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漫谈“四维立体结构针疗法”的研究思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4 18:3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值日员在 2005/09/05 12:31pm 第 1 次编辑]

漫谈“四维立体结构针疗法”的研究思路
陕西省华阴市    李  民       邮编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不同概念所代表相对不同属性的系统组织结构;我国古代哲学“阴阳学”认为“指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属;”是阴与阳相对统一结果的属性结构组织;现代概念认为是由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相对统一的结构组织;而实际上它们均是处在于一定时间的“一维性结构”内,表现着两种相对不同对立统一的属性结构“一维性”和有形空间结构“三维性”的多维性结构组织;
中医概念的阴与阳一维性属性结构内本身就包括着空间结构的三维性;现代空间三维性结构本身内相对同样也包括着阴阳属性结构的一维性;阴阳属性结构一维性与有形空间结构三维性的相对“性”;也就是由两种不同结构概念结合的“四维立体结构假说”机理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指导思想!
一个现实系统往往可以同时具备着多种结构组织;例如人,既是阴阳所代表的整体属性结构及该属性结构的方位属性结构组织、又是物质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组织等结构组织;这些结构组织不但在内容和形式上,而且在属性和功能上都存在着巨大差别。研究人体结构组织性,对于医学的临床应用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弄清结构可以了解机体内部的组织状态,组织特性和组织机制,为诊断疾病可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可认识并区分不同结构概念的不同性质的作用,它可对于医学的现代化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个整体的对象是由诸部分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组合就是“结构”。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进行构造,而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相对关系 。组织结构性的应用主要特点就在于强调关系,寻找关系,研究关系,通过对关系的认识去把握事物的现状本质。
运用“结构主义方法”结构性原理,利用“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对人体的诸结构系统综合分析归纳,应用于“四维结构立体针法”;其“结构相对假说” 的多年研究,长期临床,本人深有体会,它的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必经之道。“四维结构立体针法”机理就是根据中医和西医对结构诸因素兼容的“结构假说”。它的机理概念、定位、针感传递及功能效应,既不属于中医的阴阳属性经络概念;又不属于西医的解剖神经传递概念。专程前来学习交流的台湾台北华中医院院长医学博士初月轩学习后感慨地说:“这么好的疗效,原来来自于阴阳与时空‘两个相对不同结构概念相对统一’的合成结果。‘四维八纲’,(阴阳、上下、前后、左右;)自成一律!的确有继续再深入研究的必要!”
一、中医阴阳学说对人体无形“性”和有形“象”的结构组织概念
表现于同一“时间结构”内的人体有形的“结构性”研究,中医与西医分别对相同系统同一结构的思维方法概念各自则不相同,彼此双方“自圆其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的一翻道理,各有各的一套理论;应该说都有理。
中医注重于“阴阳学说”概念的“无形”的属性(阴·阳)研究;“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例如阳性表示男性;阴性表示女性等;及现象中的实、热、数为阳,虚、寒、迟等为阴的阴阳属性概念;而且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也注重于事物结构“有形”的方位属性和方位属性的属性结构相对性的研究如:人体“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下阴上阳;北阴南阳的阴阳方位属性相对结构概念;
