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3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直内文艺复兴公谕大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9 21:3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直内文艺复兴公谕大纲
         [China Renaissance Vocation Brief]
           2009年8月18日 22:41:18-2:17:13初成
            2009年8月19日 19:25:47-20:20:28修改
    一、天下文化通览
   自古有文化大省者五,一曰河南,盛自虞夏,汉为豫州,今所谓安郑[俗误埃及]文明是也;二曰陕西,盛自秦汉,汉为雍州,今所谓韩雒[俗误希腊罗马]文明是也;三曰山东,盛自齐鲁,汉为兖州,今所谓益都[俗误印度]文明是也;三曰直隶,盛自燕赵,汉为幽州,今所谓直内[俗误中国]文明是也;四曰藏北,盛自大夏,汉为条支,今所谓波斯[俗误墨西哥]文明是也。当今天下,学术宗胡,文物古迹,面目全非,学科千类,龃龉参差。宜整合统编,为纵横之分:纵学,曰古学[俗曰过去学]、今学[俗曰现在学]、后学[俗曰未来学];横学,曰天学,曰地学,曰人学。
    二、直内沿革通史
    我直内[China]国,尧舜属北岳,三代为幽西冀北,战国曰燕,秦隋为上谷、广阳、渔阳、涿郡、常山、河间诸郡,唐宋为河北范阳节度、幽州都督,辽曰南京,金曰中都,元曰大都,明清曰直隶,民国历中华帝国、大清帝国、直系民国,今曰直内匹夫部落[自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在直隶之内,故名直内;北有上谷,东衔潦渤,西临易水,南吞恒山;怀易蓟,据长城,伏驿道,都居庸;天下之大国也。
    三、天下近代形势
    二战之后,天下裂为大国十三:末日汗[United State of America,俗误北美]、肖氏末日汗[United State of South America,俗误南美]、福建部落[Union of African Republics,俗误非洲]、白狄内省[British Common Wealth of Nations,俗误不列颠]、甘地内卫[United State of Scandinavia,俗误斯堪地纳维亚]、肃卫部落[Union of Soviet Republics,俗误苏联]、雍坡[United State of Europe,俗误欧罗巴]、突厥[Turkey,俗误土耳其]、安卞部落[Arabian Federated Republics,俗误阿拉伯]、龟兹部落[Greece Federated Republics,俗误希腊]、益都部落[India Federated Republics,俗误印度]、直内部落[Union Republics of China,俗误中华民国]、岬阪[Japan,俗误日本]。当此之时,直内地界,尚大于今。当今天下,三百余国[恕不赘述],乱世纷争,胡羌当道,末汗[商曰大夏,元曰花剌子模,明曰撒马儿罕,今曰末日汗,俗误美国]为霸。依据文化种俗,可分九域:曰戎[North America]、曰羌[South America]、曰肃[Russia]、曰雍[Europe]、曰燕[Asia]、曰兖[Iran]、曰福[Africa]、曰嵎[Australia]、曰台[Atlantic]。
    四、直内励志图强
    泱泱大清,二十三省,子孙所居,不足一省。民国以来,四夷乱华,天下各省,悉为胡征。中华万民,生灵涂炭,外受欺凌,内保直隶。凄凄直内,几为屠戮,义党英烈,血守此墟。维国之初,沾沾自喜,缺土之省,伪为天下。闭关锁地,欺世盗名,沐猴而冠,愚痴百姓。改革开放,人云亦云,投石问路,步履为艰。虽通疆外,无以自立,民如鱼肉,受制于夷。以人为范,可以自强,以史为鉴,可以图强。自强者立,图强者达,知彼知己,天下为一。不息华人,振臂励志,幽幽燕地,东山再起。彼羌彼胡,还我山河,我兄我妹,复我家国。
    五、天下种族分布
    秦汉以来,天下人种,分为五族:一曰国种华夏族[俗曰黄种人],二曰胡种赤狄蚩尤族[俗曰红种人]及胡种长狄[俗曰巨人],三曰羌种白狄炎帝族[俗曰白种人],四曰蛮种盘瓢族[俗曰黑种人],五曰倭种矮人侏儒族[俗曰矮黑人]。当今种族,分布错乱,南方福州曰蛮,西方戎州、及北方肃州曰羌,西南羌州、及东方兖州曰翟,中方雍洲曰戎,东北燕州曰夏、嵎州曰倭。
    六、直内文艺宗旨
    复国疆必先平天下,平天下必先强国族,强族国必先壮众志,壮众志必先开民智,开民智必先通文艺。文化艺术,是为文艺。志记[俗曰文学]曰文,教育曰化,绘乐[俗曰美术戏乐]曰艺,工技[俗曰科技]曰术。当今国文,或喑口实,或剽赘腻;当今国化,或学无用,或缚手足;当今国艺,或浸淫靡,或汲陈酿;当今国术,或饰图纸,或乞牙秽。问责于心,是为做人:思责于行[俗曰意识为言行负责],行责于实[俗曰言行为现实负责],实责于史[俗曰现实为历史负责]。人生在世,当立三观:私曰人生观,疆曰天下观(俗误世界观),贤曰历史观。脱俗于世,是为做事:文拔于庸[俗曰文学当脱离庸俗],教拔于范[俗曰教育当脱离世俗],术拔于陋[俗曰学术当脱离习俗],艺拔于媚[俗曰艺术当脱离媚俗],政拔于利[俗曰政治当脱离低俗]。

