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89|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现代科学解读“抗疫良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12-31 10:4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现代科学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在与新冠病毒“对战”中的疗效机制,让中医药的独特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
用现代科学解读“抗疫良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2021-12-30
作者:徐婧

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张伯礼为代表的中医人在此次抗疫中深度参与诊疗全程,为形成抗疫“中国方案”贡献了智慧和汗水。随着全球疫情发展,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中医药为什么能治疗新冠肺炎?现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如何解释中医药是否有效、为什么有效?

就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张伯礼。

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对战新冠病毒的机制

记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的疗效有目共睹。如何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与新冠病毒“对战”的疗效机制?

张伯礼: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有差异,但治疗的同是病人,目标都是解决病痛。根据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反映在疗效上是患者症状的缓解、住院时间的缩短,核心指标是减少了重症、减少了死亡。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将多个研究结果整合在一起的统计方法,也译作元分析或者荟萃分析),对已经完成的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进行的系统评价,均证明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医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从现代科学层面讲机制,简单说就是,中医药改变了病毒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起到了“扶正祛邪”的作用。“扶正”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其更好地抑杀和消灭病毒,保护组织脏器减轻伤害;“祛邪”包括中药成分直接抑杀病毒、控制炎症因子,避免免疫过度激活而致炎性风暴等。不同的中药组方作用相似,但又有各自特点。我们团队在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药学学报》上发表了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不同阶段的作用机理。新冠病毒要感染人体,从细胞层面通俗地讲就是刺突蛋白(Spike)先勾住了“门把手”——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分子,对人体发起进攻。在病毒的入侵和复制阶段,中药能通过抑制病毒刺突蛋白和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分子相互作用,阻断病毒在机体细胞的入侵和复制;在疾病发展阶段,能调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都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CD4+T和CD8+T细胞(人体免疫反应的核心细胞)等免疫和炎症相关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维持机体炎症和免疫平衡;对于重症病人,中药能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6(一种多效细胞因子,通过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在宿主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D-二聚体(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它的质量浓度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降钙素原(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其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等,改善内皮细胞损伤,抑制炎症风暴和微血栓等多因素的串扰,防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损伤。

我的团队研制的中药新药“宣肺败毒颗粒”是“三方”之一,是基于古代经方、临床经验和现代技术形成的药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方舱医院以及隔离点的近1000例临床病例观察证明,该药可显著减少转重率,减轻肺部炎症,缩短核酸转阴和住院时间;在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咳嗽、气短、乏力症状方面,效果非常显著;在生化指标方面,能降低C反应蛋白,提高淋巴细胞计数。一年多来,针对宣肺败毒方的机制研究越来越深入,分子生物学研究也证明,该方在调节固有免疫和细胞免疫方面活性显著。药效物质研究也在深化,方子中的虎杖有效组分对新冠病毒有较强抑制作用,马鞭草组分对肺小支气道有明显抗炎作用,可阻止形成包裹沉寂病毒的痰栓,有效避免患者“复阳”。

记者:为什么要用现代科学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

张伯礼:中医药的特点是注重宏观、整体把握疾病发展,采用复方进行干预,究竟是什么物质起效、怎么起效?这是一个“黑箱子”。“说明白、讲清楚”就是要打开这个“黑箱子”,不仅要证明临床有效,还要知道为什么有效,因为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根本目标是优化出临床疗效更好、质量更优、针对性更强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案,有利于中医药的价值在更广范围内得到公认,更好得到世界科学界的认可。

可以看到,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循证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临床优势评价、诊疗方案优化和新药研制过程中都得到了体现。药物化学、病毒学、免疫学、药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技术在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加速了对中医药科学内涵的现代化认识。

用世界公认的方法和科学研究证据阐明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是实现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原创思维结合现代科技产出原创成果

记者: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这与中医药本身的特色矛盾吗?

