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吕炳奎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24 09:2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吕炳奎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本报讯 (记者周乙龙)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原中医局局长,离休干部吕炳奎同志(副部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12月10日逝世,享年90岁。吕炳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12月21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吴仪、刘淇为吕炳奎同志送了花圈。伍绍祖、高强、张文康、佘靖、胡熙明、张凤楼、田景福、诸国本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王陇德、朱庆生、郭子恒、李振吉、房书亭、邓铁涛、关幼波等也送了花圈。
  吕炳奎同志1914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嘉定县。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嘉定江南抗日义勇军三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松沪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路南地委军事部长,浙东纵队团政委和团委书记,浙东三东地区工委书记兼海防队政委,四明地委委员兼江防处长,浙东工商管理局局长兼浙东盐管局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浙东北军政托运委员会书记,华中海委书记兼华中海防纵队政委,江南工委副书记,松江地委常委兼副专员、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苏南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江苏省统战部副部长,江苏省卫生厅厅长兼党组书记,卫生部中医司司长、中医局局长等职务。1978年至1982年任卫生部党组成员。他还曾担任过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顾问等职务。1995年11月离休。
  吕炳奎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38年他变卖家产组织嘉定外冈游击队。皖南事变后,奉命赴浙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担任浙东三东地区工委书记兼海防大队政委。海防大队后来发展成为华中海防纵队,是我军最早的海上武装力量。
  吕炳奎同志15岁时拜师学习中医药学,19岁开业行医,具有丰富的中医药知识。解放后长期从事中医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任江苏省卫生厅厅长期间,在南京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医院和第一所中医师资学校,并兼任校长,这所学校培养了200余名中医师资,其中大部分成为全国一流中医专家。办学同时组织编写了27种教材,这是全国第一套系统的中医教科书。调任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工作后,1958年主持起草了《关于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毛主席在报告上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上世纪70年代后期适时提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并存发展的意见。1978年主持起草了以卫生部党组名义报送中央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后来中央以(78)56号文件转发。1982年在湖南召开的衡阳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医院建设及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这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无不浸透着吕炳奎同志的心血。
  吕炳奎同志重视后辈人才的培养,一生桃李满天下。晚年又创办了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积极培养中医人才。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他还十分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今年上半年防治非典工作期间,他主动请缨,并积极运用中医药预防非典的办法,对防治非典尽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由于他对新中国中医事业的突出贡献,他在全国中医界享有崇高的威望。B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4 11:09 , Processed in 0.0542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