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0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引:中医现 代 化 批 判(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13 14:3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 医 现 代 化 批 判
                                         ——刘力红博士访谈之四
    丁 丁 :在谈到阳明经的时候,您说它既是载宝的地方,也是藏污纳垢的地方,是精华与污秽同在的地方。因此,如何让上述这个宝对机体发挥最大的作用,如何使上述这个秽的有害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就成了一个关键。您甚至说,“对胡万林也应该一分为二来看”。请您利用这个机会,同大家谈谈您的看法,好吗?
    刘力红(以下简称刘):好的。
    阳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个通降上。我们从很直观的角度看这个通降,通降就体现在对肠道内容物、对粪便的排泄上。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对于维系机体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阳明这个通降的特性,使我们很容易想到,毛病要是在阳明这个系统里,就可以通过清扫的方法,很容易地把它祛除掉。所谓清扫就是下法,就是三承气所包含的治法。疾病只要在阳明这个系统里,都有可能用上面的方法来“一泻了之”。因此,下法的前提是它必须在阳明这个系统里,必须形成阳明的局面,必须有阳明病的格局。如果没有这样的局面,没有形成这样的格局,你也使用这个治法,那就叫做“妄下”。“妄下”就会出问题。我想胡万林就是一个最典型不过的例子。但是,对胡万林也应该一分为二来看,不能一刀切,不能一棍子打死。他使用下法的这样一种精神和勇气,以及他众多的成功病例,是值得我们很好地思索与借鉴的。只是这个度他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个前提他没能很好地把握。
    上面这个前提非常重要,如果疾病不在阳明这个系统里,在其它的地方,我们可不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它引导到阳明这个系统里来?我们可不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形成阳明这个格局?然后再一泻了之。我想从理论上应该完全可能。而且不少的古代医家,像张子和这样的医家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借助这些探索,借助这些经验,上述这个引导过程的技术是可以形成和完善的。在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在我们作出这样一个思考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我们虽然还是在谈论一个很传统的问题,很经典的问题,但是,我们已经不是在原来的那个点上来讨论它,我们已经跨越了两个千年。我们利用现代的思维对传统的问题进行新视点、新角度的思考,这样一个过程算不算中医现代化呢?我想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思考,尤其是中医的主管部门、行政部门更不应该轻视这个问题。现在一提到现代化,大家很自然地都把目光聚焦在现代化的手段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上,以为非要实验研究,非要进入现代化的实验室,非要把中医放在分子生物学甚至基因片断上来研究,这才是现代化。一句话,非要小白鼠、小白兔点头这才算现代化。现在你要申报课题,如果没有这些内容,你是很难获得通过的。当然,上面这些工作必须要人去做,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把全部的精力,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方面,那就难免会犯错误。
    我们现在来谈现代化,就像我们上面谈下法,它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如我们跟台湾谈判,一个中国就是一个前提,有这个前提什么都能说,什么都能谈。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什么都不能谈。中医的现代化也是这样,中医就是一个根本的前提。我所在的广西中医学院院长王乃平教授曾多次强调:“离开中医这个前提去搞现代化,其结果将会是现代化的程度越高,中医死得越快。”王院长的这个论断不但具有很深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很深的哲学意义。这使我再次想到《庄子·应帝王》中的一则寓言:“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中医要搞现代化,中医不能老是这副土里土气的样子。搞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医更好地适应现代,更好地服务现代。但是,如果这个现代化搞不好,中医会像浑沌一样死在我们手中,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保持和发扬传统特色,走现代化道路。这是两全其美的事,这是非常值得赞叹的事。但,弄不好这又是一厢情愿的事。传统和现代化有些时候就像一个悖论,你抓住了这头就会失去那头,你抓了那头就会失去这头。不信大家往现实中看一看,有几个人能一头钻进实验室里,而另一头又埋在《内经》里?有几个人一手抓生物学,一手又抓《黄帝内经》?像现在的两个文明一样,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极大多数的人是抓了分子生物学就丢了《黄帝内经》。曾经提到过,在博士这个群体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不再光顾《内经》?不再光顾《伤寒论》?可见“此事两难全”。就像我一样,一头埋在《内经》、《伤寒》了,就再腾不出另一头放到实验室里。不过,我对现代是非常关注的,也在不时地运用现代思维来思考传统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关注与思考,使我得出了两个基本的看法:第一个看法,中医的现代化首先是思想上的现代化,思维上的现代化,表述上的现代化,应该急于进行思维上的现代化实验,而不宜急于小白鼠的实验;第二个看法,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应该是传统精英与现代精英的结合,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有成效,才会出硕果。过去这些年里我们把这个路子合起来了,想在一个人身上同时打造出两个精英,然后实现两个精英的自然结合。现在看来,这是欲速而不达。这个路子必须分开来走。对于现代精英的造就并不困难,因为现在整个世界,整个时代都在致力这个精英的培养。而要培养一个传统精英,却是困难重重。因此,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要实现中医的现代化,我们应该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传统上,放在传统精英的打造上。我想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中医能不能用现代的这些手段,能不能用CT、核磁共振,当然能用。现代的一切手段我想中医都能用,但是,大家不要误以为这就是中医的现代化。如果你把这些当作中医现代化,那从内涵上和逻辑上都是讲不通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运用现代化的这些手段,不能叫中医现代化,充其量只能算中医用现代化。中医不必老是长袍马褂,中医也可以穿西装革履,但并不意味穿上西装这个中医就改变了,中医没有改变,中医还是那个中医。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能够分清楚。(完)