张伯礼:谈到中医,大家会先想到它很古老。中医确实古老,但它的很多理念并不落后。现代医学前沿的系统科学、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等,虽然提法与中医药不同,但理念却是趋同的。

中医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核心内容、理论基础、哲学思想相对恒定,而它的理法方药、具体看病的技术却每天都在变化,对一个病证历代都有不同的认识和治法方药,证候变了,治法方药也会变化。这些变化成为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中医药学术常青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中医药传承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医药不断吸收不同时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所以说,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这与中医药本身的特色非但并不矛盾,还是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的重要原因。

中医药的理论很宏观,很多都是哲学层面的,但它的实践又是具体的,基于方剂配伍理论形成了很多中药组方。中药与西药最大的区别是物质的复杂性不同,西药多为单个化合物,其结构、毒性和活性都比较清楚,作用靶点也比较清楚;相反,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由成百上千个化合物组成,作用途径是多靶点。这虽是中药研究的难点,也是中药的优势。因此,用传统研究化药的模式研究中药就显得不合适,也不能胜任。但现在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的发展兴起,给打开中医药“黑箱”提供了可用的方法和路径。

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在技术上层次上必须大胆借鉴、引进现代的科学技术为我所用。我多年前就讲,将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产生原创性成果。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带领团队研发出强有力的抗疟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用现代科技发掘中医药伟大宝库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近几十年来,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今后中医药发展更要面向国家需求、面向临床问题、面向生产实践,依靠创新驱动,把中医药伟大宝库“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点评

英雄、院士,不一定真的懂科学!  发表于 2022-1-1 09:03
32
发表于 2022-1-2 11:24:20 | 只看该作者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内过度活化的炎症反应是造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
====================================================
         什么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新冠病毒感染本身不会引起病人死亡,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是极少数,而且并不一定死亡!!进入危重病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病人!普通感冒同样能够使老年人、有基础病的病人进入危重病!其病理机制是二次打击学说,即老年人、基础病本身已经处于炎症介质的高水平状态,普通感冒,包括冠状病毒、鼻病毒等等感染作为第二次打击,激活了炎症介质瀑布样级联反应,病人很快进入多器官功能衰竭,并且叠加在原有的基础病上,导致死亡。
      正常人感染新冠病毒,不会引发炎症介质瀑布样级联反应,不可能进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病理状态。
      我希望伪中医院士们能够好好学习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基础理论!好好学习冠状病毒的基础理论,把感冒这个疾病的基础知识全面的复习一下。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与冠状病毒是一样的,并没有增强或者改变,新冠病毒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冠状病毒)没有传染性,理论上全世界的人都必须感染一次或者多次,所以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几乎人人都被感染,因此死亡率大大升高了。
3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 10:1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2-1-2 02:20 编辑

(三)失控的炎症反应导致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                                                                    
     1、低血压与氧利用障碍   在过度炎症状态下,内源性扩血管物质PGI2、腺苷、组胺、缓激肽、NO(内皮松驰因子,EDRF)明显增加,造成血管对缩血管物质失去反应性而陷于麻痹和瘫痪,这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中循环阻力过低甚至休克的主要原因。由于舒缩血管物质分泌紊乱和血管反应性低下,正常的血流分配机制丧失,导致氧利用障碍。
2、心肌抑制   TNFa、PAF、白三烯C4、D4、E4均有抑制心肌收缩的负性作用,降低冠状动脉血流量,致心脏射血分数和做功指数均明显降低,部分还伴有心肌酶学的异常,而心脏却仍需要高负荷的做功,以维持较高的心排量和氧输送,使已损伤的心肌承受发生衰竭的危险,部分病人,尤其老年病人可出现急性心衰,由“高心排变为低心排”。
3、内皮细胞炎症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和器官水肿,氧弥散距离增加,加重细胞缺氧。
4、血液高凝及微血栓形成   在过度炎症状态下,抗凝机制受到损害,使病人的血液系统普遍处于高凝状态,加之血管内皮炎症和损伤使内膜下胶原裸露,极易导致微血栓形成,进一步加剧组织器官灌注障碍。


一一这里所阐述的病理环节,应是三方三药之一的血必净注射剂所作用的主要靶点。
3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 10:10:12 | 只看该作者
新冠病毒感染,根本涉及不到炎症介质瀑布样级联反应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抑制炎症、抑制炎症介质是错误的,原则性错误!  


…… 新冠病毒感染,其临床表现、病理机制与普通感冒没有区别!不涉及细胞因子风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等病理机制!


