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2岁学医,35岁中举,51岁行医,却成为近代史上出色的名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30 17:5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往今来,人们对考取功名这件事,可以说是孜孜以求的,有的人估计到了花甲之年,都还在想着科举。然而,并非每个人在这方面都有天赋,也并非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刚好就成就了功名。但不知道怎的,很多无缘仕途的人士,后来都莫名其妙的选择了学医。或许是受范仲淹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影响吧。

在晚清时期,有一位被后世医家推崇为“经方大师”的人,从12岁就接触了中医学,那个时候他就自学了一些中医知识,并且运用了中医知识,给邻居治好了病,不过那个时候他还是坚守着要步入仕途的梦想,所以只是一边自学中医,一边学习圣贤书,为日后考取功名做好准备。


在他1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突然得了痢疾,本来也不是什么大病,可惜找了几个医生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最后导致他父亲的病情斗转直下,大汗淋漓,奄奄一息。他虽然自学了中医,但却不敢贸然出手。幸好他父亲的一个精通中医的朋友前来探望,用了《伤寒论》的方子给调理好了。

在他25岁那年,他去参加科举考试,不巧的是,他却病倒了,请了几位医生看了看,也开了药,非但病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隔考试只剩下三天了,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反而还多了尿血的症状,此时此刻,他真的是心灰意冷,几乎绝望。正在那时,他的岳父也来参加考试,亲自开方、亲自熬药,很快病情好转,并参加了考试,只可惜这一次没考上,但终归还是保住了性命。


后来他拜入当地有名的经学大师门下,工诗文、勤书画,成为当地颇有名望的“诗文大家”,在他35岁那年,终于考上了科举,当了个知县。两年后,他父亲病逝,再后来,朝廷废除科举,他的仕途梦就这么断了,于是就在家跟一些好友研习诗文、书画、中医。浑浑噩噩过了一些岁月,后来又教了三年书,终究还是不能闲着。

在他51岁那年,去了上海,开始了他治病救人、悬壶济世的生涯,由于他的经历十分曲折,对医术的磨炼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给病人看病开方后,往往能够一两帖药就能治好,因此人称“曹一帖”,后来又兼着教中医学生的事务,再后来写成《伤寒发微》《金匮发微》两书,再后来他的弟子将他的学术思想和医案整理成《经方实验录》,成为近代中医史上出色的经方大师。


他就是近代名医曹颖甫,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任应秋曾这样评价曹先生,他是“近代一个纯粹的经方家”。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很多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他们的道路往往是崎岖的,但由于他们的坚守,终成一代大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 02:55 , Processed in 0.0864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