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49|回复: 8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0 21:4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 热心探讨“经络”的中医朋友们:)
1,经络是古代医家创造的,所以,探讨经络,离不开古典文献的记载。
2,把古典文献按历史顺序排列一下,可以找到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
3,目前为止,对经络记载最早的是〈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但是,只记载了十一经,缺手厥阴经,没奇经八脉,没明确各“经”与脏腑的联系,也没明确各“经”与腧穴的联系,这说明,当时,十二经还不完善。
4,对经络记载最早、且基本完善的是〈内经〉。〈内经〉比〈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晚三、四百年。在〈内经〉中,十二经基本完整,各“经”涉及十三个腧穴,但归经的腧穴是161个。
5,〈难经〉是〈内经〉之后的另一经典文献,主要记载奇经八脉,另外记载了独取寸口诊脉法。根据〈难经〉的记载,可以说明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关系。根据独取寸口诊脉法的基本原理,可以佐证经络是什么。
6,晋代〈针灸甲乙经〉,既记载了经络,又记载了腧穴,能够反映经络和腧穴的关系,当时,〈针灸甲乙经〉是把腧穴归全身各“经”,而不是归十四经。共349个腧穴。
7,元代,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才把腧穴归了十四经,共354个腧穴。到清代,李学川著〈针灸逢源〉,又增加了两个归经的腧穴,共为361个。
8,直到现在,十四经的腧穴仍是361个。
9,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在〈内经〉。其他文献都是佐证。对经络的任何一种研究结果,或任何一种观点,必须与历代文献记载相符合。
如〈灵枢经脉篇〉是〈内经〉论述经络的第一篇,在本篇的第一段,〈内经〉已经说明,“经络”不是人体内生成的东西。具体的解释,详见〈新经络学说〉征求意见稿。
10,〈内经〉已经说明,经络是在人体上创建的,如《灵枢·经别篇》说:“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所以应天道。”
提示:所谓“建阴阳诸经”,即创建十二经。这说明,十二经是古代医家创建的。而不是人体客观存在的。是根据“阴阳离合”和“三阴三阳”的理论形式设计的。〈素问阴阳离合论〉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特别提示:〈内经〉上文,重在说明,人体内实际有什么,与什么相应,另外又“建”了什么,为什么“建”的,根据什么建的。仔细研究一下吧。很清楚的。
11,经络和脏腑、经络和血脉、经络和筋、经络和腧穴、经络和皮部、经络和病证、经络和药物的归经,等等,其相互关系,都是可以弄清的。而且非常清楚。前提是:必须根据〈内经〉等古典文献的解释。
12,经络的结根,是各“经”的根本。各“经”的起止,限定了“经”的两端。各“经”的循行路线,经过了历代医家的多次修改和调整,因此,必须根据历史和古文献的记载,才能说清经络是什么。才能弄清经络与脏腑和人体各种结构的关系。
13,把经络学说的历史和经络学说的基本概念弄清了,经络学说的一切疑惑就都没有了。否则,公有理,婆亦有理,实际上,都对了一部分,但又都不全对,必然争论不休。
14,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医经典文献隐藏着很多宝贵财富,既是宝库,又有钥匙,寓意非常深刻,资历源非常丰富。打开宝库,可以再次证实:中医学是非常科学的,没有任何虚无漂渺的东西。医学的发展方向,乃至世界未来科学的指南,都在宝库中存着。你爱信不信!!!
15,历史表明,每逢新的世纪或新的千年,中医学都会有大突破,大发展。现在,既是新世纪,又是新千年。新世纪和新千年的曙光,已经昭示着中医学突破性发展的新起点。你若不信,请你看看:本论坛,对经络的争论如此热烈,目的是什么,非常明显,就是促进中医学发展。实际上,又何止这一个论坛。中医学的每一次发展都是这样,学术争鸣,才能发展。因此,无论每个人的观点对不对,只要出于好心,通过互相探讨,对中医学的发展,都是有贡献的,历史会记住大家。一定会。
16,对经络的研究,是中国人的事情,外国人要研究,必须先学中国文化。国外的科研机构研究经络,若没中国人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有任何结果的。不信,等着看。
17,现在,有人以为,日本或外国的中医学术比中国强。其实不是,而是偏离中医的精髓越来越来远。这个问题,大家都别不信。
真正的中医在中国,在中国的民间,绝对没在用西医解释中医的人手里,这不是偏见,真的不是,而是学科性质决定的。
18,中医是有前途的,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目前的困境,还是要面对。没有困境,没有冲击,哪来的发展动力呀!
以上18条,第9条有钥匙。九九归一嘛。。。呵呵。。。。玩笑。。。。。

-=-=-=-=- 以下内容由 哲医 在 2006年05月20日 07:35pm 时添加 -=-=-=-=-
呵呵。。。经云,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这可不是玩笑。。。

[/watermark]

-=-=-=-=-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6年05月20日 11:50pm 时添加 -=-=-=-=-
更正:
第14条:“资历源非常丰富”,衍一“历”字。应为“资源非常丰富”。特致歉意。
2
发表于 2006-5-20 22:16: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

