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8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敬请解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17 19:4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论》第21、22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脉促,教材上解为“脉短促,或有歇止”,老师讲“脉短促”,划掉“或有歇止”;微寒,教材上解为“微恶寒”,老师讲“脉微,恶寒”。不知该取哪种解释?请各位老师解惑,谢谢!
   

            条文记得不太清楚,可能有点出入,见笑!
2
发表于 2003-12-18 22:46:41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敬请解惑

傷寒論:脉來数,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
3
发表于 2003-12-20 16:44:10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敬请解惑

胡希恕先生解脉促为寸浮关沉,与误下之后气上冲之症状相应,当从。
4
发表于 2003-12-21 11:48:23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敬请解惑

下面引用由神农侍者2003/12/18 10:46pm 发表的内容:
傷寒論:脉來数,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
画龙点睛,切中肯綮 ^_^
5
发表于 2003-12-27 23:44:57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敬请解惑

[这个贴子最后由神农侍者在 2005/04/25 11:15pm 第 1 次编辑]

   
伤寒论: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葯湯主之。
脉促者:
误下后,心阳受损也。蓋心主血脉,其阳既伤,则鼓血之力不足以尽其用,故其脉時一止而复来也。
胸滿者:
心阳不足,胸阳不掁,邪陷于胸而致胸滿。
桂枝,性溫、味辛,手少阴心葯。其溫也.补心阳之不足以治脉促;其辛也、解胸中之邪以去胸滿。
白芍,性涼、味微苦,脾肝葯。心阳之所以能長燃不息者,实赖肝木、脾土之所生,木受寒则难于生火矣,故去之。
                     
6
发表于 2003-12-28 00:08:27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敬请解惑


     神农侍者好见解!
7
发表于 2003-12-29 13:35:15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敬请解惑

下面引用由神农侍者2003/12/18 10:46pm 发表的内容:
傷寒論:脉來数,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
欢迎神农侍者先生 --- 來自香港的同行朋友!
8
发表于 2004-1-1 10:17:18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敬请解惑

秦越人先生 您好,祝新年快乐。
9
发表于 2004-1-7 00:06:39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敬请解惑

[这个贴子最后由神农侍者在 2004/07/14 10:39pm 第 3 次编辑]

續《伤寒论》22條:微(恶)寒,桂枝去芍葯加附子湯主之。
微(恶)寒者:非外感表症之恶寒,乃误下之後,伤及脾阳,脾主肌肉,其阳不足则肌肉不溫,感外而覺寒也。                  
附子:味辛、性热,溫脾肾之要葯。以其辛也、补脾阳而不守,复借桂枝鼓动心血之力,帶动附子之热運走全身,達於肌肉以禦寒也o
去芍葯者,以其性涼,恐有土(脾)寒披雪之弊o
10
发表于 2004-7-13 14:16:44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敬请解惑

真是有见解。高。。。。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3 08:39 , Processed in 0.0553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