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78|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5-22 11:1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病史:患者男性,77岁,主因反复咳喘30年,间断浮肿1年,加重伴心悸、纳差、乏力1周于2003-05-20 22:30入院。患者30多年前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伴喘息,每于冬春季节加重,每年持续2-3个月,病情反复发作。后发展为“幔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近4月来间断出现浮肿、少尿,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症状时轻时重。近1周症状加重,伴嗜睡、烦躁,呼吸急促,纳差、乏力明显,自服“舒弗美、氨茶碱、速尿、地高辛”等浮肿好转,余无改善。
    西医查体:体温36.8度 脉搏120次/分 呼吸30次/分 血压18/11Kpa,嗜睡,呼吸略急促,眼睑轻度浮肿,球结膜充血,水肿,双目少神。口唇略紫绀,颈静脉轻度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及哮鸣音。心界向右扩大,心率12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浮肿。查血气分析示呼酸合并代酸,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感染血象。
    西医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慢性肺源性心赃病、心衰Ⅱ度、心功能三级;4、肺性脑病呼衰Ⅱ型5、肝肾功能不全。
    西医治疗:给予报病重,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呼吸兴奋改善换气功能,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症治疗。必要时上呼吸机,情况允许也可行透析治疗。
    中医望闻切诊:嗜睡、面色暗而少华,眼神散漫少神,气促而浅,呼吸无力,咳嗽无力,口角断续流出稀白痰,舌苔白厚腻,脉尺中弦略数,右寸浮大、右关弦而不柔,左寸关略数似尚有少许胃气。
    此病例不是我的病人,但病情复杂,脏气衰微,已入膏肓,请教诸君,在中医治疗上当从何下手,如何立法?虽然不能实施,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者必能受益。
2
发表于 2003-5-22 12:07:51 | 只看该作者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请补充∶
1.能饮能食否?
2. 二便通调否?
3. 曾服中药否?
谢 谢 !
3
 楼主| 发表于 2003-5-22 16:23:11 | 只看该作者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回cpchen先生问∶
1.能进少量流食,每日约200毫升
2.有少量软便,少尿,不用利尿药情况下,每日少于400毫升
3. 未服中药

谢谢先生!


4
发表于 2003-5-22 17:19:10 | 只看该作者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所谓“寒水射肺”、“水冷金寒”,即此证。
建议先试服小青龙汤加味∶
麻  黄12    桂  枝12   干  羌10    白  芍15
炙甘草12    细  辛5    法半夏12    五味子6
茯  苓15    麦  冬15   
配二剂,清水五碗,慢火煎90分钟,不拘药汁多少,每次服150ml,每隔3-4小时服一次,直到服完。药渣勿倒弃,再加水2碗,慢火煎20分钟,服如前,一剂中药可服2天。应有反应。
5
发表于 2003-5-22 17:55:05 | 只看该作者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我的想法:
此肺心病人原发病位虽在肺,而治应在心肾。观此人心肾阳虚不算,更有阴损及阳。而阴阳大衰,病重,正虚邪实,攻补两难,急以先救心肾之阳,但似不宜大剂,恐散生气,仿李汉卿先生法,方用小剂真武汤:附子0.3克 茯苓1克 白术0.3克  白芍3克 人参1克 杏仁1克 桂枝1克   备参。
6
发表于 2003-5-22 19:42:47 | 只看该作者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此病人心肾阳气大虚,恐小青龙汤发表后阳脱于上,观其脉似有虚阳上脱之象。不知是否,还请诸友指正。似宜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加强心利水之品。
7
发表于 2003-5-22 19:48:15 | 只看该作者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水之上源在肺,水之下源在肾。
喘咳之症责上源,腰膝以下水肿求下源。
真武汤是正治之方,只是位置有别;不过份量也太过少了,担沙塞海,难成主治。
8
发表于 2003-5-22 20:17:52 | 只看该作者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1. 小青龍湯证
條文: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痢、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註:[1]傷寒表不解,謂脈浮緊、頭痛、身痛、發熱、無汗、惡寒之證仍在也。
  [2]心下有水氣,謂乾嘔而咳也。
  [3]然水之一為病不一,故曰:或渴、或痢、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
   或喘者,皆有水氣之證,故均以小青龍湯,如法加減主之也。
  [4]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
   則能出矣。太陽受邪,若無水氣,病自在經,若有水氣,病必犯腑。病
   腑則膀胱之氣化不行,三焦之水氣失道,停上焦則或咳、或喘,或噎,
   停中焦則或渴、或乾嘔、或滿,停下焦則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下痢
   ,凡水所行之處,皆得而病之也。
  [5]小青龍湯外發太陽之表實,內散三焦之寒飲,亦汗法中之峻劑,與大青
   龍湯併得其名。
  [6]一以治太陽表實之熱躁,一以治太陽表實之寒飲也。
按:加蕘花如雞子大,熬令赤色,此必傳寫之誤。蓋本草蕘花、即芫花類也。用
  之攻水,其力甚峻。五分可令人下行數十次。豈有治停飲之微痢,而用雞子
  大之蕘花者乎?似當改加茯苓四兩。
集註:程知曰:此明傷寒表證未解,水積心下,散寒滌飲法也。汪琥曰:『明理論』
   云:青龍主風寒兩傷之疾固已。傷寒表不解,則麻黃可以發;中風表不解
   ,則桂枝可以散。惟其表不解,而又加之心下有水氣,則非二湯所能發散,
   必以小青龍湯,始可祛除表裡之邪氣爾。