一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内过度活化的炎症反应是造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和激素以及功能支持系统不同,新药物有全新靶点——通过中和胞外组蛋白阻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产生,抑制过度活化的炎症反应。
姚尚龙介绍,病毒进入机体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引发旨在清除病原体的炎症反应,导致免疫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之间的正反馈机制过度激活,不断导致粒细胞产生胞外诱捕网,在杀伤病原体的同时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导致器官衰竭,例如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继而造成死亡。

因此,遏制住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将成为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关键。

2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 10:06:07 | 只看该作者
新靶点新冠重症药物在欧洲开展临床试验治疗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1-12-27 17:22 · 《科技日报》官方账号 科技领域创作者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一种名为STC3141的小分子药物通过抑制组蛋白的全新机制,有望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该药物日前在欧洲完成了II期临床试验所有患者的入组给药。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所长姚尚龙教授团队通过动物试验研究进一步表明:STC3141可抑制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降低大鼠急性肺损伤,显著改善肺氧合。

全新靶点治疗重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内过度活化的炎症反应是造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和激素以及功能支持系统不同,新药物有全新靶点——通过中和胞外组蛋白阻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产生,抑制过度活化的炎症反应。

姚尚龙介绍,病毒进入机体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引发旨在清除病原体的炎症反应,导致免疫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之间的正反馈机制过度激活,不断导致粒细胞产生胞外诱捕网,在杀伤病原体的同时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导致器官衰竭,例如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继而造成死亡。

因此,遏制住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将成为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关键。

研究发现,胞外诱捕网是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一种)释放的解聚的丝状DNA以及大量颗粒状的蛋白物质有关,其中70%以上为组蛋白。

临床研究也表明,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胞外组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因此,作为组蛋白抑制剂,STC3141可直接中和胞外组蛋白的毒性作用。

STC3141抑制剂由湖北企业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研发。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组蛋白不仅直接损伤内皮细胞、红细胞,还会激发其他的中性粒细胞产生胞外诱捕网,继续释放组蛋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STC3141还发挥了抑制炎症反应的过度活化,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器官功能的作用。

STC3141通过中和胞外组蛋白并抑制中性粒细胞诱捕网的形成来逆转机体过度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可用于多种重症疾病,如脓毒症和ARDS等临床上死亡率高而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的疾病。该创新产品在临床前阶段的相关研究结果已于2020年2月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新靶点新冠重症药物在欧洲开展临床试验治疗
因此,采用组蛋白抑制剂进行治疗,有望开辟出抗病毒治疗路径之外的治疗新冠重症的新方法。

五国开展临床试验研究,最快6个月后出结果
据介绍,在欧洲开展的STC3141治疗COVID-19感染重症肺炎的IIa期临床试验于2021年4月在比利时获批临床,旨在研究和评估药物在治疗因感染COVID-19所引发的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安全性、初步有效性及最佳给药策略,积累更多数据综合评估后期临床试验的风险和效益,以加快产品的全球开发进程。该临床于今年5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并于9月和10月接连于波兰、英国获批临床,12月完成了所有患者入组给药。STC3141临床研究报告预计将在未来6个月内完成。

资料显示,STC3141还于2020年5月在澳洲获批开展用于治疗脓毒症的Ib期临床研究,并于2020年12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显示,STC314注射液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可开展Ⅰ期临床试验研究。

新靶点新冠重症药物在欧洲开展临床试验治疗
远大医药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3月,STC314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开展Ib期临床研究,已经于10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但由于国内新冠,重症患者较少,临床试验进展较慢。

