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苦啊求各位帮我看看开个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3 18:1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问诊单

1、请详细填写下列条目

性别 :  男
年龄 :  28
职业 :  上夜班
婚否:否
身高 :  166
体重 :  97斤
肤色:  黄
体形:  瘦
现居住地:广东茂名
目前有无不良嗜好(抽烟,喝酒,手淫):  抽烟
现在主要症状(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此处要重点填写,详细描述):
几年前查过有慢性充血性溢出性胃炎
现在有时感觉有灼热感.成天有胃气 有时想呕吐 腹部有时胀满 喜饿不想食
看过中医说我脾胃寒


简要医史:曾经得过何种疾病?如何治愈?最近一月吃过中药处方的具体内容?最近半月吃过何种西药?

2、请选择下列身体部位所具症状——
(说明:请选择括号内您所具有的症状,然后删除掉没有选择的内容,不再保留括号,以方便大家浏览,例如:小便:多,畅)

面色 黄

面部皮肤性质:干性

面部: 有无雀斑,黄褐斑 无

口: 苦,干,
胸 :闷
腹 :胀,满
心: 烦,悸
胃: 胀,热
头: 晕,昏,
腰:酸,

腿: 酸, 软
局部病变(皮肤病、疮疡、外伤患者需填此,包括局部颜色、肤温、有无肿胀、肿块、质地等):

寒热情况:畏寒

总体精神状态:精神疲倦 感觉成天累没气力

3、请选择与下列项目对应的身体状况——
饮: 喜热
食: 少,厌油腻
口味: 酸,辣
食欲:差
睡眠:失眠,多梦,易醒
大便: 溏泻:有时一天二次 有时二天一次
小便: 多,不畅 小饮水时是黄色
2
发表于 2007-9-3 19:12:39 | 只看该作者

苦啊求各位帮我看看开个方

白术10克,白豆扣10克,海漂硝10克,木香15克,香附10克,代者石10克,柿蒂10克,枣皮10克,天花粉15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大腹皮10克,柴胡10克,甘草10克.
3
发表于 2007-9-3 22:10:27 | 只看该作者

苦啊求各位帮我看看开个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5g  桂枝9g 干姜6g 黄芩9g 牡蛎6g  天花粉12g  炙干草6g  一剂有效果再服.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16:34:05 | 只看该作者

苦啊求各位帮我看看开个方

没人说下这个是什么情况吗?
5
发表于 2007-9-4 17:01:12 | 只看该作者

苦啊求各位帮我看看开个方

尝试一下用保健锤敲:左侧极泉穴.
6
发表于 2007-9-4 17:25:58 | 只看该作者

苦啊求各位帮我看看开个方

属胆热脾寒.   想呕吐,不想食,口苦\干 这些都是少阳病的症状,畏寒想热饮,说明有寒,我认为柴胡干姜桂枝汤很对证,方中干姜桂枝温寒,柴胡 黄芩 干草和解少阳,天花粉养胃阴生津液,你不防试试,如果试了的话不管效与不效均请说一声.
7
发表于 2007-9-4 21:45:50 | 只看该作者

苦啊求各位帮我看看开个方

呵呵,看看辨辨吧:
胃有灼热感,为有热;有胃气.欲呕,腹满,为木气犯土,喜饿不想食为胃虚;面干为津液不营;口苦为木气上犯,干为津液不营;胸闷为宗气不畅;腹胀满为气滞或湿阻;心烦为有热,悸或为热,或失营;胃胀为气滞或湿阻,热为热;头晕、昏为湿热上炎或虚或经络阻滞;腰腿酸软为虚或经络阻滞(可能与职业有关);畏寒为阳虚;疲为虚;喜热饮为胃气或胃阳虚;食少为虚,厌油腻为虚或有湿;喜酸辨肝,喜辣虑肝或阳虚;心神不安则眠差或胃不和则卧不宁;大便溏为阳虚或湿盛,二天一次或一天二次为肠弱;小便量多为湿热或阳虚.病程长则体虚.无脉象故不辨.
综上所述,除去外经外络之可能(有这个可能)纯从内科角度上看,考虑为阳虚湿滞气阻,肝木犯土所到,治当补阳化湿健胃,行气解郁为是,拟方如下:
干姜30g 柴胡15g 法夏12g 制南星(不是胆南星)4g 郁金12g 川楝子9g 萆鲜15g 地骨皮15g 绿梅花12g 葛根15g 白芍15g 茯苓12g 炒山楂12g
以上五剂,水常规煎服,日一剂,饭后一小时服,温服,煎二次,二服.
服后若无呕吐,腹满等气滞湿阻之证,改用下方,若还有上证,仍用上方.
鹿茸2g(另煎,另服) 五味子6g 白芍12g 茯苓12g 炒白术12g 陈皮6g
以上鹿茸另煎,入盐少许,放冷,空腹服,顿服,服后20分钟左右服另外的煎剂,无症时停.
有任何不适反应请早上论坛告知!因为无脉诊,可能有失误,勿怪!
8
发表于 2007-9-4 21:56:06 | 只看该作者

