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84|回复: 20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顾植山: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的源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7 21:3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顾植山: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的源头
                                                                            时间:2016-09-14 来源:
 作者:张梦雪

“五运六气学说不是中医理论的一个分支,而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是五藏六府、三阴三阳六经、十二经络等中医概念形成的基础。从五运六气入手,是解读《黄帝内经》和中医理论的不二法门。”

  这是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9月6日在中国中医药报社举办的第五届“北沙滩讲坛”上所作《从中医五运六气看中华文明》讲座中说的。顾植山多年来潜心研究五运六气学说,是龙砂医学流派的代表性传承人。在讲座中,顾植山以丰富的知识、深邃的思维推理、独特的视角,梳理了中华文化史和中医史,让大家重新认识五运六气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中医药学对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意义。

  五运六气奠基中医理论体系

  远在伏羲时代之前,中华先民对“天道”的认知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顾植山说,古人讲的“天”指的就是大自然。上古先民通过观察日影和天体运动的变化轨迹,产生太极和河图等图形;伏羲时代形成了以太极、阴阳、四象和先天八卦等为主要符号的八卦文化。八卦文化表达了古人对“天道 ”的认识。

  伏羲时代比炎黄时代早得多,但后人把文明源头定于伏羲而不是炎黄,可见黄帝时代文化的重要意义。

  《史记》载黄帝“伶伦造律吕”,是通过“葭管飞灰”发现了时间周期的六律六吕,这是中华历法的万古不变之律!由六律十二气而二十四节气、六十甲子,进而造就了我国古代最先进的农业和医学。又完善了阴阳五行学说,故黄帝被尊为“人文始祖”——人皇。

  顾植山说: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符号的“五行”说,是对万物之象的概括。《黄帝内经》植根于黄帝文化,是黄帝文化的活化石。《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代表了黄帝文化天人相应思想之魂。中医药学之所以能成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与其中的五运六气学说有很大关系。

  澄清对中医学理论的误区

  顾植山谈到,“阴阳首先代表的是气化运动的两种象态,太极图由衰到盛叫做阳,由盛到衰叫做阴。”由于摈弃了五运六气,现代教科书对阴阳的解释往往脱离了《黄帝内经》中阴阳概念的本意,仅仅把它看作对两种事物的分类,完全改变了阴阳的基本含义。

  本来七损八益是中医学调阴阳的根本大法。但近年来一些人误以为七损八益就是房中术的专用术语了。顾植山指出:只有从三阴三阳六气的开阖枢动态变化中,才能理解“七损八益”是对天地阴阳动态变化盈虚损益的描述,“知七损八益”就是要把握天地阴阳动态节律中的盈虚损益关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七损八益”意思相通,“春夏养阳”是说春天和夏天要让阳气更好地发挥升发的功能,也就是要“八益”;“秋冬养阴”则是要顺从秋冬天自然降、藏的规律,帮助阳气收藏,也就是要“七损” 。而不是如有些人说的春、夏天多吃温热补阳的东西,秋、冬天多吃寒凉滋阴的食物。

  顾植山认为,五行的本意是对万物之象的概括,并不是指五种物质; “三生万物”也并不是普遍认为的天、地、人三才。《黄帝内经》中讲“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即天、地、人都是由“三”所生,“其生五,其气三”,故三生万物的“三”指的是气化运动的“开、阖、枢”三种状态。

  五运六气学说以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为基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科学瑰宝,数千年来源远流长。当今,对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需对中医科学内涵有深入理解,透过运气学说解读中医,可更好地看到中医理论的科学本原,避免许多误区。

  学习中医不能脱离五运六气

  学习中医不能不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全面传承了黄帝文明的文化模式,《黄帝内经》中处处都是五运六气,不了解五运六气,就读不懂《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开卷第一篇叫做“上古天真论”,论述的是天人相应的基本思想;“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讲的是人的生理功能是由所处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表达的观点是要寻求和把握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五运六气反映的是宇宙基本规律。中医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要把握和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就离不开五运六气了。

  顾植山强调,解读《黄帝内经》的关键在对开阖枢三阴三阳和五运六气的理解。中医教科书中摈弃了开阖枢和五运六气,使许多中医的道理和原则都讲不清楚了。所以无论是学习中医理论,还是临床诊治,都应以五运六气的视角和思维作指导。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主导思想方法是客观的、辩证的,我们已用大量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证明五运六气客观规律的存在,在临床中,应用五运六气指导,对疑难杂症甚至急危重症救治都显示出了难得的疗效。所以,正确认识中医理论与黄帝文明的密切关系,正确认识黄帝文明的科学内涵和科学高度,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中医学理论的偏见,给中医人带来自豪和自信。”顾植山语重心长地说。

(转自http://www.cntcm.com.cn/2016-09/14/content_20859.htm



点评

空洞是通病。  发表于 2016-9-19 14:15
2
发表于 2016-9-17 21:41:13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主导思想方法是客观的、辩证的,我们已用大量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证明五运六气客观规律的存在,
----------------------------------------------------
真有这事?神奇,大家谁见过这些资料,介绍一下。
这已经远远超出中医学的范围了。如果真能证实,是科学界一大成就,可以媲美诺贝尔奖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21:54:1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9-17 13:41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主导思想方法是客观的、辩证的,我们已用大量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证明五运六气客 ...