    希望同意之士,将其发往所涉论坛.谢谢
2
发表于 2009-8-20 07:01:2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直内文艺复兴公谕大纲

[这个贴子最后由再来在 2009/08/20 07:02am 第 1 次编辑]

意淫强帖! 用老二顶!
3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6:45:3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直内文艺复兴公谕大纲

“全球历史定位”系列简介
逸空
2009年5月30日 21:02:43-31日 2:44:32编

目录
缘起第一
破竹第二
初成第三

一、缘起第一

2004年11月,自完成全球文字起源比较研究(《字源学概述》、《破译“菲斯通盘”文字》)以后,扩展为世界文化起源研究。由各案研究,到全球通考;由东亚考古,到美洲遗址;由跨学科分析,到跨地域比较;信息的交汇,文明的碰撞,使我逐渐的开始质疑中国历史与考古发现的出入,并且全面比较全球各大文明的关系。
从完成《地月神话》书稿开始,通过从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科学史等领域,对比破解中国及全球几大主体文明的神话传说,宏观的通拓了我的历史观和宇宙观,萌生了世界文化起源学的学术方法,并注意到“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地理变迁,以及地球地磁的历史变化。

2005年11月,从完成《“中国”之含义》《上古时期“五洲四海”的全球地理概念》诸短文开始,怀疑和历史上的中国地域,远远地大于当今中国。

2005年至2006年,针对个别实物或文化概念,对比中国与其他古国文明的文献和文物,做了大量文化比较研究,提出了“比较埃及学”(《埃及名源》、《比较埃及学概论》、《埃及先王考》、《埃及夏商周断代史》、《埃及帝王世系徽名墓葬全编》、《埃及地名全释》),以及“秦汉与希腊罗马的对应”(《秦并天下之中国罗马》、《罗马起源之犬戎考》、《秦赵三战与布匿三战之比较》、《兵马俑与罗马骑兵》、《秦始皇-阿育王-亚历山大身份探密》);并于2006年11月24日晚写成《文化起源学初纲》;对世界各古国文明独立发展,提出了质疑;为世界各古国文明整体发展,提供了证据。

