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竹叶清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和西医 (无内容)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4-7-22 13:51:2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和西医 (无内容)

下面引用由天行健2004/07/22 12:29pm 发表的内容:
5 中药的辨证应用的确可以缓解激素导致的一些阴阳失衡状态,但中药的应用只是亡羊补牢而已,永远是在后面一步,
我看未必"中药的应用只是亡羊补牢"
如果我们知道激素毒副作用,按你说的"药的辨证应用的确可以缓解激素导致的一些阴阳失衡状态",那么补牢防亡羊,又有何不可? 中医不能治未病吗?
22
发表于 2004-7-22 13:57:4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和西医 (无内容)

下面引用由天行健2004/07/22 12:29pm 发表的内容:
中药可以消除激素的副作用这个提法有些言过其实,而中药能否缓解或者逆转激素对器官组织在微观层面上的损伤更是还没有研究过(此仅据我所知而已)。
确实激素损伤靶器官后,中药也很难缓解或者逆转靶器官的损伤,
这也是一些经激素治疗后的病症,中药也难以奏效
23
发表于 2004-7-22 14:05:1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和西医 (无内容)

下面引用由天行健2004/07/22 01:08pm 发表的内容:
激素的应用,就取效而言,效果好坏在靶器官或者靶点的反应是否灵敏,而靶点的反应灵敏与否,似乎和阴阳之间还找不到必然的联系。气虚或者阳虚,应用激素后,因为原本基础代谢就相对慢,所以因激素而导致的机体亢 ...
既然激素的应用导致机体代谢加快,有类温热药作用,
那么激素用在热证上,不犯虚虚实实之戒吗?不应配合中医的清热解毒吗?
24
发表于 2004-7-22 14:40:2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和西医 (无内容)

下面引用由壶中人2004/07/22 12:31pm 发表的内容:
凭一时一事下结论,未必可靠。如20世纪50年代西德生产的“反应停”“特别适合对付妊娠反应”,但却破坏了生命正常延续,“仅在西德就引起近万例畸形胎儿,其它国家也报道了数以千计的病例。”“过去的临床药理实 ...
在激素常用,滥用,不得不用的情况下,至少应面对如何用中医中药对激素减毒增效
25
发表于 2004-7-22 14:52:5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和西医 (无内容)

很高兴有这么多同道能够各抒己见,那么本人提一个看法: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在证和病的认识与运用,我不是尊古崇经者,但是反对离开证来认识中医和中药,否则中医会被进一步边缘化,甚至于消亡。黄连素的确是西药,但是源自黄连、黄芩等;而激素等生化药品或者纯粹的化学合成药品,则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其诞生的着眼点就是病。我们当然可以把化学药品的性能进行四气五味的归纳,但是似乎还不能就因此来按照中医理论来指导运用,因为我们尽管也注重病,但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处于病中的人的证,所以一味人参,既可升高气虚证低血糖患者的血糖,又可降低属气虚证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既可用于胃肠功能低下,又可用于慢支的缓解期。如果说降糖灵可以改善胃火旺盛等高代谢状态,那么是否可用于同样具有胃火旺盛征候的甲亢患者呢?在辨证和辨病的认识、治疗中,会有交叉部分,因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的思维也是有共性的,更何况中西医最终都是作用于人的呢。但是,我觉得不能因此否认事物的特殊性,以及思维中的个性,否认联系和抹杀区别,都是不合适的。
26
发表于 2004-7-24 19:58:2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和西医 (无内容)

中西医各有各的理,依理各有各的用法,
27
发表于 2004-7-24 19:59:1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和西医 (无内容)

衷中参西,共性与个性也可互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4-7-31 20:34:5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和西医 (无内容)

[这个贴子最后由竹叶清心在 2004/08/17 10:15pm 第 1 次编辑]

29
 楼主| 发表于 2004-8-2 11:40:2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和西医 (无内容)

[这个贴子最后由竹叶清心在 2004/08/17 10:16pm 第 1 次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09:17 , Processed in 0.04921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