任何事物(分化与合成、合成与分化过程)都存在着相对(阴与阳)对立统一的变化过程。它是阴与阳两种不同属性的相对而统一的结构变化表现结果。
中医注重于对事物“象”的研究。特定的“象”均属于阴阳属性结构,它是由阴与阳两个属性的相对(因素)而又统一结果。它等于该整体系统部分诸方、位、面、向属性结构组织的总合;空间结构及属性结构是由方、位、面、向及(属性)习惯称呼的:上(阳)与下(阴);前(阴)与后(阳);里(阴)与外(阳);“顺时针计算”左(阳阴)与右(阴阳)十个方位因素,五个维性结构而成。也就是说,中医研究的是人体的空间结构(阳)与实质结构(阴)的总合“象”,治疗的目的是达到“象”的阴阳属性方位结构、属性结构“阴与阳”的相对平衡。
二、西医对人体“空间结构”的结构组织概念
西医侧重于研究人体客观的唯物的有形实体和物质的构成实质;唯物辩证实质的思维也就决定了西医以看的见,摸的着的解剖学为基础,于是也就则重于寻找有形的致病因子和人体受损的精确空间定位,研究的分析的是人体的实质结构,研究的是人体实质“形”的上与下相对性的是高度;左与右的相对性是宽度;上与下的相对性是长度的三度性;也就是时常所说的“结构三维性”。西医研究的是人体的“形”结构(实质结构)范畴内因素的相对变化趋向正常的手段措施。
西医诊断是通过现代仪器所摄取的多个方位的两维结构图形,如:包括时间结构在内的两维结构 “心电图、血沉变化图”。反应人体的上或者下、左或者右、前或者后的两维结构的“X光图片”;B超所做的可视“两维结构的荧屏实质显示”,或者彩色平面打印的“两维结构报告图”;还有那CT下所做的多个方位、不同层次分析的分别两维结构的“汇合成为多维向的图片”等;根据以上客观现象数据的判断分析,对被观察对象某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因素,通过有效的措施,达到改变原来症状趋向正常的最终目的;
三、中医与西医机理思路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目的均是为了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为最终目的。
西医注重系统部分的绝对性、分解、分析性;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例如:癌、结核等;对不同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西医结构概念认为“系统部分的总合等于整体结构”。
中医注重整体系统的相对性(阴与阳、虚与实、寒与热、表与里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综合、统一性;临床辨证施治,注重对症下药。结构概念认为“整体系统大于诸部分总和”。
西医注重“体形”系统内某部实质结构(病)变化。“现实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讲的是绝对性;解剖概念认为:头就是头的组织结构,脚就是脚的组织结构,头与脚是两个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空间结构、实质结构概念的结构;用头不能治疗脚疾病;用脚也不能治疗头疾病的绝对性概念;
中医注重“体象”系统整体空间结构(症)的变化。“超前唯心论”。历史唯物辩证法,讲的是相对性,一句话,患者需要的是疗效,要的是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观事实证明:用“头”治病不但能治疗脚;而且还可以治疗整体系统内的各种适应症疾病(拟制癌疼痛及治疗各种症状的疾病),用脚治病相对也是同道理;
中医的“阴阳学说”是“整体观念”维护者;它认为整个世界任何事物均是由阴阳两种不同属性相对统一的分别表现。“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阳者,万物之‘象’也;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以“阴阳概念”贯彻着整个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全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阳)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阴)是变化的根本,外因它是通过与内因的相互作用后而起作用的。与整体脱离后再灵巧的手,它什么也干不了,手巧因为和心灵在一起的缘故。所以中医研究注重的是相对头、脚;手、心关系的整体概念的有形与无形 “象” 的属性结构概念。