2006年至2007年,大量搜集并翻译了全球各地的考古遗址及文物博物馆信息,初步遍定了《欧洲考古遗址合集》(及《欧洲历史年表》、《欧洲金字塔辑录》、《德国考古遗址简介》)、《非洲考古遗址合集》(及《埃及年表》、《阿尔及利亚考古遗址全集》、《埃及菲莱岛上的建筑遗址》、《埃及宗庙遗址全集》、《迦太基考古遗址全集》、《大津巴布韦遗址全集》、《苏丹遗址全集》、《索马里的文化起源》、《利比亚的文化古迹全集》)、《中东考古遗址合集》(及《伊朗风物遗址全集》、《土耳其考古遗址全集》、《罗得斯岛考古遗址全集》、《阿拉伯考古遗址全集》)、《西亚考古遗址合集》(及《巴勒斯坦考古遗址全集》《哈萨克斯坦历史考古简史》)、《东亚考古遗址合集》、《印度考古遗址合集》、《东南亚考古遗址合集》(及《印度尼西亚考古遗址全集》、《澳大利亚考古遗址全集》、《斐济考古遗址全集》、《新西兰考古遗址全集》)、《俄罗斯考古遗址合集》、《美洲遗址与文物合集》,及《全球古代金属矿藏遗址合集》、《全球长城遗址合集》等,为以后全球历史定位提供了地域古物证据资料。并于2007年11月,通过抽样比较全球各大洲的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遗址,发现了《上古地磁方向例据》,为《地月神话》提出的地球地磁的不断变化,找到了实物证据。
与此同时,将全球各地的考古遗址及文物,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历史巧合”,进行比较研究,完成了2007年,将全球各地的考古遗址及文物,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历史巧合”相对应,完成了《史前外星人在中国》、《盘古证源》、《西王母是什么》、《昆仑山考》、《郑国渠遗址之地中海通考》、《爪哇的中国五星观》、《太昊训之风后氏篇》、《汉王考之狮子篇》、《夸父考之操蛇女神》、《三尸神考之希腊三女神篇》、《商汤灭夏之圣经埃及考》、《踏遍天下寻蚩尤》、《全球水系的历史文献研究》、《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的埃及起源》、《埃及尚玉 ——图坦卡蒙(TUTANKHAMUN)墓葬出土的玉器》、《埃及诸神图鉴》、《埃及帝后五官图析》《舟行水上之埃及篇》、《货币起源之全球通考》、《献乳姿全球通考》、《大人赋校注》、《汉武帝内传校注》、《方丈考》、《蟠桃考》、《跨太平洋之“背架”研究》、《八阵图遗址》等

二、破竹第二

2007年8月与11月,根据对全球考古文物遗址的信息掌握和对中国古代文献的原本理解,完成了《九州新订》与《水经新订》,将当今世界大陆与古代九州准确对应,并通过图绘复员,将全球水系与河道,与《水经注》全部对应,成为“全球历史定位”的切入点。
2007年12月15日起稿《异山志》,于2008年8月4日,将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几乎所有名山,以现代卫星定位识别完成。
2008年初,开始搜集《汉并天下之见证》,将全球各国本土出土或遗存的黄种汉族文物集中举证,为古代中国雄并全球(古曰天下),见证了铁证如山。
之后,又相继整理了《战国地形集录》、《秦赵世系》、《竹书纪年中的先秦之山》、《先秦方国地表》、《晋书-地理志》辑校、《汉书-地理志》、辑校《后汉书-郡国志》辑校、朝鲜《桓檀古记》辑校、朝鲜《三国史记》辑校、《元史-地理志》辑校、《汉书-地理志》辑校、《旧唐书-地理志》辑校、《汉山志》等,为“全球历史定位”筑造了理论文献基础。

三、初成第三

至2009年5月,基本完成“全球历史定位”,将整个地球的历史,无论水上海下、雪上冰下、沙漠山川,有证有据,研究殆遍。
甲编正史全球定位:[一]先秦、[二]秦、[三]汉、[四]魏晋十六国、[五]南北朝隋、[六]唐、[七]五代两宋、[八]元、[九]明、[十]清、[十一]民国;
乙编夷史全球定位:[一]中山代国、[二]肃慎匈奴、[三]朝鲜、[四]西域、[五]苗羌、[六]鲜卑突厥、[七]南蛮、[八]倭(日本);
丙编通史全球定位:[一]汉并天下证据、[二]天下人种、[三]文字史、[四]科技史、[五]宗教史、[六]异山志、[七]长城史、[八]河道考、[九]诸海通址、[十]运河志、[十一]文物史、[十二]诸海通址、[十三]国非国、[十四]一统志、[十五]都邑考。

