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3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倡议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3 21:4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倡议书
    面对各地禽流感疫情时有报道。但消息证实却是需要一段时间。面对一场世界范围的危机。面对人感禽流感的危机。中医、民间中医应该有所作为、积极作为。及早介入。发挥中医的预防和治疗的优势作用。我倡议论坛同仁能够建立一个通报机制。平时注意收集这类的消息。及时的在网上通报。有能力者也应做些药物准备。如能配制一些预防和防治瘟疫的成药。这必将时一个苦战难战,是我中医同仁救死扶伤的大好证明时机。是中医证明自己的一次机会。是中医被理解接受的转机。望朋友们同心协力同抗瘟疫的到来。
                               倡议人:山野居士
                              
                               2005年11月23日晚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3 21:42:06 | 只看该作者

倡议书

请知道症状的网友上传资料
3
发表于 2005-11-24 01:37:07 | 只看该作者

倡议书

下面引用由山野居士2005/11/23 09:40pm 发表的内容:
倡议书
    面对各地禽流感疫情时有报道。但消息证实却是需要一段时间。面对一场世界范围的危机。面对人感禽流感的危机。中医、民间中医应该有所作为、积极作为。及早介入。发挥中医的预防和治疗的优势作用。我 ...
不是我泼凉水:
1、没有这么简单
2、没有这么便宜
4
发表于 2005-11-24 08:12:50 | 只看该作者

倡议书

下面引用由天魔牛道士2005/11/24 01:37am 发表的内容:
不是我泼凉水:
1、没有这么简单
2、没有这么便宜
牛道士有时候并不糊涂啊。这个‘凉水’也并非臆测。

卫生部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明确规定‘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希望‘中医证明自己的一次机会’的人士,还是放眼望吧。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21:15:55 | 只看该作者

倡议书

不管什么冷水不冷水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还是要有所为。为了自己亲人我们也要未雨绸缪。
6
发表于 2005-12-1 23:25:08 | 只看该作者

倡议书

支持山野居士,大敌(禽流感)在前,希望所有中医同道能携手,献计献方,相互交流,共同努力!
7
发表于 2005-12-2 11:13:28 | 只看该作者

倡议书

中医药防治人禽流感研究锁定重点


2005.12.02  1版  今日要闻     编辑:陈浩
作者:刘燕玲 秦秋
  本报讯(记者刘燕玲秦秋)我国对中医药防治禽流感及人禽流感
的研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了中医药防控人
禽流感研究特别专项课题汇报会。
  在我国多个省份出现禽流感疫情的情况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
中国中医科学院紧急布置了“人禽流感防治方药的安全性评价和药效
学研究”、“中医药防治人禽流感有效药物筛选”和“中医药防治流
感样疾病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研究”等课题,现各课题在该院院长曹
洪欣教授的参与和领导下正加紧进行。据悉,目前已对安替威胶囊等
三种中成药分别进行了控制流感病毒以及病毒性肺炎和降低死亡率的
研究,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该院已对清热解毒、
化湿发表、扶正类中药,治疗呼吸道病毒性疾病以及对SARS确有疗效
的中成药共200多种,从抗流感病毒、退热、治疗肺炎、缓解阻塞性
通气障碍、控制并发症,以及与激素等西药联合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药
物筛选,目前研究重点已缩小并集中在几十种中药上。


