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舒增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引:张其成先生论中医现代化悖论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08:33:53 | 只看该作者

转引:张其成先生论中医现代化悖论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5/07/14 06:44am 发表的内容:
最近论坛气象大改观,不错不错!
至于中医西医理论如何结合,营卫学说的研究应该是个可行的思路,这个观点我已经在文章中说过好多次了,如有时间可以与大家探讨!!中西医并不是不能结合,可是思路要对,走错了 ...
中西医为什么不能结合——开拓中医走向自主发展之路(五)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问题,笔者与南京陈斌先生已有过几次争论
   争论的结果是,陈君以为:中西医本质的区别在于病症诊治思维、诊治模式的区别,西医是病因诊治模式(辨病论治),中医是病理诊治模式(辨证论治)
   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个反问:这是中西医的本质区别吗?
   笔者以为:这应该是中西医在诊治疾病时在技术层面上的差别,而不是中西医的本质区别.笔者并不否认中西医在技术层面上可以相互配合.中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其发生学而言,中医对于人体生命的理解是生成论,系统论,西医是原子论,还原论.中医基础理论的建构大厦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西医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到近代是文艺复兴的思潮,就具体而言,中医的本质理论是气、是阴阳、是五行、是藏象等等,西医是系统、器官、神经、组织、细胞、分子等等.
   之后,笔者问了陈君一个问题:你怎样把这些东西通约起来,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怎样把中医的肝脏与西医的肝脏统一起来?怎样把中医的阴阳与西医的东西联系起来?
   陈君的回答是:“中医之五脏,心肝脾肺肾,不是五个相应的器官,是对机体的功能系统所做的概括和分类,是五个子功能系统的概念.“肝”是指“肝”系统,涵盖了西医神经系统中的情绪过程和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中医用“肝”这一概念来概括反映之。
   笔者对此的回答是:就中医之五脏的观点是基本支持陈君的,支持的原因是因为中医的五脏确非解剖的五赃,但同时以为陈君对中医的五脏认识还是不够全面的
   笔者以为:与中医之肝直接相关的组织器官是下丘脑、网状结构、边缘系统、视器、视觉传导路、本体觉传导路、前庭系统、蜗器、听觉传导路、运动传导路,支配肝、胆、胃、食管、脾曲结肠、胰腺、肺、胸膜的内脏感觉神经。另外,与支配生殖系统的神经也有一定联系。显然,中医之肝,并不等于西医的肝脏,不是脏器实体,而是指代一种功能系统,中医的心、脾、肺、肾、气血、经络等亦是一种“超解剖”的功能系统。
   但是,能说中医的肝脏就是西医的这些组织器官吗?这里只能说相关,但不能说就是.这是因为,如果你认为中医之肝就是这些组织器官,那么你把这些组织器官整合起来,能整合出什么肝阳上亢,肝主疏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东西吗?那么这里边什么是肝的体阴,肝的阳气?事实上中医的肝脏只能在中医的这一套理论体系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得到体现,在中医体系里,肝主疏泄,肝藏血,体阴用阳,这本身就是无须证明的事实存在,可是当你换成了在西医范畴里面,你就无法完全解释清楚,而只能说明一些相关的东西,皮毛的东西.
   然后笔者又举一个例子:以中医藏府学说中的“命门”为例,它确实是一个玄妙的只可意会的“生命之门”;既具有暖脾、温胃、纳肺气的功能,又是人体元气的根本,元阳的发源地;命门之火既不是越旺越好,也不是越弱越佳,它只宜适中,不足、偏亢均是病态。如此庞杂的内涵将这个概念撑得亦实亦虚,也非实非虚……由此看来,‘命门’这个词具有十分强烈的象征意义。能‘出入命门’不仅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一个中医研究的前提。
   于此涉及出了一个问题:倘以你论断出的中医五脏与西医相关的这些脏器,用这些脏器组合在一起,那么怎样来证明:中医的生命模式:心火下降、肾水上济;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的阴阳自和的开放状态。心火是通过哪些西医的脏器来下降的?肾水是通过什么样的脏器组织来进行上济的?是通过你的这些所谓的“涵盖了西医泌尿系统中的肾分泌重吸收功能,和内分泌系统中的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功能”来上济的吗?这样是不是很可笑.
   当笔者问及如何用西医的知识来解释中医的气血阴阳津液神时,两者如何通约时陈君的回答是: 中医部分精、气之实质 :
   先天之精——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
   后天之精——营养物质和氧气,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脂肪、氨基酸、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元气——ATP ,三羧酸循环而产生;
   宗气——氧气 ;
   营气——血液中营养生化物质,包括血糖、血脂肪酸、血氨基酸等 ;
   卫气——血液中白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功能,可能还有交感神经的支配功能;
   气为血之帅——意为推动血液运行的是“气”。推动血液运行的在西医上究竟是什么呢?应当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周围血管的博动,而这一切又依赖于能量ATP的推动;
   血为气之母——心脏与血管的博动的能量ATP又是哪里来的呢?自然是从血液中来的,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生化物质和氧气,故曰血为气之母;
   气能摄血——应是指的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尚包括在交感神经支配下的血管收缩功能,共同构成了血液的止血、凝血功能;
   心气——可以把它理解为心的生理功能;
   肝气——似乎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情绪系统和植物神经调节系统的功能;
   脾气——可以把它理解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肺气——可以把它理解为肺的生理功能;
   肾气——可以把它理解为肾的分泌排泄和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

