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气虚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5-2-5 18:50:52 | 只看该作者
心脉”是不是指心主血脉,即全身的脉?还是“心经”的脉?
32
发表于 2015-2-5 19:2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2-5 20:09 编辑

除了沿用张仲景的温阳利水法,用真武、附子汤外,现代扩展防己黄芪汤的应用
33
发表于 2015-2-5 20:08:05 | 只看该作者
除了沿用张仲景的温阳利水法,用真武、附子汤外,现代扩展防己黄芪汤的应用

点评

请先生就上述几条发表高见,不管是批评还是哂笑,都欢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5 21:47
34
发表于 2015-2-5 21:46:0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2-5 18:26
非常愿意与先生交流。
     牵一发而动全身。
     心的虚证,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心阴虚 ...

您考虑的全面,可是这些要求对我来说过高,呵呵。

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证,四个虚证、水气凌心、心血瘀阻。
    以心衰为例,心力衰竭是一个多原因、多环节、多器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医辨证论治中,心气虚究竟出现在哪个病因、什么环节、那几个器官病变的哪一个阶段?这是必须搞清楚的。

------------------------------------------------------
中医病理研究应该就是研究这些内容的,我不了解,九十年代再《中医杂志》上见到过脾气虚研究的论文,没有细看,因为细看也看不懂,只是知道个信息,中医研究有这个方向的。这些年过去了,应该有相应的成果吧?

    心力衰竭的辨证治疗中,心阴虚、心阴虚、心血虚都能够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唯独心气虚找不到心肌收缩无力的证据与相符合的临床表现。因为,在心衰心肌收缩无力发生之前是心肌肥大,收缩力增加!而一旦到了心肌收缩无力,就出现肺水肿、肝、胃肠瘀血等等病理变化,心气虚的情况很少能够表现出来,我不敢说没有。
-----------------------------------------------------------
“心气虚”病理研究,在网上一搜,有许多标题,看来研究中医者重视这个内容。我没看,因为看也不懂。
临床和病理研究有距离,临床用药,毕竟以经验指导为主,用疗效观察的方法来验证疗法。中医的辨证论治,现在的模式大体是: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分型、经验方加经验药,在辨证论治时,现代的中医对症状的辨析,常常把中医、西医的症状学知识结合起来使用的。比如,心衰病人,出现脘腹痞胀,因为是在心衰这个范围内,医生很容易想到利水。胃肠病人腹胀,医生也不会考虑利水。我以前说,有了西医以后,中医的临床水平提高了,这也是个例子。

病理研究是进一步的事,如果先生想探讨病理研究,我就懵了,呵呵。我能讨论的只是心力衰竭能够归到中医的“心气虚”里,现在看来,有许多临床资料支持。前几天,新闻里还报道了一个治心衰的新中成药,我转到中医药动态栏里了。


35
发表于 2015-2-5 21:47:25 | 只看该作者
hgfjkl 发表于 2015-2-5 20:08
除了沿用张仲景的温阳利水法,用真武、附子汤外,现代扩展防己黄芪汤的应用

请先生就上述几条发表高见,不管是批评还是哂笑,都欢迎!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07:15:4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2-5 13:46
您考虑的全面,可是这些要求对我来说过高,呵呵。

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证,四个虚证、水气凌心、心血瘀 ...

         谢谢先生关注。
      心气虚与心力衰竭、心肌收缩无力之间的关系?肯定有关系,这个关系在哪个阶段出现,非常重要,是单独出现,还是伴随着其他器官系统病变同时出现?这也是中西医融合应该解决的问题。
      心肌收缩无力,是西医学概念,心肌收缩无力可以出现在: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心肌炎、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心力衰竭等等疾病中。
       心气虚还包含着许多中医学中的神志障碍。
       心气虚的西医学解读,绝不能与心脏、心力衰竭、心肌收缩无力等同!有一定的关系,绝不等同。

点评

心肌收缩无力,是西医学概念,心肌收缩无力可以出现在: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心肌炎、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心力衰竭等等疾病中。 心气虚还包含着许多中医学中的神志障碍。 心气虚的西医学解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7 16:04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07:33:15 | 只看该作者
             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中的方剂。
         防己黄芪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效。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风水、风湿而兼表虚证者。
         功    用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07:4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2-5 23:46 编辑

       风水相关条文:《金匮要略•第十四水气病脉证并治》。
1条,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2条,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
3条,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4条,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痠,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
22条,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23条,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07:55:28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医理论中,防己黄芪汤与心气虚有没有关系?补气、益气,是不是一定是“补心气、益心气”?值得商榷!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08:39:2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以下再讨论心力衰竭或者心肌收缩无力与心阴虚、心阳虚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15:16 , Processed in 0.0500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