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金亮应用香附对药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6 13:3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附,药取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其味多辛能散、微若能降、微甘能和。其性宣畅,性平不寒,芳香走窜,为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气分主药,兼通十二经气分,为舒肝解郁、调经止痛之良药。李时珍称它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陈金亮教授为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副院长兼肌萎缩专科主任,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多年应用香附治疗胃肠、肝胆、男科、妇科、情志病等疾病,收效颇著,尤其善用香附对药治疗胸腹病。笔者作为学术继承人,长期侍诊,现总结老师经验如下。

  香附、白术

  香附理气化滞,白术补益脾胃,燥湿和中;二者配伍,使补而不滞,用于治疗脾虚气滞之脾虚食少,不思饮食,腹胀泄泻等症。如《明医杂著》香砂六君子汤。

  香附、白芍

  香附疏肝理气止痛;白芍柔肝养阴、缓急止痛。二者伍用,有疏肝、养阴、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之胸胁隐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者。如白芍香附汤、《审视瑶函》四物补肝散。

  香附、柴胡、郁金

  三味药入肝经,均有疏肝理气之功,伍用则有疏肝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情志不舒、胸胁及胃腹胀痛等症。如柴胡疏肝散。

  香附、川芎

  香附行气开郁,为“气中之血药”;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为“血中之气药”,二者伍用,开气血之郁滞。统治六郁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如越鞠丸。还用于气滞血瘀之心胸、胁、腹痛,如香附汤。

  香附、当归、艾叶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三药共用,共奏补血、散寒、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肝郁、寒滞肝脉之胁肋胀痛、经水不调、经闭痛经;或宫寒不孕、小腹时痛、腰酸带下等症。如《审视瑶函》顺经汤。

  香附、高良姜

  香附理气活血、调经止痛;高良姜温中散寒、降逆止痛。高良姜得香附,则散寒祛郁;香附得高良姜,则行气散寒。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肝胃、气滞不行之胃脘疼痛、喜温喜按者。如良附丸。

  香附、木香

  香附疏肝理气,木香行气止痛,兼能醒脾温中。二者相须为用,使疏肝调中、理气止痛之功效增强。《医方集解》言:“木香,香附行气之药,能通三焦,解六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乘脾引起的疼痛,尤其宜于胃肠气滞、胃脘疼痛、肠鸣腹痛等症。

  香附、苏梗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苏梗理气安胎、宽中除胀、和胃止呕。二药伍用,其解郁止痛、消胀除满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腹胀满、娠妊呕吐、腹胀等,如《局方》香苏散、安胎方药《中藏经》铁罩散。

  香附、砂仁

  砂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与香附相配治一切气疾之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如局方快气汤。

  香附、乌药、小茴香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行血分,功擅理气开郁;乌药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专走气分,长于顺气散寒;小茴香性温理气和胃、散寒止痛。三药配合,有理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下焦、寒侵肝脉、寒疝腹痛,或气血不和之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泻下、里急后重等症。如加减天台乌药散、小乌沉汤。

  香附、延胡索

  香附走气分,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延胡索走血分,活血祛淤、行气止痛。二者伍用,共奏肝解郁化淤、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血淤之胸胁胀闷不舒、乳房胀痛、疝气疼痛以及痛经等。

  香附、贝母

  贝母清热化痰散结,二者配伍,具有解郁散结、清热化痰之功。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肝胃气滞、乳房结块、胸胁胀痛、乳痈、肺痈等症。(胡军勇 河北以岭医院)
2
发表于 2014-1-16 18:22:43 | 只看该作者
好经验!有香附 厚朴 使君子在小儿消化系统的应用多常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6 16:06 , Processed in 0.0494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