这需要顾植山教授才能解说清楚了

点评

我不了解这位顾先生,不知道他是研究什么的。这篇文章,是记者报道顾先生的,不是顾先生的学术论文,也不能按学术报告来要求,7也不知道顾先生是不是有这个研究报告。不过,我认为,在中医受到许多怀疑、许多无端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7 22:05
4
发表于 2016-9-17 22:00:2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五运六气理论这样神奇的话,那么,别说是中医人了,就是全中国人也全都成仙了。而至今还处在发展中国家之列,对这样好大喜功、自吹自擂者,着实令人心生怜意。
5
发表于 2016-9-17 22:05:56 | 只看该作者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6-9-17 21:54
这需要顾植山教授才能解说清楚了

我不了解这位顾先生,不知道他是研究什么的。这篇文章,是记者报道顾先生的,不是顾先生的学术论文,也不能按学术报告来要求,7也不知道顾先生是不是有这个研究报告。不过,我认为,在中医受到许多怀疑、许多无端攻击的形势下,宣传、报道中医,一定要实事求是、谨慎认真,免得授人以柄。报道顾先生的文章,他本人应该把把关的。
前两年,一位科技部副部长大会上讲,中医号脉能号出胎儿性别。类似的笑话再不能出来了,中医实在承受不了。


6
发表于 2016-9-17 23:22:55 | 只看该作者
文化中医真是害死人啊!
7
发表于 2016-9-18 02:1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9-17 18:15 编辑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6-9-17 13:54
这需要顾植山教授才能解说清楚了


这需要顾植山教授才能解说清楚了

一一恐怕也只有顾教授对中医理解清楚,说清楚了,至于旁听者是否听清楚,理解清楚,可另议

点评

恐怕他自己也讲不清楚。这一段话空洞但放之四海皆无错。  发表于 2016-9-19 14:17
8
发表于 2016-9-18 09:18:36 | 只看该作者
“七篇大论”基本不讲望、闻、问、切。论治病之道而基本不靠感官收集资料,这种体系再庞大,再严密,终究是空中楼阁,沙上之塔。——赵洪钧《内经时代》。

点评

“七篇大论”基本不讲望、闻、问、切。 ------------------------------------------------ “七篇大论”论的是【望、闻、问、切】之理,望什么?望神,神自何来?闻什么?闻味,味自何来?问什么?问病史,以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17:41
非常确切。  发表于 2016-9-18 10:5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16-9-18 10:3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9-18 10:55 编辑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主导思想方法是客观的、辩证的,我们已用大量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证明五运六气客观规律的存在,在临床中,应用五运六气指导,对疑难杂症甚至急危重症救治都显示出了难得的疗效。
——————————————————————————————————————
        这种说法缺乏依据。
      过分强调五运六气的作用,恰恰是不懂中医治病原理的表现。只能把中医送进死胡同。
      中医治病技术存在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及后世医家临床经验中,它来源临床经验的总结,五运六气是为解释经验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四诊诊的是人体,讲的是辨证施治,不是诊什么气象。因同样气象条件下,并不是人人都患病。临床用六淫病因学说,已够用,弄那么复杂,把次要的东西当主要的东西来夸张,故弄玄虚,恰恰阻碍中医的学习。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9-18 10:5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9-18 10:54 编辑

       远在伏羲时代之前,中华先民对“天道”的认知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顾植山说,古人讲的“天”指的就是大自然。上古先民通过观察日影和天体运动的变化轨迹,产生太极和河图等图形;伏羲时代形成了以太极、阴阳、四象和先天八卦等为主要符号的八卦文化。
——————————————————————
          靠想象代替现实,是文化中医的通病。
       伏羲氏创的是先天八卦,这大家都知道。《易传》是后人所写,虽提到太极、四象,但无有图形。
       太极图、河图、洛书乃宋人陈抟首创。
       中医实际治病,调整的是阴阳平衡,五脏相关,不是什么太极、河图、洛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22:11 , Processed in 0.1577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