共完成主要论文有:
甲编正史全球定位:《三代征伐集要》(甲一)、《战国地形集录》(甲一)、《先秦方国地表系列》(甲一)、《秦四十郡定位》(甲二)、《关中四关考》(甲二)、《西汉郡国定位系列》(甲三)、《汉西域定位系列》(甲三)、《汉三十二道地表》(甲三)、《水经新订》(甲三)、《三国族地考》(甲四)、《十六国族地考》(甲四)、《晋人地方记今注》(甲四)、《南北朝地族考》(甲五)、《隋族地考》(甲五)、《大唐道州定位系列》(甲六)、《唐族地考》(甲六)、《安史之乱族地考》(甲六)、《五代十国族地考》(甲七)、《辽国五京定位》(甲七)、《金国五京定位》(甲七)、《西夏族地考》(甲七)、《元族地考》(甲八)、《元地简志》(甲八)、《元末五国族地考》(甲八)、《明族地考》(甲九)、鞑靼族地考(甲九)、《满清族地考》(甲十)、《清二京二十三省定位系列》(甲十)、《八国族地考》(甲十)、《燕京考》(甲十)、《中国各省名称由来》(甲十)、《越南国志》(甲十)、《天津志》(甲十)、《台湾志》(甲十)、《新疆沿革志》(甲十)、《美利坚志》(甲十)、《俄罗斯志》(甲十)、《天下百国地理志》(甲十一)、《天下国旗类编》(甲十一)、《清末各省独立志》(甲十一)、《中国近代史》(甲十一)、《大清亡年证》(甲十一)、《太平天国族地考》(甲十一);

乙编夷史全球定位:《鲜虞中山族地考》(乙一)、《战国代国族地考》(乙一)、《中山国年表》(乙一)、《蓐收肃慎氏考》(乙二)、《匈奴族地考》(乙二)、《嵎夷地志系列》(乙三)、《晋代朝鲜三国定位》(乙三)、《明清朝鲜史》(乙三)、《西域族地考系列》(乙四)、《唐五天竺定位》(乙四)、《回回族地考》(乙四)、《新疆沿革志》(乙四)、《大夏国志》(乙四)、《亚特兰蒂斯地考》(乙四)、《哥伦布身份考》(乙四)、《苗羌族地考》(乙五)、《鲜卑、乌桓、及回鹘[回纥]、吐谷浑、吐蕃、突厥、沙陀族地考》(乙六)、《南蛮族地考》(乙七)、《南国族地考系列》(乙七)、《海南志系列》(乙七)、《闽越国志》(乙七)《琉球国志》(乙七)、《倭国(日本)族地考》(乙八);

丙编通史全球定位:《汉并天下之见证》(丙一)、《天下人类史》(丙二)、《巨人志》(丙二)、《矮人志》(丙二)、《〈三国演义〉中的“老外”》(丙二)、《梁山好汉中的“老外”》(丙二)、《古埃及象形文字类编汉化解析》(丙三)、《拉丁文上古音形义探源》(丙三)、《英汉姓氏通释》(丙三)、《英汉字通》(丙三)、《日本神代文字志》(丙三)、《飞行史》(丙四)、《科技史》(丙四)、《火器枪炮史》(丙四)、《天下宗教史》(丙五)、《佛教起源与传播》(丙五)、《布袋氏传》(丙五)、《西游记原形考》(丙五)、《异山志系列》(丙六)、《天下长城志》(丙七)、《河道考》(丙八)、《传国玺考》(丙十一)、《诸海通址》(丙十二)、《中国不是中国系列》(丙十三)、《天下历代一统记》(丙十四)、《天下历代京畿之图系列》(丙十五)。
4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6:53:2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直内文艺复兴公谕大纲

商汤灭夏之圣经埃及考
 
逸空
 
2006年8月31日-10月7日
 
摘要
 
在埃及和中国的历史上,有一段空白,这段空白,传为两地,却实为一体。在埃及这段空白叫做奚克索斯统治的中间王朝时期(即间断的王朝);而在中国历史上,是商汤灭夏和盘庚迁都的商早期,只有传说概要和帝王年表。于是,我们就要比较研究这同一民族的两段神秘的历史,从而寻找相似的事实。本文通过跨国家、跨地区、跨学科、跨种族等多方向比较,将中国古籍所载殷商历史,与西方《圣经》(与《古兰经》同源)进行对比,初步得出:奚克索斯人,西伯来人,以色列人,就是商族,是同一种民族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而中国商族的首领王亥、成湯、盘庚等人,在西方的对应人物则分别是亚伯拉亥(或称伊伯拉亥)、以色列、摩西。
 
