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68|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6-19 05:0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1
  

剪不断,理还乱
——谈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第一部分)

  古人欲明自己得失,遂将黑豆赤豆置之匣中,每行一善事则取一赤豆置之匣中,每行一违心事则取一黑豆置之它匣中。且不谈这善恶之数,只佩服古人选色之分明,一眼即可辨之。
  中医传世之道在乎处方立法,少不得借鉴前人良方妙法。故名医皆成书立言以传后人。余偶阅清代黄伯垂王孟英合著《经验良方大全》黄王声名已著,其方皆采录于王叔和、李东垣、朱丹溪、叶天士、龚廷贤等77位名医,我辈安能轻视。其校点者作序曰:“由于历史的原因,书籍中尚夹杂一些不妥当甚至不科学的内容,亦有一些尚不为现代科学理论所解释的论述。为保持古籍原貌,以便作进一步科学研究,故对有关部分未作妄动或删除,望读者明鉴”。
  “明鉴”二字使我如坠云雾。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明鉴”之路。
  书中某些方子不用“明鉴”,就知其不真,如治鱼骨鲠喉方:“写一龙字于喉上,再写一龙字于碗内,饮之妈下”。但在上方之后又有一方:“治鱼骨鲠喉,人指甲烧灰吹入喉中即下”。见之使我真伪莫辨。
  更有意思的是书中《伤暑门》中“治暑月暍死之方”以热土围脐旁,令人尿脐中,仍用热土一大块,大蒜五六个,捣烂去滓,热水调灌即活”。由此观之,不像医者治病,倒似巫婆神汉之流作法。
  老师曾对我说:“现在中医已不是破鼓皮治臌胀的年代了。”不巧,在这本书《臌胀门》我见到此方:“治臌胀,年久旧鼓皮中间一块烧存性,好醋送下”。吾知其假,因为鲁迅之父即死于此方。也许本方并无毒,但延误病情直致病人死亡,不也是罪过吗?破鼓皮与原配的蟋蟀入药,将中医神化了,也将中无理化了,鲁迅由此认为:中医多多少少有些骗人。我真为之汗颜。
  能否“明鉴”、真成了使用古验方的一个大难题。由此,吾欲“慧剑断情丝”——不用验方。但某医用此书治闪腰挫气方:“萝卜一两,好酒煎服,重者两三服即愈”。用之,竟然奇效。笔者也曾用龚士澄老先生治闪腰挫气之方:“患者坐椅仰面,医者用左手分开其眼睑,右手持小棒挑硼砂精制如栗米大,点于两内眦之上,令合目片刻,眼受刺激,热泪夺眶而出,立刻见效,腰痛即止。次日再进药一次,即愈”。余尝连用三次,皆奇效。前几日。某人鱼鲠喉,痛苦异常,余用验方:“面团三两,冷水调之,敷两膝上,口含白糖,糖化后徐徐咽下,鱼刺可化”。余恐此方中“面团敷两膝上”为故弄玄虚之举,故只让其含糖咽之。不料四口糖尽而刺未化,只得照方行之。面团既敷,咽糖一口,鱼刺便化。何故非敷面团不可,无从稽考,也无从知晓。
  这就是让我“剪不断,理还乱”的古验方。若将经方喻作一桌丰盛的酒席,则验方便是那清新爽口的开味菜,质朴得可爱。没有验方,也就不能构成一桌真正的“中医全席”。
:em21:
2
匿名  发表于 2004-6-19 09:24:31

[转帖]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好!!
不过我想可能还是有人会跳出来反对的, 不是广西有个博士写的书上就说看病下药要看病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么?! 竟然得到喝彩声一片!
不管是哪里的糟粕, 都应该清楚!
3
发表于 2004-6-21 09:28: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好!!!
掺杂了太多的遍计所执,广西那个真是一半医师一半巫,还中医学院毕业的呢,可笑。
4
发表于 2004-6-22 00:24:0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你是不是也在遍计所执呢?
5
发表于 2004-6-22 04:32:1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文章的作者,似乎对中医是门外汉。
文章中的几个例子,可曾用中医的理法方法予以探究?
如果都以自己的理解能力作为判断标准的话,岂不满世界尽糟粕?
6
发表于 2004-6-22 09:24:4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4/06/22 04:32am 发表的内容:
文章的作者,似乎对中医是门外汉。
文章中的几个例子,可曾用中医的理法方法予以探究?
如果都以自己的理解能力作为判断标准的话,岂不满世界尽糟粕?
一语中的!
香港人有句俚语:"知少少,办代表。"正是对这种"以自己的理解能力作为判断标准"行为的嘲笑。
7
匿名  发表于 2004-7-23 14:10:24

[转帖]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下面引用由寿宏堂主2004/06/19 05:03am 发表的内容:
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1  更有意思的是书中《伤暑门》中“治暑月暍死之方”以热土围脐旁,令人尿脐中,仍用热土一大块,大蒜五六个,捣烂去滓,热水调灌即活”。由此观之,不像医者治病,倒似巫婆神汉之流作法。
先生看看《冷庐医话》即知此方不是巫婆神汉之流作法,确确实实的是经验之方。
8
发表于 2004-7-23 15:44:1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对这些莫名其妙的“验方”,我也很是疑惑。
9
发表于 2004-7-23 21:44:5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古代验方有许多不可解、不可思议的东西。如本草纲目曾经记载用姜片夹野外干人屎治疗噎膈,就现代人眼光纯属胡说八道。而现代人用类似的方子治疗多例,居然效果奇佳。可见验方不可轻易否定,必须实践过。
10
匿名  发表于 2004-7-23 22:06:04

[转帖]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下面引用由抱残守缺2004/07/23 09:44pm 发表的内容:
古代验方有许多不可解、不可思议的东西。如本草纲目曾经记载用姜片夹野外干人屎治疗噎膈,就现代人眼光纯属胡说八道。而现代人用类似的方子治疗多例,居然效果奇佳。可见验方不可轻易否定,必须实践过。
~~用姜片夹野外干人屎治疗噎膈,~~~~然效果奇佳???
你实践过?
典型的中医糟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00:16 , Processed in 0.0544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