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使的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9 06:2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柔弱的白衣天使如何承受“行善之重”

——关于山东小护士徐颖“行善遭遇冷漠”的沉重话题
(2003年9月下半月《知音》   作者:阿宁)
2003年7月7日,山东读者徐颖给本刊编辑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我在卫校上学时受到南丁格尔精神的影响,总想为社会尽点义务。16岁生日那天,我拥有了第一张献血证。此后,我先后无偿献血13次共计3800毫升,还无偿捐献了250毫升骨髓……

“今年6月26日,报社记者执意报道了我的事情,就在见报的当天,山东省立医院护理部主任找我谈话,说我身体差,不适应护理工作,就把我辞退了!很多人对我献血的举动也非常不理解,有的人甚至觉得我的精神有问题,说我有点傻。我不明白自己为社会做贡献,最后怎么会是这种下场?”

徐颖的来信让我们颇感震惊:一个怀着纯洁爱心和崇高理想的年轻姑娘,在奉献一腔“热血”时何以遭遇如此“社会冷漠”?本刊特派记者通过多种渠道,对“徐颖事件”进行了深入采访——

16岁生日那天,献出了“人生的第一滴血”

徐颖1982年出生于济南,爸爸徐和平从市肉联厂退休后在深圳一家公司打工;妈妈李源萍也退休在家。徐颖这个独生女,从小就沐浴着亲人的过多关爱,她性格开朗活泼,整天乐呵呵的。

1997年9月,徐颖考入山东医科大学卫生学校。在担任校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期间,她一直热心于学校的公益活动,深得同学、老师的喜爱。

1998年9月,学校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义务献血,徐颖也走进了献血队伍。班主任说:“徐颖,你不符合《献血法》规定的年龄,现在还不能献。”血站工作人员也说:“小同学,你不仅年龄不到,而且体重也不够,等以后达到了要求再来献吧。”

徐颖一直把这件事搁在心里,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最近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觉得人这一生不能就这么平平淡淡过了就算,我要用保尔的精神鼓励自己,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

1998年10月4日是徐颖的16岁生日,恰巧在这一天,她第一次拿到了身份证。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徐颖决定去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于是,她和一个同学结伴上街,看到一辆流动采血车就走了过去。当工作人员问她的年龄和体重时,她撒谎说自己有18岁了,体重有90多斤,第一次就献了400毫升血。

事后,徐颖为自己的举动感到自豪。她终于在自己16岁生日那天领到了第一张献血证!

1999年4月的一天中午,徐颖和同学到书店去买书,刚巧碰到了采血车。她对同学说:“我们去献血吧。”话音未落,她就不由自主地向采血车走去。徐颖这一次献出200毫升血之后,就多休息了一会儿。等她们回到学校时,班主任老师看到徐颖脸色苍白,就问她们干什么去了。和她一起去的同学就如实“招供”了,并说徐颖经常去献血。班主任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就打电话让徐颖的父母把她接回家调养。

在父母的追问下,徐颖如实交代了自己半年内4次献血的事,父母既心疼又气愤,开始轮番做她的思想工作。爸爸说:“闺女,你做好事我们不反对,但任何事总得有个度,献一两次就行了,哪有你这么不要命的?”妈妈说:“我们养大你多不容易呀,人又不是造血机器,你献了那么多血,还不把人抽死呀!”他们搞不明白,平时聪明伶俐的女儿这样做到底图个啥?他们反复地问女儿:“你是不是厌世了?是不是不想活了?”

徐颖辩解说她只是想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父母就说她天真幼稚,唱“高调”。他们从下午5点多钟开始,一直唠叨到晚上,希望女儿以后不要再干这样的傻事了。父母的话说了一大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女儿好。最后,妈妈把一碗桂圆红枣汤端到徐颖跟前,心疼地说:“多吃点,好好在家里调养几天再去上学……”

她无偿献出骨髓,受助者家属却不见了踪影

1999年8月2日,徐颖被学校派到济南齐鲁医院普通外科实习,她每天的中午饭都是从家里带来的。有一天,徐颖提着饭盒上班时,在楼梯的拐角处被人撞了一下,她的午饭洒了一地。快到吃午饭的时候,一个青年人拿着盒饭找徐颖来了。徐颖一看,正是早晨撞了她的小伙子。他自我介绍说:“我叫胡亮,在医院照顾住院的爷爷。这份午餐,就算我赔你的……”徐颖盛情难却,就接受了。因为都是年轻人,他们聊着聊着就熟悉了。

在实习期间,徐颖又偷偷去献血。胡亮知道后感动地说:“你这么有爱心,我自愧不如。”此后,他天天给徐颖送好吃的,他每次都说:“让我为你献点爱心吧!”