中医注重研究人之自然整体系统的机能反应:活人整体之“象”,其生命维持的节律及与日月天时的相应关系,而不是物质构成的器官实体,中医研究的是人的实质多维界面相对的总合外在表现的“象”。凡是医者目力观察到的地方,均属于望诊的范畴。通过望的方法,通过相对辨证“象”的气势、色象等变化来判断疾病的所在空间和预后;例如:中风患者存在有手不能伸屈;“手屈而不能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灵枢,始终篇)朱丹溪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呼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也进一步说明形态“外表现空间”与“内存在实质”相对关系在诊断中实用价值。
“形”与“象”的概念产生,从时间结构顺序性来讲应是先有“形”而后产生“象”;例如:时常可以听到是“还没有成形呢!八字还没有一撇呢等”!没有“形”的内因实质变化后的存在,也就无从可谈到相对外因“象”变化的表现概念;“形与象”是由阴与阳两个相对不同的属性变化的构成;“形”的变化形成时间比“象”早;它表现着“象” 的内在实质,相对于“象”属性应该属于阴性;“象”来源于“形”的变化结果,从时间结构它比“形”晚,它是“形”内因实质变化后的外在表现;所以“象”的属性相对于“形”来讲,属于阳性;
“有诸于内(阴),必有形于外(阳)”。中医辨证施治“四诊”的第一诊就是“望诊”,望的是:体“象”、面“象”、舌“象”、手“象”等;“切”的是“脉象”判断推理治疗的是“脏腑象”等。中医就是通过辨证施治对“象”的相对变化,应用医药有效的手段措施,对被观察“象”的治疗改变,以达到“象” 的(阴阳)相对平衡(空间结构‘阳’相对等于实质结构‘阴’)为最终目的的。
所以说:中医注重于“象”(阴阳)界(阴与阳)面(阴或阳、阴阳或阳阴)的两种不同属性所代表物质的相对变化的研究。在治疗方面,用“阴阳概念”的十四经脉路线从各方面概括着人的有形空间结构“象”;通过运用物理手段,包括针灸、按摩、推拿以及内外药物等治疗,可促使该整体结构“象” 得以改善、改变逐步趋向“象”的正常化为最终目的。                                                        
四、四维立体针法机理的研究思路;
传统医学阴阳学说经络概念认为:人体上下肢体的三阴三阳经脉 “六维性”,理论上应该可达到控制该肢体的整体属性结构即有形空间结构,那么是否可以如此认为:把肢体截面(阴阳各占180度)看作是360度的圆面积;也就是说“六经脉六维性”假释角度平均相等;都是以某一经维性线路为中心,那么它们彼此均是以该载体整体结构的中心为放射夹角,旁开左右各占有30度总共60度的有效夹角的扇形状面积;那么两经脉之间的交际处的治疗范畴应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属于彼呢?还是属于此?难道这个交际处所属应该归于阿是穴或者奇穴的治疗范围。经穴来自于经脉,经脉又是阴阳属性结构的某一维,自然属于阴阳属性结构概念范畴;那么阿是穴以及奇穴与阴阳属性结构概念的关系应该是什么呢?依从推理是否可以说:“阿是穴、奇穴针法”与本整体系统实质结构的关系只存在空间结构效应的相对关系,而不存在着与阴阳的属性关系。
经过二十多年研究和长期临床的四维立体针法机理是,把阴阳属性结构(方位属性结构)与有形空间结构维性的相对统一后的“结构概念假说”;应用于“手部、头部”的针刺疗效证明,与传统经脉针法相对比较,呈现为“可重复性”,而且疗与效相对之间信息可控制的结构方位的精确度相对满意;该针法的疗效证明,完全有能力而且相对能把针刺后的信息效应可控制在与该整体结构系统(躯干或者上、下肢体等)相对结构的横向:左右之间小于10度;竖向:上下之间小于5厘米以内,甚至更小的范围。(附四维立体头针、四维立体手针应用图)
该针法就是在中医“象”的阴阳概念(空间结构)相对西医“形”(实质结构)的有形状空间概念“象”的基础上。利用哲学中的“结构主义方法学”,应用“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对不同概念的“阴阳属性结构一维性”和“有形空间结构三维性”, 通过唯物辨证巧合现象和客观现象假释验证后的统一,即“象”的维、界、面的总合概念,四维结构机理(结构假说)认为:“象”(属性结构)是(“无形”阴阳属性一维结构)+(“有形”空间三维结构)相对组成的四维结构组织。即该“四维结构假说”。(临床可以忽略时间结构这一维结构)
“象”是“形”的“多维、界、面”的总合概括。“象”是“形”的最终表现。“象”是形的外在表现结果,相对于形属性为阳。“象”又是该整体系统实质、现象的(阴阳属性结构)总称。
