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80|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齐鲁医派淄博司氏中医流派个人病案分享——肺癌病的中医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30 11:2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古籍中并无肺癌这一病名, 但与肺癌相似的记载, 散见于 “肺积” 、 “息贲”、 “ 肺痿” 、 “肺花疮” 、 “咳嗽” 、 “痰饮” 、 “咯血” 、 “积聚” 、 “肺痈”、“肺疽” 、 “胸痛” 等病症资料中, 尤与 “ 肺积” 、 “息贲” 相似。 《 素问·奇病论》 : “病肋下满, 气逆,……病名曰息积” , 《 难经》 记载 “肺之积, 名曰息贲, 在右肋下, 覆大如杯。久不已, 令人洒浙寒热,喘咳, 发肺壅” , 较早提出了与肺癌相似症状的病名, 即肺积、 息贲。 宋 《圣济总录》 也对肺积、 息贲有记载, 曰:“肺积息贲气胀满咳嗽, 涕唾脓血”。肺花疮与肺癌亦有许多相似之处, 清 《青囊秘决》谓:“人有久咳之后, 肺管损伤, 皮肤黄瘦, 咽喉雌哑……, 人以为肺中痈也, 谁知是肺痿而生疮乎?此等之症, 不易解救。” 清 《张氏医通》 曰:“阴虚咳嗽, 久之喉中痛者, 必有肺花疮, 难治”。 “癌”作为病名出现, 最早见于宋代东轩居士 《卫济宝书·痈疽五发·一曰 》 :“ 嵒疾初发, 却无头绪, ……”,其中 “嵒”(yan,想来并不是岩石之“岩”) 与 “癌” 通, 但此处所称 疾的症状,于恶性肿瘤并不完全符合, 只是属于用于痈疽五发的一种。 而在其后 150 年, 宋代杨士瀛在 《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卷二十二发癌方论》 指出:“ 癌者上高下深, 岩穴之状, 颗颗累垂 ……毒根深藏, 穿孔透里, 男则多发于腹, 女则多发于乳, 或项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迷” 。这些论述, 与恶性肿瘤的表现极为相似, “癌” 作为病名正式提出。

病因病机:

肺癌的发生, 是在脏腑正气亏损的基础上,外感六淫邪毒, 内伤七情饮食, 或嗜食烟酒辛热之品, 导致肺气宣降失司, 津液不布, 积聚成痰, 痰凝气滞, 血行受阻, 瘀血留结而成。

病能:

《难经·五十五难》 记载:“ ……积者阴气也, 聚者阳气也。 故阴沉而伏, 阳浮而动。 ……积者, 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 其痛不离其部, 上下有所终始, 左右有所穷处。” 清 《医学心悟》 曰:“积者, 推之不移, 成于五脏, 多属血病。”清代何梦瑶 《医碥》 云:“古分积属脏在血分, 聚属腑在气分, 即阴阳之义耳, 不必泥也。”

肺癌III期B中医药综合治疗病案

初诊: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51岁

【主诉】

左肺癌2年余

【病情记录】

患左肺癌2年余,经放化疗、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后,效可,刻下乏力,纳可,无咳嗽及咳痰。

【既往病史】

有糖尿病史2年余。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青霉素及其它药物过敏史。

【切诊】

脉象滑细弱,舌淡苔白腻。

【治疗】

中药处方:

黄芪   50g  党参   15g  太子参  30g  红景天  30g

百合   30g  枫斗   30克  土白朮  15g  茯苓   15g

熟地黄  24g  山萸肉  30g  泽泻   9g   丹皮   9g

天麻   10g  全蝎   6g   五谷虫  15g  蜈蚣(大)1条

黄精   15g  玉竹   15g  山药   24克  焦三仙各 10g

炙甘草  6g   炙枇杷叶 15g  制桑白皮 9g   姜半夏  9g

陈皮   6g

配7付 每日一剂 水煎服 每日两次

二诊:

【病情记录】

患者病情平稳,诉略有腹泻,纳食渐开,脉象滑细弱,舌淡苔白腻。

【治疗】

中药处方:

黄芪   50g  党参   15g  太子参  30g  红景天  30g

百合   30g  枫斗   15克  土白朮  15g  茯苓   15g

熟地黄  24g  山萸肉  30g  泽泻   9g   丹皮   9g

天麻   10g  全蝎   6g   蜈蚣(大)1条  黄精   15g

玉竹   15g  山药   24克  焦三仙各 10g  炙甘草  6g

炙枇杷叶 15g  制桑白皮 9g   姜半夏  9g   陈皮   6g

配7付 每日一剂 水煎服 每日两次

三诊:

【病情记录】

周身乏力,精神可,时有汗出伴烘热,纳可,睡眠可。

【切诊】

脉象弦滑细,舌暗苔薄腻

【治疗】

中药处方:

