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14|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水肿病验案一例略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16 12:2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肿病验案一例略析
【病例资料】
郭××,女,80岁
2006年4月2日初诊
下肢浮肿2~3天,既往下肢有轻度浮肿,有糖尿病史,服优降糖等药,近日感冒。
【刻诊】胸闷,夜间不能平卧,纳差,便秘,1~2日一行,解时费力。血压一般120/80mmHg左右。家属代诊。
【诊断】中医 水肿(脾肾阳虚,水湿失运)
西医 心源性水肿?
【治疗】健脾燥湿,活血行气利水
【处方】
黄芪20g 桂枝10g 茯苓30g 猪苓10g 防己15g 泽泻15g 车前子(包)15g 益母草30g 泽兰20g 白术30g 苍术15g 苏叶10g 陈皮15g 厚朴15g 大腹皮15g 木香15g 槟榔15g 0桑白皮20g 生姜三片    3剂
2006年4月8日复诊
水肿大消,家属代诊。要求予上方2剂。
【略析】本例病人病情复杂,未亲自来诊,且以水肿为主诉,故先治水肿。
从症状“胸闷,夜间不能平卧”,考虑为“心源性水肿”。心气虚则推动血液循环减慢,血停水亦停,故益气活血利水,用黄芪、桂枝、益母草、泽兰、茯苓、猪苓、车前子、泽泻、防己。患者素有肠胃气滞,气滞亦妨碍水之下行,故用破气除胀药,气行则水行,气与水俱利矣,用白术、苍术、苏叶、陈皮、厚朴、大腹皮、木香、槟榔、桑白皮。
【白术、苍术解】余治肠胃气滞,常用二术,其目的为增强肠胃动力。如果单用降气药,用之则气降,不用则气滞,非为根治之法,加入二术,肠胃功能恢复,则和降有力矣。况此病人用之尚有燥湿之功。
【桑白皮解】从病人家属叙述来看,病人可能有肺系疾患,桑白皮能化痰肃肺,且能利水(取五皮汤之义),一药而具二功。
2
发表于 2006-4-19 13:47:3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水肿病验案一例略析

本文妙在“心源性水肿”证解及“二术解”,发前人所未发,为诸书所无。
3
发表于 2006-4-30 00:45:4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水肿病验案一例略析

葶苈四两炒为末.用红枣肉为丸.桑皮汤下.每日三次.或者西瓜烧毁为散服之.
4
发表于 2006-4-30 16:02:1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水肿病验案一例略析

治疗后便秘好了吗?
上方用了许多利水药,是否加重便秘情况?
5
 楼主| 发表于 2006-4-30 20:45:2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水肿病验案一例略析

下面引用由刨根问底2006/04/30 04:02pm 发表的内容:
治疗后便秘好了吗?
上方用了许多利水药,是否加重便秘情况?
病人便秘未加重,因为方中有许多降气药。
6
发表于 2006-5-1 17:26:5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水肿病验案一例略析


此案所述症状甚略而处方用药似亦未辨证施治,如:小便多少,情况阙如,此为水肿病辨证之最重要依据。方中大行利水之法,未知何想?抑将中药西用乎?又如:既未言腹胀脘胀否,苍,朴,香,苏,率意而投。既诊为脾肾阳虛,且不论证据之有无,而治法则不提温阳化气,竟作“活血行气利水”。总之,此案脱离辨证施治方法,既使幸中,亦不足为训.