1、“多维”作为几何学及事物结构的基本概念,是指事物的构成因素;两个相对因素之间的联系性称为“一维性”,多维则指构成事物的多个因素;例如:时空结构是四维结构构成。它包括着时间结构的顺序(始与终)一维性和空间结构的(三度性)上与下方位因素的联系性是相对的高度、左与右方位因素的联系性是相对的宽度、前与后方位因素联系性是相对的长度,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三维性”。四维立体针法在“结构假说”机理的研究开头部分,一定要注重于时间结构与阴阳属性结构、空间结构关系。例如:头部的发生时间比四肢早30多天;而上肢胚芽发生时间又比下肢胚芽早7天左右;不同系统结构发生时间的早与晚;也是该结构系统信息含量的衡量标准;发生时间越早,信息的含量必定越多(如同年轮的多与少与信息含量应呈正比;如同常说的80岁老头吃的盐比小青年吃的粮食多,过的桥比小青年人走的路多同理);头部相对比上下肢体系统的信息含量就多,上肢体相对比下肢体信息的含量多;手的信息含量相对又要比脚的多;所以,该针法应用头部和手部两个部位作为施针选择部位,不单是为了头部分与手部分长期暴露在外,取位灵活、方便,而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两个部位的信息含量相对多的理由,和通过在头部、手部的针法验证,其针疗效果可达相对满意的缘故;                                                        
临床在手部或者头部应用,(该针法研究时注重时间结构,而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忽略时间结构一维性的存在,因为如果再加上的话,自然构成五维结构,让学习的人不便于记忆);实际应用:一是注重阴阳在“象”结构中的“属性结构一维性”,因为头前部属性为阴;后部属性为阳;手心部属性为阴,手背部属性为阳;它们分别是属性相同而有形空间不同的实质结构组织,阴与阳属性结构相对“之间”呈现着一维性,二是再加上该空间结构的有形空间三维性,所以也就构成了该针法的“四维结构概念假说”。
2、“界”指事物两种分别不同属性(阴性或者阳性;)但又是可相对区别的边沿;它是阴阳相对“性”的区分来源,但又是阴阳相对基础上,必然呈现绝对性的来源处;例如:磁铁的两个磁性也可认为是阴与阳两性;条形状磁铁一头是阴,相对的那头必然是阳;谁也知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那么试问,把磁铁打开断口中间拉开空间;阴极端的断口极端属性是什么?阳极端的断口极端属性又是什么?阴的断口属性只能是阳,而阳的断口属性只能是阴;也就是说相对两极端的属性是阴和阳的相对结构组成;那么它们中间的彼此属性正好与相对极端的属性呈现着相反的现象变化为“阳和阴”的结构关系;可以说如果该结构没有“阳和阴”的属性“绝对性”;就不会产生出该结构的“相对性”;中医对阴阳概念属性结构的“相对性”应用,体现在事物之间的属性比较方面;例如:天、男、实、热、浮、数等现象为“阳”;地、女、虚、寒、沉、迟等现象相对为“阴”;对属性结构“绝对性”的应用,体现在某属性结构的组成因素,方位属性结构及相对方位结构的属性方面;例如:表、上、后(背部)、南等为阳;里、下、前(腹部)、北等为阴;以及(顺时针)左(东)为(阴阳)右(西)为(阳阴)等的方位结构属性概念的应用;
3、“面”指一个事、物现象呈现于观察者面前的侧面(阴阳或者阳阴)或某个截面(阴或者阳);阴阳是代表事物属性的两个“面”,任何事物的属性都是由阴阳相对的两个属性面结构而成;但是,它又是由若干个相对的“方位”属性结构构成。也就是说相对属性结构的相对“方位属性”,又结构成相对方位属性的组合相对“面”,两个不同属性的相对“面”又结构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属性阴阳“象”,也就是该事物阴阳属性的整体结构。人体是典型是“阴阳属性结构组织”,也是现代概念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组织。传统中医的人体空间结构的定位精确度差;传统医学阴阳十四经脉的定位没有现代概念的精确性高;就拿躯干“截面”为例,阴阳把它分成(假释平均相等)十四份;用现代的基本知识的分法,起码可以把该“截面”能分解为360份;当然分的份越多,必定越精确。但是中医的经脉概念不可能客观地把躯干的截面阴阳关系角度超过十四份。所以,它对空间结构定位比现代定位的精确度差。但是,站在西医的角度则往往忽略了事物是由不同的两个相对属性的结合结构而成;往往忽略了属性的不同的概念。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属性概念的客观性,因为这是客观的事实,任何事物都是包括着两个相对不同属性,相对统一、结构而成的表现结果。“事”的成功与失败的两个相对面;“物”的树木的南北面、人体的腹、背面、人民币的正、反面、天安门前、后面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相对面,为什么正面朝南呢?为什么不是一个样(向)?为什么不能一个样(向)?为什么事物的一半可以看得到而另外的一半看不到呢?站在阴阳属性结构、方位属性的立场解释,“阴阳者,天下之道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南为阳,北为阴;),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阴阳属性结构道理和方位属性结构道理的必然性结果。               
如果把中医的阴阳属性结构概念和西医的空间结构概念在人体结构统一;
彼此在对方相对的结构概念结构性的空间取长补短,必定能取得意外的收获!例如:中医应该注重对针刺取位的精确性可重复性(包括方剂);的西医应该明白阴阳属性及阴阳结构方位属性的不同性质的客观存在性;
