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八-D-肝,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8 06:1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13 11:18 编辑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青岛仁海诊所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第二部分   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产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处理建议

                                                                            D--肝脏

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1)调畅气机: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总的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气化作用的升降出人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的。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

(2)调节精神情志:情志,即情感、情绪,是指人类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

      肝主疏泄失常与情志失常,往往互为因果。肝失疏泄而情志异常,称之为因郁致病。因情志异常而致肝失疏泄,称之为因病致郁。说穿了,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及一定量的胆汁溢入血液循环中对有关脏器组织及情志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反映。

(3)促进消化吸收:“脾系统”主受纳、运化。肝主疏泄是保持“脾系统”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条件。肝对“脾系统”消化吸收功能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协调“脾系统”的气机升降,和分泌、排泄胆汁以促进消化吸收而实现的。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持“脾系统”升降枢纽能够协调不紊的重要条件。可见,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故肝的疏泄功能,既可以助脾之运化,又能助胃之受纳腐熟,使食糜下达于小肠。若肝失疏泄,侵犯“脾系统”,必致肠胃功能升降失常,临床上除具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既可出现胃气不降的暖气脘痞、呕恶纳减等肝胃不和症状,又可出现肠胃之气不降的腹胀、便溏等肝脾不调的症状。

    分泌排泄胆汁: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具有促进消化等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肝气郁结,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可导致肠胃的消化吸收障碍,出现胁痛或胁胀或其它不适,伴口苦、纳食不化,甚至黄疸等。

(4)维持气血运行:肝的疏泄能直接影响气机调畅。只有气机调畅,才能充分发挥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系统”统摄血液的作用,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5)调节水液代谢:水液代谢的调节主要是由心、肺、“脾系统”、肾等脏腑共同完成的,但与肝也有密切关系。因肝主疏泄,能调畅三焦的气机,促进上中下三焦心、肺、“脾系统”、肾大小肠等脏器调节水液代谢的机能,即通过促进“脾系统”之运化水湿、心肺之布散水津、肾之蒸化水液等,以调节水液代谢。

(6)调节性与生殖
      ①调理冲任:妇女经、带、胎、产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关系到许多脏腑的功能,其中肝脏的作用甚为重要,向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②调节精室:精室为男子藏精之处。若肝之疏泄失常,必致开合疏泄失度。其不及,可见性欲低下、阳痿、精少、不孕等;其太过,则性欲亢奋、阳强、梦遗等。

2.肝藏血生血

(1)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①贮藏血液: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系统”脾而藏受于肝。
       ②调节血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

(2)肝主生血:肝主生血是指肝参与血液生成的作用。肝不仅藏血,而且还能生血。
       肝主疏泄与肝主生血: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生血,血足则肝体自充。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通其条达畅茂之性,则无升动之害。疏泄与生血,肝气与肝血,相互为用,动静有常。肝血不足则肝气有余,疏泄太过,而为肝气、肝火、肝阳上亢之灾。而肝胆汁排泄不及时,淤积则易产热耗阴,而出现阴虚之证。




附西医学中的肝的主要功能:

肝具有分泌胆汁、贮存糖原,解毒和吞噬防御等功能,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
——————————————————————————————————————————————

附注四:
有关对修改肝脏生理功能表述的说明;

       肝主疏泄功能 ,在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这也是中医理论中独有的最重要的特色。如精神因素、饮食不规律等都可以影响肝的正常功能,而肝脏功能不正常,也同样影响到精神与饮食,甚或胃肠功能。

1、肝胆与胃肠    肝胆病患者发展到一定时期,必定影响到胃肠道而出现胃肠病。原因即在于,肝病后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及破坏了胆汁分泌的正常规律。此类胃肠疾病在治疗方面,须与肝同治。若单纯调肠胃,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而不能消除病因。

2肝与生殖    肝与生殖系统的关系,无论是妇女功能性不孕不育方面,还是男性的性功能障碍方面,与肝脏疏泄有关者,临床上应用调肝脏的方法有确切疗效。

3、肝与血液   在维持气血运行方面,肝郁气滞时对气血的影响,做为中医界人人皆知。对治疗血液病,应该注重调肝,则是中医治血液病的一大特色。

    可以预言,目前医学界对在肝功能不正常的情况下,使有关脏器所产生病理变化之广度与深度的探索,尚未令人满意,从而有大力拓展的空间。




                                                     参与辩论交流说明:

       1、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交流,即无论中医、西医、非医务人员、暨欲取消中医之人士均可。
       2、由于参与人士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加之本人才疏学浅,不得不求教于有关老师与同仁、或需查寻相关资料时,回复的时间一定会延迟,届时尚请各位鉴谅。
       3、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师长同仁们不吝赐教,以期碰撞出灿烂的中医思想火花。如此,中医幸甚,于殿生幸甚。
       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2 18:33 , Processed in 0.0776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