8
发表于 2005-12-2 13:57:08 | 只看该作者

倡议书

关于禽流感的一些只知识: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吃鸡蛋会传染禽流感吗
  
  据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鸡蛋传播。
  农业部总畜牧师贾幼陵表示,无疫情发生的地方,吃鸡蛋毫无危险。在疫区的鸡蛋有可能被感染上病毒,因此,我们希望鸡蛋煮熟了或者煎熟了再吃。
  吃鸡鸭鹅肉会被传染吗
  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进入人体。病毒进入人体如果存活,会否通过消化道传入人体各组织中、病毒在人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些机理现在都还不清楚。在此情况下,只有对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采取封锁。
  目前,我国检疫部门已采取紧急防范措施,国内也尚未发生病例,正规市场的家禽基本可放心食用,关键是要煮熟煮透。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风险。
  穿羽绒服 盖鸭绒被会被传染吗
  武汉市兽医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穿羽绒服、盖鸭绒被及相关制品,是肯定不会传染禽流感的。因为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化学环节处理,病毒存活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煮沸十分钟 鸡蛋放心吃
  公共卫生及传染病学专家表示,鸡蛋煮沸5~10分钟后,可以完全灭活禽流感病毒,鸡蛋可以安全食用。
  华山医院传染病科卢洪洲博士指出,禽流感病毒已被证实能够垂直传播。但禽蛋经过高温加工,禽流感病毒能够完全灭活。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俞顺章教授说,鸡蛋在加热煮沸5~10分钟情况下,完全可以安全食用。
  俞顺章教授建议,从安全预防角度考虑,水煮蛋、生鸡蛋尽量不要吃,炒蛋、荷包蛋等也要烧熟烧透。在食用鸡蛋时,注意蛋壳外部的卫生。鸡蛋外壳有可能受到污染,因此在加工鸡蛋时,要先清洁蛋壳;打鸡蛋时,不要让蛋壳掉落进去;加工鸡蛋后,要彻底清洁双手。
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 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通常情况为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  
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1.世卫组织指出:粪便是禽流感传播的主要渠道。
  2.世界卫生组织(WHO)16日说,在越南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的禽流感主要通过家禽粪便传播,而非煮熟的肉。
  3.据法新社报道,WHO说,病鸡粪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会在空气中传播,并被风带走。把鸡放在一层叠一层的窄小鸡笼子中,很容易通过其粪便传播禽流感。养鸡者也有吸入病毒的危险。不过,WHO发言人法德勒·沙伊卜说,几乎不可能因食用煮熟的病鸡肉而患病。他援引WHO专家的话说:“病毒被煮死了。”他强调说,在拔毛前就把鸡煮了也能消灭病毒。
  4.WHO警告说,人不管接触什么样的病鸡都同样有危险。只有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幸存下来,而那些幸存的家禽至少在10天之内还会排泄含病毒的粪便。
  5.世界卫生组织15日公布的一份禽流感病毒调查报告说,目前在日本、韩国、越南三国发生的禽流感致病病毒均为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来源:东方新报)

患病后会有哪些症状?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专家建议,病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一旦被怀疑为H5N1病毒感染,应马上住院隔离并报告疫情,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扩散。
人与人之间会传播病毒吗?
  
  一旦禽流感病毒与人类病毒重组,从理论上说,就可能通过人与人传播。届时,这种病毒就会成为人类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样。
  两种病毒的重组有一个生物学特性,就是禽流感病毒首先发生了变异。但是禽流感对人类还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传播到何种程度会变异,谁也无法预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施光峰教授表示,如果所有医务工作者都保持深刻警惕,关注其发展,那么找到它的流行规律、防治方法就并非不可能。

人得禽流感后的病死率
  
  1997年,香港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18人发病,其中6人死亡;越南自今年10月以来已经被证实有8例确诊,6例死亡,另外,还有2例死亡病例为疑似病例。其病死率高达80%,远远高于“非典”患者的病死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3年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 000多人感染了“非典”病毒,其中有700多人死亡,其病死率仅在9%左右。
9
发表于 2005-12-2 14:01:07 | 只看该作者

倡议书

下面引用由灵异怪医2005/12/01 11:25pm 发表的内容:
支持山野居士,大敌(禽流感)在前,希望所有中医同道能携手,献计献方,相互交流,共同努力!
中医"十老"会诊禽流感 象医SARS一样医禽流感
    “我们刚刚启动了一个课题,汇集全国范围内的一批名老中医,共同研究防治禽流感。”11月26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银发苍苍、精神矍铄的中医界泰斗邓铁涛跟记者边走边聊,他甚至拒绝随行者搀扶。
    邓铁涛,年近90,人皆尊称为邓老,为当前全国硕果仅存的一批中医前辈之一。2003年对抗SARS一役中,邓老振臂一呼,中医的及时介入使得广东治疗SARS患者的死亡率全球最低,仅为4%。而且中医在全国的推广也使得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