关键词
 
埃及;奚克索斯;圣经;商汤;盘庚;亚伯拉亥;摩西
Egypt;Hyksos;Bible;Shang-Tang;Pan-Geng; Abraham;Moses
 
目录
 

一、奚克索斯历史调查
 
二、商王历史调查
(一)商代年表;(二)《竹书纪年-殷紀》之“逸空总结版”;(三)商王迁都顺序表
(四)《尚书-商书》。
 
三、奚克索斯与商汤王朝类似性比较
 
四、 约瑟材料调查
(一)约瑟简介;(二)圣经;(二)《圣经》有关约瑟著述。
 
五、伊尹材料调查
(一)伊尹简介;(二)《尚书》有关伊尹著述。
 
六、伊尹与约瑟材料比较
 
七、盘庚材料调查
(一)盘庚简介;(二)《尚书》盘庚篇。
 
八、摩西出埃及调查
(一)摩西简介;(二)《圣经-出埃及记》;(三)“摩西十诫”。
 
九、《尚书》之“盤庚丕刑”与《圣经》之“摩西十诫”比较
 
十、亚伯拉罕材料调查
 
十一、商祖王亥材料调查
 
十二、王亥和亚伯拉罕之比较
 
十三、圣家族与商家族之宗族比较
 
十四、摩西和盤庚之比较
 
十五、总结
 


通过奚克索斯(Hyksos)与商王朝初期的历史文献比较,我们初步以认为:商王室在盘庚迁都以前,有一个西语别称,叫做奚克索斯,也认为是西伯来人,以及以色列人,这是同一民族在不同时期的几种称呼而已。他们曾经在大约公元前17世纪以前,自东方攻入,占据了埃及,夺取了“天下共主”的天子统治权。
而在这期间,除了商王成湯的个人努力之外,与群臣和民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其中有一个要臣,在《尚书》等汉籍中叫做伊尹,在《圣经》等西典中叫做约瑟(Joseph),他出身下层,甚至与王室相比是异族,曾被人贩卖,也做过庖丁或膳长(Chief baker),最终来官至宰相,手把权杖。
早期的圣家族可以与商家族的宗族一一对应。成湯在《圣经》中对应者,虽然此文没有详细论述,不过根据宗族对应,怀疑与以色列同世,或者就是他本人。于是,以色列人,也就是奚克索斯人。
成湯的祖先——王亥呢,同时也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统统祖先——亚伯拉亥(Abraham、或称伊伯拉亥Ibrahim)。他所创制的服牛驭马之术,以及开发的商业贸易,成为日后成湯平定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王亥也就是中国历史上马车的发明者奚仲的哥哥——奚伯,即西方发音中的西伯来;因此,王亥的后裔——以色列人,也叫西(奚)伯来人。
成湯的后代——盘庚,对应的是《圣经》传说中的摩西(Moses),他迫于政治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威胁,逃出夏之埃及,率子民远徙他乡,几经周折的,受到上帝的佑助,最终定都于殷,也就是今天中国的中原地区。当然不排除没到一处会丢下一部分人口,包括散落于今天中东的那些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盘庚、摩西离开埃及之后,按照神的指示,制定了历法,就是《尚书》中的“盤庚丕刑”、和《圣经》中的“摩西十诫”。
可以推测,商族称雄埃及的历史,上起成湯下迄盘庚;从奚克索斯人(或称以色列、或称奚伯来人)侵入埃及开始,到摩西逃出埃及宣告结束;历经“1.以色列>2.利未>3.哥辖>4.暗兰>5.摩西”、或“1.盘庚、太丁>2.太庚辩>3.太戊密>4.祖辛旦>5.盘庚旬”五世;煌煌百余年,最终退出西方,逐鹿中原。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7:00:3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直内文艺复兴公谕大纲

比较埃及学的简述
逸空
2006年12月19日
摘录自《比较埃及学概论》

 
旧大陆的东亚中国,南亚印度,西欧希腊罗马,非洲埃及,中东亚述-巴比仑,再加上新大陆的中美洲文明,世界上一共有六大文明。目前的文化资料表明,埃及文明是非洲、欧洲、中东、甚至印度文化发展之首,其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 000年代,到前332 年罗马入侵时止。美洲文明与中国文明又是一脉相传,而中国与埃及的惊人相似,早在几百年前欧洲人发掘埃及陵墓之时起就开始被世界关注,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即使历经百年,也莫衷一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综合学科和新兴学科雨后春笋勃然林立。于是,作为一个学术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联合众多学人比较埃及与其他文明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迫在眉睫。