真正的中医在中国,在中国的民间,绝对没在用西医解释中医的人手里,这不是偏见,真的不是,而是学科性质决定的。DT&CX
支持楼主的观点!!!中医之所以在中国!是大汉民族独有的“天人相应”的阴阳思想才能造就这神奇的医道神话!!!!!!!!!!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22:49: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

回2楼:
丙丁火先生:
你好!
你说得很对。正是由于”天人相应“的思想,古代医家才开创了经络学说。如《灵枢·经别篇》说:“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所以应天道。”因此,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就在内经中。
4
发表于 2006-5-21 06:06: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6/05/20 09:47pm 发表的内容:
提示:所谓“建阴阳诸经”,即创建十二经。这说明,十二经是古代医家创建的。而不是人体客观存在的。
原帖已删,重新补发:
[color=#FF0000]一、如果没有一定的客观存在,经络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完全依赖于主观的想象和创造吗?
二、“十二经是古代医家创建的。而不是人体客观存在的”,这一结论如成立的话,请问如何来理解经络感传现象的客观存在?
5
发表于 2006-5-21 06:09: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

附袁其伦先生对经络感传现象的解释:
——3.2  经络可以传导多种感应
由于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正常生理结构,因此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按照古代记述,经络对于来自于机体内外的多种变化和刺激,还有感应功能和传导功能,这也体现了一种运动观。例如《灵枢》说:“五脏之有疾也,应出十二原……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这种通过经络由内向外传导的感应常用于诊断方面。又如《素问》说:“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这种由外向内的传导可能不被人的意识所感知,但仍被古代医家总结出来了,并可归入现代所称的“隐性循经感传现象”。在《灵枢》中也有“显性循经感传现象”的生动描述:“百姓之气血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在《三国志》中还记述了名医华佗对针感传导现象的应用:“当引某许”,“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应该说这些记载对后人研究经络本质是很有启发的。
笔者提出的“血管及其神经”学说认为,血管系统是有感觉现象的,这在人们静脉推注热生理盐水时,会沿脉管产生一股热感时体会得到的。这种感知的物质基础,就是沿血管壁分布的与交感神经相对应的交感性传入神经。进一步的资料说明,后者作为内脏性传入神经,其特点就是在一般情况下它的传入冲动不被意识所感知,即所谓感觉的“阈下冲动”;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冲动达到感觉阈值之上时,人们的意识才能感知。其中原因是大脑皮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种排挤内感受性冲动,以保证外感受性冲动能及时在皮层信号化的作用[6]。因此,当风雨伤人等外邪客于络脉再注于经脉时,这种传导可能不会被感知。但在针刺穴位的强烈刺激下,穴位内的躯体性神经和交感性神经都能被激活而产生兴奋,所以针感可以被认为是两者的复合感觉。但在“某些特殊的针感,即当交感性传入神经冲动起主导作用时的那些针感才可能出现循经感传”[2]。前述静推所产生沿该静脉径路所产生的热感也被学术界认为是一种循经感传现象。由此不仅合理地区分了一般针感与循经感传,而且也阐述了经络科学本质在诊治疾病中的基础作用。
在此顺便提及感传的速度问题。循经感传的速度经测查一般较慢,约10-20厘米/秒,甚至更慢达0.1厘米/秒左右。学术界为此的解释大伤脑筋。然而许多人对感传的认识都犯了一个概念的错误:即感传是对感觉现象的传导,而不是神经纤维本身的传导!循经感传时是血管壁内外的交感性传入神经对动(静)脉血流速度以及组织液流动速度的感知!后者的生理学速度就约在0.1-20厘米/秒。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交感性神经在经络中的实质作用。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下)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6333&show=25
6
 楼主| 发表于 2006-5-21 07:03: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5/21 06:06am 发表的内容:
原帖已删,重新补发:
一、如果没有一定的客观存在,经络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完全依赖于主观的想象和创造吗?
二、“十二经是古代医家创建的。而不是人体客观存在的”,这一结论如成立的话,请问如何来理解经络 ...
回复陈先生:
你好!上贴发出后,你的跟贴已作回复。因重新修改,不小心删了,对不起。下面重作回复。
1,古代医家开创经络学说,以数千年积累的对生理病理的认识、医疗实践经验、以及古代多种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基础。并不是完全依赖于主观的想象和创造。古代哲学、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天文、历法、音律、地理等,都为古代医家开创经络学说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依据。
2,产生经络的概念,首先是产生十二经。
十二经的名称,是由“三阴三阳”的理论形式衍化而成的。按“阴阳离合”的哲学原理,一阴一阳谓之道。阳离则为三,即太阳、少阳、阳明。阴离亦为三,即:太阴、少阴、厥阴。
再以手足相配,则为十二经的名称。这是产生十二经这些基本概念的历史源渊。奇经八脉是对十二经的补充,其名称,是按系统方法进一步完善的,比如,任脉总司阴经,督脉总司阳经,带脉约束诸经,冲脉为诸经之海等。
3,经络现象
“经络现象”是新概念,指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如循经感传、循经抽痛和某些皮肤反应——红线、白线、丘疹、脱毛等。 J
在研究“经络”和“腧穴”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运用某种剌激方法,如针剌、按压、艾灸、注射、光电剌激等,作用于腧穴,可以出现酸、麻、胀、重或寒凉、温热等特殊感觉,循经络路线传导扩散,或出现水泡、皮丘、红线、白线、脱毛等现象。这些特殊感觉和现象,都称“经络现象”。其实,这些感觉和现象,是机体本身对剌激的反应,并不是“经络”的反应。所以,虽有“经络现象”,但从未证实与“经络”有直接关系。因此,不能把这些感觉和现象,误认为是“经络”本身的生理病理变化。否则,对“经络”的研究,将陷入误区。


