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宵圆圆寄团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4 19:3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月十五闹元宵,越闹越热闹。赏花灯、舞巨龙、玩狮子、走高跷、耍早船,各种民间文艺活动荟萃,一派天下太平之象。不管怎么“闹”,少不了吃元宵。

  民俗渊源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农历新年中的又—个高潮,也是—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这天,全国从城市到农村,自白天至夜晚,时时处处呈现片热闹场景,—派欣欣向荣之气象。民间把这一系列喜庆活动称为“闹元宵”,“闹”就是玩、耍,喻“尽情”之意于其中。

  据说,闹元宵起源于汉文帝时期,是对扫除吕氏政权、国家再现太平景象的庆贺。后来这一节日规模越来越大、喜庆形式越来越多,与历代统治者接受这一启示,力图表现与民同乐、粉饰天下太平的思想有关。因正月又称“元月”,夜晚观灯是活动的高潮,“夜”同“宵”,故就有了“元宵节”之说。中国的传统节日除玩之外,就在“吃”上做文章,几乎每个节日都有代表性食品。元宵节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就有了代表这个节日的特色食品——“元宵”。

  至于“汤丸”、“圆子”、“团子”、“汤团”、“糖圆”等众多的别称,大都是不同地域按照其形状、原料、制法、吃法等特点命名的。

  养生之道

  元宵对人体有滋养保健作用,是一种高热量的食品,这与它作为面料和馅的原料有关。

  糯米又称“江米”、“元米”,为“脾之谷”,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元素。同时它还具有补中益气的药用功能,对消渴尿多、自汗、便泄的治疗有效。

  在中医运用中,《本草纲目》用它治自汗不止、虚劳不足,《三因方》用它治三消渴利,《经验良方》用它治下痢禁口,《摄生方》用它治腰痛,《圣惠方》用它治胎动不安、时时腹痛,《普济方》用它治小儿头疮及肥疳疮。李时珍综合各家之说,总结了它有“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豆疮”的五大功劳。

  作为元宵馅的食物,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脑的正常思维,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发挥等,无不与糖有密切关系。同时糖类也具有益气、缓中、化食的作用,对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腹痛厌食、疮疡溃烂的病态表现有防治或辅助治疗效果。

  至于咸味元宵馅中肉蛋鱼菜类的营养和药用效果,也各具千秋,均能体现出以益人为主的价值。

  元宵把主副食巧妙连为一体,食元宵喝汤又有“原汤化原食”之长。节日吃出点祥和气氛,平时间或换换胃口,也不失为一种对饮食美的品味。(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4 21:32 , Processed in 0.0477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