1. 比较埃及学的定义:“比较埃及学”是以埃及文化为核心,以其他同时期不同民族的相似文化类型、或者同源民族不同文化类型为参照,进行相互关联比较的学术研究。也可以叫做“埃及比较学”,现在由逸空正式提出。英文暂时沿用传统比较学称谓,名曰“Comparative Egyptology”。希望推广成为国际普遍承认之学科。而且,研究中心最好立足中国,因为就目前的研究表明:埃及文化的最大继承者,是中国人。
所谓“文化类型”,是指人类文化特质的不同分类,比如:美术、音乐、建筑、文字、语言、知识、技术、服装、风俗习惯、以及思想观念等。所谓“文化”是指“人类的意识认知和物质实践的性质和结果”。
 
2. 比较埃及学的定位:比较埃及学是对传统西方埃及学的突破,是埃及学与比较文化学的交叉学科。隶属于人文学科中的“比较文化学”(Comparative Culture Studies比较文化研究),而“埃及考古学”则属于其下的“比较考古学”(Comparative archaeology)。
 
3. 比较埃及学的宗旨:
寻找埃及文化的正宗传人,研究埃及文化的传播渊源,分析埃及文明的兴衰原因,探索人类文化的核心起源。
 
4. 比较埃及学的方法:
从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历史、不同文化类型,比较埃及与全世界文化的关系。比如:
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与埃及同源民族(包括中国、蒙古、日本、韩国、印第安、澳洲等“泛华夏人”)之间的不同文化类型的相同和差异。
从比较人类学的角度,比较分析其他种族(包括黑人、雅利安人、闪米特人[尤太人和阿拉伯人]、印度人)与埃及遗址发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尸体的差异。
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比较分析全球其他语言文字与埃及象形文字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埃及草书体(科普特文字)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埃及文字的全球性传播的历史和范围。
从比较文学和比较历史学的角度,利用中国或者西方、甚至其他地区民族的现存可靠文献、以及神话传说,与埃及遗址中出现和反映的历史情景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埃及历史和文化的存世传承。
从比较考古学的角度,比较埃及以及非洲同时期的发现文物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发现同时期文物的异同和特征,从而确定埃及文明的全球性传播的历史和范围。
以上方法,皆是举例,五法之变,不可胜穷,有待后继,扩展补充。
 
5. 比较埃及学的细分:
比较埃及学如果按照交叉学科来分,可以有:埃及人类比较学、埃及考古比较学、埃及语言比较学、埃及文字比较学、神话比较埃及学等。
比较埃及学如果按照地区种族来分,可以有:欧洲埃及比较学、东亚(中国)埃及比较学、印度埃及比较学、美洲埃及比较学、澳洲埃及比较学、中东埃及比较学等。


附:原文目录

一、西方埃及学的建设
二、文化比较学的萌芽
三、比较埃及学的简述
四、中国埃及比较学的国际性萌芽
五、中国埃及比较学的中国建构
六、埃及比较学的个人努力年表
注释
6
发表于 2009-9-1 17:02:5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直内文艺复兴公谕大纲

还什么“直内”,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干脆你说“支那”好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7:08:5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直内文艺复兴公谕大纲

秦并天下之中国罗马[上]

逸空
2006年10月8日晚至9日下午 6:25初稿
2006年11月15日晚补充前三对应

我认为需要把秦和罗马对应研究;他们除了名称、人种、时间等相似以外;还有文化、艺术、历史等相似。罗马叫大秦;中国秦朝也叫大秦;我把罗马大秦国,叫西方秦。中国秦与西方秦(罗马)的关系现在也越来越清晰了。很可能以前是同一民族至少时民族联盟关系。因此,需要搞清楚罗马历史与中国秦汉历史之间的关系。
 