    “中医与瘟疫做斗争有几千年历史,禽流感属于流感的一种,也属于瘟疫范畴。中医有理论,有经验。”邓老掷地有声,“有中医就不怕禽流感。”
    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主任钟嘉熙教授指出:“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记者获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已经成立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亲自担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随着疫情的变化,领导小组已经召开数次全体会议研究对策。
    散布于民间的有识之士也在积极行动,数日来,民间著名的中医论坛“伤寒网”,一则“中医防治禽流感”的帖子已经引发了热烈讨论。
    截至11月29日,中国已经有十多个省区出现禽流感疫情,扑杀家禽2000多万只。确诊人禽流感3例,死亡2例。全球人禽流感患者超过150例,死亡率超过50%。
    “十老”出山
    “十老会诊禽流感,我们是上周接到的这个课题,”广东省中医院医教处人士透露,“邓老任组长,颜德馨、周仲瑛、朱良春、李辅仁、李可、张琪、李振华、焦树德、路志正等全国10名名老中医参与,中国工程院王永炎院士任秘书长。”
    据悉,课题组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目的是集成中医专家群体治疗疫病的学术经验,提出针对人禽流感的预防和辨治方案,并为药物筛选、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课题由各位名老中医提供指导,其高足们具体落实。
    邓老的徒弟、广东省中医院医教处邹旭透露,课题组首先向“十老”征集意见,十老根据各自的数十年经验以及全球已发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判断此次人禽流感的病机、辨证类型,并形成各自的看法后进行汇总,进一步分析后,最后形成一致意见,由王永炎院士上报卫生部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中医院由吕玉波院长牵头,温病学专家林琳任专家组组长。”
    “治疗人禽流感,大家都没有经验。从大的方面说,此次人禽流感应属于冬瘟,但未接触到实际病例前,也只能限于理论上的探讨。只有临床时,才可辨证施治。”北京孔伯华养生医馆高级顾问,全国500名老专家之一陈大启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中国仅发的三例禽流感案例中,中医仍未深入介入。“因此,目前我不好对此发表意见。”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在给记者回复中如是表示。
    好在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已经做好了让中医全面参与人禽流感防治工作中的准备。一旦疫情扩大,中医马上上马。”一位接近卫生部的人士透露。
    在卫生部新近颁布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中,中医治疗部分篇幅极重。“据我了解的情况看,十老课题最终的结果将比《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中的全面,而且深入。”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
    他进一步表示,“十老都是当今中医界的泰斗,年龄加起来将近千岁。他们的理论造诣和临床经验,预计将为控制禽流感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另悉,应香港医管局邀请,邓老正与香港有关方面合作,进行用中药治疗禽流感的课题研究。
    “这涉及到中医兽医的层面。”邓铁涛教授表示。11月3日,邓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对中医兽医“被消灭”深感痛心。“现在几乎没有中医的兽医了,这是一个遗憾;如果还有中兽医,可以找找中兽医对付鸡瘟;因为有时西方认为很难防治的疾病,中医运用自己的方法,却变得很简单。”
    这个课题亦将不日启动。
    中医药管理局紧急行动
    “自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欧阳女士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10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全国中医药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
    11月7日,相应工作小组启动,其任务包括:组织专家及时制订、修订有关中医药防控人禽流感技术方案;组织培训省级人禽流感中医药防控的师资力量和救治队伍等;组织进行中医药防控人禽流感的科研管理、重大课题立项工作;组织进行中医药防控人禽流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组织研究中医药防控人禽流感的有效方案,并研究筛选有效药物;组织研究建立防控传染病的研究平台等。
