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经》口苦汇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29 17:5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经》口苦汇释(呕胆、呕苦)

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撰辑)

1、胆汁味苦,胆气上逆故口苦

口苦一词,《内经》全书共见7次。因胆汁味苦,故口苦源于胆腑。胆腑以降为顺,故凡邪气犯胆(肝),胆(肝)气不畅,郁而为热(火),或肝热泄胆,或胆虚胆气上逆则胆汁外泄上溢于胃,胃气上逆,从胃、咽入口,则口苦。严重者则出现呕吐苦味之胆汁,即呕胆、呕苦。

⑴《素问·痿论》云:“肝气热,则胆泄口苦。”

王冰注:“胆约肝叶而汁味至苦,故肝热则胆液渗泄。胆病则口苦,今胆液渗泄,故口苦也。……《八十一难经》曰:‘胆在肝短叶间下。’”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肝气热,则胆在肝之短叶间者,其汁泄而口苦。”

张介宾《类经》:“胆附于肝,肝气热则胆汁溢泄,故为口苦。”

张志聪《素问集注》:“胆附于肝,肝气热则胆汁泄,而口苦矣。”

高士宗《素问直解》:“肝热,则胆亦热,故胆气上泄而口苦。”

黄元御《素问悬解》:“肝胆表里,肝气热则相火上炎,胆泄口苦。”

⑵《素问·奇病论》云:“有病口苦者,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

杨上善《太素·杂病》:“胆为肝腑,肝为内将,取决于胆,其人有谋虑不决,伤胆气上,胆溢从咽入口 ,口苦,名曰胆瘅。”

王冰注:“亦谓热也。胆汁味苦,故口苦。”

《类经》:“口苦者病在胆,故病名曰胆瘅。”

《素问集注》:“胆病者,口苦。”

《素问直解》:“口苦,胆热也,故病名曰胆瘅。”

《素问悬解》:“火曰炎上,炎上作苦,足少阳以甲木而化相火,胆火上逆,是以口苦。”

⑶《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云:“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

《太素·输穴》:“胆热溢水精,故口苦欧宿胆汁。”

⑷《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

《太素·经脉之一》:“胆热,苦汁循脉入颊,故口苦,名曰胆瘅。”

⑸《灵枢·四时气篇》云:“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

《太素·九针之一》:“邪在胆者,热邪在于胆中,溢于苦汁,胃气因逆,遂欧胆口苦,名曰胆瘅。”

2、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附会五行(木火土金水)之类比推演,苦属心(火上炎)

⑴《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

王冰注:“性炎上而燔灼。”

吴昆《素问吴注》:“火曰炎上,炎上作苦。”

《类经》:“火之味苦。”

《素问集注》:“炎上作苦,火之味也。心气通于南方,故与五行之火同类。”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张介宾则不同意刘氏之说。《景岳全书.杂证谟》云:“若据此,则凡以口之五味悉属火证,绝无虚寒之病矣,岂不谬哉! 如口苦者,未必悉由心火。”

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脏为心……在味为苦。”

王冰注:“凡物之味苦者,皆火气之所生也。《尚书·洪范》曰:‘炎上作苦。’”

《素问注证发微》:“南方主夏,阳气炎蒸,故生热。热极则生火,火性炎上,其味作苦,故火生苦。”

《素问吴注》:“《尚书》:‘炎上作苦’是也……物由火变则味苦。”

《类经》:“《洪范》曰:‘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故物之味苦者,由火气之所化。”

金栋按:明.楼英《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苦》云:“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内经》曰:有病口苦,名曰胆瘅。乃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盛汁七合,是清净之府,取决于胆。胆或不决,为之恚怒,则气上逆,胆汁上溢,故口苦,或热甚而使然也。以龙胆泻肝汤主治。”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云:“口苦:口内有苦味的感觉。多由热蒸胆汁上溢所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为伤寒少阳病主证之一。《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杂病亦可见此症。《景岳全书·口舌》:‘凡以思虑劳倦色欲过度者,多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之证。此其咎不在心脾,则在肝肾,心脾虚则肝胆邪溢为苦。’宜分寒热虚实论治。”

又,临床观察,无论是肝胆之热,还是心热有火等,仪器是查不出来的!且龙胆泻肝汤、小柴胡制剂等,并不能尽癒诸口苦之疾,故宜分寒热虚实论治。如张介宾《景岳全书》云:“若思虑谋为不遂、肝胆虚而口苦者,宜七福饮、理阴煎或五君子煎之类主之,兼火者,以黄芩、龙胆草之类随宜佐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20:32:58 | 只看该作者
临床观察,无论是肝胆之热,还是心热有火等,仪器是查不出来的!且龙胆泻肝汤、小柴胡制剂及针刺阳陵泉等,并不能尽癒诸口苦之疾,故宜分寒热虚实论治。如张介宾《景岳全书》云:“若思虑谋为不遂、肝胆虚而口苦者,宜七福饮、理阴煎或五君子煎之类主之,兼火者,以黄芩、龙胆草之类随宜佐之。”

点评

引用经文较多,说得很明白。 谢谢! 据实践所见:口苦之症,以实者为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1-4 16:20
3
发表于 2019-11-4 16:20:51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9-10-29 20:32
临床观察,无论是肝胆之热,还是心热有火等,仪器是查不出来的!且龙胆泻肝汤、小柴胡制剂及针刺阳陵泉等, ...

引用经文较多,说得很明白。
谢谢!
据实践所见:口苦之症,以实者为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3 15:46 , Processed in 0.0468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