   对于这样的认识,笔者真的很无奈,因为这也反映出目前部分中医界人士现在对于中医学的曲解,以西解中的局面依然盛行.
   于此笔者严正地回答道:
   这样等同?可以等同吗?
   别说陈君你可以去拿诺贝尔奖了,别人搞了一辈子的东西,你现在都论证出了
   快去告诉邓铁涛老前辈、裘沛然老前辈、何任老前辈等等,说你已经知道气的实质、阴阳的实质、藏象的实质了,等着他们给你表扬,给你带小红花吧
   你说中医的精、气、阴阳、藏象与这些物质相关本人确实赞成
   但是中医的精、气、阴阳怎么就是这些东西了?
   本人真很不明白你对真正的中医、真正的传统文化懂得多少?请别在自己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说这些论断好吗?
   如果你的这些论断是正确的,本人恭喜你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得诺贝尔奖的人物
   问题是不对
   当中医界开始反思以前所做的实证研究是何等错误时,你却依然执迷不悟
   本人真很想知道你身边所接触的是些什么事物,学的是什么知识
   这样的大错误怎么能犯?在下实在不忍心你居然是这样认识中医的
   如果是这样,本人在这个学术观点上和你已没必要再争论下去,到此为止吧
   不仅仅是失望,寒从中来悲从中来啊!!!


   说到底当你用西医的东西,解剖的东西,实验室里的东西来验证中医的气血津液等等,只能得出一个相关性结论,比如以前说什么CAMP、GAMP ,恐怕把他们等同于阴阳学说定被人笑话,说什么矛盾对立同一就是阴阳学说则更是无理取闹.拿相关性的东西去结合这怎行?有些哲学常识的人都应该清楚这一点吧可以这么说论证到最后,中医的气血津液神等等概念都只能说是与西医学的某些东西相关但在中医范畴里面气血津液神就是气血津液神,没必要来怎样论证.照样可以用于人体来治病,这是中西医不同的学科属性所决定的.
   所以论证出一个相关性没什么用,中西医还是无法结合.中医只能走自主发展之路!

   这些都是中医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习中医的人,坚持中医的人,都应该好好弄明白中医学的一些经典理论,好好弄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经典命题.这样才能对中医说真话,做真事,对中医有一个合理准确的交代!

中西医的真正关系是中西医不能结合,但可以相互利用,也就是技术层面上的配合,这样有助于临床的疗效
22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08:35:37 | 只看该作者