2
 楼主| 发表于 2005-7-13 14:34:50 | 只看该作者

转引:中医现 代 化 批 判(二)

敬请各位中医同道关注本人转引的中医现代化批判系列文章,以及本人原创的《开拓中医走向自主发展之路》的系列文章
一并致谢!
3
发表于 2005-7-13 15:21:01 | 只看该作者

转引:中医现 代 化 批 判(二)

下面引用由舒增源2005/07/13 02:32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疾病不在阳明这个系统里,在其它的地方,我们可不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它引导到阳明这个系统里来?我们可不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形成阳明这个格局?然后再一泻了之。我想从理论上应该完全可能。
在民间有密传的“排山倒海”之法,即可以把病引到身体不重要的部位,一举排掉。不过此法好象已失传,我寻访多年,未发现任何踪迹。
4
 楼主| 发表于 2005-7-13 17:35:02 | 只看该作者

转引:中医现 代 化 批 判(二)

希望老家仙 先生继续寻找
一起来发扬经典中医传统中医真正中医的优势
5
匿名  发表于 2005-7-13 18:09:45

转引:中医现 代 化 批 判(二)

在民间有密传的“排山倒海”之法,即可以把病引到身体不重要的部位,一举排掉。不过此法好象已失传,我寻访多年,未发现任何踪迹。
神奇.............
了解中医越多,越觉的中医的可爱.
6
 楼主| 发表于 2005-7-13 18:14:49 | 只看该作者

转引:中医现 代 化 批 判(二)

是的.maomao88 的头像也很可爱,呵呵
在传统中医里,在经典中医里,只要深入挖掘,深入研究,可爱的事情,有趣的事情多着呢,这样你会发觉无比的乐趣的
7
发表于 2005-7-13 18:18:35 | 只看该作者

转引:中医现 代 化 批 判(二)

可爱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它对人有很大的用处!
8
匿名  发表于 2005-7-13 18:28:27

转引:中医现 代 化 批 判(二)

[这个贴子最后由maomao88在 2005/07/13 06:52pm 第 1 次编辑]

舒增源大学生好(对中医执着的人对我来说都可称老师),真惭愧,不久前还是纯属抓了药就吃,说了解还是说大了去,最近才去正确认识中医,只知皮毛就已发觉它是如此奇妙,知识浅薄,呵呵,多多指教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5-7-13 18:38:24 | 只看该作者

转引:中医现 代 化 批 判(二)

maomao88 好,本人很惭愧,本人也还是在校学生,今年大二,老师自不敢当
本人一直坚持着中医的本色,坚持着学习经典的中医,传统的中医,发现那里面真的很伟大,现代人对中医的误解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经典的中医是怎么个样子,他们现在所认识的这个中医事实上已不再是中医的原来样子,因此总是胡言乱语,动不动就对中医指手画脚,这是我们要警惕的现象
谢谢你对传统中医的支持!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7-13 22:50:49 | 只看该作者

转引:中医现 代 化 批 判(二)

思考中医,认真思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18:16 , Processed in 0.1254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