    欧阳女士进一步介绍,中医药防控人禽流感和其他相关科研工作也在紧张有序进行。启动了基于名老中医防治疫病经验基础上的“中医药防控人禽流感专项研究”科研课题;启动了“防治人禽流感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筛选研究”、“人禽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的研究”、“流感的中医辨治与疗效评价的研究”等项目;启动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防控人禽流感新药开发专项。
    “这次明显感觉到在人禽流感疫情的防治上,卫生部对中医的重视。”一知名中医专家评价说,“这与2003年非典抗战中中医的优秀表现是分不开的。”
    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据事后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台湾病死率最高,香港次之,大陆最低。从大陆来讲,则广东最低。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医药介入诊治最早的缘故。另外,从治疗费用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平均为7024元,西医组平均为18867元。而从预后效果看,采用中医治疗的,基本无后遗症,单独采用西药治疗的病例中,则曾出现大面积股骨头坏死的情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一医院当时接治SRAS患者60多例,全部治愈,一年之后回访没有任何后遗症。”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主任钟嘉熙向记者回忆道。
    辨证禽流感
    邓老告诉记者,“数千年来,中医一直没有停止过与瘟疫的抗争,成绩斐然。”
    1700年前,东汉瘟疫横行,张仲景家族200多人,死去三分之二。张仲景由此穷发皓首,撰《伤寒杂病论》16卷,开启中医治疗瘟疫之门。被后世尊为“医圣”。
    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并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吴鞫通在《温病条辨》又提出三焦辨证。中医温病学派由此崛起。
    二十世纪50年代,1956年-1958年,河北石家庄、北京、广州先后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按暑温、暑温兼湿及兼湿浊辨证用药,均取得90%以上治疗率,死亡率很低,且基本无后遗症。
    在日前卫生部新修订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中,从中医角度,把人禽流感归纳为毒邪犯肺、毒犯肺胃、毒邪壅肺、内闭外脱等四个大的类型,并分别总结了临床症状和施治之法。
    师从岭南温病学泰斗刘仕昌教授的钟嘉熙一直致力于温病学说的研究,他对记者进一步从温病学的理论进行了阐释。
    中医把感染性热性病统称为温热病。此次人禽流感疫情,亦归于温病范畴。
    按照温病学的理论,温病的发展,一般是按卫、气、营、血这四个阶段传变的。因此在诊断时可以进行卫气营血辨证,以区别病证浅深的四个不同的层次或阶段。
    “本病主要由疫疠之邪兼时令之气引起。”钟嘉熙认为。
    “按照节气来说,立冬已过,小雪之前,本应冷了,但现在气温却偏高,时气本身也不利于控制传染。”陈大启分析说,“因此,应该是冬温内涵方面找辨证。”
    在钟嘉熙看来,人禽流感与其他流感的卫气营血辨证基本无二,“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钟认为,第一阶段,病邪多由口鼻皮毛入侵人体,此时营卫失和,正邪相争,可见恶寒、发热等卫表证。
    “这一阶段,是最易治的阶段,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即可见效。”孔伯华中医养生馆阮劲平医生解释说,“但是,如果这一阶段未经有效治疗,病邪将进一步深入,由表入里传入气分。”
    “如果病邪进入气分,则会出现身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钟教授指出,“在这一阶段,采用的中医治疗手法就应该用‘消气泄热,宣肺止喘’。如果这一阶段仍失于诊治,病邪将深入血分。”
    病邪热入血分,可能出现灼热躁扰,狂乱谵妄,甚至昏迷等症状。“古语说病入膏肓,此阶段,虽然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但已是危症,需小心诊治,否则极易出现危险。”钟嘉熙教授提醒说,“不过,在中医看来,也不是无药可医。”
    中医自古即有“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陈大启教授表示,“因此,每个人都要懂些养生的道理,保护正气,才有利于避免人禽流感的袭击。”(本报记者 亚 枫  广州报道)