据介绍,这一First-in-class创新药截至目前分别在中国、澳洲、比利时、英国、波兰三大洲五个国家,针对脓毒症、ARDS、COVID-19重症肺炎、COVID-19引发的ARDS四个适应症上获批临床。
28
发表于 2022-1-1 11:48:11 | 只看该作者
  院士们控制着中医的话语权!这些伪中医的研究最终变成垃圾,如同证本质研究一样。
27
发表于 2022-1-1 11:45:44 | 只看该作者
      新冠病毒感染,其临床表现、病理机制与普通感冒没有区别!不涉及细胞因子风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等病理机制!也不涉及提高免疫力的问题!具有自愈倾向,喝白开水7~14天也就痊愈了。只有少数基础病的病人进入危重病,与普通感冒没有区别。中医药能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也有许多解热镇痛西药能够起到与中药相同的的作用。中医药在于辨证论治,比三方三药更好的方剂,各地区都有!!比起西药疗效更好一些。三方三药是院士们各自买的各自的方剂而已!
26
发表于 2022-1-1 11:34:27 | 只看该作者
       从现代科学层面讲机制,简单说就是,中医药改变了病毒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起到了“扶正祛邪”的作用。“扶正”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其更好地抑杀和消灭病毒,保护组织脏器减轻伤害;“祛邪”包括中药成分直接抑杀病毒、控制炎症因子,避免免疫过度激活而致炎性风暴等。
=====================================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涉及特异性成分和非特异性成分。非特异性成分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响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特异性免疫是在主体的寿命期内发展起来的,是专门针对某个病原体的免疫,例如:接种疫苗,至少1周之后才能产生特异抗体。
         三方三药真的能够提高非特异性抗体吗?例如:提高T细胞的活性,能调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如果真是这样,就能够治疗所有的传染病,而不单单是新冠肺炎!!究竟三方三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维生素也能够调节免疫功能!这种调节作用微乎其微,对于疾病进程而言,微不足道,也叫具有调节作用!!
       新冠病毒感染,根本涉及不到炎症介质瀑布样级联反应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抑制炎症、抑制炎症介质是错误的,原则性错误!


        
      
2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10:00:27 | 只看该作者
从现代科学层面讲机制,简单说就是,中医药改变了病毒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起到了“扶正祛邪”的作用。“扶正”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其更好地抑杀和消灭病毒,保护组织脏器减轻伤害;“祛邪”包括中药成分直接抑杀病毒、控制炎症因子,避免免疫过度激活而致炎性风暴等。不同的中药组方作用相似,但又有各自特点。我们团队在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药学学报》上发表了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不同阶段的作用机理。新冠病毒要感染人体,从细胞层面通俗地讲就是刺突蛋白(Spike)先勾住了“门把手”——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分子,对人体发起进攻。在病毒的入侵和复制阶段,中药能通过抑制病毒刺突蛋白和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分子相互作用,阻断病毒在机体细胞的入侵和复制;在疾病发展阶段,能调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都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CD4+T和CD8+T细胞(人体免疫反应的核心细胞)等免疫和炎症相关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维持机体炎症和免疫平衡;对于重症病人,中药能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6(一种多效细胞因子,通过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在宿主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D-二聚体(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它的质量浓度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降钙素原(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其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等,改善内皮细胞损伤,抑制炎症风暴和微血栓等多因素的串扰,防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损伤。


一一能够与时俱进,不因循守旧,也算是善莫大焉。
2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09:50:48 | 只看该作者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7日讯 11月7日,第四届世界生命科技大会在济南开幕。在下午举行的中医药分论坛发言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西医关注病毒中医关注症候,中医治病就是针对症状来治疗。
对此,张院士举了一个例子:“房间里面有点垃圾招了虫子,有的人就研究杀虫剂把虫子杀死,中医不研究杀虫剂也不研究虫子,我们研究垃圾,把垃圾清扫出去了,屋里就干净了。”
张伯礼表示,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清理人体的垃圾,把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靠人体的免疫功能跟病毒做斗争。
2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09:50:11 | 只看该作者


新冠疫情发生后,张伯礼主持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他自然而然回想起去年1月,他随中央指导组赶赴武汉,在飞机上写下的这首《菩萨蛮·战冠厄》:“疫情蔓延举国焦,初二星夜奉国诏。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悌。隔离防胜治,中西互补施。冠魔休猖獗,众志可摧灭。”

他解释:“疫茫伴心悌”这句词,尤其反映了他当时对疫情的茫然,心里也有点发慌。但中医关注临床表现,他要求到武汉一定要先看到病人。当他看到了一批病人,看到他们的症候以湿、毒为主,治疗的方案大致就出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19:09 , Processed in 0.2898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