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3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雨江南读《随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6 17:1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家在江南,江南总多雨。在三月一个细雨如织的黄昏,我打开经方沙龙网页,读到了黄煌的《早春随想》。黄煌的文字最富于时空的穿透力和人性的感染力,我喜欢这种文字,它丰沛、磅礴,读来令人怦然心动。黄煌对人生意义和中医前途的信念,包括他的欣慰、惊喜、信心、忧郁、伤感、焦急,都唤起我难以从其他文字中遭遇的同感和震撼。有人说他已渐渐地成为中国的吉益东洞,这话绝非过誉,“吉益东洞”一说,当然不仅仅指他的医学贡献,而更多地是指他的生命气局!
?? 读着黄煌的《早春随想》,看着那缓缓的雨线时左时右,错落中给人一种时间的绵延感。当我为黄煌的思想足迹感动时,仿佛寻找到中国传统医学存在的连续性和动力源。同时,窗外那潇潇的春雨声也给了我一种温润、眷念与希冀!
??黄煌的学说如一源头活水,使我对中医命运和前途有豁然开朗的领悟和视野。我已经深信不疑,黄煌的经方团队正在上天注目之中,秉承天意,践行天命,这是近代以来中日若干医学交流、比较、渗透、叠加、积累、
交叉和综合影响的结果。它是一种浓缩,也是一种放大。它默默地显示出造化的有情和无情。
?? 古人云:“学术之宫,千门万户,但总得经由一门进入。唯有深入学习一大家,大开眼界,大拓心灵,然后才可以到达一四通八达之境”。就目前中国中医界而言,黄煌的学说已经渐渐地成为青年中医学者进入经方之门真实不虚的指路明灯。
?? 黄煌那份圣贤气象,那份君子情怀,那份志士风骨,那份书生本色,其中无量数的颠沛磨难、前进不息,无比的坚忍困守、纯挚性情、领悟凝望,我们只能永远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轻轻地推开窗子,沙沙的春雨,随风飘潜入房,我仿佛触闻到《早春随想》所散发出来的馨香,它渐渐和我的思绪相拥,自然地融入了物我归一的夜雨江南。

2
发表于 2009-3-6 18:25:18 | 只看该作者

春雨江南读《随想》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9/03/06 06:40pm 第 2 次编辑]


娄先生的文笔非常优美。
关于黄煌先生的经方学说,无疑在今天的中医学术流派中,占有极重要的一席之地。该学说去繁就简,直接研究方药与临床病症之间的对应关系,重在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强调的是应用指征,包括从古代医学文献中寻找应用的记载与依据,这就又暗合了循证医学的精神。
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经方学说也有其不足处。经方学说的缺陷,在于忽略了(未充分强调)疾病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诊治疾病,当知病在何处,病性为何,病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有预见性的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全局,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谈到具体的处方用药。
另外,经方学说作为中医的一个流派,强调了对方与药的认识应用,而有意识的回避了中医理论领域中许多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如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脏象、气血津液、经络学说的本质,证候的本质,伤寒论六经病的本质,寒温之辩,中西医相互关系……但对于一个中医的理论家而言,不论其是什么流派,这些中医理论领域内的重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3
发表于 2009-3-7 07:10:25 | 只看该作者

春雨江南读《随想》

的是美文!
4
发表于 2009-3-7 10:35:36 | 只看该作者

春雨江南读《随想》

下面引用由loushaokun2009/03/06 05:18pm 发表的内容:
黄煌那份圣贤气象
賢或如是,若馬屁拍到聖,你問問他自己敢不敢受
5
发表于 2009-3-7 10:42:30 | 只看该作者

春雨江南读《随想》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9/03/06 06:25pm 发表的内容:
而有意识的回避了中医理论领域中许多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如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脏象、气血津液、经络学说的本质,证候的本质,伤寒论六经病的本质
如果這裡的“本質”是所謂的“科學解釋”,那還是拉倒吧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14:27:59 | 只看该作者

春雨江南读《随想》


     朱良志先生在《圣贤的气象》一文说:“气象和境界,是人生命的智慧,是人所以自立的基础。培植心灵的气象,使我们的心宇更‘大器’一点,虽未必要去成就圣贤,却可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气象的提升,可以帮助我们以从容的心态对待急速流转的节奏,可以舒缓我们因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可以使人生的步子走得更坚实,并富有快乐的韵味。我们知道,在一个优游的心灵中,月更明,风更清。”
7
发表于 2009-3-7 19:34:41 | 只看该作者

春雨江南读《随想》

难道需要用西医理论或者所谓的现代科学来解决吗?
中医的辩证论治和对症下药是治疗一切疾病的先决条件,为什么在古代几千年的中医药临床实践中有那么多的名医能够做到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而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古代并没有科技设备,原因何在?就是我们还没有很好真正掌握中医药理论,是我们对中医药的经典理论和百家学说还远远没有学习好,没有钻研好.不是祖国的中医药理论不先进不科学,而是我们的悟性不够,学习中医药不勤奋,能力不足导致的.要怪就怪自己吧!
8
发表于 2009-3-7 19:42:03 | 只看该作者

春雨江南读《随想》

以上评论针对以下内容-------------------------------------------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诊治疾病,当知病在何处,病性为何,病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有预见性的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全局,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谈到具体的处方用药。
另外,经方学说作为中医的一个流派,强调了对方与药的认识应用,而有意识的回避了中医理论领域中许多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如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脏象、气血津液、经络学说的本质,证候的本质,伤寒论六经病的本质,寒温之辩,中西医相互关系……但对于一个中医的理论家而言,不论其是什么流派,这些中医理论领域内的重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9
发表于 2009-3-7 21:48:00 | 只看该作者

春雨江南读《随想》

经方学说作为中医的一个流派,强调了对方与药的认识应用,而有意识的回避了中医理论领域中许多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如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脏象、气血津液、经络学说的本质,证候的本质,伤寒论六经病的本质,寒温之辩,中西医相互关系……但对于一个中医的理论家而言,不论其是什么流派,这些中医理论领域内的重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总版主之言甚为中肯,黄煌教授重方证而轻医理是显而易见明摆着的。他甚至否定中医思维,那就不对了。
10
发表于 2009-3-9 19:27:51 | 只看该作者

春雨江南读《随想》

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5 16:34 , Processed in 0.0517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