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饮片呼唤统一质量标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7 17:5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药饮片呼唤统一质量标准
来源:健康报
广东药学院 梁生旺

  
  我国的中药饮片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第一,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专属性指标成分不强。比如苦杏仁、郁李仁、桃仁是完全不同的三个药,但是它的成分都是苦杏仁苷,含量也差不多,苦杏仁为3%,郁李仁为2%,桃仁为2%;在山楂叶、月季花、罗布麻叶、贯叶金丝桃、黄蜀葵花、菟丝子中的成分都是金丝桃苷,但是成分含量还是有所区别的。

  第二,中药质量相关性差,定量指标不全面。中药是多成分的复杂体系,单一成分的量不能反映中药的质量。所以,仅对一味药的某个成分进行检测,不能体现中药的特性。因定量依据不充分,所检测成分与药理和疗效的关系不明确,有效成分的最低限量设定缺乏依据,而且没有上限,导致对中药含量的确定没有依据。

  第三,中药临床功用与质量标准格局之间存在矛盾。中药常以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来描绘其物质内涵与作用特点,一味中药往往具有多种截然不同的临床功用,如大黄同时具有泻热攻下、活血逐瘀等功用。所以中药的很多种功能,以单对多的现象肯定解决不了。

  第四,临床应用成分与质量控制不一致。药典里有12种矿物药,全部是用浓酸、高温、水解变成离子,但没有考虑它的溶解度和价态。比如石膏在0°时溶解度非常低,只有0.2%,如果临床用了,加大用量效果就很好,但现在检测不出来到底用多大量最合适。

  第五,饮片缺乏个性化标准。在208个炮制品种中,个性化标准比例不到5%。中药饮片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能控制的炮制后的质量标准,所以说加强中药饮片个性化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认为,应加强炮制品的物质基础研究,找到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的物质基础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研究出符合中药饮片实际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和个性化标准,推动中医疗效的不断提高。



2
发表于 2014-8-13 21:51:02 | 只看该作者
这些,中药学专业里也提到了一些,也提到了数据和临床相结合的思想,慢慢会完善的,需要我们每个中医人的付出和关注。
3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9:41:06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说的好,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6 05:59 , Processed in 0.0714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