五、“四维立体针法”的应用和今后的方向
“四维立体针法”机理经多年临床验证,它不但对常见病的疗效相对满意,而且意外地收获是对各种癌疼痛,可达到十分钟以内立竿见影的拟制效果。
王建平 男 32岁从前两天的早上打格一直到第三天下午前来就诊;头部冠状纹正后面3寸28号针刺一针,立竿见影,次日回访正常;
太原女代表(03年张家界会议)旅游时脚脖子外侧扭伤;吩咐耳尖直上寻找反应点个人按摩,当时见效;跟随旅游,在场代表称赞;随后给一路行走的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李维衡在他的手部施手法治疗他的双腿,疗效相对满意;
杨认识 男 50岁中风(梗塞)第一次(左侧)治疗五天回家可以担粪便;共计七次痊愈;(相隔半年右侧)第二次发病本人行动受阻,吃饭也受了影响,不会吃馒头,治疗两次后可以吃馒头;治疗十二次后可以犁地干活,共计二十次;                 
齐东海 男 52岁食道癌(上段7公分)糖水只能斜着渗入,经过45天治疗期间,一直没有疼痛,肿瘤分了三次溃破后,本人说喝水感觉如同往坑道里倒,而且可以吃稀饭,因为社会家庭因素死亡。经过该针法治疗后无疼痛感觉至于终。
粱惠贤 女 83岁 四年前,市医院诊断为喷门癌;本人疼痛、淹堵实在难以忍耐,应用止疼痛药物疗效不明显(吗啡针不适宜),前来针治;经过一年另四个月治疗;恢复基本正常,现在老太太还可以帮助干些家务活。
近年来,对常见病的疗效相对满意。(各种疼痛、麻木,中风后遗症等) 。   对12例结核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客观的依据;
对16例不同症状“癌”患者的疼痛拟制疗效可达立竿见影相对满意效果;
本针法可替代“吗啡” 等药物,应用该针法,可达晚期癌患者无疼痛直至临终。
本针法缺点是针感觉强烈,极个别患者比较难以忍受,不愿意接受本针法治疗。      本针法优点是见效迅速,立竿见影,(包括癌疼痛均可达十分钟之内见效)。      本针法缺点是具传统穴位概念的认识、学习困难较大,(因为不存在穴位概念)。
本针法优点是简单易学,西医者比中医者容易接受,(针法机理接近解剖概念)。
本针法机理特点是“认症不认病”;认的是与病灶相对的头或者手的施针部位。
本针法机理特点应用头部疾病从上肢体末梢“泄”,躯干疾病从下肢体“泄”之。     本针法机理特点把病邪结构从机体结构内往外、上往下、阴往阳驱而泄之概念。
客观事实证明;现阶段中医针灸界对该理论的认识产生兴趣;01年中国针灸学会在珠海召开“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立体头针)获得优秀奖。
02年武夷山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上海针灸学会上海针灸杂志第的七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独特经验研讨会(立体针法及阴阳“中子”相对论)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
03年张家界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杂志“全国新针疗法演示及学术研讨会” 论文(四维立体针法机理)收录于大会汇编;
04年在北戴河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将该“四维立体针法”作为本会的推广项目;(四维立体针法对‘癌疼痛’时间、空间质量的对比探讨)评为优秀论文;
近年来,本人的临床和针灸学术研讨会及现场演示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患者赠送牌匾、锦旗大小20多块!获得论文国际金奖两次;一等奖两次;优秀论文七次;多家杂志要求刊登;但是由于社会种种因素,和受两千多年来的传统医学概念的约束,认识及接受这个外来新概念的东西,往往是看后内心佩服,但是又不想轻易表态说出口,对该针法的推广、研究、学习及应用确实存在着很大困难。这也可能是社会制度因素影响形成的必然性。去年台湾专程前来学习交流的88岁的初月轩同人说:“多年来我在他人的基础上研究出一套‘天地针法’,让你的概念在头上只一针的机理和效果给全部概括了,而且疗效还相当不错,这是大陆,你如果到台湾去的话我可以大力支持你,不会是这个局面的。我曾经给于佑任看过20多年病,上层认识人比较多。”我想:“去台湾我不想,但是鸡不叫天总会明的。此针法的研究应用我开了个头,但是绝不会因为任何困难而放弃该针法研究的!近年来它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告诉我们,“立体针法”是可行的!但是它不应该属于我的,它应该属于我们针灸爱好者的!它应该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
陕西华阴市 李 民  邮编
      