條文:傷寒,心中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註:[1]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此為外傷寒邪,內停寒飲,
   宜以小青龍湯兩解之。
  [2]服湯汗解已後渴者,乃已汗寒去內燥之渴,非未汗飲停不化之渴,故曰:
   寒去欲解也。
  [3]當稍稍與水飲之,以滋其燥,令胃和自可癒也。
按:「小青龍湯主之」六字,當在發熱不渴之下,始與服湯已渴者之文義相屬。
  豈有寒去欲解,而更服小青龍湯之理乎?
集註:成無己曰:咳而微喘者,水寒射肺也。發熱不渴者,表證未罷也。與小青龍
   湯發表散水,服湯已渴者,裡氣溫,水氣散,為欲解也。方有執曰:發熱不
   渴,寒勝也,故以服湯已而渴,為寒去欲解,大意與上條相仿,故治亦同。
   程知曰:此明水寒未解,治宜小青龍也。心下有水氣,寒在膈上也。故喘咳,
   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則水寒解矣。此解水氣之法,當用小青龍,非謂
   解後仍用小青龍也。張璐曰:風寒挾水飲,為病在表者,故不渴。服湯後而
   渴者,是為寒去津傷欲解之徵,所以雖渴而不必服藥,但當靜俟津回可也。
   咳而微喘,為水飲生逆。今水去而渴,與水逆而渴不同。世本小青龍湯主之
   在寒去欲解也之下,錯簡也。汪琥曰:上條云渴,是未服湯而渴,乃水停津
   液不化而渴;此條云渴,是服湯已而渴,乃汗後津液既亡而渴。渴既不同,
   豈可仍用上藥小青龍主之?當在服湯已之上可知。

2. 真武湯证
條文: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動,振振欲擗地者,
   真武湯主之。
註:[1]此申首條,示人以救逆之法也。首條言誤汗,此條言過汗,互文以明其
   義也。蓋二證皆屬亡陽,故均當以真武湯主之,扶陽抑陰以救其逆也。
  [2]大汗出,仍熱不解者,陽亡於外也;心下悸築築然動,陽虛不能內守也
   ;頭眩者,頭暈眼黑,陽微氣不能升也;身?動者,蠕蠕然?動,陽虛
   液涸,失養於經也。振聳動也;振振欲擗地者,聳動不已,不能興起,
   欲墮於地,陽虛氣力不能支也。

3. 麻黃附子細辛湯证
條文: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註:[1]少陰腎經,陰盛之臟也。
  [2]少陰受邪,則陽氣微,故脈細也。
  [3]衛氣行陽則寤,行陰則寐,少陰受邪,則陰盛而行陰者多,故但欲寐也 。
  [4]此少陰病之提綱,後凡稱少陰病者,皆指此脈證而言也。
條文: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註:[1]少陰病,謂但欲寐也。
  [2]脈沉者,謂脈不微細而沉也。
  [3]今始得之,當不發熱而反發熱者,是為少陰之裡熱,兼有太陽之表熱也。
  [4]故宜麻黃附子細辛湯,溫中發汗,顧及其陽,則兩感之寒邪,均得而解
     之矣。
按:
集註:方有執曰:發熱邪在表也,脈沉少陰位北而居裡也,以其居裡,邪在表而發
   熱,故曰反也,以邪在表不在裡,故用麻黃以發之;以其本陰而標寒,故用
   附子以溫之。細辛辛溫通於少陰,用之以佐主治者,以其專經而為嚮導也。
   程知曰:三陰表法與三陽不同,三陰必以溫經之藥為表,而少陰尤為緊關,
   故用散邪溫經之劑,俾外邪之深入者可出,而內陽亦不因之外越也。程應旄
   曰:一起病便發熱,兼以陰經無汗,世有計日按證者,類能用麻黃而忌在附
   子。不知脈沉者,由其人腎經素寒,裡陽不能協應,故沉而不能浮也。沉屬
   少陰,不可發汗,而始得病時即發熱,則兼太陽,又不得不發汗。須以附子
   溫經助陽,托在其裡,使陽不至隨汗而越,其麻黃始可合細辛用耳!林瀾曰
   :傳邪與陰寒皆有沉脈,沉但可為病之在裡,而未可專以沉為寒也。夫少陰
   證中,微細而沉,與細數而沉,其為寒熱之殊,蓋大有別矣。
9
发表于 2003-5-22 20:42:43 | 只看该作者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普济  君提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现用《伤寒论》原文对照∶
《伤寒论》条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伤寒论》条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临床症状(摘要)∶西医查体:体温36.8度,嗜睡,脉尺中弦略数,右寸浮大、右关弦而不柔,左寸关略数。
-------------------------------------------------------------
学海无涯 君提出真武汤证,现用《伤寒论》原文对照∶
《伤寒论》条文: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临床症状∶嗜睡、面色暗而少华,眼神散漫少神,气促而浅,呼吸无力,咳嗽无力,口角断续流出稀白痰,烦躁,呼吸急促,纳差、乏力明显,浮肿、少尿,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舌苔白厚腻,脉尺中弦略数,右寸浮大、右关弦而不柔,左寸关略数。
----------------------------------------------
可知两方皆非正治方。
10
发表于 2003-5-23 07:00:28 | 只看该作者

肺心病导致多脏器衰竭病例一一

能不能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苓桂术甘汤合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8 15:00 , Processed in 0.0698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