1.时间对应:
众所周知,罗马和中国秦代上下的历史时间是一致的。罗马的起源相当于中国春秋。公元前753年,罗慕勒斯(Romulus)建立罗马,实行王政;公元前507年共和成立,罗马宣告成为共和政体,王政遭推翻[1]。从公元前753年罗马建立,到公元前507年实行共和,这段历史同时属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秦国与西戎之间的主要战争业发生在这段历史期间。秦国的兴起始于秦仲伐西戎时,其事发生在公元前825-824年。后秦仲战死,子庄公又破西戎,幽王四年,即公元前778年秦人又伐西戎。公元前770年,始命秦襄公为诸侯,后此四年,襄公伐戎卒于师。公元前753年对应的中国事件是:秦文公十三年,秦败戎师于歧。一直到秦穆公(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2]“遂霸西戎”后才比较安定。《史记•匈奴传》道:“西戎八国服于秦”,《秦本纪》说:“益国十二”,《汉书•韩安国传》作“并国十四”,《史记•李斯传》作“并国二十”[3]。数目虽然混乱,足见降戎之多,秦孝公曾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之后,欧洲(史称塞种)人以无力东侵,遂转向西方发展,不过即使臣服于秦的西戎,他们的应该仍然地处欧洲不变,推测,后来大部分,形成罗马;少部分成为流窜之西胡(匈奴和突厥)。

2.民族对应:
 
古籍记载,东周及之前,中国秦在西周以西;西方秦为西戎,中国秦在东周及之前也是西戎。秦姓赢,为中原地区空前之姓。在中国,赢秦的起源始终是一个迷;在西方:罗马人的起源是欧洲的一个古老的迷[4]。但是,现在他们都可以与中国古史中所谓的“西戎”联系起来。
公元前753年,建立罗马的罗慕勒斯(Romulus)是何许人也?他和双胞胎兄弟瑞摩斯(Remus) 是罗马王室的祖先。我最新怀疑:罗马的Romulus 和 Remus 是古代中华民族的一支。西戎=北狄=犬戎;北狄之犬戎迁徙至西方,而成西戎。Romulus ,Remus,与Rome同源。
而且,我搜集Romulus and Remus的雕像,发现,他们不是雅利安种,而是华人。鼻子不高,眼睛不深。西戎=北狄;犬戎;北狄之犬戎迁徙至西方,而成西戎。Romulus ,Remus,与Rome同源,音为戎。因此:罗马=Rome=戎。

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5],有关秦和罗马的关系非常复杂,我初步有了轮廓:最初秦人统治着西方欧洲(应该是希腊以东、巴比仑以北),“中潏,在西戎,保西垂。” 后来,“秦仲立三年”(842 BCE)“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
西戎和秦、和西安临潼的秦人,又是相互通婚的亲戚关系。“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
但是因为,西戎经常袭周,而秦作为周朝臣子,理当效忠,于是秦又经常“镇压”西戎。“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
之后,经理许多战争之后,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等贤臣,称霸西戎。这下,秦与西戎的战争才逐渐休止。不过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初衷,除了防范北方的猃狁(匈奴和突厥之祖)以外,业同时用于防范西戎(罗马)。

此外,戎是民族的称呼,而罗马和秦既是民族称呼,又是政权称呼。但是我们研究时要清晰。戎是欧洲人,秦是黄种人;“中潏在西戎”和“秦穆公霸西戎”时,只能说明统治阶级是黄种人,但多数民众甚至“官宦”仍是欧洲人,因此他们时常造反。
另外,常识认为埃及的灭亡和罗马的崛起与埃及新王朝最后一个女法老——埃及艳后是分不开的。那秦始皇的风流母亲与埃及艳后有没有关系呢?传说与秦始皇身世有关的吕不韦与安东尼有没有关系呢?传说埃及艳后与安东尼生有一子;而秦始皇的身世和幼年生活,汉族古籍含糊不载,那么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对应呢?
 