亦不足为训。
7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21:15:4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水肿病验案一例略析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6/05/01 05:26pm 发表的内容:
此案所述症状甚略而处方用药似亦未辨证施治,如:小便多少,情况阙如,此为水肿病辨证之最重要依据。方中大行利水之法,未知何想?抑将中药西用乎?又如:既未言腹胀脘胀否,苍,朴,香,苏,率意而投。既诊为脾 ...
孙先生之语,如当头棒喝,直指人心,然吾尚有数语,欲与先生商讨。先生曰:“小便多少,情况阙如,此为水肿病辨证之最重要依据”,我认为,水肿即有水停,纵其小便通畅,亦应利之。然水停有虚实二端,实者利之、清之即可。虚者或因肾虚排水无力,或因血滞水停。故利水之中兼以活血、益肾之法,冀使标本俱治。此案中,患者心脏衰弱(胸闷,夜间平卧加重),心脏衰弱则推动血行之力亦弱,属血滞水停之证,故方中用黄芪、桂枝补气温阳,益母草、泽兰活血行水――气足则帅血有力,血行则水亦行,加之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利之,水湿何可不去乎?案中所云“脾肾阳虚”乃中医之通称,试问阳虚者气虚否?阳虚者其气血通利否?白术非健脾燥湿之药否?桂枝非温阳化气行水之药否?先生竟至视而不见!临证宜灵活变通,岂可仅以教科书之言论为圭臬,故步自封乎?此言或有偏激,仍望先生慎思之!“苏叶、陈皮”乃欲解表化湿,病史中有“近日感冒”,乃为此而设。“厚朴、木香、槟榔、大腹皮”为行气利水之法,我在“浅析”中说过:“气滞亦妨碍水之下行,故用破气除胀药,气行则水行,气与水俱利矣”,患者素有便秘,故气滞之证明矣。此案证治相合,故药到病除,而先生云:“脱离辨证施治方法,既使幸中,亦不足为训”我认为太过武断。非吾夸口,此方非但此患者用之有效,凡属“心气虚衰,血滞水停”者,用之皆有良效,试举其证候特征如下:乏力、心悸、胸闷,甚者夜间平卧加重,下肢浮肿,脉沉无力,舌淡苔白。
主方:黄芪15~30g 桂枝6~10g 益母草15~30g 泽兰15~30g 白术30g 苍术15~30g 茯苓15~30g 猪苓10g 泽泻15g 车前子(布包)15g 防己10~15g
加减:外感风寒者,加苏叶、陈皮;气滞者,加厚朴、木香、槟榔、大腹皮
8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09:58:2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水肿病验案一例略析

能否请更多的朋友给予探讨指教?
9
发表于 2006-5-10 18:15:3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水肿病验案一例略析

   从中医辨证论治这个总原则来讲,虽然取效于一时,亦不足为训,孙老师此言不缪.
   整观医案,没有提到舌脉如何,而用药之依据,竟然全是诸如:心源性水肿如何如何,有肺系疾患,加桑白皮如何如何.而不是从传统中医辨证思想给出用药依据,因此不能令人心服.
   病案中有几处明显的纰漏,如:辨证为脾肾阳虚,又曰此为心源性水肿,又曰患者可能有肺系疾患,又曰患者肠胃阻滞等等,究竟以何为主?且用药与此有无做到丝丝入扣呢?如从用药见效的反馈来看,此患者的辨证应为:阳虚水肿,脾虚湿阻,肺胃不降.
   请作者三思.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5-13 13:32:3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水肿病验案一例略析

下面引用由赵红军2006/05/10 06:15pm 发表的内容:
从中医辨证论治这个总原则来讲,虽然取效于一时,亦不足为训,孙老师此言不缪.
   整观医案,没有提到舌脉如何,而用药之依据,竟然全是诸如:心源性水肿如何如何,有肺系疾患,加桑白皮如何如何.而不是从传统中医辨证思 ...

本案能得到汝师徒二人如此关注,在下心甚感激。本案弱点在于未言及舌脉和症状描述粗略,故而招致二位质疑,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事实上,我也是这样,有时候病人家属无论将症状描述的如何具体,我都感到无从下手,而只有亲眼见到了病人,则感到如“满腹狐疑,顿时冰释”,何也?盖接诊时病人之面貌体态,言语举止皆能表现出疾病的特征,而问诊时,可以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询问,病人的描述也更具体。在本案中我只描述了疾病的主证,故而造成了二位的不解,在“略析”中我也说过:“本例病人病情复杂,未亲自来诊,且以水肿为主诉,故先治水肿”。 说本案幸而偶中,亦不为过,然而探讨偶然中的必然,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

得了二位的教诲,为了进一步确定我当初的判断,便亲自到患者的家中做了一下检查,患者自服用中药后水肿未再出现,BP:110/80mmHg,胸闷,夜间需倚被而卧,平卧则加重,动则气促,乏力嗜卧,纳谷不香,大便量少而干,1~2日一行,脉滑无力,舌暗红苔白略厚腻。仍是一派“虚、瘀”证候。由此可见,我当初的判断是符合病人病情的。

