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节《内经》和《内经》时代阴阳五行说——《<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14:48 | 只看该作者
神明之府也:神明:“天地间一切神灵的总称。《易·系辞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变,以通神明之德。’孔颖达疏:‘万物变化,或生或成,是神明之德。’”(《汉典》)
府:聚物、居住之处。《说文·广部》:“府,文书藏也。”段注:“文书所藏之处曰府。”
高校教参《内经》云:“《淮南子·泰族训》:‘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玉露以润之。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明。’《素问吴注》注:‘阴阳不测谓之神,神之昭昭谓之明。’《类经·阴阳类一》注:‘神,变化不测也。明,三光著象也(三光,《白虎通》:天有三光,日月星)。’据以上诸说,神明即是自然万物运动变化所表现的各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因其难明而变化不测,故以‘神明’称之。府,聚物、居住之所。《素问吴注·卷二》注:‘众物所聚谓之府。’《内经知要·阴阳》注:‘言变化之流行,皆从此出也。’神明出于阴阳,故阴阳为神明之府。”
金栋按:据高校教参所引《淮南》、《类经》,所谓“神明”,就是原因难明,变化莫测,即闹不清怎么回事!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15:14 | 只看该作者
治病必求于本:本,原义指草木的根,是个指事字。《说文·木部》:“本,木下曰本”。此处指阴阳。“‘本者,本于阴阳也。人之脏腑气血表里上下,皆本乎阴阳。而外淫之风寒暑湿,四时五行,亦总属阴阳之二气。至于治病之气味,用针之左右,诊别色脉,引越高下,皆不出乎阴阳之理。故曰治病必求其本。’简按:此句,诸家并衍王义,而志聪注最为明备。”(《素问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15:36 | 只看该作者
五运:王冰注:“运,谓五行,应天之五运,各周三百六十五日而为纪者也。”
《六节藏象论》王冰注云:“五运,谓五行之气,应天之运而主化者也。”
《素问集注》云:“五运者,甲己岁为土运,乙庚岁为金运,丙辛岁为水运,丁壬岁为木运,戊癸岁为火运。”
五运阴阳:天之十干运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上呈三阴三阳之六气,故曰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素问集注》)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15:52 | 只看该作者
数:高校教参《内经》云:“这里作动词用,即一个个计算的意思。”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16:10 | 只看该作者
⑻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太素•卷第五•阴阳合》作“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与《灵•阴阳系日月》四句全同。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16:39 | 只看该作者
然其要一也:一即阴阳之道。
高校教参《内经》云:“‘一’之义,诸注不一,总其要有四:一是指离合。王冰注:‘谓离合也。虽不可胜数,然其要妙,以离合推步,悉可知之。’二是指一阴一阳。《素问吴注》注:‘言阴阳之道始于一,推之则十百千万不可胜数,然其要则本于一阴一阳也。’三是指阴阳变化之理。《类经·经络类·二十九》注:‘谓阴阳之道,合之则一,散之则十百千万,亦无非阴阳之变化。故显微大小,象体无穷,无不有理存焉。然变化虽多,其要则一。一,即理而已。’四是指太极。《素问集注》莫子晋曰:‘天地定位,日月运行,寒暑往来,阴阳出入,总归于太极一气所生。’上述四说,据文义当以《吴注》为切,故《素问识》云:‘简按吴注为得矣。’然‘太极静而生阴,动而生阳’,阴阳本于太极一气之所化,故《集注》之说,与《吴注》义实相同。”
洪钧按:“其要一”本不难解,教参却不得其要。盖阴阳既然是天地万物之道,则天地万物无不有阴阳。如果一个一个地列举(即数、推),则万之大不可胜数,但根本上还是一个规律。正如现代哲学的对立统一律,是支配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普遍规律。一一列举对立统一现象,事例的数量无限大,但其根本还是对立统一。即其要一。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17:01 | 只看该作者
治:本义是整治,修治。如《玉篇·水部》云:“治,修治也。”《广韵·至韵》云:“治,理也。”转义为平和、正常、安定、太平等。此处指健康。
《战国策•秦策三》云:“以乱攻治者亡。”意思是政治混乱的国家去攻打政治安定的国家,前者会灭亡。
《易·系辞下》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起:谓病愈。盖病人多卧,愈则起立下床,故起转义为愈,不起即死。如《吕氏春秋•察贤》云:“今有良医于此,治十人而起九人,所以求之万也。”《史记•扁鹊列传》云:“越人能使之起耳。”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17:27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四时:以四时论阴阳,则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若再分之,则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为太阴。以五行论阴阳,则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土载四行,由阳至阴而运转枢机也。恽铁樵《群经见智录》有“五行乃四时之代名词”之语,即五行离不开四时,四时亦离不开五行。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中心内容,它体现出生命的对立统一观、生命的运动变化观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整体观。这些观点贯穿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高校教参《内经》)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宇宙全息论:宇宙全息论的基本原理是:从潜显信息总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
宇宙全息论的核心论点是: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在宇宙整体中,各子系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全息对应。凡相互对应的部位较之非相互对应的部位在物质、结构、能量、信息、精神与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较大。在潜态信息上,子系包含着系统的全部信息,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在显态信息上,子系是系统的缩影,系统是宇宙的缩影。通俗地说,一切事物都具有时空四维全息性;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时间与空间,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对应关系;每一部分中都包含着其它部分,同时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之中;物质普遍具有记忆性,事物总是力图按照自己记忆中存在的模式来复制新事物;全息是有差别的全息。
全息思想的显现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古老的伏羲先天易学与周文王的后天易学中充满着闪光的全息智慧。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有病可以反映到体表。现代医学通过检查血液、尿液来分析内脏疾病,体温计、脑电图、心电图通过体表记录人体生物电传导情况判断病情,望口唇苍白诊为贫血等,都证明中医的古代全息思想是正确的。(百度百科)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18:26 | 只看该作者
六合:指东、南、西、北四方及上、下六个相对应的方位。六合之内,即宇宙之内。
金栋按:《内经》他篇的六合说,含义均同。如: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
战国秦汉文献颇多见六合之说且含义与《内经》同。如: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成玄英《疏》:“六合者,谓天地四方也。”
《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
《淮南子·地形训》:“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23:48 , Processed in 0.15345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