学上应该怎么讲这个情况。
李老师这段话跟我前面说的基本一样,关键点就是要避免把实解成“正气充实”,否则与内经对“实”的定义相矛盾。

八纲是近代医家(从张景岳开始算)对内经伤寒等经典的提升,当然不可能与内经伤寒相矛盾。而八纲里的虚-实、寒-热、表-里是阴阳之道“形而下”的结果,而一般对阴阳作为两个“对立面”的理解,加上寒热和表里确实有些像一条“轴”(指某种属性如代谢或体位)上的两个极端,容易让人以为虚-实也是类似的一条轴(在这里则是正气衰-盛)上的两个极端,实则不然。按内经的说法,虚和实分别与正气和病邪相联系,即是:它们不是“同一条轴”上的概念;更准确地说,实是指病家对病邪呈现激烈斗争的状况,而激烈斗争的前提是不太虚。

用现代语言(由现代生理药理认识而来)来说,麻黄最本质的药效就是兴奋剂,而兴奋剂的使用最关键是要注意病家能否“受得起”这刺激,尤其是有心脏病的。九禁里大概可以分为几类,其中至少有2条都是跟心脏衰弱有关的。不过,其他几条特别是如喉咙干痛之类,用了疗效不好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不是会如心衰病人那样会导致医疗事故?我是有些怀疑的。阴虚的人我印象大部分是年青人,如果不是心脏有些先天性问题,即使误用了麻黄也不致于产生医疗事故。反过来说,如果病家年过70,不管有没有心脏病史,都应该禁用麻黄,禁用的意思就是出了事就要向开方者追责,相信这会对提升中医治疗水平减少失误大有助益。



点评

虚实以及八纲,定义有不确定性,这是中医理论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有利有弊,还不好说。比如八纲里面八个概念的关系就是糊涂账,要是说成四纲,还关系清晰点。这是另一个话题,需要和逻辑学规则联系起来分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6 23:43
25
发表于 2017-11-24 17:47:51 | 只看该作者
麻黄80以上的老人我也应用过,而且用了一星期,效果不错。但是,也许这是个案。个案代表不了一般。所以,年高者应用确实应慎之又慎。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19:19:4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11-23 09:38
溪流先生中医功底深厚,治病又格外谨慎,这样可避免意外。特别是能够应用激素地塞米松,以备不测 ...

先生所言极是!在这个年代当中医,吸收西医的长处,为中医保驾护航,减少危险的发生,起到保护医生本人和患者的双生作用,这是时代的需要,这就是与时俱进。、、
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19:22:35 | 只看该作者
一般不建议有心脏病的人服用麻黄,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影响心率。
2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19:35:18 | 只看该作者
麻黄素有显著的中枢兴奋作用,长期使用引起病态嗜好及耐受性,被纳入我国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麻黄素是制造“冰毒”的前体,“冰毒”是国际上监用严重的中枢兴奋剂之一,所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句颁布了《麻黄素管理办法》,对麻黄素的生产、购销、出口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2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19:44: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勇123 于 2017-11-26 11:47 编辑

我用麻黄治疗小儿遗尿每剂加麻黄3克,效果好。

点评

麻黄还有利水消肿作用,用量很有研究,以不超过3克最好。这里又看到王勇先生用3克麻黄治疗小儿遗尿。估计麻黄是不是双向的。又受益了。  发表于 2017-11-27 18:24
30
发表于 2017-11-26 23:4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7-11-27 00:04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7-11-23 21:48
李老师这段话跟我前面说的基本一样,关键点就是要避免把实解成“正气充实”,否则与内经对“实”的定义相矛 ...



虚实以及八纲,定义有不确定性,这是中医理论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有利有弊,还不好说。比如八纲里面八个概念的关系就是糊涂账,要是说成四纲,还关系清晰点。这是另一个话题,需要和逻辑学规则联系起来分析。


麻黄的禁忌,伤寒论或者其他医著,所强调的失血、汗出、咽干咽痛等等,我理解这都是针对外感热病的,因为在外感病中,辛温发散力最强的麻黄,只用于风寒表实,风寒虚证尚且不可使用,热证用上肯定会出危险。
历代中医强调伤寒与温病的不同,也强调温病误作伤寒治有很大危险,而且有汗多亡阳之说,这些给现在年轻的学中医者(大体指八十年代开始学中医生,就是从我到我以后),一开始很难理解。


在普通疾病中,扁桃体炎算重的了吧,误服麻黄的事也有,可有出事故的?古书常讲大汗亡阳,谁见过麻黄发汗发出来要命的乱子的?古人说这些情况下用麻黄会惹祸,我们也在这些情况下用过麻黄,却没有惹祸。


古人说的不错,我们见的也不假。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古人讲的病和我们现在治的病不一样。
古人多治温病,温病都是邪热引起的,邪热引起的热病,津液大伤,再用辛温发散的麻黄,重伤津液,导致大汗亡阳,完全有可能。再者辛温助热,加重病情是很容易的事。
古人说的温病,大部分是现代医学的一些烈性传染病,中西医结合,紧治慢治,才能救命,哪经得再失治误治用麻黄发汗呢。
八十年代学医的中医,这些病几乎都没有接触过。我的这个认识,是听中医学院教授讲出血热治疗过程领会的。
陕西关中地区,八十年代初曾经流行出血热,至今该病也时有发生,当时医生都知道,病初起如感冒,不可用发散风寒药。
温病本身就很容易要命,再误用了麻黄,火上浇油。现在中医治的病,主要是内伤杂病,麻黄的发散作用、温热作用,即使用的不对证,也不过就是不起作用,不会惹出要命的乱子来。

那么,现在禁忌麻黄的,应该就只是各种 心脏病,虽然有的心脏病还需要麻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16:22 , Processed in 0.05504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