-=-=-=-=-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6年05月21日 07:05am 时添加 -=-=-=-=-
经络感传也是如此:经络感传现象3a(5
“经络感传现象”是“经络现象”的一种,也称“经络敏感现象”或“针灸感应现象”,指感觉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这种现象多在针、灸、按压穴位或电剌激时出现,或在气功练功过程中出现,其感觉可为酸胀、麻木,或有流水感、电麻感、抽痛感,呈线状或带状传导,并可被机械压迫或注射某些麻醉药物阻断。实际上,这种感传现象,与腧穴周围的组织或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只是“感传”的路线与“经络”的循行路线偶然吻合,根本不是“经络”本身的感传。6P7>i
目前为止,“经络现象”或“经络感传现象”的报道虽很多,但国内外对“经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的身体上,既没找到“经”和“络”的任何结构,也没找到属于“经”和“络”本身的任何物质。根本原因,是把“经络”的概念理解错了。现已证实,根据《内经》的解释,“经”和“络”都不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结构,而是论理工具。所以,若把“经络现象”或“经络感传现象”认为是“经”和“络”本身的感应,或把“经络”当人体的结构进行研究,都是错误的。VS^

7
发表于 2006-5-21 07:10: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

楼主的观点我支持!!!!!!!!!!!
说是揭开中医的钥匙
一点也不为过
8
发表于 2006-5-21 08:00: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6/05/21 07:03am 发表的内容:
 ...古代哲学、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天文、历法、音律、地理等,都为古代医家开创经络学说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依据。
先生这句话,在行《偷梁换柱》之技!
9
发表于 2006-5-21 08:45: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6/05/21 07:03am 发表的内容:
 ...3,经络现象
“经络现象”是新概念,指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如循经感传、循经抽痛和某些皮肤反应——红线、白线、丘疹、脱毛等。 ... 这些特殊感觉和现象,都称“经络现象”。
其实,这些感觉和现象,是机体本身对剌激的反应,并不是“经络”的反应。所以,虽有“经络现象”,但从未证实与“经络”有直接关系。因此,不能把这些感觉和现象,误认为是“经络”本身的生理病理变化。否则,对“经络”的研究,将陷入误区。

-=-=-=-=- 以下内容由 哲医 在 2006年05月21日 07:05am 时添加 -=-=-=-=-
经络感传也是如此:经络感传现象3a(5
“经络感传现象”是“经络现象”的一种,也称“经络敏感现象”或“针灸感应现象”,指感觉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
实际上,这种感传现象,与腧穴周围的组织或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只是“感传”的路线与“经络”的循行路线偶然吻合,根本不是“经络”本身的感传。6P7>i
现已证实,根据《内经》的解释,“经”和“络”都不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结构,而是论理工具。所以,若把“经络现象”或“经络感传现象”认为是“经”和“络”本身的感应,或把“经络”当人体的结构进行研究,都是错误的。VS^
一、把《经络现象》说成是“机体本身对剌激的反应,并不是经络的反应。”,是《用大概念“机体”消灭小概念“经络”》的伎俩!
二、既把“经络感传现象”说成《是实际上与腧穴周围的组织或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却又随之用《只是“感传”的路线与“经络”的循行路线偶然吻合》,来定论《根本不是“经络”本身的感传。》------这个混乱逻辑是多么的荒唐!
三、现在及以往的中医学院教材里早就是“经络是理论体系”的结构,哪里还用其{现已证实,根据《内经》的解释,“经”和“络”都不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结构,而是论理工具。}?其用心何在?无非是要中医基础理论停留在以前状态不发展,他才痛快!
四、哲医灭视《中医界人们代代相传上千年》的集体智慧,破天荒地抛出了《经络是古人画到人体上去的》的论点,------据此,我认为其若不是神经有病,则是一个对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有很大威胁的危险人物。



10
发表于 2006-5-21 08:56: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经络之谜的钥匙

中华古代哲学、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天文、历法、音律、地理.....等学说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系统完善正确的意识思维指导。同样的人体经络客观规律学说也得益于中华古代哲学指导最终达到理论的完善。既是正确的哲理,就能达到“无相”的约束。所以才会有“大同”之所在!
在这个论坛有两个人的进步可以用“精进”来表达:哲医与五积散。哲医重于理而五积散重于机。虽然还没有找到真正的源头,但是具有很大的可能性。真心为之高兴。因中医急需更多的人才。在这论坛中有许许多多优秀人才,只因他们的进步更为突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18:31 , Processed in 0.0536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