苦啊求各位帮我看看开个方

柴芩温胆汤
9
发表于 2007-9-5 09:03:30 | 只看该作者

苦啊求各位帮我看看开个方

我在此以授人以渔的给你治疗,使你以后学到科学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我的理论是划时代的理论,可以修改教科书,可获诺贝尔医学奖。这才是科学医学的方向。
布尔迪厄有言:“知识的积累并不产生优越感,它只意味着更大的责任”。这是普及现代的科学医学。让现在的人像西医的始祖说的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医生。
这是良医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的上工治病之法。
现代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以恢复生理功能治疗疾病。
任何事物都要遵循本身的规律。吴仪教训美国的专家时说:‘经济贸易问题,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治疗人体生理功能疾病,必须遵循人体生理功能规律。什么才是人体生理功能规律呢?
人按 DNA 的程序孕育出新的生命体后,人的一切生命反应都是什么决定的呢?生理学说;“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所以遵循人体生理功能规律,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医学理论,才是治疗人体生理功能疾病的医学科学的理论。
科学是遵循本身的规律,能经的起百分之百重复的实践的理论。
西医的循证医学不是遵循本身的规律,不是以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为目的的理论。西药只是筛选出相对的有效率高的而已,不能经的起百分之百重复的实践的检验。所以西医的循证医学和制药的原理是不科学.
现代科学的中医乃是不偏不倚[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中庸之医,
可传统中医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统中医的一部分理论是以机体生理功能来论述与治疗的,所以这一部分理论是科学的医学理论。因为它以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所以它能治疗机体生理功能性疾病。机体生理功能不虚,就能自我清洁出机体产生的代谢物。所以它也能治疗经常复发的慢性非生理功能性疾病。这就是中医治本的道理。这才是中医药精髓。
但是有些传统中医者基本不是以机体的生理功能的来论述与治疗的,就也不能经的起百分之百的重复检验。那它也就不科学了。
      
 身体的生理代谢功能正常,就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持健康]。
      
眼睛机体的生理功能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而排出身体代谢产出的代谢物是眼屎;耳朵机体的生理功能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而排出身体代谢产出的代谢物是耳屎;
皮肤机体的生理功能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而排出身体代谢产出的代谢物是‘油泥’。
肺机体的生理功能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而排出身体代谢产出的代谢物是痰。如果一时疲劳过度,身体虚代谢物代谢不出去,就是肺机体的各种炎症[就能查到病理]。
这些是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排出机体生理功能代谢而产出的代谢物。这是机体生理功能正常,能自我清洁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表现。机体能自我清洁,就不能患各种非生理功能性疾病[有炎症就能查到病理]。
所以我总结后认为现代医学科学[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应是‘人是一个整体,任何机体产生的各种炎症、皮肤疾病、瘙痒、疼痛,等非生理功能性经常复发的疾病,是机体的生理功能虚,人体生理功能代谢产生的代谢物不能由皮肤、肾脏、七窍、阴道等正常代谢出去,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
10
发表于 2007-9-5 09:32:07 | 只看该作者

苦啊求各位帮我看看开个方

意外的收获  
年龄 :  28  职业 :  上夜班   婚否:否  身高 :  166   体重 :  97斤  肤色:  黄  体形:  瘦
现在主要症状(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此处要重点填写,详细描述):
几年前查过有慢性充血性溢出性胃炎 现在有时感觉有灼热感.成天有胃气 有时想呕吐 腹部有时胀满 喜饿不想食
看过中医说我脾胃寒
面色 黄   面部皮肤性质:干性
胸 :闷  心: 烦,悸 头: 晕,昏,   腰:酸, 腿: 酸, 软睡眠:失眠,多梦,易醒
寒热情况:畏寒
总体精神状态:精神疲倦 感觉成天累没气力  
口: 苦,干,腹 :胀,满 胃: 胀,热 饮: 喜热  食: 少,厌油腻  口味: 酸,辣  食欲:差
大便: 溏泻:有时一天二次 有时二天一次
--------
从我的现代医学科学[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就认为,  意外的收获 你基本是胃的生理功能疾病。胃病、睡眠不好导致的体虚。你应从胃方面治疗.恢复胃功能开始。
胃好了,睡眠就好了,各种胸 闷  心 烦,悸 头: 晕,昏,   腰:酸, 腿: 酸, 软睡眠:失眠,多梦,易醒就好了。你年轻体质也就易恢复。
口: 苦,干是不良习惯造成的。你从小吃饭快,嚼不烂就咽下了,没有消化就睡觉了,使消化不好,但是胃还工作,就有口: 苦,干之类的现象出现。大脑得不到休息,多梦精神也不好。体虚。
吃些易消化的,特别基本不吃晚饭,消化后再睡觉。睡眠就能好些。一、两天就没有口: 苦,干之类的现象了。但你如果偶尔没消化就睡觉。第二天就有口: 苦,干之类的现象出现了。不良习惯是长期造成的,改变不良习惯也是长期的。
治病是治疗人体生理功能性疾病,才是科学的医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9 06:34 , Processed in 0.0609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