赵先生说:“不是从传统中医辨证思想给出用药依据,因此不能令人心服”,这主要在于我们对医学的观点不同。现在医学工作者大部分都是纯中医或纯西医(我想赵先生应该是纯中医类吧?),即使所谓中西医结合者也往往是中西医同用,就拿常见的许多“中西医结合”类的书籍来看,也大多是先描述西医诊断治疗,在描述中医辨证论治,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我认为中西医必然“从对立到并存,直至融合为一种医学”,这是一个必然规律。病是相同的,你不能说你得的是“中病”,还是“西病”,只能说这种病中医是这样来解释,用这样的方法来治疗,而西医则是这样来解释,并用这样的方法来治疗。那么为何同一种疾病会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呢?因此,我在治疗时多将二者互相比较,取长补短,哪一种解释更为讲的通?哪一种治疗方法更好,且副作用小?择其优劣而施用之。

本例水肿如按中医辨为“阳虚水肿”是确定无疑的,更进一步讲则是“心、脾、肾三脏阳气俱虚”,具体如下:

(1)心阳气虚,帅血无力(病人本身就有血瘀),血瘀水停,周信友治疗水肿有“气血瘀滞,血不循经,津液外渗,‘血不利则为水’”之语,可以说与本病机非常切合。故用黄芪补而能行,益母草、泽兰活血,使气帅血行,血行则水亦行。

(2)肾阳虚,气化无力使水液停留而发生水肿,方中用桂枝温阳化气,并不脱离辨证精神。

(3)脾阳虚,运化水湿无力,故用白术、茯苓等健脾燥湿。

气滞只是本病的兼证。故而本病的中医辨证可以这样叙述:阳虚(心、脾、肾)水肿,血瘀,肠胃气滞。

上方与病人病机做到了“丝丝相扣”,故而有很好的效果。

从西医角度讲,病人胸闷,夜间平卧加重,符合“心源性水肿”的诊断,而且心源性水肿可用上述“心阳气虚”得到很好的解释,而且心源性水肿中医多辨证为阳(气)虚血瘀证候,所以治疗中的“活血行气利水”亦无不妥。相关资料大家还可参看《浅述邹经伦老师临证经验》(曹忠诚发表于《陕西中医》2002 年第23 卷第10 期 918页)、《丹参附苈饮治疗心源性水肿 61例》(何存穰发表于《陕西中医》 2005年第 26卷第 2期123页)、《补中益气汤对危难症的治疗作用》(金文君发表于《河北医学》2002年第 8卷 第 4期)

故原方还可如下加减:

血瘀较重者,加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

阳虚较重者,加附子等。


附:
上面所提到的论文中的相关内容:


浅述邹经伦老师临证经验

老年心源性水肿, 温阳活血为主, 通利小便为辅:邹师对年老体衰、妇女出现的长期腰酸腿软、心悸、下肢浮肿, 午后尤甚的阴水证认为是阳气虚损, 气化无力, 经络不通, 水液不利所致, 治疗重则温补阳气, 阳复则寒水散, 用附桂温阳化气。其次是活血通络, 选丹参、川芎、栝楼、桃仁之品, 络通则水去有道, 少佐以车前、泽泻、茯苓渗利之物, 涤通水道, 使寒水得行, 水行肿消, 诸症得愈, 此法用于中老年及妇女慢性水肿每获良效。


丹参附苈饮治疗心源性水肿 61例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心源性水肿,应属祖国医学“水肿”、“心悸”、“喘病”等证范畴。大多由于心肾阳虚,心脉瘀阻,水气凌心射肺,水道失其通降而出现本虚标实之证。本方以活血化瘀之丹参,温阳强心之附子、桂枝,益气利水之党参、黄芪,通利水道之泽泻、防己、蝼蛄,再合提壶揭盖之葶苈,全方配伍得当,故疾虽凶险,亦可除矣。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黄芪、桂枝、附子均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慢传导、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葶苈、防己均有利尿、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从而达到抗心衰、消除水肿的作用,故用于临床效佳。
不知大家还有何看法,欢迎提出来继续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8 20:27 , Processed in 0.0639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