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夏”名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3 09: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11606
“华夏”名源
逸空
2005年11月6日晚10:00
The Name Origin of the Hua Xia
By Econ
华夏民族本来泛指几乎整个地球上所有存在的黄种人甚至全部人类。本文从人类学、文字学、考古学、音训学等方面浅谈“华夏”一词的最初含义。
华者,花也,为绿色开花植物,夏者,夔也,为灵长类哺乳动物,特指人类。
林惠祥在《中国民族史》的推测不无道理:“华为图腾名称,意即花族;夏为自称之语,意即人。”
华,古文同花,为花卉正面带枝之象形,而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由图腾转变的文字,那便是“亚”,在“菲斯通盘(Phaistos Disc)”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均为花朵(花冠)正俯视之象形,中国的甲骨文将其花瓣之象形简化为四瓣,与“巫”同源,后来简化为又演变为基督教的“十字架”。古埃及象形文字也有花卉正面带枝之象形之“华”字,甲骨文当为其变。“华”与“亚”以及“上帝”之“帝”同源于花,“亚”为花冠象形,“帝”为花冠带花萼以及枝干象形,即一枝花象形,“华”为整株花象形。
所以,华为亚、帝之异形,“华夏”,可释为“亚夏”或“帝夏”,“亚”常出现于商代青铜器徽名,如:亚貘,亚X……,在金文(大篆)徽名中,亚时常书写为一个镜框型,而真正的族名套在其中。
华夏,即亚夏,亚古音从其子文“恶(e)”,与“我”“娥”音同,华,同花,又同亚,则古音当推为“e”,从音“花萼”的“萼”,古文“萼”与“华”同,而“花”为后来根据“华”所造之字。夏则为埃及之夏(参见拙文“EGYPT WAS BELONG TO CHINA”(《埃及属于中国》),埃及之音为“冀”,《左传》等书记载,夏都冀州,而甲骨文“夏”与“”皆为人物象形,有头、有手、有足,与“人”字相比,更为形象,为早期未简化文字,为人以及灵长类哺乳动物之象形,夏则为侧面之人形。因此,华夏,即亚冀,亚冀古音为“娥冀(e-ji)”即“埃及”(Egypt)之发音,所以,“华夏”本名,同源“埃及”,然则,“埃及”本义,实为“华夏”。
如果说夏是人的自称,而“夏”又是“冀”之别体,可推,“夏”古音为“冀”,两者本义皆是“人”,相当于英语后缀“-ese”,其意思同样是“人”,比如:“日本人”,在国名(Japan)后加“-ese”,为“Japanese”;“中国人”,则在国名(China)后加“-ese”,为Chinese。 “人”之古音亦读若“ji/gy”,即自己的“己”之发音,通古斯人(突厥人之音源)自称为“人”,而中国人后来自称为“己”者,实自称为人之音讹。
华夏之名,即埃及之音,其命名者,不定为人,或许为神。“华”之为“花”形,为图腾之发语(前缀),是“亚”之音,与图腾和巫神相关,同源于“帝”,起源于神或上帝,下义为绿色开花植物;“夏”之为人形,为人类自称,是“冀”和“夔”的异体,起源于上帝之所造动物——人,下义为灵长类哺乳动物。上帝(或曰神)为彰其所创绿色开花植物和灵长类哺乳动物之功,而命名天下(地球)为华夏,后来被人类所继承,仍然沿用“华夏”之名,读音“埃及”,以为天下国邦之名。埃及之古王朝时期实为中国之夏朝,其事前传说的两位帝王正好是鲧和禹,第一王朝的法老和中国夏代帝王可以一一对应起来。《战国策•齐策》曰夏:“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尚书》注云:“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
夏族人,即埃及统治阶级与华夏名称密切相关。目前可以认为:世界上最早有或只有一个天下大同的民族,谓之夏族,所谓夏族,即人族,是古代对物种的划分名,源于高级灵长类哺乳动物——人类之象形。天下全球之人民,都是夏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5 16:45 , Processed in 0.0469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