请勿在文贴中留任何具体联系方式,本论坛谢绝任何形式的广告。
2
 楼主| 发表于 2005-9-4 19:04:57 | 只看该作者

漫谈“四维立体结构针疗法”的研究思路


不同传统穴位概念,认为人体处处是穴而无穴的"四维立体结构针法".它利用头部或者手部治疗常见病疗效相对理想,尤其是对逆转疼痛包括晚期癌疼痛可达到立竿见影被逆转效果.时间:十分钟(保守数字)以内.精确度:可保持在与病灶相对部位2厘米以内.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要的是确切的疗效!我认为讨论疗效办法的思路,应该属于学术讨论!
3
发表于 2005-9-5 07:12:35 | 只看该作者

漫谈“四维立体结构针疗法”的研究思路


一维线,二维面,三维立体。
四维,已经超立体了。所以‘四维立体结构’的叫法不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9-5 20:19:57 | 只看该作者

漫谈“四维立体结构针疗法”的研究思路

结构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典型的时空结构;时间结构的这一维性也就是年龄的大小;人体空间三维性结构也就是个子的高矮;时间结构这一维同时表现在空间三维性结构的基础上;人体应该属于四维性结构形式.(存在于时间表现于空间).
人体理当属于"阴阳属性结构"表现,它是由看到的和看不到的相对两大方面两因素之间的联系性对立的统一表现;两因素之间的联系性,称呼为"维性".也就是阴与阳之间的联系性的这一维性.该针法"结构假说"的研究是在阴阳相对关系一维,时间的开始到现在一维,有形空间的表现三维基础上开始的.而在临床实际运用时可以忽略时间结构这一维.所以也就成了四维性结构形式的说法.
5
发表于 2005-9-6 12:43:25 | 只看该作者

漫谈“四维立体结构针疗法”的研究思路

不懂经络,何来超越经络.................
6
匿名  发表于 2005-9-6 15:59:24

漫谈“四维立体结构针疗法”的研究思路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5/09/05 07:12am 发表的内容:
一维线,二维面,三维立体。
四维,已经超立体了。所以‘四维立体结构’的叫法不妥。
不知道时间是第四维,这就是星河的浅薄之处。
--偏要来愣充博学。亦是苦也。
7
发表于 2005-9-6 16:22:19 | 只看该作者

漫谈“四维立体结构针疗法”的研究思路

早就说过,星河开口就丢脸;丢他自己的脸不要紧,因他是斑竹,自然牵扯上论坛了,也就丢论坛的脸;引申开说,也就是丢中医人的脸了!
8
发表于 2005-9-6 16:22:32 | 只看该作者

漫谈“四维立体结构针疗法”的研究思路

下面引用由Hands2005/09/06 03:59pm 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时间是第四维,这就是星河的浅薄之处。
--偏要来愣充博学。亦是苦也。
哈哈,
如果你觉得‘四维立体结构’的名堂合适,尽可那样叫嘛,
朽木不可雕也。
9
发表于 2005-9-6 16:43:26 | 只看该作者

漫谈“四维立体结构针疗法”的研究思路

连中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你这位“国家药典编撰委员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能不知道?真丢人现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14:32 , Processed in 0.0575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