黄芪   90g  党参   30g  太子参  30g  红景天  30g

土白朮  30g  茯苓   15g  熟地黄  24g  山萸肉  30g

泽泻   9g   丹皮   9g   天麻   10g  黄精   15g

玉竹   15g  山药   24克  焦三仙各 10g  炙甘草  6g

炙枇杷叶 15g  制桑白皮 9g   姜半夏  9g   陈皮   6g

鸡血藤  30g  制菟丝子 15g  补骨脂  15g  金荞麦  15克

配7付 每日一剂 水煎服 每日两次

四诊:

【中医四诊】

刻下症状不显,述有乏力,纳眠可,二便可,面色平顺。脉象细弱,舌暗苔白腻少津。

【治疗】

中药处方:

茯苓   15g  肉桂   6g   川芎   5g   太子参  12g

黄芪   30g  土白朮  15g  炙甘草  10g  当归   10g

熟地黄  15g  炒白芍  20g  炒丹皮  9g   泽泻   10g

山萸肉  24g  菊花   10g  桑叶   9g   生地黄  15g

川贝   15g  百部   10g  北沙参  15g  麦冬   15g

天冬   15g  知母   9g   黄芩   5g   地骨皮  9g

陈皮   10g  青皮   9g   桔梗   6g   桑白皮  10g

北五味子 15g  砂仁(后下)12g  木香   10g  姜半夏  12g

鸡内金  10g  炒枳实  9g   厚朴   12g  水红花子 12g

制鳖甲(先煎)15g  山慈菇  10g  猫爪草  20克  生牡蛎(先煎)30g

冬凌草  15g  焦三仙各 10g  杏仁   6g   炒桔核  15g

配7付 取一剂 浓煎收膏 每日两次

【按语】

​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祖国医学认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乃治疗疾病大法之一,同样适合应用于肺癌的治疗。

扶正培本, 顾护正气

古人认为,“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肺癌的形成被认为是 “正气不足, 而后邪气踞之”所致其过程是正邪双方斗争的过程。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基础,基于此, 古人提出扶正培本的治疗原则。朱丹溪云:“ ……养正气, 积自除。”张元素在 《活法机要》 中指出:“ ……故治积者, 当先养正则积自除。譬如满坐皆君子, 纵有一小人, 亦无容地而去, 但令其真气实, 胃气实, 积自消矣。”而早在《内经》 中就提到了顾护正气的必要性, 大积大聚, 衰其大半而止”。本法可贯穿于肺癌的各阶段。

辨证使用攻补方法

病变早期, 邪气壅盛,正气亏虚不著, 实多虚少, 可以以攻邪为主, 扶正为辅。《景岳全书》云:“凡积聚未久而元气未损者,治不宜缓, 盖缓之则养成其势, 反以难制,以其所急在速攻可也”。

病变后期,正虚明显或虚多实少, 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宜顾护正气,缓消积块,不可急攻。《景岳全书》曰:“若积聚渐久,元气日衰,此而攻之,则积气本远, 攻不易及, 胃气切近, 先受其伤,越攻越虚, 则不死于积而死于攻矣。……盖凡治虚邪者, 当从缓治, 只宜专培脾胃以固其本。”《活法机要》 中说: “实中有积, 大毒之剂治之, 尚不可过, 况虚而有积者乎? 此治积之一端也。 邪正盛衰,固宜详审。”朱震亨在《 丹溪心法》 指出:“凡积病不可用下药, 徒损真气, 病亦不去, 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 则根除矣。”李中梓在 《 医宗必读》 中说:“盖积之为义, 日积月累, 非一朝夕, 所以去之, 亦当有渐, 太亟则伤正气, 正气伤则不能运化, 而邪反固矣。”清喻嘉言更是提出了 “大要缓而图之, 生胃津、 润肺燥、 下逆气、 开积痰、 止浊唾、 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 散火热以复肺之清肃” 的治法, 对后世研究肺癌治疗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总之, 古人认为, 应根据病变发展之阶段, 详审邪正盛衰, 辨清虚实, 以及虚实的多少, 辨证地使用攻补之法。正如李中梓 《医宗必读》 :“初者病邪初起, 正气尚强, 邪气尚浅, 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 邪气较深, 正气较弱, 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势经久, 邪气侵凌, 正气消残, 则任受补。”

本例患者罹患肺癌病,中医称为肺积病,癌症的治疗无论中医或是西医均为难症,个人在临床上处理肿瘤患者较多,认为中西医协作的MDT(多学科会诊)治疗,选择时机,分层,分时段的“围治疗期”治疗恶性肿瘤收到一定临床效果。本例患者为肺癌III期B患者,一般肺癌III期B的中位生存期为4-6个月,本例患者使用中药、节段性放化疗,持续治疗近3年余,基本达到PR和CR的目的,OS明显延长,患者是明显获益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7-30 12:34:06 | 只看该作者
好经验,学习了!
3
发表于 2021-7-30 17:18:49 | 只看该作者
病变后期,正虚明显或虚多实少, 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宜顾护正气,缓消积块,不可急攻。《景岳全书》曰:“若积聚渐久,元气日衰,此而攻之,则积气本远, 攻不易及, 胃气切近, 先受其伤,越攻越虚, 则不死于积而死于攻矣。……盖凡治虚邪者, 当从缓治, 只宜专培脾胃以固其本。”《活法机要》 中说: “实中有积, 大毒之剂治之, 尚不可过, 况虚而有积者乎? 此治积之一端也。 邪正盛衰,固宜详审。”朱震亨在《 丹溪心法》 指出:“凡积病不可用下药, 徒损真气, 病亦不去, 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 则根除矣。”李中梓在 《 医宗必读》 中说:“盖积之为义, 日积月累, 非一朝夕, 所以去之, 亦当有渐, 太亟则伤正气, 正气伤则不能运化, 而邪反固矣。”清喻嘉言更是提出了 “大要缓而图之, 生胃津、 润肺燥、 下逆气、 开积痰、 止浊唾、 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 散火热以复肺之清肃” 的治法,