http://biz.163.com/05/1130/15/23QKG0BV00020QFB.html
10
发表于 2005-12-2 14:13:24 | 只看该作者

倡议书

卫生部关于印发《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不断提高我国人禽流感的防治水平,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禽流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根据国内外和世界卫生组织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最新进展,我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进行了修订。现将《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附件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在1981年,美国即有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的报道。199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 ,导致6人死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又先后获得了H9N2、H7N2、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荷兰、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及我国相继出现了人禽流感病例。尽管目前人禽流感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但是,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死率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该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
    (三)易感人群  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尽管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但在已发现的H5N1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
    (四)高危人群  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及其同地居住的家属、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为高危人群。  
    三、临床特征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
    2、临床症状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3、体征  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二)胸部影像学检查
    H5N1亚型病毒感染者可出现肺部浸润。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肺内片状影。重症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病变后期为双肺弥漫性实变影,可合并胸腔积液。
(三)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 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或基质蛋白(M1)、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还可用RT-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基因。
    3、病毒分离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分离禽流感病毒。
    4、血清学检查 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四)预后
    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感染H9N2、H7N7、H7N2、H7N3者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5N1者预后较差,据目前医学资料报告,病死率超过30%。  
    影响预后的因素还与患者年龄、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是否并发合并症以及就医、救治的及时性等有关。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禽流感的诊断。
    1、流行病学接触史
   (1)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
(2)有病死禽接触史。
   (3)与被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
   (4)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
   (5)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
2、诊断标准
   (1)医学观察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
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  
    (2)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甲型流感病毒M1或NP抗原检测阳性或编码它们的核酸检测阳性者。
(3)临床诊断病例  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但无法进一步取得临床检验标本或实验室检查证据,而与其有共同接触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并能够排除其它诊断者。
(4)确诊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它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者。
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它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可以诊断确诊病例。
(二)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注意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病、肺炎型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五、治疗
    (一)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
    (二)对症治疗  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粘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它水杨酸制剂的药物,避免引起儿童瑞氏综合征。
    (三)抗病毒治疗  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为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实验室研究表明对禽流感病毒H5N1 和H9N2有抑制作用,一般成人剂量每日150mg,分两次服用。1-12岁儿童剂量根据体重计算每次给药剂量,每日两次。15kg以内的儿童每次给药30mg,16-23kg每次给药45mg,24kg-40kg每次给药60mg,或40kg以上及13岁以上儿童剂量同成人。
2、离子通道M2阻滞剂   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 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早期应用可能有助于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但某些毒株可能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有耐药性,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成人剂量每日100~200mg,儿童每日5mg/kg,分2次口服,疗程5天。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作用。老年患者及孕妇应慎用,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和1岁以内的婴儿禁用。金刚乙胺的毒副作用相对较轻。
    (四)中医治疗
1、辨证治疗
⑴毒邪犯肺
主症: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少痰,苔白,脉浮滑数。
病机:毒邪袭于肺卫,致肺卫蕴邪,肺失宣降。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柴  胡10g   黄  芩12g   炙麻黄6g   炒杏仁10g
银  花10g   连  翘15g   牛蒡子15g  羌  活10g
茅芦根各15g  生甘草6g
加减:咳嗽甚者加炙枇杷叶、浙贝母;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苏叶。
⑵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恶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舌苔白腻,脉浮滑。
病机:毒邪犯及肺胃,湿浊内蕴,胃肠失于和降。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和胃。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葛  根20g   黄  芩10g   黄  连6g   鱼腥草30g
苍  术10g   藿  香10g   姜半夏10g  厚  朴6g
连  翘15g   白  芷10g   白茅根20g
加减:腹痛甚者加炒白芍、炙甘草;
咳嗽重者加炒杏仁、蝉蜕。
⑶毒邪壅肺
主症:高热,咳嗽少痰,胸闷憋气,气短喘促,或心悸,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细数。
病机:重症毒邪壅肺,肺失宣降,故高热,咳嗽;痰瘀闭肺,故口唇紫暗,气短喘促。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化瘀。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炙麻黄9g   生石膏30g先下   炒杏仁10g   黄  芩10g
知  母10g  浙贝母10g     葶苈子15g   桑白皮15g
蒲公英15g  草河车10g     赤  芍10g   丹  皮10g      
加减:高热,神志恍惚,甚则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也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
口唇紫绀者加黄芪、三七、当归尾;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芒硝。
⑷内闭外脱
主症:高热或低热,咳嗽,憋气喘促,手足不温或肢冷,冷汗,唇甲紫绀,脉沉细或脉微欲绝。
病机:邪毒内陷,气脱,阳脱,阴竭。
治法:扶正固脱。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生晒参15g   麦  冬15g   五味子10g   炮附子10g先下
干  姜10g   山萸肉30g   炙甘草6g
加减:汗出甚多者加煅龙牡;
痰多,喉中痰鸣,苔腻者,加金荞麦、苏合香丸、猴枣散。
注射剂可选用醒脑静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2、中成药应用:  注意辨证使用口服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使用。
⑴解表清热类:可选用连花清瘟胶囊、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等。
⑵清热解毒类: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等。
⑶清热开窍化瘀类: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或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清开灵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⑷清热祛湿类: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或胶囊)、葛根芩连微丸等。
⑸止咳化痰平喘类:苦甘冲剂、痰热清注射液、喉枣散、祛痰灵等。
⑹益气固脱类: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五)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六)重症患者的治疗  重症患者应当送入ICU病房进行救治。对于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氧疗,保证患者血氧分压>60mmHg。如经常规氧疗患者低氧血症不能纠正,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治疗应按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原则,可采取低潮气量(6ml/kg)并加用适当呼气末正压(PEEP)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机械通气的相关合并症。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注意室内通风、空气流向和医护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七)出院标准   
1、13岁(含13岁)以上人员,原则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并持续7天以上:
(1)体温正常。
(2)临床症状消失。
(3)胸部X线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
2、12岁(含12岁)以下儿童,应同时具备上述条件,并持续7天以上。如自发病至出院不足21天的,应住院满21天后方可出院。
    六、预防
    (一)尽可能减少人,特别是少年儿童与禽、鸟类的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类的接触。
(二)因职业关系必须接触者,工作期间应戴口罩、穿工作服。
(三)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动物防疫部门一旦发现疑似禽流感疫情,应立即通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职业暴露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四)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与家禽或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条件者可在48小时以内口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五)严格规范收治人禽流感患者医疗单位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戴防护镜、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具体的消毒隔离措施和专门病房的设置应参照执行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的相关规定。
    (六)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七)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八)可采用中医药方法辨证施防。应用中药预防本病的基本原则:益气解毒,宣肺化湿。适用于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12:33 , Processed in 0.1014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