徐颖有点生气地说:“我为社会献爱心,是不图回报的;你为我送饭,恐怕是带有个人‘目的’吧?我能做的事,你一个男子汉也可以做到。”听了徐颖的这番话,胡亮顿时面红耳赤。此后,他再也没有找徐颖了。

2000年4月,徐颖毕业后被推荐到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门诊当护士。有一天,胡亮托一个朋友给徐颖转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徐颖,我从撞了你的那天起就喜欢上你了,但我是一个白血病患者,既不能表白这份感情,也不可能像你那样去献血。如今,我正一步步走向死亡,你能原谅我吗……”

徐颖立即与胡亮取得了联系,得知他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是家里的独生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骨髓可供移植,家人也无可奈何。胡亮不愿意在医院里走过最后的人生时光,就躲到青岛等地游玩去了。

2000年6月,徐颖利用休息时间赶到青岛,把胡亮接回济南治疗。看着胡亮被病痛折磨得日渐消瘦的脸庞,看着他那绝望而又不愿放弃的眼神,看着他的家人为了寻找骨髓而四处奔波求助……徐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楚,她想自己毕竟和胡亮相识一场,除了捐出骨髓,她不知道还能为胡亮做些什么。在徐颖的主动要求下,医院给她做了骨髓配型检验,结果与胡亮的骨髓半匹配,主治医生说可以做骨髓移植。

得知找到了和儿子匹配的骨髓,胡家人喜出望外。胡家向徐颖保证,不管成功与否,都会给她一定的经济补偿。徐颖却拒绝接受补偿,她说:“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需要我的骨髓,我也会捐的,何况我和胡亮还算认识呢。”徐颖只向胡家提出了一个要求:瞒着她工作的医院,瞒着她的家人。

徐颖的举动也感动了胡家人,他们除了言语上的谢恩之外,还买阿胶补血膏给徐颖服用。

8月8日,差两个月才满18岁的徐颖瞒着单位和家人,独自走进了医院的手术室。医生在她的后背上先后扎了40多针,一共抽取了250毫升骨髓血。麻药过后,徐颖感到那种钻心的痛深入骨髓,她独自躺在病床上,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她痛得咬紧牙关忍着,最后连被单都咬破了……

徐颖捐献骨髓后本应住院休息15天,但她第3天就坚持出院了。在徐颖住院的3天时间里,胡家人只是给她送过饭,再也没有给她买补血膏了。徐颖要出院时,他们甚至连送一送都没有,只是反复说:“胡亮的命全靠你了……”事后,一个护士向徐颖述说胡家曾向医生抱怨为什么不多抽一点,当医生说再多抽她的命就没了时,胡家却要求医生早日安排第二次骨髓抽取。

8月20日,就在徐颖准备第二次捐献骨髓时,胡亮突然不治身亡。从此以后,胡家人消失得无影无踪,连给徐颖的电话问候都没有。一位知情朋友为徐颖鸣不平,说胡家太不近人情了,他们的做法只能让好人感到寒心,这以后好人还怎么做呢?

徐颖却说:“我本来就不图他们回报什么,也不希望他们来找我,这件事还瞒着我妈呢!”

在以后的日子里,徐颖依然以一颗火热的心面对社会。每次走到街上,她只要看见采血车,就会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我的行动感动了别人,最后凝聚成全社会的行动,那这种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

“爱献血的白衣天使”何以被医院辞退

2002年6月,山东二院准备裁减护理人员,徐颖考虑到自己还没有拿到护士“上岗证”,就主动辞职回家,一心一意搞学习。年底,徐颖报名参加高级护理专业的自修考试时才知,考生必须有工作单位才能报考。

2003年3月29日,已经拿到了护士“上岗证”的徐颖,被介绍到山东省立医院工作,在血管外科当一名临时护士。医院护理部让她先在病房干,待试用3个月后,医院再根据她的工作情况决定是否聘用。

4月初的一天,徐颖和一个同事去逛街。当徐颖看到一辆采血车时,她对同事说:“我想去献血。”