这些只是经验不是理论。
4
发表于 2021-7-30 17:28:39 | 只看该作者
本例患者使用中药、节段性放化疗,持续治疗近3年余

标也治了,本也治了。
却没治愈。
说明用药不对。
5
发表于 2021-7-30 18:00:22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1-7-30 09:18
病变后期,正虚明显或虚多实少, 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宜顾护正气,缓消积块,不可急攻。《景岳全书》曰:“若 ...


6
发表于 2021-7-30 20:46:15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1-7-30 17:18
病变后期,正虚明显或虚多实少, 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宜顾护正气,缓消积块,不可急攻。《景岳全书》曰:“若 ...

这些只是经验不是理论。
您只是来提出质疑的,这我知道,只是用提醒的方式来督促大家学习,这也知道,感谢您的提醒!  

癌症的产生首先应与癌症相关生理系统生理反应过强有关。
这种相关生理系统生理反应过强会产生物质扩散影响中药症状生理系统的结构,中药症状生理系统又产生新的物质扩散。
这种物质扩散形成的病理信号激活相关物质反应产生癌症。
且这物质扩散形成的病理信号又拮抗免疫生理对癌症消除作用。
也就是中药症状是癌症产生原因部分,中药症状也是拮抗免疫生理减弱免疫生理的原因。
用中药恢复中药症状生理系统的结构,消除物质扩散癌症病理信号,恢复免疫生理对癌症消除作用,就能治愈癌症。
7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21:1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度深蓝 于 2021-7-30 13:20 编辑

”癌症的产生首先应与癌症相关生理系统生理反应过强有关。”不懂不要紧,有个叫“百度”的东西,查一下行不行?
癌症通常都是由内外因促成的:外因: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如烷化剂、酰化剂、镍镉等。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如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亚硝胺类等。物理致癌因素,如电离辐射、热辐射、慢性炎性刺激、异物、创伤。病毒致癌,如RNA致瘤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内因:遗传因素、宿主对肿瘤的反应、免疫监视。
“这种相关生理系统生理反应过强会产生物质扩散影响中药症状生理系统的结构,中药症状生理系统又产生新的物质扩散。”
“中药症状生理系统”不管是用中药症状+生理系统或者是中药症状生理系统,在知网均未搜到相关条目,cnki系统返回“抱歉,暂无数据,可尝试更换检索词。”,请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支持这个观点,请不要自造概念。
“这种物质扩散形成的病理信号激活相关物质反应产生癌症。”
“且这物质扩散形成的病理信号又拮抗免疫生理对癌症消除作用。”
“也就是中药症状是癌症产生原因部分,中药症状也是拮抗免疫生理减弱免疫生理的原因。”
“用中药恢复中药症状生理系统的结构,消除物质扩散癌症病理信号,恢复免疫生理对癌症消除作用,就能治愈癌症。”
应该不是只能您质疑别人吧?请提供相关支持本观点的证据或大样本数据,谢谢!

(真是扯了一手的好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8
发表于 2021-7-30 22:4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7-30 22:59 编辑

由于古代没有科学,古代没有生理学化学物理学,古代没有病理学。
虽然用中药可以治疗治愈一些症状。
但这些中药应用实验,古代并没有理论或科学的解释说明。
就是中药能治愈症状药理原理是什么,古代并不清楚。
古代反而以这些治疗症状经验头脑简单的推导猜测人体生理系统。
至现在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中药技术不同于现代研究的另一体系。
其实古代,现在很多人以为古代头脑简单的推导猜测的人体生理系统就是另一体系都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9
发表于 2021-7-30 22:4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7-30 22:45 编辑

癌症通常都是由内外因促成的:外因: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如烷化剂、酰化剂、镍镉等。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如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亚硝胺类等。物理致癌因素,如电离辐射、热辐射、慢性炎性刺激、异物、创伤。病毒致癌,如RNA致瘤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内因:遗传因素、宿主对肿瘤的反应、


这是外因。人体内的反应是什么。
10
发表于 2021-7-30 22:47:43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1-7-30 17:18
病变后期,正虚明显或虚多实少, 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宜顾护正气,缓消积块,不可急攻。《景岳全书》曰:“若 ...

提供相关支持本观点的证据或大样本数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1 19:37 , Processed in 0.0961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