3.艺术对应:

中国秦与西方秦艺术特征一致。兵马俑完全是古希腊、西方秦(古罗马)的造型特征,你比如秦始皇兵马俑,他的艺术造型,那种精湛的解剖学、透视学、几何学、建筑学技艺,完全与战国艺术不同,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空前绝后。但是在遥远的西方却有罗马的雕塑艺术与之遥相互应。我们知道秦的艺术造型特征与之前的殷商很象,无论秦代的砖瓦浮雕还是兵马俑的各种雕塑,他们的艺术造型,都继承着殷商青铜器和玉器的敏锐和严肃。而汉代的文物则比周代的还要圆浑和随意。而且,从“五行”商来讲,秦与商都尚水,尚黑。而殷商之前的先商,逸空则对应为西(奚)伯来人或奚克索斯人,这两种人是同一民族不同时期的称呼[6]。在甲骨文卜辞中又称“奚人”。怀疑为商族主力之一。秦穆公贤臣百里奚,我怀疑也应该是奚人。“百里”很可能不是姓,因为不符合姓氏的起源。姓氏的起源往往与图腾名称有关,而“百里”不过是个度量名词,可能是他的名或号;“奚”责很有可能是他的姓。反映出他是奚克索斯人,为改良和发明车舆奚仲或奚伯(西伯来,亚伯拉汗)之后裔。同时,伯来人或奚克索斯这种民族同时与腓尼基人藕断丝连。他们舆商族,都是“先秦”时期的全球著名商人。而意大利(Italian)的罗马早期文化类型——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 ) 使用的文字是腓尼基或北欧风格,当然也是早期的拉丁字母,以及罗马字母的前身。当然这种文化业介与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之间。伊特鲁里亚人,除了壁画、陶器、雕塑上与中国秦汉文化相似以外。而且,其建筑和中国的现在的西安城墙(也就是明长安城)惊人的一致[7]。

4.语言对应:

从语言上和民族学上锁定可得,“罗马”与“秦”等同。西方公认“Roma”(罗马,逸空读戎马)一词语源于“Rom”[8];逸空认为“Rom”即汉语“戎”。Sinti,被西方公认为是罗马(Roma戎马)的郡望[9],并猜测曾经像日尔曼人(Germanic德国)一样居住在西欧。(逸空认为)Sinti正是汉语“秦”的发音;而西方并不了解、也无从考证Sinti(秦)与Roma(戎马)的关系。因此将两者通常相提并论,形影交加;其实懂中国历史的人,清楚的明白:秦本是戎。于是,就知道为什么罗马在《汉书》之后一直到唐,都称为秦,是源于Sinti。现在西方语言中的China(支那),来自Sina;而Sina,(逸空认为)则出自Sinti(秦)。此外,《礼记•王制》云:“中国夷狄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其中的“狄鞮”是古代音译,逸空怀疑或许就是Sinti。
此外,从秦的起源上也可以推出罗马,有个关键的赢秦祖先,叫做“若木”。就是《淮南子》上方向概念的“西方若木”,《山海经》上,又成为一种通天神树,什么“东方桑木”(也叫扶桑)、 “中央建木”、“西方若木”,逸空在《地月神话》中推为“全球四象时区”的“三个划分点”。不过在《史记-秦本纪》却将“西方若木”著述乃人,不是树木,而是赢秦之祖:若木=Rom=Rome=Roma=戎=罗马。
  
5. 人种对应:
 
后人描述秦始皇的相貌特征为:虬髯豹眼鹰钩鼻。虬髯:是大胡子,而且胡子是弯弯曲曲的;显然是西方人种,头发也应该是卷曲的,不过可能因为遮在冠帽之中,人不可视;豹眼:是象豹子一样巩膜(发红或发蓝)的眼睛;鹰钩鼻是雅利安人或闪米特人那样的高鼻梁,鼻头与鼻梁相比之间的角度比华人腰竖直一些,所以有点向回钩的感觉。
秦始皇的这种近乎欧洲雅利安人种的相貌,可能是因为秦戎混血通婚的因素,造成了秦始皇是个“混血儿”。
秦始皇陪葬坑新发现有雅利安人遗骨[10],会不会正是西戎罗马人的遗体呢?
8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2:18:3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直内文艺复兴公谕大纲

下面引用由再来2009/08/20 07:01am 发表的内容:
意淫强帖! 用老二顶!
下面引用由阜新汪海升2009/09/01 05:02pm 发表的内容:
还什么“直内”,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干脆你说“支那”好了?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11730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11732
看看上面的2个帖子,再搜索搜索其他的帖子文章,
二位可以看到作者不仅非常有学问而且心中没有偏见,
再来兄表现得过于老二了
海升兄还需要多听听看看,调查研究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5 19:16 , Processed in 0.0892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