徐颖转身就上了采血车,同事到采血车上一看,徐颖正坐在那里献血!徐颖从车上下来之后,同事不解地说:“你的脑子是不是少根筋啊?我们工作这么累,身体本来就吃不消,你还跑去献血!”徐颖脱口而出:“反正已经习惯了……”

5月初,徐颖写了要求去抗非典一线的申请书,当她的“请战书”被退回后,她又满怀热情创作了两首歌,《真爱永存》和《跟着真爱走》,献给抗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

5月12日,徐颖在医院举行的茶话会上演唱了这两首歌,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受到了感动。

5月24日,徐颖又偷偷跑去献血400毫升。济南电视台记者得知她献了这么多血,就问:“在抗非典时期,大家都在想办法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你为什么要接连去献血呢?”徐颖说:“我没考虑那么多,我认为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徐颖谈了一个男朋友,两人相处得还不错,他一直不知道徐颖献血的事。6月19日,已经连续上了两个夜班的徐颖和男朋友闹了点小别扭,就“怄气”没有吃午饭,结果体力不支,晕倒在护士值班室里。当时,血管外科有40多个病号,一般只安排一个护士上夜班,工作量可想而知。徐颖发生晕倒的事情后,护理部考虑到徐颖可能身体瘦弱和劳累过度,就把她调到工作量相对轻松一点的内分泌二部工作。

6月21日,徐颖上街时又去献血200毫升。至此,徐颖在4年多的时间里,累计献血总量达3800毫升。晚上,男朋友终于知道徐颖献血的事,他十分心疼地说:“你以后想献血时就让我代你去献,你这么连续献血,身体怎么能吃得消呢?”见男朋友这么说,徐颖答应,以后去献血时,把间隔时间拉长一些。

6月23日,徐颖到内分泌二部上班。次日,《济南时报》记者黄智义来到医院采访徐颖献血的事迹。徐颖没找到护士长边丽香,就去征求主任的意见,主任同意她接受记者采访,并让她向边护士长汇报。

徐颖和记者谈了20多分钟,随后又回到病房上班。她见到边护士长后,还汇报了记者采访的事。当时,边护士长并没有说什么。但随后发生的事使徐颖感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当一个病号向徐颖询问药怎么吃时,徐颖就跑去问医生。医生还没回答,边护士长就开腔了,她说:“这种事以后不要问医生,自己去看医嘱。”第二天,当另一个病号问徐颖为什么他的血糖那么高时,徐颖解释说:“这个结果是机器测的,又不是我们编的。”边护士长听到后,认为徐颖回答得不妥当,并批评徐颖对病人的“态度不好,嗓门大”,徐颖满腔委屈。

26日,《济南时报》以《爱献血的白衣天使》为题,报道了徐颖的事迹。当天,边护士长就让徐颖到医院护理部去报到,她对徐颖说:“你不适合在我们科里工作,如果继续呆下去,对你自己和对病号来说都不好!”

当徐颖来到护理部时,解晨主任对她说:“你的身体太差,不适合干护理工作,病人需要的是像母亲一样可以呵护、照顾他们的护士,而不是像你这样弱不禁风的护士,你回家休息去吧。”

徐颖说,就在护理部辞退徐颖的前一天,她已经在医院做了心电图、血常规、血糖、尿常规等几项检查,结果都正常。这说明她除了看起来瘦弱一点外,她的身体并没有问题。所以,徐颖认为自己被辞退的原因是自己“不该出这个风头”,说穿了都是因为爱献血惹的祸!

爱心女孩难以承受的“行善之重”

徐颖虽然在山东省立医院干了不足3个月时间,而且还是试用期,但她仍受到了不少病号的好评,一些病号还在病房的留言簿上表扬了徐颖,护理部在辞退她之前,也一直都在肯定她的工作。

徐颖觉得这次医院让她“下岗”,是对她热心行善的打击。她闹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她说,如果自己在其它方面受点委屈还可以接受,可是她不能失去心爱的护理工作!徐颖百思不得其解:她向社会献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为什么得不到社会的关爱?