转引:张其成先生论中医现代化悖论

           为“中西医结合”正名——开拓中医走向自主发展之路(三)
   笔者以为,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已给中医带来深重灾难,“中西医结合”工作必须停止,“中西医结合”专业术语必须更正!
   中西医不该结合而且也不能结合.
   不该结合,是因为结合的后果导致了中医严重的西医化倾向,中医失去了自己主体的位置.现在所谓的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正是中医被严重西化后的附带产品,这样的现代化、科学化已把中医的研究工作引向了深重误区与危机.
   不能结合,是因为从哲学上说,所谓的结合,其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两者彼此的理论可以互相解释,可以互相融合,简言之,就是通过你的理论体系可以用于解释我的理论体系,反之亦然.在这一点上,中西医永远办不到.
   中医讲究的是从人体外在的现象层面,通过对现象的大量总结从而得出规律,然后再通过气、阴阳的普适性,以此来解释人体的内在机制,将这些外在的现象比附于人体某个脏器所行使的特征,从而确定了这个脏器的功能,因此中医的五脏不是从解剖刀下从实验室里得出的脏器,其功能的边界是不清晰的,更类同于一个个模型,但对外在的现象的把握则是全面的,见微即可知卓,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西医则不同,而且正好相反,西医是通过确立这个细胞、组织、器官等,然后运用解剖方法实验手段来论证出它的功能,一旦确立这些功能就可以知道这些功能与人体外在的哪些现象有关,因此,西医的脏器就是解剖的脏器,其功能是确定的,边界是清晰的,但它对生命外在现象的把握则是不全面的.
   一句话,中西医在人体生命的研究过程中,中医是从现象来确定物质基础,西医是通过物质基础来确定外在现象,这样两个不同顺序所确定出来的中医的物质基础多半是带有功能性的模型化的特征的,西医所确定出来的外在现象则是不全面的
   为什么这样说?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医对人体生命现象的把握就好比你坐在一辆火车上,看远处草原上一群马在奔跑,这个场景我们可以很容易很直观把握住这群马的整体情况,总体特征,多么壮观,多么雄伟,但细节上我们把握不住,我们坐在火车上确实不知道、看不清哪一匹马的尾巴有多长,毛有多长,嘴巴有多大;西医对人体生命现象的把握就好比你现在下了火车,亲自走进了这块草原,来到这群马儿的中间,确实这下你可以看清知道这匹马的尾巴有多长,那匹马的嘴巴有多大,但是,你却再也不能看到那整体马儿在奔跑的壮观,雄伟.中西医的不同,优劣点通过这个比方我想应该可以清晰可见了吧
   为什么不能结合?这是因为你一个人不可能既坐在火车上,又跑到马群中去同时观看这个场景,除非你是在不同时段看了这个又看那个,但这已经不再是结合了,结合必须是你在任何时段都可以同时观看到这两个不同场面.这是必须清楚的基本东西.
   所以现在的真正的中医现代化不是要你跳下火车,去马儿丛中看具体的细节的东西,这样你是完全在遵照西医的思维,这样做中医就会失去自己的主体位置,不可避免地被西化.正确的做法是,你还得老老实实坐在这辆火车上,要把现代科学技术唯我所用,比如拿一个望远镜过来,这样你既可以看到整体,也可以看到细节局部了,而且你位子没变,时间也没变.关键一点,就是你坚持了中医的主体地位,你坐在火车上,所以你就真正发展了中医.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但,里面涉及的内容真是太多太多了
   笔者的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中西医只有在理论上能够相互通约,中西医才能结合,否则任何打着中西医幌子的招牌都不是真正的结合,都是自欺欺人的行为!医院的所谓中西医结合也好,科研的所谓中西医结合也罢,都只是在手段工具的操作层面上,比如你在临床上既可以用西药,也可以用中药,但能说这是中西医结合吗?
   看看眼下的现状吧,可以这么说,中西医搞了近百年结果一项成果都没有,中医反而日渐萎缩日渐苍凉日渐疲软,究竟谁之罪?谁之过?!
   鉴于中西医结合给中医带来的深重灾难,鉴于中西医两种不同范式不可通约的理论体系,鉴于中西医学在技术层面上依然可相互配合,提高疗效,现笔者特此公示:
   中西医结合应该更名为中西医配合
   走中医自主发展之路,不要再折腾中医了!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08:36:27 | 只看该作者

转引:张其成先生论中医现代化悖论

愿王不留行先生在学术上多多赐教
24
匿名  发表于 2005-7-14 08:38:56

转引:张其成先生论中医现代化悖论

下面引用由舒增源2005/07/13 11:28am 发表的内容:
答曰:张博士后从事中医文化研究,已不是专职医生.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于中医的理解,对于中医现状的关切
本人可推荐你去找一个与张博士后基本持相同观点的,走中医传统路线,经典路线的名气更大一点的人物:刘力红博士.
张博士后也是个写家啊?
刘博士看病据说得看病人穿的衣服的颜色,要是找刘博士看病,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好呢?
论坛上高人挺多的,给出出主意吧?!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08:50:04 | 只看该作者

转引:张其成先生论中医现代化悖论

自然行事就是了,刻意去做反而不好
刘博士看病看衣服颜色是一方面,这样当然不能治好病,有谁说我看你穿的衣服颜色就知道你生了什么病,这定会让人当傻瓜.衣服颜色只是外在的一个信号信息
刘博士也好,张博士也好,还有那个汉唐中医倪海厦,还有现在的邓铁涛等等
去看看他们怎么用经方
去看看他们的疗效,这些真正的中医是不是会让现在的西医汗颜?
所以现在的中医缺少的是真中医,是学中医的人不行了,行医的中医师不行了,但并不说明中医本身不行了
在经典的中医里,去找找中医究竟是怎么个样子,这样就能清楚的认识中医了
26
匿名  发表于 2005-7-14 09:02:49

转引:张其成先生论中医现代化悖论

向所有钻研中医的人士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18:54 , Processed in 0.12950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