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五积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新解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09-7-2 16:10:0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新解

豆豆
152
发表于 2009-7-2 19:39:2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新解

153
发表于 2009-7-14 16:46:2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新解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01/17 03:21pm 发表的内容:


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仲景《伤寒论》  
2.       吴生元、吴元坤《吴佩衡医案》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11.47-48。
谢谢提供分享。
154
发表于 2009-9-5 19:51:3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新解

很想学习
155
发表于 2009-9-6 08:24:1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新解

我也想看看
156
发表于 2009-9-6 23:26:0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新解

呵呵,无耻
157
发表于 2009-9-13 16:07:5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新解

huifu

-=-=-=-=- 以下内容由 lgxacn2009年09月13日 04:09pm 时添加 -=-=-=-=-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5/01/17 04:23pm 第 1 次编辑]
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仲景《伤寒论》
隐藏: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剂组成,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为少阴病兼太阳表寒证的主方。自古以来被用于阳虚感冒,特别是高龄患者感冒的治疗,后世加减变化扩大了应用范围,现举例如下。
1 痹证 痹证是人体机表感受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筋骨、肌肉、关节等外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的病证。其寒邪重者,疼痛剧烈,甚则痛如锥刺为痹痛,临床上用本方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温经散寒止痛,祛风除湿,合而用之,则寒湿得除,气血通畅[1],通则不痛。
2 少阴咽痛 始因受寒起病,恶寒、咽痛不适,误服苦寒清热养阴之剂后转成危证。兼头痛如劈,恶寒发热、体痛、咽痛、水浆不能下咽,痰诞涌甚。咽部红肿起白泡而破烂,舌苔白滑,脉沉细而兼紧,不渴饮。此系寒入少阴,误用苦寒清热,致便阴邪夹寒水上逼,虚火上浮,少阴虚寒,经络凝滞不通所致。取扶阳祛寒,引阳归舍之法,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方中附子扶阳驱寒,麻黄开腠理,散表寒,得细辛之辛温,直入少阴以湿散经脉寒邪,并能协同附子纳阳归肾,邪去正安,少阴咽痛自愈。
3 少阴头痛 起初因受寒而起病,又误服辛凉之剂未效,病经十余日,头痛如劈,热不可忍,午后则恶寒体痛,脉沉弱无力,舌苔白滑而不渴饮。此乃寒人少阴,阻碍清阳不升,复以辛凉耗散真阳,正虚阳弱,邪正相争,而成少阴头痛,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以辅正除邪,温经散寒。组成:附片、干姜、甘草、麻黄、细辛、羌活[2]。治之头痛自愈。
4 过敏性鼻炎 属中医“鼻鼽”范畴。多见于季节性鼻塞,鼻痒,流清涕。喷嚏连作,受寒则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此为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日久可伤及阳气,加之风寒外侵,鼻窍失司而发,治宜辛散寒邪,益气固表,本方中麻黄,细辛发散风寒,宣通肺窍,附子温肾助阳,加防风,蝉衣祛风止痒,辛荑辛温而善通肺窍,黄芪益气固表,则卫表固,风寒祛,鼻窍自通。姜春华临床经验:“温阳益气药有兴奋中枢神经和调整内分泌的功能,保护和促进免疫机能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5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具有病情顽固,反复发作加重的特点。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冬春发作频繁,症见咳喘气急,动则加剧,甚则不能平卧,痰多稀白,胸闷如窒,倦怠乏力,手足不温,鼻流清涕,恶寒头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拟温阳宣肺,化痰平喘,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因阳虚正衰,正不胜邪,故喘咳而不愈,复感风寒束肺,宣肃失司,且寒邪伤阳,阳气益亏,摄纳无权,以致出现内外合病,虚实夹杂之证,表邪不解则阳气难复,故用本方加味以达温阳解表,宣肺平喘。
6 心血管系 如心动过缓属于心悸范畴 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心率在50次/分以下,脉沉细缓,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舌底脉络迁曲,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丹参、淫羊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3],心动过缓总因阳虚瘀阻而致,而本方意在补火助阳散寒,淫羊藿助附子补肾壮阳,同补心肾之阳,活血祛瘀通络。本方加减还可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风心病、过敏性休克等[4]。
讨论 综上所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应用广泛,且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在药理研究表明,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可兴奋肾上腺素神经而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附子强心,增强冠脉血流量,从而使心率加快;细辛含甲基丁香酚挥发油,辛香走窜,有升浮之性,内可上行,横走通行全身之气,又辅附子温肾扶阳;外可温散风寒,又入肾纳气,为治喘咳之要药,共同温经达表,扶正祛邪。
此一方多用,是仲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指导思想的延伸。经方依证而立,方证相对应,方与证之间的契合点的病机。同一病理机制下可见到不同的临床症候的体现,即《伤寒论》精辟之一。
参考文献
1.       向开维 麻黄附子细辛汤应用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46。
--------------------------------------------------------------------------------

2.       吴生元、吴元坤《吴佩衡医案》[M]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11.47-48。

  




欢迎访问临床中医论坛 
http://www.linchuangzhongyi.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00:37 , Processed in 0.05178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