徐颖“回家休养”后,最着急的就是她妈妈了。见报那天,邻居拿着报纸给李源萍看。看到女儿不仅偷偷献血而且还献了骨髓,她当场就气晕了。邻居劝她说:“事已至此,你生气也没用了,徐颖这孩子没坏心眼,就是太天真了、太幼稚了,这样献下去那还不要了孩子的命吗?”邻居七嘴八舌给李源萍出主意:把徐颖看紧点,不要轻易让她出门了。

26日晚上,李源萍又把女儿狠狠地数落了一顿,她说:“你1.65米的个头,体重还不到41公斤,身体瘦,脸色又不好,这都是因为血抽多了的缘故啊!你这么热衷于献血,是不是上瘾了?着魔了?”唠叨一宿后,李源萍又忙着为女儿买桂圆、红枣,熬稀饭给女儿补身体。李源萍还安慰女儿说:“这种事也不能全怪你,我认为血站也有责任,他们应该一眼就能看出你身体不行、体重不够,他们接受你献血,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徐颖说不过妈妈,委屈得直掉眼泪,李源萍唠叨说如果不是因为献血弄坏了身体,也没有这么多事。如今家没成个家,工作没个工作,总不能靠父母养一辈子吧?

7月9日,李源萍去省立医院护理部为女儿说情。她说:“你们不要徐颖了,是不是她工作上出了什么错呢?孩子社会经验少,虽然看起来瘦些,但挺有劲,也热爱护理这个职业……”

解主任说:“孩子各方面都好,工作上也没出什么差错,就是工作不泼辣。”她还说,徐颖长得挺漂亮的,准备把她安排到医院老干部体检中心工作。可是,徐颖这一等却并没有等到下文。徐颖几次去问,得到的回答都是“回家等通知”。有一次,解主任明确地对徐颖说:“你即使干满3个月,我们也不会聘用你的。”

7月21日,本文编辑就“徐颖行善遇冷漠”这个沉重话题电话采访了与徐颖打过交道的有关人员——

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张丽说,徐颖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工作认真、勤快,挺喜欢护理工作的,与医生、病号也很容易相处。

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的医生辛绍伟对徐颖的评价是:她的工作能力还行,性格也挺好,与医生、病人的相处也很不错,就是身体看起来弱了点。

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二部的边丽香护士长说:“我们这里病人多、活杂,和血管外科一样又忙又累。徐颖虽然工作认真、主动,但她身体弱,适应不了我们这里的工作。”记者问,徐颖只工作了3天时间,难道就能判断她不能适应这里的工作吗?边护士长说,徐颖体重才80多斤,却献了那么多血,她看起来就挺弱的。

山东省立医院护理部解主任说,徐颖只是临时到医院帮忙的护士,医院和徐颖之间还没有签聘用协议,不存在“下岗”一说。她认为徐颖献了十几次血,身体太弱,不能适应护理工作。她还说社会上的就业渠道很多,徐颖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找工作。记者提出,在徐颖的献血事迹见报之前,医院并不知道徐颖献了那么多血。徐颖在比较累的血管外科干了两个多月,也没有说她身体弱。但是,解主任否认辞退徐颖与献血有关。

记者了解到,因徐颖性格开朗,许多病号喜欢和她交流。一个病号说:“病人的心情比较沉闷,徐颖却能够带来欢乐,听说她被辞退了,我们很难过……”

与此同时,记者就“徐颖事件”采访了有关专家。一位社会学人士说:徐颖从16岁开始共计献血13次3800毫升,这个量是很大的。我们除了肯定这孩子的奉献精神外,同时应该为此感到痛心!徐颖“只想做一些对别人有意义的事”,但她过多地承受了生命之重,她还是一个花季女孩,正处于需要社会关爱的年龄。尽管医院从工作的角度考虑辞退她的做法无可非议,但从更高的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对这个充满爱心的善良女孩进行保护,对她更宽容善待一些,不能让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孩独自扛起“行善之重”。

一位青年心理学家说,如果血站明知徐颖过量献血而采血,这种行为就太不应该了。我们不能因为救助一部分人,而使另一部分人受到伤害,更不能践踏徐颖这样的爱心。他表示,徐颖这种牺牲自己身体的献血方式并不值得公开赞扬和提倡,反而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反思。可以说,徐颖无愧于社会,但社会有愧于这个爱心盈盈的孩子。

目前,徐颖正待业在家,每天忙于找工作。妈妈的唠叨依旧,她的那份热心也依旧。对于徐颖今后的命运,本刊将继续予以关注。我们也希望读者参与“徐颖行善遇冷漠事件”的讨论。

编辑/罗志松 Luozhisong@zhiyin.com.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4 05:25 , Processed in 0.0938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